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豐澤的魅力海絲文化》之老君岩篇

《豐澤的魅力海絲文化》之老君岩篇

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海上絲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跡"作為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將有望成為我國第53項世界遺產。

下面帶你細數豐澤區的遺產點,一起感受魅力海絲文化,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

豐澤區內的遺產點:江口碼頭、老君岩造像、伊斯蘭教聖墓、真武廟。

清源山老君岩造像

老君岩造像位於泉州市豐澤區清源山西峰下。雕刻於10世紀,造像由一塊碩大天然的岩石雕刻而成,呈坐姿,高5.63米,寬8.01米,厚6.85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

老君身披道袍,席地而坐,左足上屈,右足平屈至身前,左手依膝,右手憑几,食指與小指輕彈几上。面額圓潤,兩眼深邃,雙耳垂肩,長髯飄動。整座雕像厚重而不失輕盈,誇張而不失自然,非常生動地刻畫出太上老君獨有的仙風道骨和慈祥安樂的神態,極具神韻。造像原建有殿宇周護,14 世紀殿宇損毀,造像成為露天之物,與四周奇峰碧野融為一體,另有一番天然的奇趣。

GIF/1K

清源山是多元宗教文化薈萃之地,有宋元時期雕刻7處,設計佛教、道教等不同宗教,見證了「海洋大通道」繁榮時期泉州城市文化生活的興盛,見證了泉州多元文化交相輝映的傳統。老君岩造像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古代石刻造像,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造像,是清源山諸多宋元時期宗教雕刻的典型代表。

「老君」曾是一名貪玩的老頑童?

老君岩是一座老子造像,關於它的來歷,有的人說出這樣一個故事:據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後不知所蹤,閩南人說他就在這裡羽化登仙,所以就略施雕琢而成「老君岩」。但在想像力豐富的泉州人中,還流傳著另一個傳說。

老君是個老頑童,生活瀟洒自在,他常常趁無事時偷偷溜出去欣賞人間的風光。

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間,來到泉州清源山觀景。望著清源山如詩如畫的山景,聞著這沁人心脾的花香,老君心中十分陶醉。突然,一陣刺耳的尖叫聲和驚天動地的響聲混合一起,擾亂了他的觀景之興。老君怒氣沖沖地朝發出聲音的地方飛去,看見一個大火球朝驚慌失措的人們撲去,大叫一聲不好,忙上前與火球打鬥了起來,由於兩人武功相差不大,一時難分高低。隨後,老君使出了絕招,猛打了一通,將火球打回原形,火精元氣有所大傷,自知打不過老君,便隨口叫了聲:「師傅!你終於來了!快救救我啊!」老君轉頭一看,心裡納悶了:什麼嘛,哪裡有人啊?待老君轉過頭來時火精已經逃之夭夭了。火精雖跑了,人們依舊心有餘悸,老君為了火精不再來騷擾人民,便捨身化成一尊神像,守鎮清源山腳下,清源山的人們十分感謝、敬佩老君,便將這座神像稱做老君岩,從此這也成為了著名的風景區。

泉州人的記憶膠片

關於老君岩,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現在,老君岩早已禁止攀爬,更不用說摸到耳鼻了。然而六七十年前,真的有人而且還是一群清純、靚麗的少女擠站在老君造像的兩側合影。

2011年,永春文史工作者林先生在永春縣檔案館收藏的一本老相冊里發現了這幅已經泛黃的老照片。細數之下,老君的肩上、膝上、腹部、腳前竟然擠了90多人。她們大多是穿著白色的短袖褂,黑色的裙子的女學生,這可能是一次普通的郊遊,也可能是畢業旅遊留念。

和老君造像現在的周圍景物相比較來看,可以看出當年造像背後的山丘幾乎是裸露的岩石,不像今天有大量植被覆蓋。更值得一提的是,從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老君造像旁有明顯的石條砌成的殘牆。

1983年的清源山老君岩像前

網友正港泉州強阿曾在微博分享了多張老君岩的老照片

不管時間如何變遷,遊客們對與老君岩合影依然很熱衷

2016年10月30日,來自北京的海絲申遺宣傳片攝製團隊在清源山老君岩取景拍攝。

海絲泉州的重要見證

老君岩在泉州的作用可不僅僅是作為景點供遊人觀賞,它和它背後的道教文化與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都有著些許聯繫。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形成於東漢末年,與古代的巫術和秦漢時的神仙方術有很深的淵源。道教是多神教,認為萬物有靈,它接受古人信仰的天神、地祇、人鬼,加上神仙系統,又吸收儒家的先王聖賢和佛教的閻羅王鬼卒,形成龐雜的神道系統。

早在秦漢之際,泉州就有隱者和方士巫術的活動,秦朝泉州人大道,替一路人的獨生子去修築萬里長城。後在外地得道而歸泉州,修真於清源山,至今清源山還留有「大道岩」古迹。

唐朝對道教加以扶植、提倡,道教迅速發展。道教教主老子被封為「玄元皇帝」,宮觀遍布全國各地,信徒眾多。泉州的道教也得到發展。隨後從五代時到明朝,道教的發展都得到了支持,不少道教宮觀也修建而成。

宋朝,泉州海外交通發達,海外貿易興盛,船在江河湖海航行,為保證航行平安,舶人信奉各種船神,道教神祇作為船神的有玄天上帝、三官大帝,水仙、老仙人等。這些道教神祇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保護神,航行於海上的人,大多會祈求道教諸神的保佑。市舶司官員和地方官員也會到九日山通遠王廟祈求順風,到法石真武廟祭海神。

農曆二月十九日,清源山各寺廟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日,往來香客絡繹不絕。

「傷痕纍纍」的老君岩需不需要加個罩?

2015年10月5日,東南早報上刊登了一張老君岩後背照片,圖中可以看出老君岩背後經風雨侵蝕「傷痕纍纍」,有讀者看圖後禁不住唏噓感慨:「想不到這位慈祥老人的後背竟打著水泥補丁,看了心酸……」關於老君岩的保護問題,網上也展開了一番論戰。

據舊志載:「每給老君像蓋屋,即必有老虎至(舊稱大蟲)。」因而後世就少有考慮建屋。但從保護的角度看,理應考慮給老君像蓋個亭或建個屋,以利保護老君像不被風雨侵蝕。據說,老君岩石像原本是有頂棚建築的,可惜以後年久失修沒了,也沒留下原有的建築圖稿!不過老子處身大自然,可視作道家天人一體文化內涵的一種體現。給他加上個罩罩似乎有所不適,有些純屬多此一舉的意味,幫倒忙了。

這番爭論最終雖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但卻也足以體現老君岩在泉州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了,而關於「每給老君像蓋屋,即必有老虎至」這個傳說,許多泉州人也表示新奇。

道教2世紀產生於中國,奉公元前5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為教主,尊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老君岩造像是10世紀中國道教石雕藝術的代表作,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造像,是泉州道教文化興盛的歷史見證,同時也見證了古代泉州因「海洋大通道」而繁榮發展、人口聚集的歷史。隨著「海洋大通道」的發展,中國道教文化隨之廣泛傳播,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尚豐澤 的精彩文章:

TAG:I尚豐澤 |

您可能感興趣

國玉和田玉的文化魅力
王羲之《蘭亭序》的魅力!
《沙海明珠 魅力奈曼》神秘的「怪柳林」
魅力富平系列之《宮裡篇》
傳統文化 彰顯特色——陵川剪紙的藝術魅力
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詩韻中華│魅力之光:愛讀書的女人/綠色的啟迪
桂陽:龍獅共舞鬧新春展示傳統文化魅力
讓我們走進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魅力濱州
飄逸俊朗、風流千古:從吳善璋書法作品中品鑒唐詩宋詞的魅力
古詩詞吟唱豐潤語文課堂, 詩樂結合的藝術凸顯傳統魅力
曲阜文化示範區: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魅力
茶禮海青 再現中國茶文化魅力
華夏之韻 魅力「御」風
中國山水畫,磅礴而巍峨,傳承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具有強烈文化魅力的紅山文化玉器 下
「謎」——文明古國埃及的魅力·尼羅河流域
《黃庭經》王羲之小楷的「魅力」!
楊偉倩 紫砂藝術的醇真藝術魅力
圖集:魔性!街頭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