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女外長緊急上任引發在野黨宣戰!文在寅強勢力挺:須擺脫美日中俄為中心外交格局
韓國總統文在寅6月18日不顧國會未能通過人事聽證報告,強行任命提名人康京和為外交部長官,引起周邊各國的強烈關注,也引發了韓國在野黨的強烈不滿,儘管如此,文在寅卻很強勢,不僅批評在野黨言論不當,也對外傳達出一種新的外交戰略。
現年62歲的康京和於1999年被時任韓國外長洪淳瑛看中,特別選拔其進入外交部擔任自己的輔佐官,從此開始外交官生涯。康京和曾任韓國外交部局長,2006年起供職於聯合國,是在聯合國工作的韓國女性中職位最高的外交官。
文在寅向康京和頒發外長任命書(來源:韓聯社)
儘管如此,康京和也被質疑,2003年以後第一位非科班出身(通過外務考試)的外長,而且在朝核問題、韓日慰安婦協議、「薩德」爭議、與中美日俄外交等重大且緊急的外交事務中難有建樹。此外,在參加國會聽證前夕,康京和被揪出履歷污點,包括2000年為了讓大女兒就讀名校而假報住址、逃稅等。康京和5月29日承認假報住址一事,並向公眾致歉。
這些也可能是康京和之所以遲遲通不過國會人事聽證報告的主要原因。按照韓國相關規定,外交部等部門長官提名人需接受國會聽證,但無論國會通過與否,都可以最終獲得任命。但強行任命,恐怕將導致文在寅不僅損害與在野黨的關係,也將損害他與國會的關係。
康京和成為韓國歷史上首位女外長(來源:韓聯社)
但文在寅似乎顧不得這些「政治包袱」,面對在野黨的「宣戰」,強勢為康京和站台。據《東亞日報》6月19日報道,文在寅18日表示,「總統和在野黨之間有關人事的想法,總會有所不同。因為想法不同,就人事安排宣稱什麼宣戰、強行任命、無法協治,似乎總統要和在野黨一決勝負似的,我認為是十分不妥的。」他在當天頒發外交部長官任命書的儀式上,還要求外交部擺脫以外務考試為中心的封閉式結構和以四大國(美日中俄)為中心的外交格局。
短短一句話,就打破了韓國媒體和政界十幾年以來的「外交用人」局限,不可謂沒有氣魄。那麼,文在寅為何在外交部長官的人事任命上如此強勢呢?
韓國總統:文在寅
第一,時局緊迫。關於這一點,媒體也有廣泛報道。最緊急的是,文在寅將於6月29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目前只剩下十天的時間,不得不採取特別手段。文在寅也曾對自己強行要求通過提報的人事任命安排對外宣傳,希望獲得「理解」。
第二,來自於「外交元老」的支持。據報道,6月10日,韓國10名前外長發表一份聯名聲明,力挺康京和出任新一屆政府的外交部長官。聲明稱,康京和長期供職於聯合國以及其他崗位,積累了紮實可信的外交履歷,在眼下韓國面臨諸多棘手難題之際,可謂擔任韓國外交部長官的「不二人選」。這10名前外長包括金泳三政府的韓升洲、孔魯明、柳宗夏,金大中政府的李廷彬、韓升洙、崔成泓,盧武鉉政府的尹永寬、宋旻淳,以及李明博政府的柳明桓、金星煥。
第三,可能奉行多邊外交的戰略。文在寅說的那句「擺脫以四大國(美日中俄)為中心的外交格局」,可不是隨便說的。這表明文在寅希望能夠拓展韓國的國際外交空間,而不僅僅受累於朝鮮半島局勢與四大國展開政治博弈。文在寅上任不久便向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取經」,當時可能就有此想法了。
而康京和被認為是一名多邊外交的專家!
您看此文用·秒,轉發只需1秒呦~
您的轉發和點贊,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光波康復理療儀使用說明
※讀書的那點兒事兒
※因為出過軌,所以你變得一文不值
※雖然女明星都會做醫美,但如果你角質層薄,還做這些醫美項目可能會爛臉
※仲易談養生之易經入門
TAG:公眾號 |
※新任英國外相火速上任 「中國女婿」曾投票反對脫歐
※英國「洋女婿」火速上任外交大臣,望再創中英黃金新時代
※首任中國移民局局長走馬上任,中國加入國際「人才戰」
※美國新防長剛上任就放出此話,我軍中將強硬表態,有四大應對實招
※日本新防衛大臣剛上任,就針對南海東海發表「中國威脅言論」!
※美新任防長走馬上任:中國通+軍火商說客+鷹派中的戰鬥機
※特朗普新「軍師」上任 好戰言論頻發尤其對中國態度強硬
※美國上將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們要重振美軍楊威國家
※美國代理防長剛上任就點名中國,急著要向特朗普納投名狀?
※中國首艘國產超重量級戰艦,即將「走馬上任」,美英日印強烈關注
※中國短道隊韓國外教火速上任 其中一人曾經帶過沈石溪
※英國首相新官上任,伊朗發出強勢警告,領土主權不容侵犯
※俄軍挑起烏方頓巴斯戰事,美國最擔心的事發生,親俄總統上任在望
※剛剛上任,這位美國高官就開始秀強硬,與俄中的對抗或將加劇
※美國新防長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燒向韓國,韓媒:要軍費的前兆
※伊朗試射導彈後,意外的是,美國新任防長剛一上任就向伊朗服軟?
※美國新防長與特朗普神同步,剛上任就三提中國
※特朗普上任一周年:美國政府被迫關門,全美爆發「反特朗普」遊行
※該國華裔總統上任,斬斷與中國聯繫,國家遇災難,意欲求助中方
※新總統態度一目了然,剛上任就向美國發出請求:必須加強對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