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義結金蘭

《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義結金蘭

《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義結金蘭】

《周易》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它並不是一部停留在幾千年前的經典,《周易》在我們生活中時時發揮著作用,我們當今生活中很多智慧其實都來自於《周易》,正像《周易》中所說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它融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融化在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對事物的判斷之中。

我們現在用的很多思想、很多成語、很多智慧都來自於《周易》。

今天我們來聊聊成語【義結金蘭】:

為什麼兄弟結拜要叫做義結金蘭?這也是來自於《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裡所說的「利」,是指「鋒利」,「斷金」,是指斬斷金屬之類的東西。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共事的兩個人只要同心同德,同心同行,就會無往而不勝。 唐代學者孔穎達對這句話解釋說:「二人若同齊其心,其釺利能斷截於金。金是堅剛之物,能斷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此謂二人心行同也。」意思是說,兩個同事之人,若能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做起事來,就如同鋒利的東西能截斷金屬之類的物件一樣。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其核心是「同心」。這裡的「心」,指個人的主體意識,包括理想、信念、志趣以及對事物的認識、對處理問題方法的看法等等。「同」,顯然包含有相合、相通、和諧、一致等含義。於是,「同心」也就含有思想相通,理想相符,信念相合,志趣相投,認識一致,心理默契等意義。顯然,「二人同心」,應當建立在對事物有一致的認識和不斷溝通的基礎上。有了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才能形成共識;有了共識,才有一致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行動也才能默契。宋代理學家張載曾說過,「君子自知自信,瞭然不惑」, 才能「其志決然,利可斷金」,意思也是說,那種「其可斷金」的功效,取決於自己的自信和對事物清楚明白的認識,這樣做起事來,也才能意志堅定,無堅不摧。

如果兄弟二人或者兄弟幾人是同心協力的話,那其利斷金,就像我們說,形容一個快刀,快到削鐵如泥。然後同心之言是兄弟之間說的話一定少了阿諛奉承,少了欺騙,這時候都是發自肺腑的話語,都是真心的勸告,這樣的話語其氣味芬芳如蘭,所以叫做義結金蘭,金蘭是兩個含義,金是指其利斷金,蘭是指兄弟之間所說的話其臭如蘭。

我們來看看《周易》里「同人卦「,「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是講的同人卦。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同人卦的卦辭是「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彖辭對卦辭是怎麼解釋的呢?彖曰:同人,就是說這個卦名叫同人卦。這個卦名是怎麼來的呢?就是「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天火同人,六二爻是既得中又得位,下卦離火跟上卦乾天相應,同時六二爻與九五爻也相呼應,所以能夠變成同人,成為朋友。「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亨,指上卦有乾之行。同人於野,之所以能夠爬山涉水而得亨通,是因為上卦是乾卦,是有天行之健,生生不息,可以遠涉大川。下卦是離卦,離卦有文明之象,所以是「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我們看一個卦的主爻,往往第一眼看到哪個卦的爻位上,這就是最重要的位。我們看同人卦,五根爻都是陽爻,第二爻是陰爻,證明這一卦最重要的位置就在二爻上面。所以六二中正、居中,又得中又得位,還可以跟上卦呼應,所以就能體現出君子之正。「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就是說,只有君子具有這樣中正健行的品質,這樣就能夠通達天下之志願,成就自己偉大的志向。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真是金玉之言,念一念都覺得滿口生香,吹氣若蘭。真正兩個人能夠同心同德,能夠擰成一股繩,這種力量就會非常強大,就像一把無比鋒利的刀子,任何金屬在它面前都能輕鬆地斬斷。二人同心是非常不容易啊!不要說朋友,就是夫妻之間,真正能夠做到不同床異夢的都很不容易。畢竟兩個人來自於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生存背景,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徵、成長經歷等,成年以後因緣合和結成夫妻,但是要真正相親相愛、白頭到老,需要磨合很長的時間才行。

大家合夥做事業也同樣如此,同心事業就旺;如果離心,事業就會垮掉。儒家的社會理想是要建立大同世界,這個大同世界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要建立在「二人同心」的基礎之上,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唱好自己的「二人轉」開始。大同世界的理論根據就是來自於《易經》同人卦,能夠把「二人同心」的感覺擴而充之……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齊治平 的精彩文章:

「極高明而道中庸」 再思中庸精神的「中」
帶您了解人生中的六十四種變化現象
告訴您:《周易》中我們經常掛在嘴裡頭的一些成語
易學的核心價值就是一個「和」字
用一顆潔凈之心學習《周易》開放性的思路

TAG:修齊治平 |

您可能感興趣

易經的難與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同是攜百姓逃亡,為什麼趙光義會遺臭萬年,而劉備卻得仁義之名?
他是國家的罪臣,百姓卻尊其為英雄,臨死大呼三字,至今無人能懂
利比亞硝煙四起,聯合國無能為力,利百姓:想念卡扎菲!
明朝大將袁崇煥被殺,百姓喝其血啖其肉,一心報國為何如此結局?
為百姓做事的詩人:白居易和蘇東坡,身處不同時代都做出相同選擇
黃金榮愛財如命,卻甘心自掏腰包賑濟百姓,博得了美名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究竟有什麼含義?
一陰一陽之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日本人為何羞於談「愛國」?知識分子的理想和百姓的價值判斷
為啥「戊戌六君子」就義時,圍觀百姓恨不得喝其血,食其肉?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首詩並非憂國憂民,不值得學習
古代唯一的狀元皇帝,因搖擺不定而一再誤國,百姓對其無法評價
敘利亞坐穩了,百姓歸心似箭,對土耳其動手了
此人心懷大志又不拘小節,八十三歲才當上宰相,深受百姓的愛戴!
遼金時代大批順義百姓被掠走,明初順義縣僅剩四、五千口人
真正意義上的抗日第一人,後來淪為漢奸,知道實情百姓更敬佩他
劉邦為增人口採用一政策,百姓連單身權利都沒有,日本也打算採用
「聖旨」和「尚方」寶劍同時出現,大臣百姓該聽誰的?看完長知識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之糾結擇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