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岩:今天我們如何讀歷史

李岩:今天我們如何讀歷史

李岩,國際儒學聯合會宣傳出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出版集團副總經理。

在今年的「中國好書」年度頒獎典禮上,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所著的《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中華書局出版社2016年7月)榮獲30本好書之一的殊榮,可謂實至名歸。

《資治通鑒》與《論語》《左傳》《詩經》《史記》一樣,都是後世的人們一直在重讀或重新認識的古代經典文獻,並曾衍化為一門專門之學或者引領一時的學術風尚。其原因有統治者的倡導,有學者們的褒揚,也有時代風潮的推動。

《資治通鑒》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產生於中國古代處於轉型期的宋朝,其原來的書名為《通志》,差一點因此而湮滅了唐代鄭樵的另一部同名巨著,宋神宗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御賜為今天廣為流傳的書名。南宋朱熹首先推重此書,並刪繁就簡而成《資治通鑒綱目》。朱元璋、康熙、乾隆都有「御批」傳世。顧炎武認為該書「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同時代的另一位思想家王夫之認為此書的價值在於「知歷代興衰,明人事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誨人,可以知道而樂」,因而成就另一部宏篇大著《讀通鑒論》;曾國藩獨具智眼,認為其「窮物之理,執聖之權」「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梁啟超稱讚《資治通鑒·魏紀五》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治教科書。

列舉這些名人智者對《資治通鑒》的獨賞與褒揚,正表明《資治通鑒》這部偉大作品創作的初衷,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才使其能夠成為後人反覆閱讀、不斷地被重新認識的史學經典。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凡1362年,全書300萬字。司馬光帶著其團隊成員劉攽、劉恕、范祖禹等,同時參考了三百多部著作,用十九年的時間完成這部大書。由當代史學名家顧頡剛、聶崇岐等校點,加上胡三省注及附錄,由中華書局於1956年開始出版,成為至今一直廣為流行的讀本,與1959年宋雲彬先生點校中華書局出版的《史記》都成為各級領導幹部的鐘愛讀物。復旦大學姜鵬教授比喻《史記》是文學家筆下的歷史,《資治通鑒》是政治家筆下的歷史。作為政治家筆下的類似教科書的歷史書籍,如何讀,怎樣讀,史學名家張國剛教授積四十餘年治史的功力,以「家國興衰」為主線,為我們展示了歷史的一種新讀法,頗具新意和新氣象。

《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是為清華大學開設「《資治通鑒》導讀」的課程,2014年又成為開設「慕課(MOOC)」課程的新成果,而後成為一部獨具心裁的專著,作者的初衷就是想用通俗的方法來展現歷史帶給我們當代人的思想智慧。書中旁註的文字更多體現了張教授的精彩史評,經過知名出版社編輯的編排而展示了獨特的匠心,更加精鍊可讀,可謂點睛之筆,尤應成為廣大黨政幹部讀史鑒今的閱讀精品。

張國剛先生在熟讀《資治通鑒》的基礎上,為讀者重點講述了治國安邦、執政為民的道理,書中的精言譬語隨處可見,讀來多多受益。針對某個事件、某個人物的歷史細節,該書抒發著史學家的情懷與機智,比如作者認為:

領導素質有仁、明、武三個標準;用人要以德為先,德勝於才;一個成功的優秀人才必須謙卑、低調;既要目標堅定,又要步履穩妥,這是成事者應有的風度;秦國所以能統一天下,在於它的幾代統治者的戰略思路對頭,領導人本身的素質過硬很重要,而一個國家的興衰是需要幾代人持續努力的;李斯那種自我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得失高於一切的價值觀,決定了他最後的命運;王莽擅權走向末路,問題在於沒有處理好理想和現實的關係,缺乏操作能力;學會克制自己當下的慾望,對於胸懷大志的領導很重要;在評價曹丕曹叡時代時說,領導人個人的才能智慧,在國家的安全與治理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提煉與警示性語言,激發讀者去進一步思考其背後的歷史內涵與哲學意味。

時代的潮流決定了家國的興衰,這是大的歷史格局所決定了的。從某種偶然性來說,領導者的個人素質也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劉邦的判斷力與決斷力是超群的,而用人是他成功的關鍵;項羽作為領導者,其氣度胸襟與處事則成了歷史上總被人扼腕嘆息的教材。

《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一書借鑒諸多歷史名人的闡發,抉微發覆,縝密思索,著力生髮出符合時代特點的歷史智慧。這既展現了中國傳統史學的當代價值,也證明著當代史家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為社會大眾服務、為當代生活點贊的使命擔當。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喬家大院:24字「六不準」家規,成就百年晉商傳奇
古人寫字為什麼要從右到左
王陽明詩10首: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豐子愷|一個人說完了所有的茶事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天的我們都是楊戩
雜感之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
今天,我們來說說渣女吧
明天的我們,該如何養老?
我們該如何解讀夢境?
8張圖告訴你,新年是如何向我們「走來」
我們該如何去愛?
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何說起?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必須知道
冉瑩穎七周年表白鄒市明,我們還是那些年的我們
高僧說「愛」:我們到底該如何去愛?
我們銅梁,竟然如此地文藝@今年春節,我在淮遠河畔的咖啡館等你
那英曬昔日舊照:20年前的我們!原來她與宋丹丹蔡明鄧婕是同學!
今天我們只談嚴歌苓,不談馮小剛
關羽成為武聖的關鍵因素,今天我們來說說袁紹手下的第一大將!
我們在冬天想念秋天的紅葉……
普天同慶,孫楊終於變白了!網友:我們還是比較喜歡臟臟包!
為什麼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該讀一讀《基因傳》?
今天,我們聊聊愛情
作為秦國的丞相,我們該如何評價李斯呢?
鹿晗關曉彤:我們的愛情,與你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