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龐統作為謀士,劉備根本就不應該讓他攻城!

龐統作為謀士,劉備根本就不應該讓他攻城!

劉備作為漢末三國時代的英雄,一生犯過很多錯誤,但是,在用人上比較有獨到之處,特別是能夠因人而異,任用人才,比如,讓魏延鎮守漢中,告誡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等,但是,劉備在用人過程中,也犯過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不該讓龐統上戰場,龐統作為重要謀士,怎麼能讓他率軍攻城呢?也正因為劉備這一個錯誤,導致龐統中箭而死,非常可惜,龐統一死,導致連鎖反應,幾乎使劉備辛苦打來的基業毀於一旦。

謀士,就是出謀劃策的,龐統作為謀士,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尤其在打仗戰略的制定上,更是其擅長之處,比較有代表的是,進取益州時,龐統給劉備獻的上、中、下三條計策,非常之妙,但是,劉備卻錯誤地讓龐統率軍攻城,導致龐統中箭而死。《三國志 龐統傳》: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

在演義中,龐統是率兵從小路進攻雒城,中了劉璋大將張任的埋伏,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當然,這是小說,不能作為依據。

正史《三國志》中,龐統是率兵攻城時,被流箭射中而死。作為一個出色的謀士,劉備應該讓他在幕後出謀劃策,攻城不是龐統該做的,那是大將該做的事,比如,當時完全可以讓魏延率軍攻城,龐統在幕後制定作戰計劃就可以了。

龐統作為謀士,本來就應該在幕後,上戰場那是武將,龐統是讀書人,上戰場不適合,躲箭躲槍動作也不麻利,當然很容易丟命。

龐統跟隨劉備之後,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極力推薦下,劉備讓龐統當了治中。 《三國志 龐統傳》: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

治中是什麼官呢?幹什麼工作呢?治中也稱治中從事,是州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主眾曹文書,位僅次於別駕。

別駕是什麼官呢?別駕是州刺史的佐官,其地位較高,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別乘一車,故名。

後來,劉備任命龐統為軍師中郎將,和諸葛亮一樣的職位,諸葛亮鎮守荊州,主內,龐統進取益州,主外,可見,龐統之才,不在諸葛亮之下。《三國志 龐統傳》: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

因此,龐統上戰場,是非常不應該的,也許劉備當時一時疏忽,但就是這個疏忽,沒有阻止龐統上戰場,最終,龐統在攻城時中箭而死。如果龐統不率兵攻城,只在幕後指揮,絕對不會死。

這麼優秀的一個謀士,一個經天緯地的人才,就此死去,龐統一死,劉備少了一個得力的助手,不得不從荊州調來諸葛亮,而諸葛亮離開荊州,關羽鎮守荊州,又直接導致了荊州丟失,諸葛亮制定的「隆中對」戰略計劃泡湯,令人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瞿凱明 的精彩文章:

除了關羽、張飛和魏延,蜀漢還有誰統兵過萬?
三國最有血性的大將,士卒全部戰死,僅他生還!
如趙雲參加夷陵之戰,會扭轉戰局嗎?
夷陵之戰,劉備和孫權雙方兵力各是多少?
正史中,黃忠和太史慈交過手嗎?

TAG:瞿凱明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備初期的兩大謀士,謀略不如諸葛亮,作用卻不可小覷!
劉備手下最精明的謀士,連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知道他是誰嗎?
劉備最信任的謀士不是龐統,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屢獻奇策的此人
劉備的確在新野打過勝仗,但對手並非曹仁,謀士也不叫單福
對漢最忠心的荀彧卻是曹操謀士?他為何不投劉備?
劉備痛失的大謀士,最終在魏朝做了宰相,不是徐庶,此人是誰?
袁紹的謀士們為何不一致對外,反而內部矛盾不斷?與他有關!
劉邦第一謀士,不是張良也不是蕭何,而是他,范增都不是對手
曹操為何要當著眾謀士面說「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為了嘲諷眾謀士不如郭嘉嗎?
劉備最喜歡的謀士,為什麼不是諸葛亮?
曹操生前最重視的三位謀士,如果他們不死,司馬懿根本不敢造反
徐庶為何被迫離開劉備,這個人作用關鍵,但卻並非謀士程昱
曹操苦求不得,孔明自嘆弗如,他才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
曹操謀士眾多,幫助統一北方的主要功臣,不是郭嘉那是誰?
劉備的第一謀士究竟是誰?只能是他了!
他是三國最可惜的謀士,才華不輸諸葛亮,卻因「不吃回頭草」而枉死
袁紹麾下謀士能力出眾,為何不能精誠團結,反而喜歡窩裡斗?
劉備痛失的大謀士,最後在魏國做了宰相,不是徐庶,此人是誰?
劉備的第一謀士為何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呢?
火燒赤壁,龐統獻連環計被曹操謀士發現了,這個謀士卻當作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