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劉辰:設計是有邏輯的

劉辰:設計是有邏輯的

2016年紅點概念設計作品Solectrike Seaside

Solectrike Seaside 是一個旅行代步工具概念

其特點是環保,可拆卸,方便旅行中的人們

「Solectrike這個作品的靈感來源於我在歐洲的幾次沿海旅行。我發現很多歐洲沿海旅遊城市的觀光區域內時沒有公交系統的,幾乎所有遊客們都在步行遊覽。沿海地區的旅遊旺季無一例外都是在盛夏。在這個季節的高溫下長時間行走會讓人大汗淋漓,疲憊不堪。雖然觀光區域往往只佔其所在城市的一小部分,在地圖上也許看起來不大,但是對於遊客的雙腳來說已經太大了。很多時候,人們走了大半天看了很多東西,但是還是有太多東西沒有看,但這時人們已經走不動了。更糟的是,你也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看完所有的景點,逛你想要逛的集市,品嘗你期待已久的餐館。有些我在旅途中認識的人告訴我,他們在當地只計劃了一天或半天,很多東西都沒看到,就只能帶著遺憾匆匆趕去下一個地方。

另一個我在旅遊時發現的問題是,在這些地方沙灘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地方,但是有時想租一把躺椅和一把陽傘並不容易。在某些遊客集中密集的時段,是很難在沙灘上租到躺椅和陽傘的。而且沙灘上的冷飲也由於供不應求而價格不菲。這使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人們可以隨處都毫不費力的帶著自己的躺椅,陽傘和裝著冷飲的保溫箱該有多好啊!

所以我之後便萌生了這個想法,為這些濱海地區的遊客設計一套公用交通工具租賃系統。一來讓遊客們在沒有公交系統的觀光區內更加省時省力的出行。二來藉助該系統中車輛的一些功能讓遊客在當地的逗留更加舒適,愜意。」

這裡的「我」,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劉辰。

就要把自己扔到那個環境里

2012年初,劉辰來到德國,在萊比錫參加語言班,為了拿德語證書,進而展開在德國的設計學習。為什麼選擇德國呢?或許和筆者一樣,第一時間你會想,因為德國是工業設計的發源地,設計環境非常棒,當然選它。但是劉辰卻做了不一樣的解釋。當時是有留學的打算的,只不過,還沒決定要選擇哪個國家。後來的契機則是,一個暑假同學拉著他一起報德語班,他沒事就去了,這一學,發現自己在德語上有天賦,比其他人進步來得快,可以說是得心應手——「既然語言學得比較快,為什麼不去那邊讀書呢?」。再者,德國大部分學校只收註冊費,學習成本、生活成本相對英美來說要划算。於是,他就這麼來到了德國布倫瑞克造型藝術大學。

許多人,剛到國外都會經歷種種不適應,哪怕一開始有激動的心情,沒多久也難免陷入沮喪情緒中。但是對於適應能力非常強並且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劉辰來說,換新的環境只會令他感到興奮,他不會拘泥於以前習慣的環境,而是會自動地去適應新的氛圍。

當然,這並非意味一切就很容易。語言,這把為他開啟留德大門的鑰匙,也多少讓他沮喪過。「以前學習的只是應試德語,雖然德語成績很高,有德語證書,但是剛到學校里幾乎沒辦法和同學交流,教授的大課也聽不懂。日常交際里有很多口語俚語都不理解,人家開玩笑自己也沒找到笑點。聽不懂會問很多遍,問到最後都不好意思了。」

後來這種情況是怎麼有所轉變的呢?按照他的話,「就要把自己扔到那個環境里。」剛開始,話都不會說,劉辰就跑去參加了當地的籃球俱樂部,和那邊的人一起訓練打球,交流也是話中夾著各種手勢比劃,慢慢地他就滲透到了環境中去。不過最主要的功臣,還是實習。「學校里還有中國的同學,德語交流困難,會傾向於和他們交流,這樣比較簡單。但是實習過程中,周圍都是外國人,時不時還要幫著接電話,和他們一起討論方案,自己的德語就是這樣不由自主地提高了。」

自由的前提是自律

在德國布倫瑞克造型藝術大學,劉辰所學的專業是工業設計/交通設計。這門專業,涉及非常廣泛,而不是只展開交通設計,專註造型設計。每學期,學校都會給出一個和交通有關的課題,在這個課題之下,學生自由發揮。「無論你是設計UX,UI,系統,真實場景,網頁,只要圍繞主題,都是可以的。而整個學期中,只要每星期定期彙報,然後教授給出意見和建議。」相比國內學習,劉辰的感受是,國內課程安排較為刻板,不夠發散,傾向於循規蹈矩的教學模式。

另外,在國內時,課題中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把模型做出來,只需要手繪後進行3D渲染,不注重模型製作。而在國外,是有做出模型的要求的,學校還有各種工作坊,如金工、木工等,有師傅可以請教,有需要,不管是否與課程有關,都可以使用裡面的機器和材料等。

還有,劉辰的碩士讀了四年半,原來,他在期間申請了兩次「假期學期」去實習。所謂假期學期,就是向學校申請的,沒有用來上課,而是安排自己事情的一段時間。這和國內緊湊的學期不一樣,這也意味著,學生可以安排自己的學時和學程。

在這樣資源豐富又有彈性自由的環境下,一個人能夠有更多機會盡情地發揮。當然,劉辰也說了,越自由,其實就要求你要越自律。

帶著鐐銬跳舞

在校期間,劉辰進行了兩次實習。一次是在布倫瑞克Formherr Industrie Design設計事務所,還有一次,則是在狼堡Volkswagen AG(德國大眾汽車總公司)旗下的設計部Lifestyle& Performance。這兩段經歷都或多或少讓他成長,而他也很大方地分享了他的收穫。

14年3月,他來到Formherr Industrie Design設計事務所,這個工作室的老闆非常擅長犀牛這款3D建模軟體。一開始,他沒有讓劉辰做其他事,只是專註地練習犀牛,每天一個3D建模題目,想辦法做出來。這之後的兩個月里每天早上8點半到下午5點的上班時間裡,劉辰都在做這件事,高集中的練習讓他的技術長進了很多。「覺得很幸運,遇見這樣的實習。當時我3D建模技術正需要提高,而如果自己用課餘時間來學習,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 結束犀牛訓練後的四個月里,他開始做各種事情,幫忙接電話,參與討論項目,做市場調研等,畫手繪,以及用犀牛幫著建模、渲染等。

如果說在Formherr Industrie Design,劉辰收穫的是技術上的長進,那麼在大眾,則是讓他的設計習慣乃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說到大眾,你會想到汽車,但大眾還有自己專門的產品設計部門,專註於支線產品如耳機、手錶、水杯之類的產品設計,以及會展車型和比賽車型的造型改觀。劉辰就是在這個部門裡實習。而當時讓他受益匪淺的,就是部門裡負責指導他的老設計師。

老設計師教劉辰在設計過程中如何去引導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地發展。他舉了自行車作為例子。

「做一輛自行車,如果我以前沒有做過自行車,一開始會很難下筆,看很多圖片會很難找到抓住自行車的特點,不知道怎麼畫。老設計師就教我 可以下載一些自行車圖片,把他們放在PS里透明度調低,然後在上面畫,這樣就不用憑空在腦子想車的正確比例,因為正確的比例已經給你了。在照片的基礎上去畫,去產生自己的創意。畫到一定程度,又卡殼,可以在犀牛里建一個簡單的粗模,不是為了最後的渲染,而是為了幫助你搞清楚,你現在想的這個東西,在3D空間里是什麼樣的結構,什麼樣子,你可以在電腦里轉它,去看它,去理解造型,還可以把模型截圖下來,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畫,繼續加細節,或者改變,一點一點反反覆復。而原本自己的習慣是,一定要先畫,一口氣畫完,把時間省出來,再去建3D模型。不是這樣的。你對這個造型把握不好,不好理解,你可以用各種各種手段,可以去用紙片,用簡單材料做一些手工模型幫助自己理解,一切都是為了引導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地去完善。」

再者,由於以前沒有確切的設計經驗,劉辰覺得設計就是靈感的迸發,但在大眾實習後,他才發現,其實「設計到最後實現出來的造型是經過非常嚴謹的推敲的,哪條線該怎麼走,具體放在哪,是有邏輯的。」設計是有邏輯的,這一點打開後,像是為他開了一扇門。

說到哪條線該怎麼走,具體放在哪,這就牽涉到了一個品牌的產品語義,造型語言,還有品牌的造型基因。

劉辰回憶老設計師的話,「你看大眾的每一輛車,你把大眾的商標去掉,你也覺得它是一款大眾的車。這是為什麼?它是大眾車,不是因為它有大眾商標,而是因為它的造型語言是大眾的造型語言,它身上的造型基因的是大眾的造型基因。這就是為什麼大眾有那麼多的設計師,但他們設計出來的車讓別人一眼一看就知道絕對是大眾的。每個廠牌,慣用的線條,比如說同樣角度的折角,大眾會把圓角處理到那麼大,而奧迪會把圓角處理再大一些,或者角度打得再開一些。你以後作為設計師,接到任何廠牌廠商的項目,一定要仔細地去研究你的客戶這個產品的語言,品牌的歷史,和品牌造型的特點。拿大眾說,你設計了一輛車,它非常酷,但是讓別人一看它不是大眾,你就失敗了。你作為一名職業設計師,不光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你的創意和你的想法,你還要掌握你的客戶具體需要什麼,他具體是什麼樣的,他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這個品牌有什麼樣的特點,一定要去依照這個。做大眾就一定要做得像大眾,做奧迪就一定要做得像奧迪。」

這些話他句句記在心裡。接著,他又做了進一步地說明,「大眾的產品非常地邏輯化,給人感覺就是不那麼奔放,沒有很情緒化。有很多平行的線條,很多稜角,不圓潤,非常嚴謹,不像現代,現代線條比較圓一些。但是它有很多車型,每一個都不一樣,比如高爾夫7和6有區別,造型上有改觀,但是這些改觀都是在整體的框架之內進行的。 所以,你可以有創新,你可以做得跟以前不一樣,但是你的創新要在產品的個性內。你不能把一款大眾生生設計成賓士,看起來非常好,但是貼著大眾標,卻讓人第一時間想到賓士。」

他接著又舉了個例子。這是Behance上面一位設計師所設計的鍵盤。「這個設計師就是在造型上遵循奧迪風格的前提下發揮自己的創意。看上去很簡潔,但肯定經過了很多的推敲。」

設計師:Jarim Koo

總的來說,為品牌做設計,是要遵循一定的框架的,設計師在這個框架內發揮最大的創意。 「設計畢竟不是藝術,是具有功利性的創作。」他說道。

而這,就像是帶著鐐銬跳舞。

不變應萬變

當下,劉辰計劃先留在歐洲工作,繼續浸潤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想做產品設計,但並沒有說要專註到特定的領域中。「我不想只做車輛,只做衛浴產品,或是嬰幼兒產品。理想的是接各種各樣的方案,和各種品牌合作,做豐富的主題。」他說,自己做過很多不同的產品,想法比較發散,所以沒有太突出的方向。每次做的東西都不一樣,不斷嘗試新東西,這個過程他是非常享受的。不過,這變化的產品之下,不變的還是設計的方式、流程。

另外,雖然身在歐洲,但劉辰也關注著國內的設計,長遠上也規劃著日後回國發展。他覺得做出很「中國」的設計,是非常好的。就像是大眾有大眾的產品語義和造型基因,現在將中國元素與設計結合的意識也漸漸在很多設計師腦海中萌發。不過,很「中國」的設計,絕對不是僅僅融入中國元素那麼簡單,關於這點,劉辰說,「我會做很多嘗試。」

本文為藝家人原創

如果你也是一名獲得紅點、IF、紅星獎等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師,

那麼

WE WANT YOU!

歡迎自薦到我們的平台分享

需要提供資料有:

1、個人簡歷(姓名、聯繫方式、獲獎經歷、項目經歷)

2、獲獎作品、證書

3、生活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rkii工業設計 的精彩文章:

陳彥婷:依前期脈絡 以紮實設計
無限充電鑰匙套組
設計 溫暖的救助
鄭兆辰&羅方澤:遇見問題,解決問題
蔡東伯:設計就該這樣玩!

TAG:Narkii工業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馮學榮:中國文人的邏輯思維有多爛
那些具有商務范的邏輯圖表如何設計?
《侏羅紀世界2》:有恐龍、有豬,就是沒有邏輯……
都說要有邏輯,但究竟什麼是邏輯?
華為邏輯:只有成長,沒有成功
名偵探柯南:灰原哀的人設邏輯是成長,她將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趙麗穎也有喜歡的人了?網友神邏輯推測:難道是在示愛?
廣告設計思維!形象與邏輯
古代的邏輯是「文學化」的邏輯
請求授權的設計邏輯
《老子》的邏輯:道是恍恍惚惚的,又是真實不虛的
林建華:大學的邏輯
創盟國際袁烽:「建造過程是一門邏輯藝術」
蔣欣的邏輯真是挺雙標的,楊瀾聽了都無語,但靳東才是無知的惡毒
天行九歌73集劇情的重製,彌補的是邏輯,但是毀的是衛庄人設
證明邏輯,如果中醫不能範式表達,那麼人類是毫無邏輯的
邏輯思辨:關於「邏輯派」與邏輯、辯證法的互懟
一線|劉姝威指控華潤賤賣資產 華潤:她缺乏基本邏輯和常識
心理學:你是喜歡抬杠還是真有理?來測測你的邏輯指數
編輯的風景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