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溪山琴況》第三講

《溪山琴況》第三講

溪山二十四琴況作為古琴音樂美學集大成者,為習琴之人之最高標淮與審美要求。

其他樂器的聲音澹了就沒有味,琴聲澹了卻更有味。味是什麼?就是恬。味來自樂曲演奏中的精神氣息的流動。「恬」不容易產生,「澹」不容易達到,只有彈到神妙的境地才能達到澹,澹到神妙的境地才能產生恬,而恬到神妙的境地,則會越澹而越不使人感到厭倦。

「大凡為文,為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澹泊中自由至味,但是必須要嘗盡百味,絢爛至極複歸平淡之後,才會真正知道恬澹之味為何可貴。

《莊子?刻意》有言:「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忘懷一切,反而能夠在恬澹的心境中擁有一切。

把無牽無掛的精神和體現大雅之道的琴相結合,不是有超逸情志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超逸的品質本從天性中流露出來,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獲得,如道人彈琴,琴不清亦清。「琴有逸氣,非關音也;琴有逸趣,非關指也。然非多聽音、多練指,則不能極其至。」

雅是一種對個人內心價值的珍視和堅守,在不斷地自我選擇和確認中獲得一種不屈從於外物的力量,所謂「雅者,正也。」此中三昧:「遇不遇,聽之也,而在我自足以自況,斯真大雅之歸也。」更多關注自己在面對音樂時的真實感受,隨著經驗的積累,眼界的提高,慢慢形成屬於自己的內心價值,並以之來面對雅俗之辨。

何樂鈞同學與大家分享《平沙落雁》。分享了蜀都琴遊的獲益,彈琴時專注於琴曲,直面緊張與恐懼,克服怯場心態,也需要爭取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人對琴的熟悉默契的程度對演奏狀態的影響意義重大。

戴金晶同學與大家分享《酒狂》。學琴之路漫長心態不能著急「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對古曲傳承既要有敬畏之心,也不要覺得高不可攀自己無法企及。堅持這份對古琴的熱愛也是彌足珍貴的。

邱韻如同學與大家分享《普庵咒》。也分享蜀都琴遊的一些感受,並非所有場合都有萬全的準備,對不熟悉的琴也需要調整自己儘快適應,酌情應變。感恩於之前所接受到的對古琴認知的正道,隨著學琴階段的積累,對琴樂審美也有次第的變化。

感謝大家!

丁酉年?丙午月

圖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山堂每週五19點,與您相約賞琴品茗。體味華夏正音,共用清正平和之味。

席位有限,歡迎預約。

教學地址:上海市普陀區凱旋北路1555弄清水灣花園15號0101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午山堂古琴館 的精彩文章:

TAG:甲午山堂古琴館 |

您可能感興趣

「陽關」訴離情,琴況明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