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瀋陽生態所根際激發效應研究獲進展

瀋陽生態所根際激發效應研究獲進展

根際激發效應(Rhizosphere priming effect)是指根際活動造成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改變的現象,被認為是調控土壤碳氮循環的重要機制之一。目前,科研人員對根際激發效應開展了大量研究,發現激發效應可使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降低50%或增加3.8倍,與溫度、水分因子對土壤碳釋放的影響程度相當。然而,這些研究結果還相對零散,限制了人們對根際激發效應的理解和應用。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地下生態過程學科組霍常富及其合作者,在研究員程維信的帶領下,利用數據綜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對31篇有關根際激發效應的文獻,進行了系統總結。研究結果表明:1)根際激發效應可使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平均增加59%;2)激發強度受植物種類顯著影響,木本>草本>農作物;3)土壤質地越細激發越強;4)激發強度與植物地上生物量顯著正相關,而與根系生物量無相關性;5)根際激發效應與栽植時間顯著正相關,意味著根際激發可以長期存在並可激發土壤中穩定的碳庫。綜上,該研究結果揭示了根際激發效應的方向、強度以及多種影響因子,今後應注重多因子尤其全球氣候變化因子的試驗,為模型模擬提供支撐。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土壤學會期刊《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17) 111: 78-84)。該研究受到中科院先導專項B、「973」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的資助。

論文鏈接

根際激發效應的效應值(mean±95%C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學院網站 的精彩文章:

上海生科院揭示含編校功能缺陷的亮氨醯-tRNA合成酶的酵母細胞保護機制
武漢物數所在泛素動態結構研究方面獲進展
科學家利用「仿化」生物催化系統實現烷基酚側鏈的碳氫鍵選擇性氧化
中科院與浙江省舉行科技合作會談
光電所在多尺度、變分推理參數自適應圖像復原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TAG:中國科學院網站 |

您可能感興趣

農田生態系統溫室效應研究獲進展
陸地生態系統氮獲取策略研究獲進展
生物能源固態發酵應用的研究進展
氮化鎵界面態研究獲進展
激光充能技術研究獲進展
碳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弱引力透鏡研究獲進展
水稻根際溶磷微生物研究方面獲進展
柔性電極研究獲新進展
單模激光輸出與動態調控研究獲進展
微生物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複製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生科院雌雄行為差異神經機制研究獲進展
荒漠生物土壤結皮研究獲進展
深海生物多樣性研究獲進展
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與豐富度關係研究獲進展
青藏高原新生代生態演變研究取得進展
動物雌性攻擊行為研究獲進展
水中抗生素的快速降解研究獲新進展
蛋白激酶化學生物學研究獲進展
昆明動物所在精神分裂症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