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篇:利水滲濕葯之茯苓解
《傷寒論》太陽病病機條文第四十七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前一段時間嘮了一下白朮,知道了白朮具有很好的燥濕健脾、利水補氣之功效,它的燥濕能力強大到只要在空氣中暴露一會兒就會被潮解。而有一味葯和白朮是好哥們,兩者經常性的協同作戰,解決頑疾那就是——茯苓。
茯苓不論是氣還是味均淡,吃起來還會粘牙;性平,作用比較緩和。真正的茯苓在燈光下會看到明顯的紋路。由於可以健脾、安神、通利水道因此歸脾、心、膀胱經,由於色白還兼入肺經。
之前說白朮的功效是收集濕氣,而收集後的濕氣自然需要被運輸出去,而擔任運輸功能的就是茯苓,如同用掃把掃完垃圾還要用簸箕把它處理掉一樣。
茯苓的第一個功效就是利水滲濕。人體排水通道主要靠小便,因此利小便最好就是茯苓;此外不管是什麼水腫、無論虛實寒熱,茯苓就是首先要考慮的藥材。
水本身就具有流動性和變化性,有些人口渴但是就是喝不下去水硬喝會出現噁心、嘔吐這就是要用茯苓的典型癥狀。痰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水液,水濕內停就回形成局部痰飲,茯苓可以消除痰飲其實也是以祛水為基礎,祛痰就是間接的補脾,因為「脾乃生痰之源」。
前面說茯苓可以健脾,原因就是以祛濕為主,因為脾臟屬土,最容易受潮,受濕,因此祛濕其實就是間接健脾,因此大部分健脾的中成藥裡面均含有茯苓或者白朮。除了健脾外,茯苓還兼具消除心悸的安神之功效。
如今是盛夏時節,天地間本來就是燥熱濕盛,尤其是南方地區,此時白朮、茯苓幾乎可以說是必備的藥材。因為人體會受到天地間的濕氣、燥氣的影響,進而體內濕盛、燥盛,因此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茯苓甘淡性平無毒,一般也就5~30g左右,利水時量大也沒有關係可以用到60g。在藥店一般開出的茯苓都是塊狀,若是怕煎煮不透徹可以再切成小片入葯,效果更好。
總之就是利水祛濕、補脾生津、化痰止渴找它就行了,尤其是濕氣盛行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它簡單一味葯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哦。


TAG:鄉野郎中 |
※中醫祛濕:4種中藥材,健脾養胃、利水滲濕!古代祛濕聖葯
※兩種中藥煮水喝 祛濕又利脾
※清熱利濕的中藥——雞蛋花
※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中藥——白茅根
※疏肝解郁,軟堅散結,祛濕利水,抗腫瘤的中藥有哪些?
※12味中藥熬1湯,濕疹喝了就止癢!利濕、清熱、解毒,立竿見影
※這個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濕的中藥,竟是一種野花!
※腫瘤患者的六大利尿葯中藥,中藥利尿葯優勢何在
※舌尖上的中藥—春季養生(雨水篇)
※這味中藥,能溫中健脾祛濕,治療脾虛水飲痰濕病症!
※中藥金蕎麥:清熱解毒,祛痰排膿,散瘀止痛
※中藥 | 白朮,竟是除脾濕、固中氣之中流砥柱
※中藥魚腥草主要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濕久必病?3味中藥1勺膏,在家泡水喝,利水除濕,寧心安神,存
※發現滋補中藥材:「三顆針」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建議收藏
※這味中藥取材於水銀,卻是緩解腳氣瘙癢、痔瘡的良藥!
※這味中藥:祛風、解表、散寒、透疹、止血
※中藥的藥性之五味
※中藥之 敗醬草
※中藥小課堂:大紅袍能解熱防暑生津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