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沒有空調風扇的古人,夏天怎麼過?
○
來源:
古典書城(ID:gudianshucheng)
小時候看古裝劇,無聊的時候
總是會想。
古代
沒有空調風扇、沒有冰箱、沒有汽車……
還要穿那麼多層衣服,
夏天時可怎麼過?
豈不要動一動便大汗淋漓?
後來,才明白確實是想多了。
古人自有古人消暑的智慧,比起如今的千篇一律,
不僅花樣百出,還極富格調,
將夏日過得有滋有味。
首先,我們來修正幾個認知誤區——
丨古代沒有冰箱?丨
上圖是最早的「冰箱」——冰鑒,戰國曾侯乙墓出土。
冰鑒內有個方口的缶,缶中可以放新鮮食物或酒水之類,缶周圍則是冰。取物時,有專門的勺子,也不需要將鑒蓋全部打開,只要打開缶口上面那個小方形的缶蓋即可。
冰鑒的作用除了保鮮盛冷飲,還可以降低室內溫度。
是不是很高級的樣子?
到了明清,箱子多以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箱內掛錫,箱底有小孔,箱蓋上有通氣孔。
錫可以防止冰水侵蝕箱體,箱底小孔則方便將冰水滲出,箱蓋氣孔則可以釋放出冷氣。
炎炎夏日,找一個涼意十足的房間,一杯冰鎮美酒下肚,或是來些清涼味甘的瓜果,確是莫大的享受。
丨冰從何來?丨
每年冬天,官府就會專門組織鑿冰,儲存到專門的冰窯里,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這項事業,《周禮》便開始記載,管理人員還有個專門的稱呼——凌人。此後歷代也都有專人管理此事。
這些冰除了宮廷使用,也作為官員福利的一種方式。
至於普通老百姓想用冰,可以到民辦冰窯去買,只要你有錢。
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
丨古代需要穿很多?丨
古代人的衣著雖以長袖為主,但是冬夏裝的區別並不在袖子的長短,而是材質。
「富人披絲綢、窮人穿麻衣」,這些衣物的材質比現代人的棉和化纖製品都要涼爽。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襌衣,薄如蟬翼、輕若煙霧,2.6平方米的料子,重僅49克!
要說款式,唐朝女性算是最幸福的了,薄、透、露的"半臂"裝和"袒胸"裝,大受青睞。
籫花仕女圖(局部)
至於私人領地,就相當隨意了。
綠槐濃陰下,坦胸赤足而卧。
宋·佚名《槐蔭消夏圖》
深深庭院中,解去束縛,嬉水採蓮。
明·仇英《四季仕女圖》(局部)
那普通大眾呢?更不用顧忌世俗,怎麼方便怎麼來。
五代《神駿圖》(局部 金人摹本)
《鎖諫圖》(局部)
這些事想明白,下面這些就更好理解了。
丨哪涼快待哪丨
於是,我們看到以米芾為代表一批文人躲到了深山密林中。然後手札留給小夥伴,告之去處,拉下仇恨。
米芾行書《逃暑帖》
大意:熱的實在讓人受不了,還好找到了這片山。這裡古樹蟲鳴,綠陰如蓋,實在太舒適了,所以秋天到來之前,我就不打算出去了。
陸遊、孟浩然們選擇的是水邊納涼。乘著夕涼,聞著荷香,消解苦夏的躁動。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陸遊《橋南納涼》)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不想走太遠的,可以像陶淵明「高卧北窗」,等風來。
再奢侈點的,權貴土豪們給自己建個「清涼殿」,也就是古代版的空調房。
古籍里關於清涼殿陳設,有這樣的記載:「以畫石為床,文如錦,紫琉璃帳,以紫玉為盤……又以玉晶為盤,貯冰於膝前,玉晶與冰相潔」。
玉晶盤中裝著冰塊,有專人站在旁邊對著扇扇子,屋內的溫度可以低得如下過霜一般。
沒有冰的話,還可以挖井。有人就曾在一室內,挖了七口井,上面放置鏤雕的木盤,坐在屋裡,同樣暑氣全無。
普通人家降暑的「冷氣」,也主要來源於水井。在水井中放一口大瓮,作為保鮮食品的「冷藏室」;或者把食品放在籃子中,用繩索繫上放在井下保存。
丨只要能降點溫那就用丨
作為最常見的納涼之物,扇子基本人手一個。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摺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視經濟情況而定。
如果是文人墨客,持一把摺扇,在扇面上寫詩作畫,儒雅倜儻。
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用瓷器做成形態各異的瓷枕也是古人消暑的創舉。瓷器表面那一層冰涼的釉,炎熱的夏天枕在上面,頓生清涼之感。
李清照的《醉花陰》「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里說的玉枕,就是青白釉枕。
今人喜穿涼鞋,貪其通風涼快,然而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已經用了同樣原理來製作草鞋。夏天走長路,穿上草鞋清爽涼快,軟硬適中,步履敏捷,兩腳生風。
當然還有現在仍然廣泛使用的涼席。
丨什麼降暑吃什麼丨
在古代,最初的防暑飲料就是井水。到了漢代開始,出現了蜜水,就是在水裡攙加上蜂蜜之類的飲料,非常受歡迎。
傳說漢末梟雄袁術十分愛喝這種飲料。袁術死時正好是酷暑,想喝杯蜜水,但當時軍中找不到蜂蜜。僕人端來一杯水,袁術長嘆「我袁術怎麼到了這個地步」,吐血而亡。
冷飲在宋代發展得很快,而且種類繁多,出現了冷飲專賣店。南宋詩人楊萬里詩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
明清時,不少美味冷飲名品相繼出現了,僅《紅樓夢》中就有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鹵子湯等記載。
關於吃食,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杜甫。也別覺得杜甫整日忙著憂國憂民,他同樣也是位資深吃貨,關於吃的詩比比皆是,
所以也給我們留下不少夏日降暑吃食。
「經齒冷於雪」的涼麵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的冷飲冷盤
「
落刃嚼冰霜,開懷慰枯槁」,引山泉水冰鎮的瓜果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的鯽魚膾、香芹羹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的甘蔗汁
……
不過,杜甫錢不多是公認的事實,其中很多都是別人請客的。那如果想吃又沒人請客的先賢們,又怎麼辦呢?
丨心靜自然涼丨
其實下棋、垂釣、撫琴,也是古代文人普遍的度夏方法。所謂心靜自然涼。
想像著,劃著小船,在青山綠水間垂釣,安安靜靜地等魚上鉤,心無掛礙,自然涼快;亦或者,邀約三兩棋友,在棋盤中互見乾坤,在棋盤裡忘卻焦躁的暑氣。
清代極致享樂主義者李漁,在《閑情偶寄》介紹他一生最快樂的三年,就是在避亂山中的夏天:或裸處亂荷之中,妻孥覓之不得;或偃卧長松之下,猿鶴過而不知。洗硯石于飛泉,試茗奴以積雪……
光脫脫在山林里當野人,吃野果,穿行於荷香之中,醉卧在長松之旁,在泉水邊洗墨硯,用冰水喝茶,勝似神仙!
清心靜氣,心平氣和,不只是一種避暑的方式,也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可惜現在的想要體驗這樣的洒脫也越來越難難了,因為如今的林蔭、草木已大面積減少,且在持續…
看了這些,是不是發現古人的夏天,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痛苦。相反,對比只會用空調、風扇的我們,古人的度夏方式要豐富的多。
熱浪灼人的夏天,幾千年來從沒改變。
現在科技發達了,我們的夏天,卻未必就有古人涼快!


※無論頭髮長短,只要夏天扎這些髮型,絕對讓你美到尖叫!
※6款男生夏天印花襯衫搭配,造型帥氣更加迷人!
※適合油皮的清爽水乳大安利,這個夏天和油膩膩說再見!
※夏天到了,喵咪的睡姿越發銷魂,網友:我家貓咪更「放浪」!
※鳳梨酸甜好滋味,夏天吃多會上火?
TAG:夏天 |
※古人沒有空調風扇,怎樣度過夏天?
※沒有風扇空調的年代裡,如何度過酷熱的夏天?
※沒有電風扇和空調,古人是如何降溫的?
※天氣這麼熱,沒有空調、電風扇的古人是如何防暑降溫的?
※古代的女子夏天是怎麼過的,沒有風扇也沒有空調,原來靠它支撐
※古代沒有空調、冰箱、電風扇,怎麼熬過炎炎夏日,你小看古人了
※古代沒有風扇跟空調,那麼身穿繁重服裝的女子夏天是怎麼過的呢?
※古代的女子夏天是怎麼過的,沒有風扇也沒有空調 原來是靠它支撐
※手握如沐春風的復古風扇 這個夏天有它連空調都不需要了?
※古代沒有風扇,空調,冰箱,皇帝是怎麼避暑的呢?土豪看了都羨慕
※有這樣的風扇,誰還開空調?
※夏天坐月子真的不能見風么?開空調和風扇可以么?中暑怎麼辦
※在沒有電風扇、空調的古代,女子大熱天都是怎麼過的,方法很簡單
※古代有空調也沒風扇,人們夏天是如何避暑的?比現在還奢侈
※沒有風扇也沒有空調,古代的女子是如何度過夏天的,原來是靠它支撐
※沒有風扇空調,古代的女子酷暑天氣是咋過的?原來是用這些方法
※古代夏天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皇帝卻一點也不熱,原因讓人艷羨
※空穴也能來風?這隻無葉風扇,讓我夏天爽到不用開空調!
※空穴也能來風?這隻無葉風扇,讓我夏天不想開空調!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買無葉風扇了?就一個空洞洞的圈怎麼吹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