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年齡稱謂,涵蓋了一生的智慧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幾歲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齡呢?
一個中學生說:「3歲,因為不用去上學。」
一個中年男人說:「25歲,那時你還有用不完的精力,現在一到晚上9點就昏昏欲睡了。」
有家庭主婦說50歲,因為孩子成家後就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了;還有人期盼悠閑的退休生活……
人們往往在年少時憧憬長大的自由,長大後懷念年少的無憂。但其實,每一個年紀都是美好的,我們無法選擇年齡,但我們可以活在當下。
我們的祖先對此有著自己的智慧。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他們都賦予其一個美好的稱謂。
它告訴我們,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卻有正當最好的年齡。
赤子(0歲)
初生嬰兒的皮膚微微泛紅,古人將這時候的孩子稱之為「赤子」。赤子之心,說的就是一顆如同初生兒一樣纖塵不染的純潔心。
我們初見世間,眼神清澈,對一切充滿著好奇和善意。這是一種美麗的稚嫩。
孩提(2-3歲)
這時嬰兒已經長大了一點,但還不會走路,得大人抱著。「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兩腋將他抱起來的動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聲。
今天,人們仍常常用「孩提時代」形容自己的童年。那時我們在父母懷中牙牙學語,路不會走,話也說不清,但我們卻渴望用自己的心去靠近這個世界。
垂髫(3-9歲)& 總角(9歲-13歲)
古人會以頭髮命名年紀。
孩子在9歲之前不扎辮子,頭髮自然垂下,叫「垂髫」。9歲之後,才把頭髮分兩邊各扎一個結,像兩個羊角,叫「總角」。
《詩經》里,「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兩小無猜,年幼的感情也許不成熟,卻飽含美麗詩意。
與有情人做快樂事,不問是劫是緣。這是年少特有的率真和勇敢。
豆蔻年華(女子13-14歲)
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剛新新萌發,充滿嬌俏的靈氣。
杜牧詩云:「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古代的女孩從12歲開始便可以戴髮飾,裝扮自己。
從古至今,青春都是一個愛美的年紀。處於這個年齡的女孩,穿著不華麗,眉眼也尚且稚嫩。
清秀的面容、靈動的眼神,就是生活給她們最珍貴的禮物,任何濃妝艷抹都不能比。
及笄&束髮(15歲)
到了15歲,古時的少男少女要將頭上的兩個「總角」解散,男孩紮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則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齡,要用笄[jī]子盤起頭髮,開始學習各種生活技藝。
歸有光 《 項脊軒志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15歲,在今天是讀初中的年齡。這是一個吸收知識的年紀,同時也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叛逆」年紀,往往內心未曾成熟,卻又急於成熟。
但正因為有了這個「兵荒馬亂」的階段,我們才能在磕磕碰碰中成長。無論是變換髮型也好,是「叛逆」也好,這都是一種對青春的梳理,一種走向成熟的象徵。
花信年華(女子20-25歲)
現在女子到了24、25歲,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卻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一個非常美麗的稱呼──花信年華。
花信,是應花期而來的風。節氣中的信風,帶來開花的音訊,女子年方廿四,也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范成大詩云:「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詩人為了一睹花開時刻,生出擊鼓催花的念頭,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們怎麼反而把大好年華看成人老珠黃?
無論是什麼年齡,都要對自己的美有自信。你本來就很美。
弱冠(男子20歲)
行冠禮,是古代最隆重的儀式之一。在家族的見證下,年滿20歲的男子在宗廟裡由指定的貴賓加冠,以示成年。由於這個年齡的男子體猶未壯,所以又稱「弱冠」。
「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二十之青年富於青春,血氣方剛,而儀式,正是要提醒他們,今後人生,無論跌倒或撞的頭破血流,總要無愧於心,無怨無悔。
成年是人生的一道坎。從此,你要做自己的鬥士,做自己的保護傘,擋著、扛著、分擔著,靠自己的力量走向經濟和精神上的獨立。
而立之年(30歲)
2000多年前,孔子說「三十而立」,從此「三十」就成了中國人衡量男兒是否有能力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古時的男子比今天成家立業得早。他們15、6歲即可婚娶,20幾歲就兒女繞膝,不到40歲便不乏兒孫滿堂,所以三十而立,在那個年代算是應當之事。
今天比古代則大有不同。年輕人20多歲讀完大學,有些為謀生奔波,有些繼續未竟的讀研、讀博之學業理想,較之以往,人生更為多元,也更為漂泊不定。
如今青年人,30歲也許尚未成家,也許尚在為理想奮鬥,甚至尚在摸索人生方向,離真正的成熟還有一定距離。
但此時的我們,身心健朗,有了一定的歷練,不像年輕時莽撞衝動,又擁有對生活的拼勁和熱情。三十而立,不是早早地限定自己的未來,而是確立一股對生活的信心和意志。
30歲,生活有著無限的可能。
不惑之年(40歲)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人到中年,對世間百態和周遭是非會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會因蠱惑而沸騰,也不會因誣言而頹廢。
很多人說「人到中年」,掩不住老氣橫秋,但最好的年華從來與年齡無關。
40歲,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浮躁,懂得一心一意,懂得用心經營,這是成熟。
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無時無刻不想著買買買,而是有了自己的標準和格調,這是品味。
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四處漂泊,有家人、有陪伴,有依靠、有溫暖,這是滿足。
所謂不惑,不是一切看透,不是早早服老,而是融會貫通,一切恰到好處。
最好的年華,不要說老。
知天命(50歲)
「知天命」,許多人會誤解成聽天由命的意思,其實,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苛求結果,簡而言之,是對得失淡然。
有人說,50歲是老年中的童年,是老年中的學前班。不論此時身處什麼位置,擁有多少名利,正是因為年過半百,才更要有一種「清零」的智慧。
對周圍的一切,微微一笑,雲淡風輕,花開花落。半生摸爬滾打,風雨兼程,生活奪走的,歲月會重新饋贈。
六十耳順,七十從心
60歲,是一個平靜的年齡。但又不是心如止水,死氣沉沉,而是平靜之中有著活潑和聰敏,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到這個境界,當是鎮定自如,波瀾不驚,可以舉重若輕了。
而再年長10年,對一切做什麼事似乎很隨意,卻處處合乎情理,在世界和自己的關係上達到了和諧。
無論是樂享天命,安寧度日,還是重新拾起年少時的夢想,再「燃燒」一回,都已經無所束縛,因為已對生活看得通透。
天增歲月人增壽,總有智慧在心頭。
人們常常習慣於把年輕稱為生命中的最好年華,而把「變老」視為垂暮、孤寂;
或者反過來,覺得年輕人註定浮躁空虛,只有老成才代表智慧。
但祖先告訴我們,當下,即最好的年華。
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考驗,也必然有每個年齡段的幸福,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好的。活在當下,珍惜今天,才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手藝門中國手工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 END -
「 手藝門押窯 僅限200席 」
點擊展開全文


※她是蘇綉女神,一雙妙手就足以顛倒眾生
※6.18 踢開手藝門,紅包就砸你!
※這玉雕工,太令人震撼了!
※木葉盞,一片葉子在碗里的神奇……
※他只有小學學歷,堪稱北漂鼻祖,卻成為一代文豪,如果他在,中國能提前24年拿諾貝爾獎
TAG:手藝門 |
※尋根中國古代年齡稱謂,涵蓋了一生的智慧
※中國古代夫妻之間的稱謂,還有叫老公「丈人」的
※中國古人對顏色的稱謂
※中國歷史上最牛掰的詩人,同時擁有兩個霸氣稱謂!傲視古今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漲姿勢!
※一篇文章讀懂:中國古代官職的稱謂
※古人關於年齡的稱謂,漲知識!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長見識了!
※整理出的中國從古至今的稱謂
※寧夏古代的稱謂是什麼?
※淺談古人的名、字、號,以及古代的稱謂禮俗
※非洲一小國,有「千丘之國」的稱謂,那裡的人一輛自行車就做生意
※古代對人的稱謂有哪些
※中國各城市的古稱謂及得名由來,看看你的家鄉
※中國古人對色彩的稱謂,美到炸裂
※漲知識:古代對人的稱謂這麼多!
※中國古人對色彩的稱謂,美到炸裂!
※拉脫維亞被稱為男人的天堂,為什麼這個國家會有這樣的稱謂?
※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稱謂,古人總結的很全,涵蓋出生到140歲
※古代稱謂很有趣,唐朝能將父親稱哥哥,和這一習俗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