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圖 碧空如洗
藍色是最冷的色彩,非常純凈,通常讓人聯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純凈的藍色表現出一種美麗、冷靜、理智、安詳與廣闊。由於藍色沉穩的特性,具有理智、準確的意象。
天藍釉是一種以氧化鈷為呈色劑的高溫釉,屬於藍釉的一種,因其鈷含量低於1%,所以釉色淺淡,呈現天空之色,故名天藍釉。目前所見技術較為成熟的天藍釉器物出現於清代康熙時期,燒造時間主要集中於康雍乾三朝,其後漸趨斷絕,且其數量極少,相比其它顏色釉可稱鳳毛麟角。
康熙天藍釉器物釉色淺藍,瑩潤素雅,多見梅瓶、水洗等小件陳設或文房器,是為康熙瓷作之無上珍品。
雍正時期天藍釉在前朝基礎上技術更為純熟,其色調更趨淡雅,釉質勻凈平整。
天藍釉獸面紋螭耳尊,清康熙,
高22.5cm,口徑11.9cm,足徑11.7cm
尊口微撇,口、足徑度相若,圓腹,圈足外撇,頸部兩側對稱置螭耳。里施白釉,外施天藍釉,通體飾仿古銅器紋飾夔龍、夔鳳、饕餮、回紋等。底白釉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天藍釉萊菔尊,清康熙,高18.5cm
萊菔尊撇口,長頸,豐肩,斂腹。器壁通體光素無紋,器尊整體造型簡潔明朗,得體大方,於端正之中不失典雅高貴之氣,在得到視覺美感同時盡顯天然古樸氣息。此尊取料精到,工匠技術高超,實屬難得。萊菔尊也稱」蘿蔔尊」,乃康熙時期新創品種,因」萊菔」與」來福」同音,故取意以示吉祥。
天藍釉雙龍耳瓶,清雍正,
高51.8cm,口徑11.7cm,足徑13.7cm
瓶洗口,細頸,溜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凸起數道弦紋,兩側口、肩之間對稱置龍形柄,肩部有八組橢圓形模印貼花裝飾。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雙龍耳瓶。
天藍釉弦紋碗,清雍正,口徑3.7cm,高5.0cm
此碗撇口,斜壁,呈盆狀,近足處內折,下承圈足,腹壁凸起兩道弦紋為飾,造型簡潔端莊,器物胎體薄厚均勻,底足修飾渾圓規整,體現出雍正朝高超的制器水準。碗內壁及足內施白釉,釉面光潔滋潤,外壁通施天藍釉,釉層勻凈,釉色靜謐,宛若秋日晴空。碗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款識字體端正雋秀,為雍正御窯瓷典型書款字體。
天藍釉水盂,清乾隆,口徑3.7cm,高5.0cm
圓口,豐肩,弧腹,圈足,底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肩環胎體雕劃蓮瓣紋一周,整施藍釉,紋飾隱現釉下,自然清新。口肩積釉處沉著肥潤。此盂,形貌嬌巧,配色雅淡,甚為可愛。
天藍釉菱形花盆,清雍正,高13cm,直徑25cm。
天藍釉盤,清雍正,直徑16cm
天藍釉碗,清雍正,直徑14.6cm
天藍釉葵口洗,民國,寬17cm
點擊展開全文


※林語堂和他的父親:好父親決定孩子的一生
※好色之圖|碧空如洗
※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飾
※玲瓏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飾
※清代紅木靠背椅的鑲嵌裝飾風格賞析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