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八五團小咬防治爭取到國家級研究項目

一八五團小咬防治爭取到國家級研究項目

亞心網訊 (文/圖首席記者於江艷 通訊員劉錦安)進入6月中旬以來,被譽為「西北邊境第一團」的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蚊蟲肆虐,尤其是一種當地人稱之為「小咬」的蚊蟲,叮一口奇癢無比,導致團場女職工都不敢穿裙子,人們出門都要戴防蚊蟲面罩,人人都成了「蒙面大俠」。

這是在枸杞地里幹活的老徐,戶外服裝帽子上落滿了小咬。

一八五團位於阿爾泰山西南邊緣的國境線上、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出境口處,與哈薩克接壤,地處中哈國境一線。

目前,在一八五團的田間、道路、街區、樹林、草叢、居民區,到處都是漫天飛舞的小咬,它們成群結隊、圍著人轉圈,多的時候,像一陣龍捲風一樣,伸手隨便拍一巴掌都能拍死50隻小咬。

記者從兵團第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了解到,小咬學名為「蚋(ruì)」,只有蚊子的1/3大,與蚊子一樣吸食人畜的血液,但毒性比蚊子大多了。人要是被蚋叮咬一口,癢得特別難受。據十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介紹,對小咬過敏的人被叮咬後還有噁心、嘔吐等過敏反應,每年都有外地人被叮咬後跑到醫院打吊針的。

一八五團戴著防蚊面罩的小學生正在室外搬凳子

為防蚊蟲叮咬,一八五團人也是想盡各種辦法,有些人將厚實的紗布在驅蚊劑、來蘇水、薄荷油等混合劑里浸透,潑灑上柴油、煤油,再用這種紗布嚴嚴實實地圍裹住頭部、頸部。即使這樣,無孔不入的蚊蟲還是能鑽進去四處叮咬。因為太癢,許多職工的身上都被撓抓得傷痕纍纍,嚴重者因皮膚撓抓潰爛後轉變為皮炎到醫院就診。

蚊蟲還對牲畜造成了危害。據該團經濟發展局主管農業技術的負責人宋光超介紹,四五天前,團部一職工家養的雞仔,一晚上被小咬咬死7隻。「我們防小咬咬雞的土辦法是在雞圈旁點牛糞熏,能熏走一些,那天這個職工沒熏,雞就被咬死了」。

「小咬咬死雞的事,我們的確看到過。」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經常說。

目前在一八五團的街道、連隊、居民區,男女老少個個都成了「蒙面大俠」,大家蒙著各色紗布、紗巾,身穿厚實的衣物。學生出教室要戴,到菜市場買菜要戴,騎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的也戴。愛美的姑娘覺得戴面罩難看,往往頭頂一襲長長的紗巾。至於裙子短褲,根本與她們無緣。

據悉,一八五團是世界四大蚊蟲滋生區之一(另3處為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的查德湖和坦噶尼喀湖),每年6月至7月有四五十天的時間,是蚊子、蚋繁殖的高峰期,成為當地的一大災害。

繼續閱讀:小咬無孔不入比孫悟空都厲害

一八五團醉西北紅大大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張繼翔最近很發愁。6月底7月初就要採摘枸杞了,採摘工卻難找,工錢給到2.5元/公斤都沒人干。「這裡的小咬多得嚇人,開春以來從外面找來100多個工人,現在只剩幾個了。」張繼翔說。

大約一星期前,一八五團持續高溫,小咬一下多起來。記者從張繼翔發過來的視頻上看到:上千隻小咬圍著一位身穿厚迷彩服、頭戴防蚊面罩的女職工飛舞,她伸手拍了兩巴掌,手上立即沾滿了拍死的小咬。

張繼翔去年養了100多隻土雞,因為小咬肆虐,沒幾天就只剩6隻。「2016年7月25日到28日這4天,每天晚上都要咬死一群,全是才養到半大的雞仔」。

48歲的張玲是土生土長的一八五團11連職工。6月18日20時30分許,她剛從地里給苞米除完草回來,臉、脖子被咬得紅腫一片。「衣服抖了幾下,抖出一地小咬」。

張玲家的紗窗上也粘滿了小咬,輕輕一掃,就會掃下來一盤子。「小咬幾乎無孔不入,比孫悟空都厲害,只要一鑽進防蚊面罩里,還繼續往眼睛、鼻子、耳朵里鑽。」張玲說,「我們的土辦法是點燃牛糞熏,有時也點燃鋸木灰熏,但是都熏不死小咬。」

張玲買了七八種防蚊葯,花露水、蚊子油、薄荷油、來蘇水……在頭一天晚上,她就用混合到一起的防蚊葯把濕紗布浸透,用塑料袋捂好。到第二天下地幹活前,她先戴防蚊帽,然後纏一層防蚊葯紗布,「像來蘇水,我都是按照最濃的濃度浸的。還是紗布一干,小咬就又飛過來了。」

往紗布上潑灑柴油,是當地沿用了幾十年的土辦法。如今當地人又在此基礎上加上了來蘇水,來蘇水也特別難聞,初次戴這種紗布的外地人都受不了,直接嘔吐。

在這裡,頂級的防小咬辦法是:穿3層衣服,衣服袖口、褲腿口用繩子紮緊,手上戴厚手套;脖子以上也是3層防護,最里一層戴黑色「打劫」帽,中間層是防蚊帽,最外層是浸透各種防蚊葯的紗布,整個人看上去就跟武俠小說中的「蒙面大俠」一樣。

「夏天,這裡各種『蒙面大俠』都有。蒙得太厚的,都認不出來是誰了。」張玲說。

當地3年前開始專門研究防治小咬 春天殺光卵蟲夏天洪水又衝來了

事實上,除了一八五團外,附近的哈巴河縣、布爾津縣,包括北屯也是如此,每年六七月份,小咬就密密麻麻飛來。

據兵團第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經常介紹,這種小咬發源於當地水域,包括中哈邊界的阿拉克別克界河、哈巴河、額爾齊斯河等河流都有。「像富蘊縣和青河縣那邊的水域因為溫度低,那邊就不生長。」張經常說。

目前,兵團第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已拿到一個國家惠民研究項目,3年前就開始專門研究蚋的防治辦法。

一八五團經發局農業技術科負責人宋光超曾參與小咬來源調查和生物防蟲治理,「春天在渠溝里的蘆葦叢、枯枝爛葉上,都聚集著大批小咬卵蟲,我們在這些地方倒入生物藥劑,小咬當時確實被殺死了。

但到了夏天小咬還這麼多,估計是從周邊飛來的,有時一陣風就刮來了」。

據張經常介紹,目前他們的生物防蟲治理辦法是,在蚋的幼蟲階段,將蚜孢蘇雲桿菌投放到該團躍進大渠、各單位乾渠。

但是這種辦法又不能推廣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克別克界河。每年阿拉克別克界河泄洪後,很多卵蟲從哈薩克那邊衝過來,洪水太大,無法採用這種辦法防治。

而一旦等到蚋長成成蟲會飛後,生物防治已無法使用,打農藥也不管用。因為蚋身上有一層毛絨,噴洒的農藥首先是粘到絨毛上,蚋一飛起來翅膀扇幾扇就把農藥扇掉了,當然噴洒高濃度農藥也是管用的,但是對人體有害。

據該團農業技術人員實地測算髮現,一畝水坑中的幼蟲密度高達約338.68萬隻。而兵團第十師農業科學研究所在野外設的監測點監測數據顯示:平均每5分鐘約有2000隻蚋飛過監測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疆晨報 的精彩文章:

天津將開行「津和號」專列為遊客開啟全新旅遊模式
莎車機場順利通過飛行校驗,打「飛的」去莎車指日可待!
快來新疆阿洪口景區看睡蓮!這裡是全國最大野生睡蓮基地
一水穿四園!烏魯木齊十七戶片區將成濕地特色公園
父親節這一天當上爸爸!去他的「男兒有淚不輕彈」

TAG:新疆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科技動向】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分散式作戰管理」項目進入第三階段
LR英文研究俱樂部 第六十三至七十二期書籍分享
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舉行第一次中韓國際研討會
防止頂尖人才外流美國,歐洲各國已「抱團」組建AI研究中心
研究機構公布對女性最危險國家:印度第一 美國第十
澳大利亞拋棄一艘報廢船賣中國三千萬,專家視為珍寶專門組團研究
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首次入選臨床醫學研究「國家隊」
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敲入豬
中國準備建全球第一艘航天母艦?完成美國沒有完成研究
中科院李勁松團隊系列研究形成遺傳疾病治療策略 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這所中國大學位於亞洲拉斯維加斯 晶元研究成果全球排名第六
西湖大學成立,國內第一所研究型新型高等院校,施一公任校長
科學家公布關於三體星系的一項新研究
四軍醫大張健組最新腫瘤研究成果
中國藝術研究院名家訪談:國家一級美術師鄭光旭
黨內第一個研究毛主席的專家,他娶了一位蘇聯美女和德國美女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報告:六大人工智慧國家策略
中國基礎研究競爭力湖北名列第五
二戰研究:美國海軍的驅逐艦
重大轉折!中國航天秘密研究一黑科技,一旦成功,將穩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