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遠名人》—李郃

《寧遠名人》—李郃

李郃(808—873)字子玄,號西貞,寧遠縣灣井鎮下灌村人。唐大和二年(828年),舉賢良方正,李郃被推薦至長安赴考。廷試中,做《觀民風賦》和《求友詩》,條對鮮明,詞旨溫雅,能寓褒貶於清和之中,闡忠義於詞氣之表。考官交相薦進,文宗面試,擢進士第一。

李郃自幼聰穎,讀書刻苦,經史、詩文無所不通。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朝廷舉賢良方正,20歲的李郃被推薦到長安赴考。廷試中,他作的《觀民風賦》和《求友詩》條對鮮明,詞旨溫雅,能寓褒貶於清和之中,闡忠義於詞氣之表,考官交相舉薦,經文宗臨朝面試,被提升為進士第一。他高興之餘,得知同科考生劉蕢落榜,心中憤憤不平。劉蕢是昌平縣人,沉健有謀,同情百姓疾苦,痛恨宦官專權,在答卷中因措辭激烈,切中時弊,考官雖然為之嘆服,但懼怕宦官勢力,不敢錄取。李郃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後,不顧個人得失,毅然上書文宗,請示朝廷收回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劉蕢。李郃難能可貴的請求不僅沒有得到文宗的採納,反而因此得罪宦官,受到冷遇。該科考中32人,別人都被授以京官,有3人後來還當了宰相,惟獨李郃被排斥出京,到河南府充任參軍,兩年後才升為賀州刺史。

當時,宦官當道,政治腐敗,賀州經濟蕭條,人民生活極為貧困。李郃到任後,舉賢薦能,勵精圖治,敦促各地注重禮教,勸導農民發展生產。經過七年治理,賀州地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李郃因此深得同僚敬重和百姓愛戴,被尊稱為李賀州,後來擔任吏部侍郎。

晚年,李郃退職還鄉,寄情山水,寫下了許多描繪九嶷山秀麗風光的詩篇。著有《李賀州集》,現存《過九嶷山有懷》、《賀州思九嶷》等詩,高潔清雅,詩如其人。

一、開湘狀元

《灌溪李氏族譜》記載:「李郃,字子玄,號西貞,下灌村人,生於唐憲宗元和三年七月十七日(公元808年8月12日),歿於唐懿宗咸通十四年二月初二(公元873年3月4日)。」李郃生長在書宦名門,從曾祖到父親,皆為州博士、文學,「三代以儒學世其家,均授郎職,贈正議大夫」。李郃自幼「聰穎夙悟,紹承家風,敦習經史,蓄經濟天下之志,待應時而起。」在唐朝,科舉考試科目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常科 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主,進士璽文辭,明經重經術; 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稱制科, 應試者不拘身份與背景,對策高者,授以官職與出生 。 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正月,李郃參加常科進士科考試,「所作《觀民風賦》,『條對鮮明,詞旨溫雅,獨能寓褒貶於清和之中,闡忠義於詞氣之表,直使長官欽承,群小懾服。落落數千言,大有賈長沙、董江都之慨。』考官交相薦進,文宗擢李郃進士第一。」 成為湖南唐代開湘狀元,也是湖南 、 湖北 、 江西 、 廣東 、 廣西五省區的第一個狀元 。

為紀念 「 開湘狀元 」 李郃,宋代下灌李氏族人在村中興建狀元樓,歷經元 、 明 、 清修繕,現狀元樓為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 1895 年)重修,保存尚好,為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樓宇坐南向北,為 12 根木柱台梁式建築 。 樓高 10 米 、 長 9 米 、 寬 8 米,懸山頂屋面,雕花欄窗,飛檐斗拱 。 樓中有一塊 「 修焉狀元樓 」 巨碑,修繕日期可辨 「 清光緒三年 」 字跡, 記錄著 狀元樓的真實與永恆 , 寄託著族人緬懷先祖的樸實與真摯。

二、讓第先賢

據《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記載:唐朝後期,宦官攬權,外脅群臣,內控皇帝。「文宗即位,恭儉求理,大和二年(公元828年) ,策試《賢良方正》……。」 當年 四月十三日,唐文宗在宣政殿親試製策舉子, 李郃參加了這次制科策試。「 時對策者百餘人,所對止循常務,」 唯有湖北昌平人、 寶曆二年進士 劉蕡 直言不諱,切論宦官亂政之禍,直詆宦官時弊,疾呼: 「 揭國柄 、 兵柄以歸於相 、 將 。 去貪臣,除奸吏 。」 考官雖然贊服,然而懼怕宦官勢力,參加策試的百餘舉子及第者二十二人,除劉蕡外皆授官, 李郃 授河南道河南府參軍事,「 考官不敢留 蕡 在籍中 。」對此,朝野有識之士雖一片喧然,卻怕得罪宦官,只在私下 議論。「 唯登科人李郃謂人曰:「 劉蕡 不第,我輩登科,實厚顏矣!」 李 郃特 作 《 讓第劉蕡疏 》 ,請求朝廷將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劉蕡,公開為劉蕡鳴不平。 上疏後,文宗沒有採納。李郃卻因上疏讓第,開罪宦官,一生宦海沉浮。但李郃卻因開科舉取士以來讓第先河,而被載入史冊,受後人敬仰!

唐大和五年冬,李郃除授嶺南道賀州刺史。當時,賀州五縣,經濟蕭條,民生困窘。據灌溪李氏族譜《唐 郃 公傳》記載:「李 郃在任內體察下情,賑恤民困,勸課農桑,整吏治,革除積弊,畢舉善政:世稱良吏,故《廣西通志稿 . 名宦》立其傳載其事。」因參與平定安南少數民族騷亂立功,李郃「於大和七年 ( 公元 833 年 ) 獲賜緋魚袋,加龍虎將軍銜。」「開成二年遷職京師,初判四方館,轉升吏部侍郎,授正議大夫。」

三、麻將鼻祖

《灌溪李氏族譜》記載:李郃任賀州刺史期間,閑暇之餘,將收集到的各種骰子「彩選」加以研究整理,撰寫出《骰子彩選格》三卷。在此基礎上,將「彩選」繪製在紙上,因紙頁薄如葉子,即取名「彩選葉子」。開成元年(公元835年),李郃攜妓人 葉茂蓮 江行,在船上競鬥「彩選取葉子」,故稱「葉子戲」。開成二年,李郃因「邊疆效勞,例得薦升京秩」,將「葉子戲」傳帶入京都。李郃創製的「葉子戲」,是麻將的雛形。

目前,諸多史料支持上述記載。據北宋奉宋太宗之命編纂的 《太平廣記》引晚唐鍾輅《感定錄》記載:「唐李郃為賀州刺史,與妓人葉茂蓮江行,因撰骰子選,謂之葉子戲。咸通以來,天下尚之,……」。 《四庫全書總目》卷 142 云:「《前定錄》,唐鍾輅撰,輅 大 和中人,官崇文館校書 郎 。 」 《宋史》卷 206 云: 「 鍾輅《感定錄》一卷。」 據專家考證, 鍾輅在唐大和二年 擢進士,與李郃、杜牧等人同科、 同時代,作為 宮中藏書處校勘典籍的官員, 他關於 李郃創製「葉子戲」 的記載應該是準確、權威、篤信的。同時,晚 唐 光啟年間進士蘇鶚(公元886-888年)編《杜陽雜編.同昌公主傳》記 載「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夜則公主以紅琉璃盤盛夜光珠,令僧祁捧立堂中,則光明如晝焉。」這是歷史上最早記載玩葉子戲的文字,史載同昌公主是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嫁給韋氏,這進一步證明了「天下尚之」的真實性。此後, 《宋史》 里錄有南唐後主 李煜妻 周氏所著的《偏金葉子格》、《小葉子格》、《擊蒙葉子格》等多種牌漕。 北宋 歐陽修的《歸田錄》中記錄北宋初著名文學家楊億(字大年)喜好葉子戲並將紙牌改良成「鶴格」葉子戲。 至明朝天啟年間,葉子戲演變為馬吊牌,並盛行於明末清初。據清人金學詩《牧豬閑話》說,馬吊牌發展到清朝的康熙年間,已演變為一種叫做「游湖」的默和牌。之後,默和牌因受一種花牌的影響,演變為麻雀牌,又叫麻將牌。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的麻將牌傳入西方和日本等國, 20年代中期盛行於英格蘭、美國和澳大利亞,並衍生出撲克。就是說李 郃 是麻將鼻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遠校友 的精彩文章:

TAG:寧遠校友 |

您可能感興趣

廖東望《新寧遠八景》,書法名家蔣少軍撰寫創作記
寧遠之戰:寧遠大捷後世嘆(2)
寧遠之戰:寧遠大捷後世嘆(1)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新增寧遠縣、道縣兩縣
寧遠19歲小伙勇奪國際大獎,你認識嗎?
2018第三屆崖州孔廟開筆禮:文明耀寧遠 書禮潤崖州
寧遠縣通報:縣中醫院副科長婚宴收6個百元紅包被責成免職
寧遠之戰袁崇煥為何死守寧遠,而不救覺華島?
寧遠大戰——袁崇煥與努爾哈赤的終極之戰
此人協助袁崇煥鎮守寧遠,勝利後卻被自家大炮炸死
袁崇煥的寧遠大捷,為何只斬首二百餘?
紅色傳承:雙寶長征路——贛州、寧遠、興安、黎平
寧遠是努爾哈赤的飲恨之地,卻也是袁崇煥的成名之地
袁崇煥血戰寧遠,9千明軍靠紅夷大炮擊敗13萬……
袁崇煥血戰寧遠,9千明軍靠紅夷大炮擊敗13萬後金軍
袁崇煥如何打贏寧遠大捷的?
寧遠:暴風雨中 他們守護家園安寧
袁崇煥的寧遠大捷,為何只斬殺敵首二百餘?
抓螃蟹挖牡蠣,探秘無人島相遇寧遠古城
齊國公、寧遠候到底是什麼級別?宋朝僅有30位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