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藥的方法和時間
作者:藥師鄭棉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賴中藥的療效,去藥店買葯也總會被推薦中成藥,但中藥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合理預防治療疾病,反之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
中藥在用於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講究服用的方法和服用時間,那麼中藥常用的服用方法有哪些呢?嚴格掌握中藥的服用方法尤為重要。
一、服藥方法
1、 湯劑:一般宜溫服。但解表葯要偏熱服,服後還須溫覆蓋好衣被,或進熱粥,以助出汗;寒證用熱葯宜熱服,熱證用寒葯宜冷服。如出現真熱假寒當寒葯溫服,真寒假熱者則當熱葯冷服,以防格拒葯勢,此即《內經》所謂「治熱以寒,溫以行之;治寒以熱,涼以行之」的服藥方法。
2、 丸劑:丸劑又分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濃縮丸、蠟丸、滴丸等。小顆粒的丸劑服用時,只需溫開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應嚼碎後或分成小粒後再用溫開水送服,若水丸質硬者,可用開水溶化後服。
3、 散劑、粉劑:一般可用蜂蜜加以調合送服,或葯汁送服,也可裝入膠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但對於溫胃止痛的散劑,如胃活散,不須用水送服,直接舔服即可,以便藥物在胃中多停留一些時間發揮治療作用,一般服後一小時再飲水為宜。
4、 膏劑:宜用開水沖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嘔吐。如八珍益母膏。
5、 顆粒劑:顆粒劑(沖劑)宜用溫開水沖服;顆粒劑按溶解性可分為可溶型、混懸型和泡騰型。在服用混懸型顆粒劑時,如有部分藥物不溶解,也應一併服用,以免影響藥效;但對於泡騰型顆粒,只能加水泡騰溶解後服用,切忌放入口中直接沖服。如感冒清熱顆粒、板藍根顆粒等。
6、 糖漿劑、口服液:可以直接服用。如急支糖漿、清熱解毒口服液。
7、 片劑:一般均用溫開水送服。對於咀嚼片,應嚼服,四歲以下兒童不宜服用;含片因需含服,如草珊瑚含片,因此嬰幼兒也不宜服用,以免氣管被卡住的危險。
8、 膠囊劑:宜用溫開水送服。如金連醒腦膠囊、藿香正氣軟膠囊、芩連清心膠囊。
9、 氣霧劑:將藥物噴霧直接吸入,主要用於止咳平喘或開竅醒神。切忌口服。如復方丹參氣霧劑。
10、 膠劑: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單獨服用時,均可加黃酒或糖、水,隔水加熱使之溶化(又叫烊化)後服用。
11、 茶劑、飲劑:需用沸水泡汁,頻服代茶飲。如午時茶。
二、服藥的時間
湯劑一般每天一劑,分早晚二次服用,用藥時可根據病情增減次數。
至於飯前還是飯後服則主要決定於病變部位和性質。一般來講,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應在飯後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腎等疾患,則要飯前服用;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要在飯後服用;滋補藥要空腹服用;驅蟲葯、攻下藥宜空腹服:治瘧疾的葯要在瘧疾發作前的兩小時左右服用;安神催眠葯應在睡前服用;急性病、嘔吐、驚厥及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用。特殊方劑應遵醫囑。
一般藥物,無論飯前飯後,服藥與進食都應間隔1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藥效的發揮。
綜上所述,無論是中藥湯劑、免煎中藥還是中成藥,其服用方法都各不相同,患者在用藥過程中,除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外,還應按醫生或藥師指導用藥,以達到提高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


※城市綠化為何青睞毒中藥夾竹桃 原來是這樣的
※農村路邊長滿這種植物,原是一味重要的中藥,全身是寶有八大功效
※除了了飲中藥地人不克不及吃海帶,這幾類人也不克不及吃,寵吃地要服膺
※醫學研究表明:氣血不足百病生, 只需一味中藥氣血雙補, 男女都適合,趕緊試試
※中藥湯料這麼賣,養生與銷量齊飛不是夢!
TAG:中藥 |
※散炮的開法和使用方法
※健康常識:中藥的食用方法
※黃芪的功效與藥用價值,食用方法和禁忌
※草莓的種植方法與時間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痔瘡的癥狀與葯膳食療方法
※芍藥的扦插方法
※紅棗的功能和作用及簡單食用方法
※党參、黃芪、當歸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花粉的製作及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葡萄酒杯的選擇和使用方法
※中藥入藥方法
※冬蟲夏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農用微生物菌劑的相關標準和使用方法
※腳臭的預防和治療的多種方法
※潛水錶圈的使用方法
※蜂蜜的正確飲用方法
※黑枸杞的食用方法及禁忌
※補肺的方法
※末法時代,護持正法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