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清朝第一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墓被挖,慘遭紅小將碎屍
劉銘傳,安徽合肥人,1836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中,25歲時參加同鄉李鴻章的淮軍,組建「銘字營」,在剿滅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戰鬥中屢立戰功,官至直隸提督。之後劉銘傳率領大軍隨左宗棠前往西北,鎮壓回民叛亂,因頭痛病犯,只得辭職回老家劉老圩閑居。
劉銘傳像
1883年,法國與清朝爆發了中法戰爭,在家鄉隱居的劉銘傳聽說後,憤然決定出山抵抗外國侵略者。清朝政府立刻任命劉銘傳為督辦台灣事務大臣,不久又授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由他全權負責台灣地區的抗法戰爭。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在劉銘傳的堅決抵抗之下,粉碎了法軍侵佔台灣的意圖。清朝政府為了更好的管理台灣,決定設立台灣省,並任命劉銘傳為「福建台灣巡撫」,他也成為台灣歷史上的首任巡撫。劉銘傳在治理台灣任內,推出多項治台舉措,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譽為台灣近代化的奠基人、台灣近代化之父、工業化的先驅。
劉銘傳是著名的洋務派骨幹之一,他提倡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進行實業救國。在做台灣巡撫的六年時間裡,劉銘傳創造了多項中國之最:
1、1889年,基隆至台北鐵路修通,這是當時全國第一條實際投入運營的鐵路!
2、清朝第一個在全省推行改革之人,劉銘傳在台灣進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被歷史學家稱為「清代所實行的唯一有計劃、有成效的改革」。
3、1888年,劉銘傳開辦了全國第一家獨立的郵政局。
4、中國最早鋪設海底電纜的人,1887年,劉銘傳為了發展通訊,下令鋪設了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一條是自滬尾的海口至福州的川石山,長434里;另一條是自台南的安平至澎湖的媽宮港,長196里,兩條電纜線路總長630里。
劉銘傳墓
5、當時的台灣建成了全國第一家招商局,第一個引進華僑資本。
6、在近代中國軍隊中,劉銘傳所率領的「銘字營」,最早使用西方裝備和訓練方式,同時也是最早請外國教練教授槍炮使用方法的軍隊。
1891年,劉銘傳再次辭職回鄉。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之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劉銘傳聽說之後,悲憤異常,吐血不止,從此一病不起,於1896年1月12日凌晨辭世。劉銘傳去世之後,劉家後人將他的屍骨運回肥西老家安葬。
半個多世紀之後,1958年,全國掀起了一股破除封建迷信的運動,劉銘傳墓作為封建統治者的代表,自然成了目標。據當地老人回憶稱:劉銘傳墓是用防水石膏泥砌成,20多名紅小將挖了大半天才挖開,打開棺材後,看見劉銘傳身穿帥袍玉帶,頭上的辮子是盤起來的。之後,墓中的隨葬品被眾人哄搶一空,屍骨也被拉到地面上,全部被拆散扔的到處都是。直到政府的工作人員趕來,才用帥袍將遺骨收集包了起來,在西邊一處位置草草埋了。


※朱棣專門給朱元璋立碑,重達3萬噸,在碑下埋了3000具白骨
※1966年,一群工人挖開袁世凱救命恩人的陵墓,陪葬妻子屍體慘遭羞辱
※1966年袁世凱救命恩人陵墓被學生挖開,屍體掛樹上遭野狗啃食
※1949年朱元璋養子墓被盜,因為一件國寶劉伯承下令槍斃盜墓賊
※孫中山被清朝總督瞧不起,寫一副對聯,總督立刻恭敬請他進門
TAG:國史講官 |
※康熙朝著名巡撫——宋犖,歷任封疆18年,造福兩省百姓
※1900年老照片:袁世凱擔任巡撫時的山東社會
※清朝的一個芝麻官,康熙朝40年沒升職,雍正上任立馬變巡撫
※孫元化的登萊巡撫有名有實,每年軍費80萬兩,兵強馬壯!
※清朝的一個芝麻官,康熙時40年沒升職,雍正上任立馬變巡撫
※清朝初年山東為什麼有兩位巡撫?
※為官40年默默無聞,雍正一登基,他仕途開了掛,從縣令升到巡撫
※晚清最好的巡撫之一,收復國土327平方公里,晚年卻靠賣畫生活
※巡撫要征3萬白銀為嚴嵩賀壽,清官海瑞交了10萬,卻氣壞了嚴嵩
※清朝有一芝麻官,給康熙幹了40年沒升職,雍正一上任就提升為巡撫
※翰林院1個錯字,乾隆賜死了2總督,革職了3巡撫
※甲午戰爭日軍死亡2萬人:清朝十八個巡撫,十個要求和日本人拚命
※白鹿原的陝西巡撫,七十歲還想復辟清朝,連克十城叫溥儀回來稱帝
※曾國藩為什麼推薦只有39歲的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
※清朝筆帖式升職有多快?8年連升7級,任二品廣西巡撫
※請安折:康熙六十年六月初九山東巡撫李樹德請安摺子
※崇禎十七年三月,天津巡撫請求朱由檢移駕南京,為何他選擇了放棄
※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得知甲午戰後台灣被割給日本竟吐血而死
※李鴻章麾下最強猛將,曾被曾國藩稱讚,成為台灣省第一任巡撫
※清朝文天祥:因病請辭巡撫,百姓跪求留任,耿精忠殺其一家53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