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人生,還是等我自己來定義的好

我的人生,還是等我自己來定義的好

這是公眾號發表的第37篇文章。

前日16:55分,在我發表公號里的第36篇文章後,平台發來消息:開通原創及系列功能。此時,距離開通公號108天。鐵樹開花的節奏。

我居然沒有狂喜,沒有跳起來到處遊走,沒有呼喊。只是看著手機屏幕上的通知,連著看了三遍。這種感覺,就是傳說中的喜悅嗎?

自古以來,我就不是一個喜愛閱讀和寫作的人。

我可以肯定的是,學堂創辦第一年裡所閱讀的書籍,所寫的文章的數量,遠遠超過之前四十年的總和------包括質量,還有動機的純粹。所以,自古以來,我就不是一個讀書人。歷史上,哪有不讀書不著文章的讀書人呢?

我出身師範,但是我對教育其實一竅不通。

我曾經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水平還是很不錯的,我不自知地將來自同事領導的讚美和表揚,當作是我自身實力的驗證。我後來才發現,那些讚美和表揚,有很多水分在。很多時候,他們不過是表示下客氣,以及為了人際關係表面上的和諧;還有些時候,那些讚美和表揚,不過就是讓你繼續工作,為單位創造出更多單位需要的價值,至少要安心工作。

這樣的錯覺,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沉浸在自我膨脹的泥潭裡。雖然我不是一個極端自信的人,但是在大多數的同事面前,我很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這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誤認為自己的能力超群,可以傲視那六十多畝的江湖。

我不需要去閱讀些什麼,光閱讀上級以及本校的文件,就夠了;我也不需要去梳理什麼文字,光起草公文,就夠了。拼湊些從網上剽竊下來的文字,堆積歷年來的獎狀證書,熬到一定的年限,我的高級講師的證書,就到手了。一路又坐到了校長助理的位置。這些,這幾乎就是職業生涯里,可以享受高處不勝寒的待遇了。

這樣的舞台背景下,我就真的以為我的學養儲備,已經足夠了,足以應付職業生涯餘下的時日,直到我光榮退休的那一刻。

現在想來,那個時候的我,是非常可愛的。就像小時候,被家人餵了一顆大白兔奶糖後,那份滿足和陶醉。

我體會到閱讀的現實的好處,現實的力量感,的確是在創辦學堂以後。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我不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之前我以為足夠應付至少二十年職業生涯的儲備,居然一刻都不能變現。各種窘迫,尷尬,焦慮,痛苦,前所未有地,非常客觀真實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所以,我就開始嘗試讀書了。

不僅要讀,還要思考。這個思考,既包括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回顧和反思,也包括接下來的教學工作的展開。不止於思考,還要將思考的東西,整理出來。形成文字的過程,再次對思考的問題,做進一步地、深入地分析。就這樣,我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了。

沒人指定我要閱讀什麼,我自己得想辦法去找;沒人指定我要思考,以及思考什麼,我自己必須得去思考,以及思考什麼;沒人指定我每周要寫幾篇文章,我自己必須指定自己去整理思考之後的想法。我閱讀時,必須要練習消化,不需結合學堂的實際,否則,會生搬硬套,張冠李戴。我梳理時,必須要練習字斟句酌,否則自己理不清思緒,搞不清邏輯和層次,會落入剪不斷理還亂的下場。

反正,就這樣,我慢慢地,讀了一些書,讀懂了一些書里的文章。我慢慢地,好意思地開始練習寫作,表達自己的理解,展示自己的觀點。慢慢地,我變成了一個讀書人。

活了四十年,才開始閱讀;活了四十年,才開始寫文章;活了四十年,才發現自己的一窮二白。慚愧嗎?

一點也不。活到老,學到老啊。不會,就學;不懂,就問;不熟,就練習唄。

我這才感覺到,這種讀書人的樣子,可以給我帶來自信和力量。這樣的生活,我明顯地可以感覺到真實、踏實、價值,和意義。

當微信剛出台的時候,我只有過一絲的想架設個公號的念頭。我不想如07年剛創建新浪博客的時候,以為自己站在了潮頭,回頭一看,新浪博客都出生好幾年了那樣的尷尬。可是,我仍然重蹈了當年的這個尷尬。當然,沒有架設公號,我自己給出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那麼,本質上,還是對新生事務的遲鈍,麻木,以及對探索未知事務的恐懼。

之後,我頻繁地閱讀了別人的微信公號。除了欣賞到優質的文章,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外,我越來越感覺到這好像是一股潮水,它將帶來不可思議的井噴。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是,我感覺到肯定會發生些什麼。我知道,我到了不能拖延下去的時候了。當然,我還是繼續在拖。

直到春季開學,為了協助孩子們探索自我學習和成長的手段,我要求他們開通微信公號玩玩兒,用我的賬戶。這個理由很好。既是示範,也是我自己的需要。隨即,我開了公號。萬般無奈的樣子,又好象是水到渠成的樣子。

我也想過,通過這個號,通過持續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給閱讀文章的人,來賺錢。但隨即,我的自卑,學養儲備庫存不足的自卑,又打消了這個初心。偶爾的,寫文章賺錢的念頭,又冒出來了。然後,自卑的念頭,又把它打壓下去了。

就這樣,兩個念頭來回交替,吵哄哄,一方唱罷,另一方又登台。搞得我煩了。煩到我實在不舒服的時候,我痛下決心,做了一個決定: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什麼時候寫,就什麼時候。

有錢給,寫;沒錢給,也寫。不就是打打字,排排版,貼貼照片,傳個音樂嗎?至於那麼麻煩嘛?每當這個時刻,我小學四年級就背誦過的那句話,出現了:但問耕耘,莫問收穫。很管用。這句話一出現,兩個念頭就會消停一會兒。

現在,我不大被這兩個念頭困擾。而且,對於公號的運作,我也沒有規劃,沒有執行方案。我想體驗一下沒有規劃的人生,是不是值得被過?

我繼續做自己選定的事情。讀自己想讀的書、思考自己想要思考的問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如拖地掃地洗衣服做家務,鋤地拔草刨土豆清理木材構思果園油茶園,籌劃堅固龐大的雞圈花園,籌建沙坑鞦韆葡萄架蓮藕池。練自己想要練習的功法:蹲蹲牆,拉拉筋,踢踢腿,跑跑步,做做俯卧撐,拍拍身子骨。

頭髮,留了一個多月了。我要留成長發,體驗下頭髮淹沒額頭耳朵,飄在肩膀上的感覺。再體驗下扎個辮子的樣子和感覺。

那麼,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著自己做過的事情,體驗著種種自己的行為,感知著自己心潮起伏春心的蕩漾,我怎麼會沒有感覺,沒有感受,沒有感悟呢?對吧?

那麼,就將這些感覺,感悟,觸動,起伏蕩漾的東西,統統躺倒,我來一一排列,一一解剖。然後,再把它們一個一個地串接起來。然後,出爐,上菜。

有價值也好,沒價值也罷,我只管製作。好看也好,不好看也罷,我孤芳自賞就好。有意義也好,沒意義也罷,我只管耕耘自己的一畝二分地。

我只管耕耘,該來的,總會來。

我不期待。期待,會打擾我的專註;期待,會帶來失望;期待,會壓迫我的創造力。我只管行動,並且定義自己的行動,如果一定要定義的話。

問題是:誰可以定義我的人生呢?誰能代我,走完我自己的人生呢?

既然要自己走完,那首要地,就要由自己來定義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不能由自己來定義自己,那麼,我是誰呢?我是別人嗎?

如果我必須要由別人來定義我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那麼,是我在活著嗎?

如果我不曾與真正的自己相遇,我不能真正經驗到我到底是誰,那麼,我知道來自哪裡,現在何方,與誰相遇,與誰分別,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我必須要開始做自己的功課。我必須要了解自己,深入自己,看見自己。我要像一個醫生,首先在自己身上開刀,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傷疤,勇敢地下手,可以溫情,但不要留情地下手。只有這樣,我的傷疤,才能被我看見,才有被療救的可能,我才有機會深入地看見自己,直到看見本質上的我。我才可能繼續與自己友好相處。這樣,我才能友好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這一生,無論我來自哪裡,現在何方,我與誰分別,與誰相遇,最終,我都要學會與自己相遇,經驗到合一的感覺,經驗到此生的終極意義,或者真相。然後,帶著安然的姿勢,跟這個婆娑世界,從容告別。

所以,我開始審查所有自我記事以來,我所聽到的、看到的,並長時間引以為行動指南的格言警句。我不再輕易地相信它們,我保持對它們的警覺,我保持對自己內在聲音的尋找和探索。

當我這樣做著的時候,我發現了之前我所發現不了的東西,我體驗到了曾經想過要體驗但卻沒有體驗到的東西。我頭一次,感覺到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的自在感。我頭一次持續地經驗到自己在活著,並且,逐漸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狀態,獲得了真實而飽滿的知足感。

我嘗試著去覺察每一個當下,並保持高度的警覺。我的思緒,也會經常拋錨,經常打架。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還是個人啊。所以,每當這樣的時候,我也會放過自己,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呢,是吧?

當焦慮出現時,我嘗試去看見它,因何而起?我嘗試去撫摸它,馴服它,讓它平息安穩。

當恐懼襲來時,我也這麼做;當憤怒襲來時,我也這麼做;當憂慮襲來時,我也這麼做。

所以,我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自在得有些奢侈。

我不去為了尋找什麼意義,從而決定去做什麼事情。

我只是去經驗我想經驗的,去經歷我所選擇的。特別是我年少時夢見過,但未曾去經歷過的。

我不去管是不是老了,我只管體驗和經歷;我不去管這件事情是否賺錢,我只管經驗和經歷。我知道,如果我不經歷,我無法經驗到每一段經歷里,所有可能被我感知到的東西,那麼,我也就無法體會每一個當下,會是一個怎樣的體驗。

我沒有對一個個當下的體驗,我的未來,就永遠只是未來,懸在遙遠的天空,跟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那會是我想來,就毛骨悚然的樣子。我不要。

現在,是過去每個當下的集合;未來,是每個此時此刻的結果。哪裡有什麼未來呢?你看,它不就是每一個當下嗎?想到這裡,我會很喜悅。

現在,我很享受我自己定義的人生。我不必用力地,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就這樣腳踏實,真實地,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儘可能保持警醒,過著不怨,不悔,不卑,不亢的生活。

我必須先要活出自己。至於其他的,比如幫助更多的人,為生活創造更多的價值等等,我是想過的。

這樣的情懷可以有,我也存著呢。不過,我能夠貢獻出來的能量,得要先有。

深情告白

2010年9月1日,貝申學堂創立。

這是一所試圖保護好奇心和想像力,以及自由選擇權的微型家庭式教育作坊。

它致力於修復在養育過程中被扭曲的關係,協助個體重新煥發生命的內在動力。

歡迎您繼續關注貝申學堂2017年的夏季課程:2017年的夏天,來感受「自愛的力量」!

我是汪海。

貝申學堂創辦人。

英年早退的教育執業者。

我相信: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奇蹟。

歡迎您繼續關注我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申汪海 的精彩文章:

TAG:貝申汪海 |

您可能感興趣

結婚是該找個自己愛的人還是對自己好的人?
我該要你的人,還是該要你的心?
這些生肖的人還是蠻自私的,他們只懂得愛自己!
看完他們的工作,我還是好好的待在我自己的崗位吧
這個夜晚,對我來說還是陌生人的你,把我的頭輕輕地摁在你的肩上
不管外面發生什麼,我還是原來的我
雖然他們都還是在校生,但是他們已經是人生贏家了!
你看,你還是我的
餘生里沒有你,我還是可以過得很好
我生孩子還要你媽來決定剖還是順么,我就想剖腹產不行嗎
願我依然還是你身後的那個人
給你資源,給你人脈,你都不去努力的人,還是在夢中度過人生吧!
這輩子到底要選自己愛的人,還是選愛自己的過一生?
我決定了,還是做那個幼稚的自己
你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我都這麼主動 你還是無動於衷
有時我在想,到底我是他們的師父,還是他們是我的師父?
看到她我不想整容了,每個人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男人是想娶你,還是玩弄你的感情,從他的這五個表現可以看出來
王力宏,我雖然是個男的,但是我還是得承認你真的很迷人!
男人是動了真情還是只想玩你,你看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