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商資本:資本寒冬過後,互聯網醫療終於迎來第二春?

德商資本:資本寒冬過後,互聯網醫療終於迎來第二春?

互聯網醫療,幾年前曾是最被看好的藍海,卻抵不過資本寒冬,一些互聯網醫療企業因找不到更好盈利模式,投資人興緻闌珊,最終走向死亡;,也有一些企業熬過寒冬,更有一些醫療機構探索總結經驗,開始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深耕細作」。

據研究:2011年至2016年5年間,國內共有1134家互聯網+醫療企業誕生,分別分布在健康保健、尋醫診療、專科服務、醫療信息化、生物技術等領域。5年間,獲融資的企業為533家,其中已死亡的企業為66家,行業死亡率大致為12.38%。

5月19日,在2017中國衛生信息技術交流大會的開幕式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黨組成員金小桃,對近期行業高度關注的互聯網診療徵求意見稿進行了公開表態:國家衛計委高度重視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會支持這一新生事物走向更高境界。

在「飽經風霜」之後的互聯網醫療有了「靠山」,但還能像年輕時那樣「身手矯健」嗎?

輔助服務類易被淘汰

據統計:2011年,一些互聯網醫療企業已誕生,因入行早、競爭少,受到投資者關注;2012年,新成立企業數量增加,但獲得總融資金額不高;2013年、2014年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最高峰,企業數量、融資金額實現雙高;2015年,互聯網醫療企業數量雖多,但因起步晚、行業競爭大,獲得快速發展的企業不多。

「有些人形容當前是行業寒冬期,在我看來,如今更像是泡沫破滅期。」百川醫匯合伙人王運霞說。一兩年前的過熱有其客觀因素,大健康產業+移動醫療+市場熱錢,多重因素導致互聯網醫療成為風口。「資本必須追逐利潤,持續高熱過後,找不到較好發展模式的企業只能面對淘汰。」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和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認為,互聯網醫療服務可分為醫療輔助和醫療核心兩個環節。「如挂號、付費、網上諮詢等,這些都是輔助的醫療服務;而遠程醫療,包括網上開藥方、遠程影像診斷、手術機器人遠程操作等則是核心環節,是醫療本身的一種互聯網呈現方式。」

資本寒冬期,定位於輔助環節領域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最易被淘汰。互聯網醫療專家吳晞舉例:2011年至今,市場中「陣亡」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中,中介類企業佔比最多。究其原因,利用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創業契機,隨著信息完善,其可替代性也不可避免地呈現出來,最終被市場淘汰。除此之外,部分純醫生工具類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或多或少已被醫療機構內部的互聯網實踐應用所取代,生存狀況也不盡樂觀。

知識產權類前景廣闊

漲潮之後行業發展漸沉澱,並呈「兩極分化」態勢。王運霞說,一方面平台型企業因有大數據、大醫院支撐,發展步入黃金期。例如萬達信息、杭州創業軟體,以大醫院為依託做技術平台、積累數據,為未來搭建互聯網健康服務體系埋下伏筆;美年健康則通過規模性體檢積累數據,日後開發數據分析等也將有底氣。另一方面專科領域的小企業也正嶄露頭角。例如,以硬技術為引領,專註於康復類、呼吸類的感測器互聯網醫療企業。

專家認為,「如果從投身互聯網醫療的機構來分,一種是互聯網公司,一種則是醫療機構本身。」純粹的互聯網公司介入互聯網醫療,大多僅涉及挂號、付費、網上諮詢等輔助環節,盈利商業模式確實較難實現,這也正是許多互聯網醫療公司現階段面對的主要問題。

吳晞舉例,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等,類似互聯網醫療企業因啟動項目早、持續跟進,邁入良性循環,後來者想要發展則困難得多。另外,知識產權類互聯網醫療企業,因不可複製取代、存活率相對較高,例如以圖文識別、人臉識別等為核心技術的企業,已嘗到技術創新帶來的甜頭。

成熟的互聯網醫療,應是線上線下服務兼備,且形成閉環的體系最為理想。蔡江南說,近年來,隨著醫療機構介入互聯網醫療,藉由互聯網手段,實現分級診療、搭建遠程平台,互聯網作為一種手段正在擴大其固有的發展空間。

去年徐匯區中心醫院推出的本市首家智慧醫療平台「雲醫院」,便是典型案例。「雲醫院」整合區域內數家醫療機構乃至養老院、零售藥店、學校、社區等,便捷、經濟、規範的醫療健康服務正是依託互聯網覆蓋到更廣的人群。「除此之外,國內三甲醫院一直存在的遠程會診、遠程讀片等實踐,藉由這股互聯網醫療熱潮,未來也將進一步探索改善。」

未來之路:物聯網與大數據

未來互聯網醫療的走向、發展在何處?

王運霞說,以硬技術引領物聯網發展互聯網醫療,目前正處於萌芽期,今後可看得到良好態勢,「當前,疾病診治的核心環節很難被互聯網取代,互聯網在提升效率、改善人際間溝通的優勢,可被充分利用。」家用化感測器的應用,便是最好案例。

此類感測器在疾病實時監測、分級轉診中頗能發揮作用,它既實現了線上線下服務兼備,又有助於專科細分輔助服務,未來將有更廣發展空間。吳晞則表示,縱觀美國等發達國家互聯網醫療發展模式,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無疑是大方向,但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以及數據開放。當前我國相關領域方興未艾,各個區域數據壁壘尚未打開,許多數據仍為多年未更改的「死數據」,論及深度分析應用,仍有較遠距離。

專家還提出,我國對於醫療信息尚未建立法律制度,也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患者信息的所有權歸誰、隱私如何保護、信息如何在不同醫療機構間分享與流動……這都亟待進一步完善。」

蔡江南表示,「消費者目前只能自費,線上、線下平台並未打通醫保支付,如何實現購買方支付也是較大障礙。未來,如能做好信息共享與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度建立、盈利商業模式的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更好結合等,互聯網醫療的藍海還有很大探索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商資本 的精彩文章:

德商資本:娃娃機這麼火,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TAG:德商資本 |

您可能感興趣

鎂客網每周硬科技領域投融資匯總,AR與醫療物聯網受資本青睞
蟄伏一年,德弘資本劉海峰披露首個投資案例,看好醫療消費升級
洞察創新,健康未來:資本寒冬下,醫療健康領域的價值探索
互聯網醫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醫療器械研公司「紐脈醫療」獲得君紫資本、博遠資本的投資
聯醫醫療連續完成A+輪和B輪超1.1億元融資,雲啟資本、春曉資本、晨興創投領投
日本醫療憑什麼蟬聯世界第一?
德聯資本合伙人姜陽之:新技術賦能醫療大健康,關鍵是兩個「結合」
聯醫醫療連續完成A+輪和B輪超1.1億元融資 雲啟資本、春曉資本、晨興創投等領投
醫療前沿:日本「拿下」帕金森病的治療葯?
植入式醫療器械開發及生產商「瑞神安醫療」獲三江資本新一輪投資
知貝醫療完成銥資本領投數千萬融資,連續三年獲得融資靠什麼?
互聯網醫療生存探索:企鵝杏仁誕生,合併後三大思考
斯道資本合伙人臧加綸:科技與醫療領域的投資,長期資金才能真正陪跑
海外醫療:投資腫瘤疫苗的春天到來了嗎?
同渡資本吳蓉暉:醫療行業路漫漫,肯深耕的技術派才是香餑餑
日本醫療再次「蟬聯第一」,它憑什麼令世界矚目?
平安好醫生正式登陸港交所,互聯網醫療第一股是怎麼誕生的?
互聯網醫療產業資訊回顧
醫療大健康行業,哪些領域受資本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