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豐:事親為大

湖豐:事親為大

湖豐:事親為大

自從世上有了人,孝順就成了一種美德並延續至今。相信只要人類沒有從地球上消失,這個美德就不會失傳。

在我的身邊,有兩件孝順的事,著實讓我感動不已。

一天中午休息的時候與同事閑談,她跟我講起一個已經退休的同事孝順母親的事。發生這個事的時候,我還在數百公里之外的農場工作,他們的單位在徐家匯,由於他們每年都要到農場檢查指導幾次,所以有些面熟。後來我調到上海時,單位搬到了虹口,那時他還沒退休,但因為不在一個部門供職,只知道單位聯歡時他京戲唱得不錯,對他的家事不太知道。

那個退休同事家在閘北,他們一家三口住的房子還算寬敞,即使母親住到他家也沒什麼問題。他父親去世得早,母親一個人住在浦東狹小的房子里,把他拉扯大。他、他的太太和他們的兒子,在老人還沒癱瘓時就希望老人住到他們家,這樣一家人在一起,可以互相有個照應,母親也不會孤單,但母親說住浦東習慣了,捨不得離開。那個同事只好由著母親,只是隔三岔五領著太太、兒子去母親那看看,為老人捎些家用,燒些飯菜。那時還沒有地鐵,去一趟不是十分方便。

後來,母親癱了,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三口三番五次去請母親住到他們家,就是請不動。動員親友去勸,還是不允。他太太人好,據說一個人單獨又去過幾次,硬是沒有把母親的工作做下來。或許一般人會說,癱了子女沒有嫌棄就不錯了,還一個勁地搭架子,這不是明擺著折騰人嘛。但他們沒有這麼想。

那個時候孩子還在讀書,把房子換到浦東也不現實。於是他和他太太作了分工,太太在閘北邊工作邊照顧兒子上學,而他每天下班後去浦東服侍母親,白天則請一個阿姨幫著照看。有時他調休時回家看看,晚上一準回到母親那裡。而他太太在方便的時候,單獨或帶著兒子去浦東,看看母親和他。

就這樣,他們一直「順」著母親,只到母親去世,一家三口才又住到了一起。在他母親癱瘓的十幾年中,我那退休的同事沒有叫過一聲累,他太太也沒有說過一句怨話。

《禮記》中有句話「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大概就如我那退休同事一家那樣吧!

另一件孝順的事。

我與妻談戀愛的那會,她住在農場人叫做「框河」的第一排的東頭第三間。一排房子好象有八間,門朝南開,廚房與房子中間有一條露天的過道,廚房門與與房間門相對,空中懸有一根電線相連。那時農場房子緊張,她們三個小姑娘擠在一起。西邊鄰居是一家三代四口,分別是母親、鄰居夫妻與女兒。

我認識他的時候,鄰居有四十齣頭了,他母親將近七十歲,是退休職工。女兒也就在十歲左右,讀小學三、四年級光景。夫妻倆都是職工,條件不是特別的好。

房間里擺放著兩張床,一張大一點的是他們的,東西向放著,小床是女兒的,是南北向放的。除了兩張床,北面是一張三門櫥,女兒床邊上放著一張不大的桌子,既當飯桌用,女兒寫作業也在這上面。南面臨窗還支著一架電子琴。母親則住在廚房裡,廚房裡除了母親的床鋪,還有一個燒柴火的灶台。房子雖小,但收拾得非常整潔。

男主人不僅會唱,還會擺弄多種樂器,笛子、口琴、電子琴、手風琴等樣樣在行。用現在的話說,那會他是農場數一數二的音樂達人。我們比鄰而居,常常免費一飽耳福。其中,經常聽他一邊彈奏《媽媽的吻》曲子,一邊搖頭晃腦地唱。看他的樣子,好似完全陶醉了。我們在邊上看了、聽了,也會陶醉著他的陶醉。

據說,他母親是在上海出生的,小時候非常苦。他母親怎麼到農場的,我不得而知。成人後,個子也就只有一米四左右。由於母親長得矮小,一些不懂事的小孩會欺負她。他父親去世後,母子倆相依為命。在他懂事時,他發誓一輩子要對母親好,並把名字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侍母。

那會兒,有許多人家都用上了液化器。一罐液化器價錢多少我記不清楚了,我只記得一戶人家一個月差不多用一罐。他家一直沒用,原因是他母親喜歡燒灶頭,攔著不讓買,只不過用柴火燒的飯菜確實要比液化器燒的香許多。

他母親主要負責拾柴火和燒鍋,菜由他愛人做。只要不下雨,他母親就會出去拾。他們夫妻倆常跟母親說,年紀大了,拾柴火的事可以由他們代勞,他母親就是不依。怕母親背不動,他們夫妻倆誰有空誰就出去幫著把柴火背回來。母親喜歡吃紅燒肉,他們就經常買五花肉做給母親吃。

前些年,他在廠里跑供銷有了一些積蓄,就在上海買了一套房。他愛人退了休,就到上海來照顧母親和女兒一老一小的生活,他仍舊在農場上班。他愛人和女兒睡一間,母親睡一間。他回上海後,他女兒就睡客廳的沙發。

有一次,我在電話里與他聊天,他在電話那頭說,他一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上海有一個家,讓母親回到她出生的地方安享晚年。現在讓母親回到上海這個願望實現了,接下來就是要好好孝敬,讓母親安享晚年。

他母親是九十歲那年走的,走得很安祥。

這兩件事很平凡,平凡得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或許像這樣的事很多,只是被我們在不經意間忽略了。透過這兩件事,我想,孝也好、順也罷,其實與從事什麼職業無關,與家庭條件好壞無關,只要每個人記得來時的路就應該知道怎麼做。

孟子說:「事,孰為大?事親為大。」願天下兒女將孝順的棒子一棒接著一棒傳下去!

陳元,筆名湖豐,江蘇省建湖縣人,現居上海市徐匯區。平素喜好詩歌、散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作家 的精彩文章:

山溪:放棄也是美
高山之子:端午粽香倍思親

TAG:江南作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隱藏在滇中的美景,雖不及洱海,卻比瀘沽湖豐美,少有遊客!
撫仙湖豐產的抗浪魚被吃成幾乎絕跡,他們說真實原因是因為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