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切爾諾貝利 鬼城之旅

切爾諾貝利 鬼城之旅

得知我要去切爾諾貝利採訪,周圍的朋友頗行些詫異:「怎麼會派一個未婚女性去那種鬼地方?輻射可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黑手,誰知道會在你身上植入什麼基因?」

說實話聽罷此言心下若實一驚,去戰地採訪槍林彈雨起碼眼見為實,這說不清、道不明讓人不痛不癢的輻射卻真有可能是個陰謀家,心懷鬼胎的等上個數十年然後突然發作,告訴你曾經的某次相逢在你身體里早已種下了禍根。

於是乎,開始自己嚇唬自己,朋友爭相想像著我從切爾諾貝利歸來掉光了頭髮的鬼樣子,而我嘴上說著豪言壯語,心下已是猶疑不定。

說笑間,有人把一本介紹切爾諾貝利的畫冊放在我的面前,兩個字不由分說跳入眼中,觸目驚心——鬼城。

那是個在幾小時內被凝固了的城市,是些被驟然遺忘不再有人探訪的街區,在人類歷史的大災難面前,它以最為平靜卻是最震撼的姿態永遠地定格下去。

這一刻,我知道,我會去那裡。

鬼城,普里皮亞季。如今已是一座幽靈之城。有人說,或許有一天,人們會把它和龐貝相比。

普里皮亞季小城是20世紀70年代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建造的,那是一個代表著大好前景的核工業衛星城。它擁有樹林、草地、小溪,精巧而美麗。20年前的這個春天,普里皮亞季的生活在一片驚懼中戛然而止。

切爾諾貝利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蘇聯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30萬居民被先後疏散,莊稼被全部掩埋,周圍7000米的樹木都逐漸死去。

如今,核電廠周圍30公里仍被列為禁區。經過層層申報特殊批准,我們的攝影隊才終於踏上了人們眼中的這所謂「死亡之旅」。我們被告知,禁區內大多數地點短時間停留對人身體影響不大,因此拍攝的原則明確簡單——盡量遠離危險地帶,速戰速決。

此行,我們的武器就是一個不斷滴嗒作響的小小輻射測量儀。

30公里禁區內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公路上已經被反覆清洗,輻射塵已不再堆積, 所以讀數頗為正常,不過隨著車子離核電站越來越近,我們心跳的速度也就隨著輻射表讀數的嘀嘀嗒嗒開始不斷攀升。不過,扭頭看看陪同我們前往的工作人員謝爾蓋,卻是一臉的氣定神閑。為使廢棄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不再繼續泄漏有毒物質,直到現在,仍有2000多名工作人員在禁區內做維護工作,核電站像個形狀詭異的大毒瘤矗立在那裡,無法拆解,無法去除,成為這地球上最不該存在的怪物。對於那些每天進出禁區的人們,潛在的危險就像是隨時要呼吸的空氣,有人一笑了之,有人隻字不提。

終於,踏進鬼城。

真的是恍如進入一個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小城市,樓上的窗戶打開著,衣服還晾在窗台上,小黑板上寫著明天的節目單……只有那些隨處可見的列寧頭像,鐮刀斧頭標誌猛然間會提醒你,那些窗子是永遠地開向1986年4月的某個瞬間。

在鬼城,室外還算是相對安全,室內輻射聚集量超高,相當危險,對一個陌生人來說,在這樣的地方行走必須攜帶輻射表隨時測量,否則就相當於是大步行走在戰場上的地雷陣。

事故發生後,普城的居民緊急撤離,據說當時車隊排了足足有20公里。人們被告知,只是離開3天,馬上就會回來,什麼都不允許攜帶。於是,孩子和他們的玩具告了別,大人與房子、車子告了別,他們沒有想到,3天,變成了5年、10年、 20年,其實就是在那一刻,他們已經與這座小城——他們的家園,他們一手建立起來的生活永遠地告了別。

走在鬼城裡,好像走在凝固的畫面里。這裡的靜是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的,沒有鳥叫,沒有風聲,沒有什麼打破寂靜,有時候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失去了聽覺。不知道從我們的錄音效果中,人們能不能感受得到這沉積了20年的寂靜。有一個來過此處的人形容,這裡有著一種震耳欲聾的寂靜。

據說,本來還曾有人想組織旅遊團來鬼城轉上一兩個小時,但待了15分鐘,人們已然想逃離了。

學校里學生上了最後一堂課;孩子們玩了最後一個遊戲;牆壁上人們留下了最後一個塗鴉。普里皮亞季的一切,用它們自己的方式述說著任何語言都講述不了的故事,連同這份令人窒息的寂靜一起凝固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分。

從鬼城出來我們驅車駛向15公里外一個叫伊力因齊的小村子,聽說那裡還住著十幾位老人。切爾諾貝力事故發生後,蘇聯政府強令撤走了方圓30公里內所有的村民,但一年後,就有不少老人思家心切陸續回遷,他們當中年紀最大的已經93歲。

瑪力亞老媽媽居住的村子一共住了18位老人,都是事故發生一年後執意背著政府私自回到這裡的,政府對這些老人也採取寬容的態度,讓他們葉落歸根。在這些已被污染的土地上,老人們種土豆、洋蔥、西紅柿,自給自足。

瑪力亞老人的老伴早已去世,兩個兒子也都是英年早逝,他們都曾經是核電廠的工人。

一個人的生活有多麼單調寂寬老人並不願意多說,對於輻射,她更是輕描淡寫。

「我覺得這裡空氣好得很,人們總說這裡有多麼可怕,我倒覺得我的家很美,你看,有草地,有小河……到了這個歲數,一切都要交給老天,不必太在意。」

老人們回到這片污染之地外界看來似是驚人之舉,對他們而言,道理卻實在簡單,他們寧可因輻射而死,也不願因思鄉而死。

不過這或許會是切爾諾貝利的最後一批居民了,每一年,這裡都會有幾位老人故去,瑪力亞知道,總有一天,她也會追隨著她的夥伴沉睡在這裡。

快離開的時候,我問瑪力亞:「這裡肯定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冷清,你還會住下去嗎?」

老人說:「留在家,總比做客好,從這裡開始的,就在這裡結束。」

內容來源:文章選自:《非虛構:時代記錄者與敘事精神》

作者:周逵 編著

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閱讀 的精彩文章:

職業規劃: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從玉華 再廣大的悲傷 也比不上一個小人物具體的悲傷
辦公室小白生存記:我要對的,不要貴的
餘生 只做三件事

TAG:書問閱讀 |

您可能感興趣

鬼城切爾諾貝利
鬼城切爾諾貝利的發光之旅
切爾諾貝利,因為美劇備受關注的「鬼城景區」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遠比我們想像的可怕,帶你走進切爾諾貝利鬼城
烏克蘭一款虛實結合的新遊戲,還原了鬼城切爾諾貝利
你需要玩命才能探訪的切爾諾貝利「鬼城」
實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的鬼城:曾是蘇聯的驕傲,圖6陰森詭異
自我癒合進程中的核後文明 ——闖入「鬼城」切爾諾貝利
卡曼斯科,被沙漠吞噬的「鬼城」
「鬼城」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禁區,33年後成熱門旅遊地,你敢去嗎
北疆喀納斯金秋環線—烏市出發—可可托海—五彩灘—喀納斯—白哈巴—禾木—魔鬼城—克拉瑪依—經典九日游
號稱鬼城!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禁區可看最美星空,但需要勇氣
克拉瑪依的魔鬼城
走進鬼城切爾諾貝利 當年幼兒園的玩具散落了一地
探險者深入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地區猶如一座鬼城,試吃核爆區內蘋果
同樣是核爆,為何廣島、長崎繁華了幾十年,切爾諾貝利卻是鬼城?
深入受核污染的鬼城,他以漫畫譜就發人深思的《切爾諾貝利之春》
實拍切爾諾貝利核站旁的鬼城:居民連夜撤走,圖7為爆炸的核電站
切爾諾貝利33年,如何從「鬼城」到別樣「桃花源」?
怪獸級颶風「佛羅倫斯」將登陸美國小城,當地人去樓空變「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