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謝謝你們對同性戀的理解
這是電波發射基站的第82篇文章
此文源於對知乎問題「為什麼很多不是同性戀的人要為同性戀發聲呢?」的討論
為LGBT群體發聲的蔡依林
住我家樓上的阿姨是我爸的同事,做了十幾年鄰居,兩家人關係很好,她女兒跟我還是高中同學。
有一回我跟阿姨聊天,我問阿姨,怎麼看待同性戀這回事?
她說我們地方電視台里,曾經有一個很優秀的小哥,因為地方小,所以他是同性戀的事,其實台里都知道,領導也不過問。
但後來有人寫了舉報信,說傷風敗俗,要求台里辭退他,台里頂不住壓力,只好辭退了小哥。
阿姨說這事的時候,並不是講大道理的口氣,而是像媽媽們聊日常八卦一樣憤憤不平。
她說同性戀有什麼礙著別人的了?又不危害社會,也沒有道理辭退。
我問她,那如果你女兒有一天說她是同性戀呢?
她說她理解也支持同性戀,但是不能接受她女兒是同性戀。
不是為了要傳宗接代,而是因為社會上有太多歧視,她不想讓女兒受苦。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我爸,他也是一樣的態度,我們那兒不是什麼城市,只是小城鎮,有那些秉持著偏見頑固不化的人,也有我們家長這樣理解包容的人。
家長對於同性戀人群的理解,並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己子女不是同性戀,所以才說理解同性戀。
而是他們能接受不同的性取向,他們可能沒有到以科學的層面去探討同性戀的程度,但他們懂這是天生的,不是人格缺陷,是個人自由,並且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甚至產生一種保護欲。
但他們作為長輩,比我們更了解老一輩人對於固守傳統禮教的堅持,認為傳宗接代是天經地義,同性戀傷風敗俗,對不起父母,是心理疾病。所以他們不忍讓自己的子女承受這種傷害。
不排除有一些家長對同性戀抱有偏見,他們從根本上就認為同性戀是疾病,是可以「治癒」的。
但也有一些家長比我們想像得要開明,他們在面對孩子出櫃時,表現出的絕望和悲傷,不是因為「你讓我覺得噁心」,而是因為「我不忍你遭受這些歧視。」
他們並不覺得同性戀是病,他們也能接納同性戀的群體,只是他們是父母,本能驅使他們要保護孩子,免受輿論的傷害。
但是他們也很無助,他們的經驗不足以幫孩子解決問題,不知道孩子要怎麼去處理同性戀在人生道路上異於常人的部分。
所以他們才會說
「你這個能結婚的嗎?」
「孩子,你以後怎麼辦?老了怎麼辦?」
「你七大姑八大姨那邊我來解釋,但是你工作會不會遭排擠?」
他們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父母了,所有的眼淚,都是因為不忍心孩子受委屈,不甘心自己幫不上忙。
我為我們的父母驕傲,他們只是普通的父母,不是性學家、社會學家,他們看到朋友圈危言聳聽的文章有時還會相信,他們不懂什麼基因、心理的理論,但他們依然理解同性戀群體,並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
雖然接受自己的子女是同性戀很難,但是並不阻礙他們為同性戀群體發聲,這已經邁出一大步了。
可能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要在網路上掀起議論,或者要搞浩浩蕩蕩的遊行才是為同性戀發聲。
像那位阿姨一樣,在日常的八卦中,義憤填膺地說一句「我不覺得這傷風敗俗,同性戀又不礙著別人,也不危害社會。」這是阿姨為同性戀發聲的方式。
不接受自己的子女是同性戀,是因為深知輿論環境對同性戀的偏見,但為同性戀群體發聲,就是在努力減少社會的偏見。
我們的父母不是同性戀,也不需要為自己的子女抗爭,他們可能接受傳統禮教的熏陶比我們更深,但他們仍然在為同性戀群體發聲。
因為在他們眼中,那不是一群特殊的人,而是一個個需要被保護的孩子。
為人父母,保護孩子是天性,保護自己孩子的方式是讓他們迴避傷害,保護其他孩子的方式,是成為讓他們能不用迴避的環境。
他們對同性戀的理解,就是在保護千千萬萬的在堅持自我、在和偏見抗爭、在維護自己的權利的孩子。


TAG:電波發射基站 |
※「婆婆不是親媽」,面對敏感的婆媳關係你怎麼理解?
※孩子,謝謝你的理解、善良
※父母對你的女朋友不滿意?是理解還是反抗?
※母親節,請理解媽媽的愛
※你對愛情是怎樣理解的?
※爸爸媽媽,請多點耐心跟理解,我不是你們眼中的壞孩子
※你在抱怨父母不理解你的世界,你給過他們機會嗎?
※產後抑鬱就是矯情?請給媽媽們多一點理解和關愛。
※產後抑鬱就是矯情?請給媽媽們多一點理解和關愛
※同是爺孫戀,翁帆父親表示理解,她的父親斷絕父女關係告上法庭
※對丈夫體貼暖心,認真照顧,理解對方,善解人意的四大生肖女
※夫妻之間不是一味的抱怨和無休止的講道理才會讓對方理解你!
※00後同性戀自訴:如何從喜歡異性到「同性」,看完你能理解嗎
※被問謝振軒李嫣你最想帶誰去逛街,謝霆鋒的回答很意外,理解你
※網易雲熱評:我尊重同性戀,我理解抑鬱症,同樣理解無性戀者
※強迫症的人們,該如何理解和懂他們呢?
※愛過了就好!塗磊對愛情的理解,教你如何愛人
※心理測試:你喜歡哪一對老夫妻,測你是怎麼理解愛情的內涵
※不要總是認為父母不理解你,你又真的了解他們嗎?
※王嘉爾嘴對嘴親吻告別媽媽,這是文化差異嗎?網友:還是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