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輩分最亂的皇室,兒子稱父親大哥,孫子被叫兒子
北魏孝文帝出生後一直由祖母馮太后親自撫養,馮太后不僅將其視同己出,甚至為之放棄了臨朝聽政的絕佳時機。儘管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馮太后將孝文帝認為己子,但許多大臣在提及孝文帝與馮太后之間的關係時,均以「母子」稱之;而孝文帝在面對皇室宗親時,也毫不忌諱地以「母子」來定義自己與馮太后的關係。
不僅北魏輩分亂,北齊還出現了稱呼自己的父親為哥哥的情況,北齊武成帝的兒子高綽等人均稱呼父親為「兄兄」。以對兄長的稱謂去稱呼自己的父親,這種奇特的親屬稱謂也延續到南北朝以後的朝代。
這兩件事不是特例,整個北朝社會中都有親屬倫常鬆動的跡象。南北朝後期,著名儒家學者顏之推在離開南梁進入北齊的時候就觀察到了這一奇特現象:「比見北人,甚輕此節,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父為兄,托子為弟者。」
北朝這些習俗和稱謂延續到了唐朝。《淳化閣帖》中收錄了不少唐太宗與太子李治的書信,唐太宗在一封名為《甘泉帖》的信的末尾以「哥哥」署名。
當時甚至還流行「以孫為子」。根據唐太宗第四子的長子李欣的墓誌記載,李欣四歲時不僅有幸由祖母長孫皇后親自命名,還得到了唐太宗的青眼相待,「以為己子」。畫家王宰的兒子王宴實自幼聰明異常,深得祖父的喜愛,被祖父養為己子,所以王宴實的名字也是按照父親和叔父們的排行來取的。
這種現象後來延伸到了五代與宋初,直至北宋中期,隨著程朱理學的興起,儒家的倫理徹底摒棄了這種行輩混亂的行為,「以孫為子」之類的現象這才漸漸消亡。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乃 綠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閱讀更多:
大清三朝元老,76歲時想退休,乾隆怒了:你是不是欠收拾
中國幫菲律賓打退海上霸主,霸主怒了,要用兩條船征服中國
漢族姑娘當了異族太后,率先抵制漢化,還把漢人打得落花流水


※孫悟空真的逃不出五行山?他有一次差點逃出來,可惜佛祖發現了
※金軍兵臨城下,宋欽宗三次哀求同一件事,大臣痛斥:你好意思嗎!
※太平軍強勢攻城,城中一女子做了件事,保住江西一座城
※西施這個人真的存在嗎?只有莊子泄露了她的真實身份
※劉備乾兒子沒救關羽,被凌遲處死,其實他救了關羽也難逃一死
TAG:淘歷史 |
※她本是王爺的小妾,給皇帝生了兒子,兒子當了太子,她卻被賜死
※兒子當上皇帝,母親卻被賜死,兒子打開母親的墳墓,立即懵了
※親姐姐讓她兒子孫子都做了皇帝,她對親姐恨之入骨
※孫子,兒子,老子
※史上最強皇帝,父母兒子兄弟侄子都是皇帝,被人稱「六味帝黃丸」
※實拍:母親偏心只要大兒子,拋棄小兒子,老了卻被大兒子打進敬老院
※父親昏迷住院,兒子光玩手機不管父親,父親醒後第一句話,兒子傻了
※拳王梅威瑟兒子的炫富方式不輸父親,兒子的女友一個比一個漂亮,網友:真是親生父子
※妃子與兒子不倫 老實人王爺被逼上吊
※史上肚子最爭氣的3位女子,侍寢一次就懷上龍子,兒子還做了皇帝
※孫子尿褲子,婆婆拿毛巾給孫子擦身體,卻被親兒子罵:不要你管
※母親與兒子
※張丹峰繼子成為好兄弟,兒子鼓勵父母要孩子
※父母賣房替兒辦婚事,兒子卻因妻子將父母拉黑
※爺爺、父親、兒子
※愛哭鼻子的兒子
※丈夫婚前已領養兒子,妻子想生孩子遭拒,男子死前說真相女子瘋了
※慈禧太后的兒子和子女們?
※嫁完兒子,又去給老子當妃子,但她依然是歷史上最美的女人
※他是楊貴妃最疼愛的乾兒子,落得被親兒子剖腹致死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