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得名「藝術奸商」,黃磊你值嗎?《深夜食堂》掙了廣告商多少錢?

得名「藝術奸商」,黃磊你值嗎?《深夜食堂》掙了廣告商多少錢?

GIF/792K

GIF/231K

GIF/1420K

GIF/286K

GIF/788K

曾經有段時間,我負責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刊編輯工作,每次從20餘家下屬公司收稿子都是件頭疼事。

只有一次例外。

那次的徵稿題目是「人生有了閱歷,總會有種食物,當你吃到時會想起什麼」。

稿件不但超出平常數倍,而且每一篇都出乎意料的好,簡直難以選擇。讓人由衷的感嘆:吃,確實是人間最通用的語言!

因為版面有限,最終只選用了幾篇稿子。前段時間又把所有的文字細細看了一遍,再來選,還是那麼的難。

人生,有時候就是把這一年酸甜苦辣的味道,放入一份簡簡單單的菜單

前些年日劇《深夜食堂》熱播,一點不奇怪,單聽名字就知道,雖然發生在異國他鄉,說的其實也是我們那些並不太遙遠,深夜街頭的故事。

沒有明星,沒有大製作,就是一道道家常菜,一出出溫情戲,讓人胃口大開,回憶也慢慢打開。

可這麼好的題材,為什麼現在正在播的黃磊版的《深夜食堂》卻能創下低評分之最?

因為他們既沒想做好戲,也沒想做好飯,他們只想做好廣告

《深夜食堂》片尾合作名單,植入品牌至少21 家,包括黃磊自己的「黃小廚」。

屋裡貼著「老壇酸菜」海報,屋外的牆上刷著「江小白」的招貼,劇本圍著廣告展開,編劇和演員簡直跟廠商明天就要倒閉了似的推廣告,絕對秒殺《鄉村愛情》。

這麼不倫不類的電視劇,這些年都沒看到過。

……

雖然從金錢上,黃磊和他投資的《深夜食堂》應該是賺到笑,但從很多方面都可以說,黃磊可以稱得上藝術圈的奸商了。

奸商由來已久,」藝術奸商「一詞,由《深夜食堂》開始,由黃磊開始。人們對植入廣告的憤怒和反感,從來沒有這麼強烈過。

《深夜食堂》想要得個不太差的評論,其實不難。買下版權準備拍攝前,你可以像《失戀33天》在全國尋找失戀故事一樣,不妨讓大家談談自己記憶深刻的美食和故事,相信一定會有很多直接就可以拿來用的。

也不需要太多做作的明星來客串,很可能這些故事的平凡主人公直接來演,會比明星演得更出色,更動人。

下面的這些文字,都來自最普通的工人,你看看比不比你黃磊的《深夜食堂》動人。

^^^^^^^^^^^^^^^^^^^^^^^^^^^^^^^

學校旁的小飯館,你還記得嗎?】

秋雨綿綿,下班後到公司對面的村裡逛逛,瞥見路邊一排小飯館,忽然想起自己畢業後很久沒有在這樣的小飯館裡吃飯了,便進去品嘗。令我驚喜地發現,這味道像極了大學時學校旁邊小飯館的味道……

有時候聽一首熟悉的歌,會想起某段故事;聞著秋天熟悉的味道,又想起日復一日,曾經的我們已經畢業很多年。

還記得那時的我們,青澀的年紀伴著年輕的理想踏入大學,一起上課,一起睡大覺,一起上網,一起結伴旅行,一起追尋著夢中的美麗女孩……

在人生最美好的這段旅途中,留在我們記憶里的、伴隨我們一同走過青春歲月的,還有那一家飯館。

那裡有我們考試過後輕鬆釋然的歡聲笑語,也有偶爾失落時朋友小聚的溫馨,還有運動會後激情的慶祝……鋁製的大鍋盆裝著滿滿的酸菜魚,炒一份青椒土豆絲,再來點小菜,吃上滿滿幾盆飯,樸實的老闆娘笑著說小夥子們你們真是能吃啊。

或許那就是純真的學生時代吧,飯桌上永遠都是飯多菜少,卻吃得很開心很滿足。

畢業那年,老闆娘意味深長地說我也是看著你們這群孩子長大的,有空多回來看看啊。

遺憾的是時過境遷,上次去學校的時候,學校旁那一長排的小飯館全都已經拆遷了,新的樓盤拔地而起。

我們曾經的身影一點也找尋不到昔日的痕迹,只在腦海中模糊的放映著,而那家小四川飯館也不知何時搬走了……

或許在每個人心中,都有這麼一家飯館,承載了我們太多青春的記憶,閑暇時刻,如果它還在,不妨約幾個同窗好友再回去看看,重新品味它的味道。

這一次,我想應該是會回味無窮的。

^^^^^^^^^^^^^^^^^^^^^^^^^^^^^^^^^^

牛肉麵里的簡單幸福】

我是向來不善於隱藏自己情緒的,當《舌尖上的中國》中那一把雪白均勻的麵條在案板上撐得啪啪作響時,我在遠離家鄉千里之外的江南小城,激動得眼淚與口水齊飛……

家鄉的清晨,當清真寺里傳來阿訇悠揚的唱經聲,這個西北古城新的一天,也在大街小巷的牛肉麵館裡,咕嘟咕嘟作響的湯水裡,沸騰起來。

同中國大多數地區不一樣,一碗鮮香滾燙的牛肉麵是作為早餐出現在蘭州人的餐桌上的,無論男女老幼、地位階層,在牛肉麵館開始新的一天,是蘭州人特有而執著的幸福。

調製這種美味,來自於師傅們的辛勞,凌晨兩點開始烹制的牛肉湯,混著牛羊肝、雞肉,在溫吞的火焰里由清變濁,再由濁變清,經過兩三個小時的文火慢燉,食物中特有的清香開始揮發,再加上肉湯里煮到軟糯的白蘿蔔,牛肉麵的精髓得以體現。

西北獨特的高原麵粉和蓬灰水賦予了麵條柔韌爽利的性格,在拉麵師傅的妙手下,麵糰經過太極推手般往來反覆,變成了一根根均勻「大寬、韭葉、細面、蕎麥稜子」。

每種不同的麵條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兩指寬的大寬,是西北漢子獨愛的爽快口感;

清透的韭葉,鮮香入味,是美食家品嘗湯汁和面香結合的和諧選擇;

爽滑的細面,大多是對勁道柔韌有所鍾愛;蕎麥稜子三個邊,滿足了小孩子們的新奇。

黃亮的麵條配上清亮的湯,白蘿蔔和香菜蒜苗的清清白白,軟爛香郁的牛肉丁再澆上一勺全是白芝麻的紅辣椒油,配上一隻茶葉蛋,在吸吸溜溜的一碗面里享受一次味蕾的滿足,不由得大讚一聲「滿福」(蘭州話:滿足)!

記得小時候一家三口清晨離家,在牛肉麵館裡,我打小跟著老爸吃細面,老媽總是把韭葉里的肉丁挑出來給我,然後在這裡分別。這種平凡的溫暖幸福,成為了我獨自前行的動力。

從大學開始,離家已有七年,家裡多了位新成員,矮胖無辜善賣萌的八哥犬「麥兜」代替遠在外地的我給了父母歡樂與慰藉。

老媽已經退休,每天上班前還是會陪著老爸下樓吃碗牛肉麵,只是「一家三口」里,那個高高大大的女兒已經變成了會耍寶賣乖的愛犬,老媽挑出來的肉丁,也成了它每天期待的美味。

現在回到家,都格外珍惜每天吃牛肉麵的機會,品味著最最正宗的味道,家鄉的味道,踏實而滿足。帶著這種踏實和滿足,一路在外,人就有了精神、有了根底。

或許未來的我不會回到家鄉生活,但是家裡的味道和記憶,就是我長長久久的牽掛。

^^^^^^^^^^^^^^^^^^^^^^^^^^^^^^^^^^^^^^^^^^

家常老豆腐,最家常的幸福

我對豆腐的喜愛是從骨子裡的來,也許是生活的經歷讓我銘記住了它,讓它刻在腦海里,甚至是融入了自己的血液。

搜索自己的記憶,孩子時期能夠想起來,值得回味和咀嚼的菜肴也就是豆腐了。

五、六歲之際也正是七十年代中期,農村沒有實行聯產責任制,還是大集體,是一個物質生活並不富裕的時代。

家裡有四個姐弟都在上學,父親在外工作,只有母親一個人是勞動力,家裡的收入相當低,日子過的很窘,平日能吃到的就是些自己家種的南瓜、扁豆和一些自製的鹹菜,有時候甚至是補貼吃些槐花、馬齒莧類的野菜,能夠吃上豆腐的日子少之又少,大多是來客人或者是過節、過年才能夠與之見面,那時候也不能放開肚皮去吃。

最期盼的事就是跟著母親去換豆腐,看著熱氣騰騰的豆腐,使勁控制自己眼睛和口水,母親看我饞得很,就把一些散開的豆腐角拿給我,我便像豬八戒吃人生果一樣吞掉,久久不想把手拿開自己的嘴,現在想起來覺得有些羞澀。

小學畢業後,到離家十幾里的鎮上中學住讀,為了省些開支就從家裡帶菜去學校,維持一個星期的生活食用。

從家裡面走的時候母親總是會給準備好了兩個瓶子,大多時候,一瓶是炒麵(就是把面和鹽在鍋里一起炒熟,能夠放的時間長些,不會壞掉,吃飯時候參在一起當菜),另一瓶就是切成很小塊炒好的豆腐。

一路走就象護著寶貝,生怕會把它們弄丟。

周六下午從學校返家的途中,腳下生風,到家如果母親在,會立馬進廚房端出一碗覆蓋著豆腐的飯,看著我盡情的享用;如果母親不在家我也會直奔廚房,因為那裡有一碗蓋著豆腐的飯在等我,吃完以後才會心定神怡。

畢業參加工作以後,自己空閑時也動手做飯,燒出來的豆腐總和母親做出來味道要差的遠,即便是下飯館或者是進一些高檔的酒樓,吃到的家常老豆腐,總覺得缺少什麼似的。只要是回家母親也總是少不了要炒一個家常豆腐,吃起來十分順口,胃口也特別的好。

結婚育子後,把父母接來過來住在一起,只要我在家母親總是忘不了做上一道家常豆腐,時間長了女兒都有些「扛」不住,但是我們都能相視一笑,稱讚母親的手藝高明,母親也樂得這樣的讚揚。

2004年離開老家,遠離父母他們,牽掛的心事重了很多,有時會無端發獃,回憶過去事情,思緒里時不時會夾雜著隱隱的豆腐香味。

現在離家近了,一月左右也能回老家一趟,但是歲月已經帶走了父親,壓低了母親的腰,每每回家看著母親佝僂的身軀,心裡有一種難言的酸楚。母親仍是硬撐著去掌勺炒菜,老豆腐是必備的,母親做的家常老豆腐味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變了,變得很醇,吃著吃著總會讓我淚水盈眶,吃著吃著讓我醉去。

^^^^^^^^^^^^^^^^^^^^^^^^^^^^^^^^^^^^^^^^^^^

邵陽米粉,思念的味道

記憶中的晚自習課後,每個教室都會有一群人以風一樣的速度奔向小賣部,小賣部里琳琅滿目,炸糖粑粑、炸乾子、花生米、紅薯粉、滷菜等等。但米粉的攤位面前永遠最忙,所以那裡的服務員永遠忙的不可開交。

那時候我也屬於奔跑者中的一份子,看著自己經過努力「拼搏」後得來的那碗米粉,白白的粉條沉浸在紅紅的湯里,上面再蓋著豬肉和木耳做的哨子,還拌點小蔥花,漂亮的顏色外加濃郁的香味,我想人間美味不過如此。

這就是我學生時代和米粉結下的淵源,也一直影響著我在以後的日子裡對米粉的鐘愛。

後來曾去到邵陽,那家「邵陽米粉」店是城裡一絕,邵陽城裡男女老少都知道它,就是外地來邵出差或路過的人都要慕名去吃一碗,回鄉的遊子離開邵陽時也要跑去吃一碗。

我按捺不住內心的嚮往,也加入了食客的行列,果然是名不虛傳,辣味獨特,口角流香,據說其「哨子」配方系其幾代祖傳下來的。這一頓米粉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是我吃過的所有米粉中最難忘的一頓。

大學畢業那年我曾帶著一位不吃辣椒的同學回家,路過一家極普通極平常的小粉店時,為了鍛煉一下她吃辣味的本事,各要了一碗原湯原味的邵陽米粉。

當我吃完後,同學滿頭大汗的仍在吃。我問她:「好吃嗎?」

她一邊不停的哈氣,一邊回答:「好吃!還想再吃一碗。」

被她這句話驚到了,因為她平時的飯量很小。一個從不吃辣的女孩子,終於流著汗哈著氣的吃完了一大碗紅辣辣的米粉,看著她紅紅的嘴唇我不禁笑了。明明已經吃得撐不下去了,卻喊著還要吃,邵陽米粉的魔力不得不讓我嘆服!

邵陽米粉是一種獨特的味道,是一種心靈的依託,更是一種家的記憶。

^^^^^^^^^^^^^^^^^^^^^^^^^^^^^^^^^^^^^^^^^^^^

幸福的東坡肉

父親最善長的拿手好菜是東坡肉,濃濃的汁,軟軟的肉,香香的味。每到辭舊迎新的年關,那肥而不膩的「招牌菜」便成了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父親的東坡肉也算小有名氣。從精選佐料到下鍋、油炸、上蜂蜜等,每一步對我們而言都充滿期待與誘惑。每次下鍋前,妹妹眼巴巴的神情總會讓我感覺到有一絲滑稽,不過笑意過後就剩下了滿足。

對於父親的東坡肉,全家人都會豎起大姆指,小村裡起房或是娶親時,父親那點手藝就會偶爾成為眾人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也每次都能贏得讚許。

母親上了年紀,喜歡嘮叨,可是對於這道菜,卻是沒有第二說辭。不過也會有所微詞,總嫌父親做的不夠多,我們這些「出門在外吃不到油水的娃」不能多多享用。這時,整個房子里,就會有母親的嫌怨,父親的憨笑以及我們爽朗的歡笑。

東坡肉,父親的拿手好菜,充斥著整個孩提時代的記憶。年年有,年年香,年年有味道。菜是永恆不變的做法,雖然在色香味上與年俱增,但每次下廚的速度卻是一年不如一年。

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我知道,是時間的刀鋒划過了父親的手,過濾了那些雜味。

伴著時間腳步的挪動,我從孩提時的狼吞虎咽到現在的年紀,可面對父親的東坡肉依然像是飢不擇食般的饞樣,每一次,吃出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有滿滿一胃的幸福。

父親老了,可是他做東坡肉的幹勁沒有老去。每一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肉,經過歲月的揉合,時間的烹調,變成了一片片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吃在嘴裡,吞入腹中,香在心上,溫暖了成長日子裡的每個日日夜夜。

生活波瀾不驚,平平淡淡。有時候,我們總是踮起腳尖張望,尋找來自遠方的幸福,殊不知,更多的時候,我們總習慣於把幸福踩在腳下。

獨身異地,父親做東坡肉的身影時而在腦海里縈繞。父親的東坡肉讓我吃出一點小小的感悟:幸福不是比較級,在你感到全身瘙癢的時候撓一下就會感到十分舒心。

^^^^^^^^^^^^^^^^^^^^^^^^^^^^^^^^^^^^^^^^^^^

傷心涼粉

傷心涼粉,因何得名?原因有三。其一,製作工序艱辛複雜,製作者累得傷心;其二,味道辣味出奇,食客淚如泉湧,辣得傷心;其三,由於製作不易,為保證品質,每天供給有限,有些食客來晚了未能如願,失望傷心。

傷心涼粉可謂是成都的一塊美食招牌。一碗地道的傷心涼粉,在方圓幾十個鄉鎮,那都是盡人皆知。其中最有名、最正宗的就是周禮傷心涼粉,在那三十平米左右的店裡,每天賣出近千碗涼粉。有遊子不遠萬里,從家鄉帶去美國、新加坡等地。

在我小時候,能夠吃到一碗傷心涼粉無疑是幸福和奢侈的。逢年過節,招待親朋好友,必然有它鎮場子。

那醬料麻辣奇香,味道濃郁,只要輕輕一聞,口水必定如江河一般奔涌不止。神馬老乾媽、飯掃光皆是浮雲。

那涼粉,人工石磨,黃豆鮮制,柔脆順滑,口感極佳。冬天一碗傷心涼粉,通身大汗,一手夾涼粉,一手擦汗水,任你什麼感冒風寒,通通不見蹤影,瞬間暢快無比。那種辣勁,是越辣越想吃,一停就辣得求爹告娘,一吃就止不住,往往吃得肚子圓圓還覺得自己可以再來兩碗。

它不僅僅是一種涼粉,它是一塊招牌,是一種榮譽,也是一段記憶的載體。傷心涼粉,吃得開心。

童年的歡樂,有它一份功勞。兒時的記憶,有它的出場戲。還記得母親帶著我和姐姐走在街上,邊走邊說:「聽話一點,我們就去吃傷心涼粉。」

^^^^^^^^^^^^^^^^^^^^^^^^^^^^^^^^^^^

缽缽雞

缽缽雞一聽其名,就覺得很新奇,「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後用簽串制晾冷浸於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

缽缽雞來源於四川的農村,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因為來自於鄉村,與生俱來著點純真質樸的鄉村氣息。缽缽雞食用方便,多種口味可選,配以特色雞湯飯即可休閑品味,亦可權作一餐。

作為地道的東北人,對麻辣食品還是有些望而生畏,雖然喜歡,可是畢竟不如地道的川妹子一樣能放開了去吃辣椒、麻椒。

還是在大學的時候,一次朋友約我去吃「缽缽雞」,一聽這名字就不賴,心想可能和肯德基都是差不多的洋快餐,結果可想而知,我鬧了個小笑話。

一路公交的顛簸我們來到一個「鄉壩頭」的小棚子裡面擠滿了食客,有坐小板凳吃的、有蹲在路邊右手接著吃的,還有手裡拿著撲克牌排號等著吃的……

我一剎那便被成都的好吃嘴們深深感染,這也許也是一種成都文化——隨和、率真。朋友們告訴我,其實街邊的「蒼蠅館子」最地道、最巴適。

排到我們上桌了,老闆端上一大盆紅湯竹籤子,外加兩個干辣椒蘸碟,葷素菜品都混在大盆裡面。心急的我急忙看了看,貌似沒有雞啊,剛有些著急,我的朋友告訴我,缽缽雞不單單指雞肉,所有的菜品經過加工、調味,其美味程度都不輸雞肉啊!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

^^^^^^^^^^^^^^^^^^^^^^^^^^^^^^^^^^^

油桐耙

有朋友會問,四川的菜肴都是麻辣的嗎?其實啊,還有很多甜品也是「好吃嘴」的最愛,這裡為大家介紹一種四川的「油桐耙」,也是孩子們童年記憶里最美的食物。「粑」在四川話里指的是餅類食物,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葉兒耙」、「油桐耙」等。

油桐粑的做法其實比較簡單:手和麵粉發酵,加適量紅糖、豬油(只能用豬油,不能用其它),桐子葉洗凈晾乾,加入和好的面,摺疊成三角形狀,放入蒸屜蒸15分鐘就好了。蒸好的油桐粑透著桐葉的味道清香撲鼻,打開後油亮亮的印著淡紅的葉紋,咬一口更是甜而不膩,糯不粘葉,更重要的還是將植物的天然營養滲入其中,十分美味健康。

每到桐葉繁盛的春末夏初,女人們就會去摘採油桐葉。油桐滿身都是寶,油桐葉、根、花可以入葯,桐葉中還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清熱、解毒、生肌,桐農便常用來做桐葉粑—清香宜人,營養豐富。

爺爺、奶奶是從四川宜賓一個比較偏遠的縣城遷居到瀘州的。兒時記憶里的奶奶有許多才藝:刺繡、編織、樣板戲、太極、布藝,好多好多。當然還有色香味俱佳的四川小食,然而,留在我記憶中最深的還是每年在春暖花開之季奶奶做的——油桐粑。

記憶猶新的是,每次還沒有蒸好時,滿廚房的桐葉香味瀰漫,我就忍不住的咽口水,那是現在好多美食都無法做到的。

最後一次吃油桐粑應該是在初中時候了,奶奶慈祥的笑容、嫻熟的手法,忙碌的身影,口中碎碎對我念叨:「老家每到4月春暖油桐花開,田邊,荒山野壩,長得滿山都是,山野間那是格外地好看,好久沒有回老家看看咯!」

我依偎在奶奶身邊,學她包油桐粑的樣子,祖孫倆陷在濃濃的鄉情和親情里。

奶奶到了城裡生活還是喜歡做這個小食,是念念不忘她在老家的記憶;此時此刻我在回憶這個小吃,是在追思那段已經逝去的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

媽媽的罈子菜

「曹姐,這罈子菜是你做的嗎,看起來像很好吃的樣子哦。」「這啊,可不是我做的,是我媽做的呢。」「哇,你真幸福!」是啊,對於長年在外面奔波的我們,還能吃到媽媽親手做的菜,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離家越久越是懷念那些「當時只道是尋常」的零零碎碎 。

總喜歡穿梭在學校附近的小店,尋找小時候特別喜歡吃的一些小零食,也總喜歡買回些垛辣椒和罈子菜,可是每次吃的時候總要感嘆:還是媽媽做的好吃!

媽媽的罈子菜啊,我有多久沒吃到了?久到我都忘記了時間。雖然每年都有那麼幾天的團聚,可還是會帶著遺憾坐上火車。

記憶中那片綠油油、長滿各種青菜的菜園轉眼間已經長成滿園的荒草,再看時已什麼都不復存在。

回到家中,曾經破舊低矮但溫馨的房子變成了空洞的異常冷清的新樓房,那箱我曾經珍如生命的書已是破爛不堪,一打開一陣霉味直衝而來。

還有我那可憐的奶奶哦,依然記得那次從外面回來,問您要水洗澡,結果您倒出來的水中有著厚厚一層髒東西,尋根究底才知道,是雞和貓都在欺負您眼睛看不見,在玩您要用的水啦。

媽,我今晚想去和奶奶睡。

別 ,睡你自己房間吧,床都給你鋪好了,你奶奶身體不好,你又剛回來,累了,還是別讓她吵著你睡覺了。

可是,媽,您知道嗎?我不累,真的,那整晚都被咳嗽折磨的奶奶才讓我心酸啊!媽,我好想哭,好想哭,如果你們可以在家的話,那奶奶就不會連生病都沒人知道,更不會弄到如今無法醫治的地步!

媽 ,我和哥明天走,今天得提前去買票,把你們在長沙租房子的鑰匙給我們吧,我和哥去你們租的房子那過一晚上。長沙可真是個繁榮的大城市啊,可誰又知道那柏油路下拐進去後的真實情況呢?

涉過一段坑坑窪窪的泥巴路便是一條臭水溝,再越過幾個無人管理的垃圾堆,便見到爸媽的出租房了。

一個三輪車幾乎佔去了整個客廳,一張藏在雜物後面搖搖晃晃的床,角落裡放著一個永遠只有一個台的黑白電視機。

哥,爸可真厲害,是哪弄來的古董啊,是不是得好好收藏,以後還可以拿出來炫耀一番,我苦笑著。哦,看,外面那個就是傳說中只要一下雨,就可以搖出摻沙的水來的搖井吧。

哥,你說,我們兩個是不是在外面過神仙般的生活呢,哥你以後聽媽說話耐心點,我也不再那麼任性了,好嗎。

哥,我眼睛好像進沙了,我去拿毛巾擦一下。

哥,今年我們要一起加油。明年,我們家就會好起來了。不久的一天,我們就會再看到那長滿各種青菜綠的可愛的菜園,那整齊充滿溫馨的家。還有即使離家我也可以帶上一瓶媽媽的罈子菜,然後自豪的對朋友們說:「來,大家過來嘗嘗,這可是我媽親手做的罈子菜!」

^^^^^^^^^^^^^^^^^^^^^^^^^^^^^^^^^^^^

熱乾麵的情愫

記得兒時,記起讀書的時光,回憶漫延著---熱乾麵的味道,這份陪伴我成長的味道。離開家鄉也有一年的光陰了,在這段時間裡,每當想起家鄉,想到家鄉的小吃,我總是第一個想到了熱乾麵。

家鄉的小吃,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熱乾麵。這也是我的家鄉---湖北,歷史悠遠的特色小吃。熱乾麵是武漢及周邊一帶的傳統小吃之一,在武漢有一條「漢味第一巷」---戶部巷,那裡也就是熱乾麵的起源地,現在發展成為一條多元化品種繁多的小吃街……那裡也承載了思家的情愫!

想起熱乾麵那濃濃的芝麻醬味道,在熱氣騰騰的麵條中撒上少許蔥花,加幾滴醋,香氣四溢,給清晨睡眼朦朧的上班族增添了一份精氣神,有了個好心情!

早晨上學前的我總是磨磨唧唧的,窩在被窩裡不願意多動一根手指頭,媽媽催了一遍又一遍,她總會很早起床為我買上一碗熱乾麵在上學路上吃,想起兒時媽媽為我拌熱乾麵時慈祥的神態,那份親情,那種家鄉的味道,頓時發酵的更加濃烈。

熱乾麵給了像我這樣離開家鄉尋夢的遊子一份寄託!想起有熱乾麵陪伴的那些時光,有回憶、有溫暖的成長經歷!熱乾麵的情愫會一直陪伴我,那樣親切,那樣熟悉.

^^^^^^^^^^^^^^^^^^^^^^^^^^^^^^^^^^^^^^^^^^^

辣椒炒肉的牽掛

印象中外婆炒的辣椒炒肉,七成熟的辣椒邊緣的皮會微微捲曲,因皮面帶著油珠而透出誘人的光亮。

五花肉因為過油小炸了一會,肥肉部分呈半透明狀,瘦肉部分帶著炸過的淡淡金黃色,又由於撒過點點醬油帶著糖色般的景緻。

最讓我割捨不了的湯汁帶著辣味,辣而不沖,油而不膩,拌飯吃是最佳的。

我很高興和外婆一起做飯,火燒得很旺,像我的心情,也像外婆臉上的笑容。幾個菜在大鐵鍋里炒起來很快的,外婆幾十年的功力都濃縮在幾菜一湯里。鍋里的湯放好後,外婆就告訴我,不用放柴了,有灶里的余火就可以做好這個湯。我卻很調皮地一邊哈哈笑著,一邊繼續往裡面放柴,看著外婆咧著嘴罵我頑皮,好像又回到了很小很小……

^^^^^^^^^^^^^^^^^^^^^^^^^^^^^^^^^^^^^^

【家鄉的爬蝦,溫暖的父愛】

前些天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龍蝦,忽然想起在家鄉青島時最愛的殼類海鮮——爬蝦。爬蝦的味道非常鮮美,但必須吃活的,到了爬蝦的成熟期就會吃得「昏天暗地」。

記得有一次感冒,不想吃東西,父親在我耳邊溫柔的問我想吃什麼,我順口說想吃爬蝦。那時候爬蝦基本已經下市,買不到了,但是五個小時後,父親卻奇蹟般的買回來了,還非常抱歉的跟我說,找遍所有的海鮮市場只有一家攤位有售。

雖然爬蝦已經不是活蹦亂跳了,但看上去還可以,吃起來應該不錯。

第二天,我的感冒就神奇的好了,老媽總結說我這是饞爬蝦吃好的,其實這是因為父親的愛。

記憶中,老媽說我小時候超級愛哭,午睡起來一定會哭鬧好一陣才肯罷休,就更沒人在我午睡時叫醒我了,但只要這人換成父親,我就會乖乖起床,不哭不鬧。

為了這,老媽吃醋了好久。

海鮮的美味,爬蝦的滋味,每每吃起、每每想起,繞舌三日的不是味蕾的美妙,而是溫暖的父愛。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情詩經 的精彩文章:

清人建議向西方出口《紅樓夢》,以毒害他們的青少年
《平淡中有詩》,徐州中考作文直接押中,我太牛了,押題確有技巧
都不用燒烤,深夜街頭一碗雞湯餛飩加鹵煮,完勝黃磊《深夜食堂》
李小龍截拳道唯一一段實戰視頻,洪金寶稱偶像,成龍略不服
遲到1分鐘被拒考場門,少1分進不了大學門:這才是最大的人性化

TAG:愛情詩經 |

您可能感興趣

藝術家死了才值錢嗎?
紙紮技藝,驚艷了法國藝術殿堂!你還是我認識的那個紙紮嗎?
舌尖上的藝術,你捨得吃嗎?
低調奢華的青銅藝術,這些酒器為什麼叫「禁」?
還記得《風雲》嗎?五大演員紅遍大江南北!只有他是島國老一輩藝術家!
書法藝術你了解多少?
看了這組照片,你會明白《西遊記》拍的多麼辛苦了!致敬老藝術家!
學藝術,能當飯吃嗎,有錢途嗎?
還記得《新白娘子傳奇》里的法海嗎?網友:一路走好老藝術家!
街頭塗鴉藝術,你了解多少?
明星們收藏是藝術價值還是商業價值,王紅獨鍾畫作告誡已無撿漏
藝術展遍地開花,但作為買賣它究竟賺錢嗎?
大年初五啦!華珍門藝術館喊你迎財神了!
「壕」爆了!這家麵館文藝得不像話,到店就送藝術品!
為什麼藝術家都愛畫女人?因為……!
藝術蛋糕甜點,你看懂了什麼?
把名畫名曲藏進腕錶里?可你的藝術氣質快藏不住了呀!
刺繡:傳統?藝術?俗氣?女紅?那你就想錯了,其實,刺繡早已走在了時尚前沿!
如何評價宋徽宗趙佶:荒廢朝政輸了國家,卻讓中國藝術走入輝煌!
你所沒見過的清宮的大畫家,珍貴藝術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