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博物院「四僧書畫展」到底有多精彩?

故宮博物院「四僧書畫展」到底有多精彩?

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

時間

2017年5月6日—2017年6月28日

地點

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展廳

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

去年因「石渠寶笈特展」而引發的「故宮跑」和限號排隊觀展的熱潮彷彿還歷歷在目,5月6日,故宮博物院又出大招——「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開展,展覽地點依然是熟悉的武英殿。

「四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朱耷)、石濤(朱若極)均活躍於明末清初,前兩人是明代遺民,後兩人是明宗室後裔。他們是游離在權利與體制之外的僧人,由於政治原因,他們的作品極少被清代宮廷收藏。此次展出的85件套(總計163件)「四僧」書畫作品均為1949年至今陸續徵集而得,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這些清雅出塵的「和尚畫」在故宮展出,武英殿的陳設顯然頗費了一番心思。禪榻、矮几、明式鬲式爐,案上黃花梨佛龕內供銅佛,几上有歙硯、筆山、毛筆、徽墨。這間精緻的禪房四周環繞著弘仁、髡殘、八大、石濤的作品。髡殘、八大兩個單元之間布置了琴房,琴桌後有投影,一輪滿月之上掠過四僧畫作局部。伴著古琴曲及古琴簫合奏,代表皇家的威嚴的故宮彷彿消失了,只留下瀟湘水雲、平沙落雁,幾隻雅緻的枝丫和花朵便是唯一的點綴。

若要各選擇一個詞語去形容這四位畫壇巨擘,你會選擇什麼?故宮博物院給出的答案便是展覽的四個部分名稱:

疏淡寒寂 弘仁

蒼渾幽邈 髡殘

圓融冷逸 八大山人

縱肆清奇 石濤

展覽現場

多圖劇透

「四僧」書畫以先賢為師,既繼承優秀的繪畫傳統,師法自然造化,以「我用我法」「物我合一」的方式表現「天地之萬物」。四人雖藝術風格各異,但基於他們坎坷曲折的生活經歷,他們的書畫作品大多具有強烈、真摯的感情色彩。展覽分四部分呈現,在故宮一隅辟出了一片由詩書畫組成的僻靜天地。

弘仁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韜,字六奇,一名舫,字鷗盟。僧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別號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自幼孤貧,奉母至孝,眀亡後絕意科舉,懷亡國之痛,於武夷山落髮出家,終生不仕,且一生不婚。後由閩復返歙,居西干五明寺,以畢生精力探幽索奇、作詩、繪畫,曾數游黃山,康熙二年臘月病逝,葬於披雲峰下。

弘仁《古槎短荻圖》軸

弘仁《古槎短荻圖》中自題:「一周遭內總無些,守戶惟余樹兩丫。還撇寒塘誰管領,秋來待付與蘆花。此余友汪藥房詩。香士社盟所居,籬薄方池,渟泓可掬,古槎短荻,湛露揖風,頗類其意,因並系之,博一噱也。漸江。」弘仁好友湯燕生題七絕一首:「運筆全標靈異蹤,危坡落紙矯游龍。共期出世師先遁,對此殘縑念昔容。」並跋:「老屋枯株,池環石抱,點染澹遠,大似高房山命筆也。黃山湯燕生拜題。」

《古槎短荻圖》軸,圖繪香士陳應頎居所,具有寫實意味,簡陋的書舍與陳設襯托出主人品性的孤高,書屋內寂靜無人,內設几案龕燈,屋前兩株古樹相對而立,葉落待盡、寒枝舒展,給人以蕭條純凈之感。拾級而下一彎小溪蜿蜒流淌彙集成塘,周圍環繞著高低錯落的岩石,溪水寧靜無瀾猶如主人不逐名利的平淡心境。右邊短荻叢生,清潤可愛,為幽居的高士生活增添了幾許生氣。前景潭環石抱,潭邊的岩石用方折的線條空勾,幾無皴染,為弘仁典型的幾何形體畫法,潭水用大片的留白來表達,不擦一筆。整幅畫墨色枯淡,用筆簡疏,意境淡遠,虛靜、空靈之境油然而生。

弘仁的藝術以山水繪畫名重於世,兼寫梅花,喜繪黃山松石。繪畫初法宋人,後學元四家,崇尚倪瓚的畫法,更注重師法自然,提出「敢言天地是吾師」的口號。筆墨蒼勁整潔,清幽淡遠,秀潤在骨,畫境層巒疊壑,山石峻峭方硬,林木虯曲遒勁,寫取真景,突破了倪瓚平遠的面目,真實地傳達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書法學顏真卿、倪瓚,尤精於小行楷,點畫清瘦,妍麗雋秀。他既與髡殘、八大山人、石濤並稱「清初四畫僧」,又與同鄉査士標、孫逸、汪之瑞共稱為「新安四大家」,其繪畫在明清之際獨樹一幟,對於徽州地區,更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

弘仁《仿倪山水圖》軸

弘仁《仿倪山水圖》自題:「辛丑九月,雄右屬為旦先居士。弘仁。」 辛丑為順治十八年(1661),弘仁時年五十二歲。

畫幅上方有王煒題七絕一首:「楓香初遍荻花天,何事眀湖不著船。欲抱漁竿乘月去,笛聲吹徹萬山煙。廣乘樵。」 上款「旦先居士」為歙縣人呂應昉,「雄右」即王煒。

《仿倪瓚山水圖》軸取法倪瓚的一河兩岸式構圖,近處枯樹參差,遠處山坡舒緩,其餘是大片湖面,一筆不著,景緻是仿照倪瓚的太湖風光,但又加入了家鄉新安山水的特點,在景物的刻畫上,帶有很多的個人風格,清晰剛直的線條,橫直分明,概括而又洗鍊,高潔腆潤的墨色,沒有繁瑣的點染,樹、石均呈現一種錚錚的骨感與寒光冷韻。是弘仁仿倪瓚的代表作品之一。

弘仁的書畫活動始於當僧人之前。成為僧人後,專心研習倪瓚作品成為他的必修課。除了筆墨,倪雲林畫面上簡疏寂靜的氣氛,應該最符合他當時的心境。弘仁在山水畫上創造了自己的風格,與倪瓚近似,卻有著極為鮮明的個人風格。

弘仁 墨梅圖軸 紙本墨筆 無紀年

弘仁 西岩松雪圖 紙本墨筆 192.5cm×104.5cm 1661年

《西岩松雪圖》作於清順治十八年,當時弘仁已52歲。畫面以以局部勾勒山峰雄偉之勢,畫雪景「借地為白」,略加渲染,山石陽面留白,陰面著墨,樹木墨色較濃。畫面著意刻畫了象徵高尚、純潔的松樹和白雪,形象簡潔,是弘仁精神高度凈化後的影跡,給人以靜穆、聖潔、一塵不染的美感。

弘仁《仿元四家山水》紙本 墨筆 1606年

《仿元四家山水》這件作品為首次展出,非常珍貴。弘仁師法元四家,這張畫則分四段,從中可清晰看出筆法的順承。

弘仁 幽亭秀木圖 紙本水墨 68cm×50.4cm 1661年

《幽亭秀木圖》是弘仁晚年居住在歙縣五明寺時所作。畫風為倪瓚的變格,作平遠布局,近處坡岸茅亭,亭前後有松杉雜木高聳,略去淺水遙岑,使前景成為獨立的主體,加強了山石結構的表現,產生較為平和的親切感。特別是坡岸用的是典型的倪瓚的折帶皴,中鋒行筆,行到線盡頭把毛筆倒下來側鋒往下一擦,再往前延續,一個堤岸陡峭感就出來了。弘仁仿倪,絕不是以追求倪瓚的畫法為目的,他廣泛吸收前人的成果,取其意,而不在筆墨跡象間,師法倪瓚、黃公望,同時以自然為師,抒己胸臆,從而形成了其山水畫的基本面貌。此畫中亦可見一斑。

弘仁 陶庵圖軸 99.1cm×58.3cm 1660年

《陶庵圖軸》則是弘仁與友人羅逸游黃山經過潛口時所繪汪堯德隱居之所。其屋舍傍山臨溪,一片離塵幽美之景。作者以折帶皴和干筆渴墨表現山石,得徽地清幽冷峻的山林之美;以蒼勁整潔的線條勾出柳絲,得生機盎然之趣。弘仁洗鍊簡逸的筆墨與汪氏簡樸的居所相得益彰,映襯出汪氏志在清高自守、樂在林泉雲遊的脫俗之氣。

弘仁 黃山圖軸

髡殘

髡殘(1612—1673)俗姓劉,字介丘。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法名智杲、大杲,字石溪,號髡殘,又號白禿、電住道人、石道人等。他出於個人信仰在崇禎十一年(1638)出家為僧,在同鄉詩人龍人儼的家庵中修行。1658年,髡殘承接覺浪禪師的衣缽,成為曹洞宗傳人並奉命主持南京祖堂山幽棲寺。

髡殘 禪機畫趣圖軸 紙本墨筆 1661年

髡殘在《禪機畫趣圖軸》,是他繪畫成熟期以筆墨作「詩畫禪」的代表作。此圖作於辛丑為順治十八年(1661),髡殘時年五十歲。時值髡殘遊歷黃山歸來兩年,進入創作旺盛期。

髡殘學養深厚,能詩工書,長於山水畫。他受明末董其昌的繪畫思想影響,尊重傳統,並從董其昌上溯「元四家」,取法黃公望、王蒙、吳鎮以至五代董、巨。在師古的基礎上更注重寫實、創新,突破前人成法桎梏,得天地造化之助。擅長使用禿筆、渴墨,以繁複豐滿的構圖,渾厚綿密的皴染,溫暖高古的設色、雄闊跌宕的氣勢在畫壇獨樹一幟。同時,他擅長借題畫詩文表達他對宇宙、人生的感悟,闡述禪學思想,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清初四僧」之一,其藝術思想與風格對中國近現代繪畫革新產生了深遠影響。

髡殘 雨洗山根圖 紙本墨筆 103cm×59.9cm

《雨洗山根》是髡殘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筆墨看似隨意皴擦點染,但山勢卻似從紙里突出。

髡殘 仙源圖 紙本設色 84cm×42.8cm 1661年

作《仙源圖》時髡殘50歲,正是精力最為旺盛時期。此圖畫法以「元四家」為宗,尤其受王蒙影響,構圖較滿,用線清晰豪壯,墨與色渾然一體。所畫景物與自題詩互相生髮,把現實中的山水變成了人與自然為一體的生機世界。

髡殘 物外田園圖冊 紙本墨筆 1662年

髡殘 禪機畫趣圖軸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是明代江西寧獻王朱權後裔,明亡後曾出家為僧。其字型大小繁多,有「傳綮」、「驢屋驢」、「雪個」、「八大山人」等。他一生經歷坎坷,始終心懷故國,常藉詩文書畫來發泄心中積鬱與不甘。其花鳥畫源自林良、徐渭等寫意花鳥名家,山水則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等,造型獨特,構圖險怪,常於簡逸中現雄健之氣,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書法則是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先後吸收了上起魏晉鍾繇、二王,下至明代董其昌、王寵等人的特點,而自出己意,風格縱逸,頗具個性。

八大山人《荷花水鳥圖》軸

《荷花水鳥圖》軸為八大山人晚年佳作,以大寫意技法描繪荷花與孤鳥,筆墨淋漓肆意。圖中孤鳥單足立於危石之上,荷花莖細而纖長,唯一葉垂下,遮於孤鳥之上,仿若與鳥兒輕輕依偎,又彷彿孤鳥無助之中,但求一葉以避風雨,整圖意境孤寂,無不表達出八大山人對於自身坎坷身世的無助與傷感。

本幅款署:「八大山人寫。」鈐「可得神仙」(白文)、「八大山人」(白文)、「遙屬」(朱文)。鑒藏印有「虛齋秘玩」(朱文)、「海槎倪氏家藏書畫圖章」(朱文)。

八大山人綜合的人文修養和長期的佛道修為,他的繪畫作品多運用象徵手法將物象人格化。他的藝術根脈源自明代的林良、徐渭等寫意花鳥名家,山水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等而自出己意,風格枯索冷寂,於凄涼中現雄健之氣。

八大山人《貓石花卉圖》卷

《貓石花卉圖》卷畫貓、石、蘭花、荷花等,貓卧於石上作欲睡狀,極富意趣。此圖是八大山人的一件精心之作。花草荷葉等用潑墨法,墨色淋漓洒脫,石與貓則以墨筆勾勒,風格簡約,二者在視覺上以疏淡與濃密的對比,形成了空間上的層次感,將圖中各景物緊密地融為一個整體,既空靈又不乏充實之貌。

尤值一提的是,圖中貓卷卧於石上,雙眼眯閉,風格既寫實又充滿生活情趣,以寥寥數筆將午後艷陽下,欲睡之貓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也反映出八大山人對於生活的細緻觀察與感悟。此圖作於八大山人七十一歲,是其晚年時期,此時的八大山人生活逐步趨於安定,雖依舊心懷故國,滿腔憂憤,但心境亦漸入平和,對於生活和書畫創作的感悟已經漸脫鋒芒,繪畫風格上則隱現圓潤和清寂,相對於八大山人為世人所熟知的白眼向天,充滿反抗和悲憤的動物造型,此類富含逸趣的動物形象,在他眾多的花鳥畫作品中是極為難得的佳品。

此圖款署:「丙子夏日寫,八大山人。」下鈐「可得神仙」(白文)、「八大山人」(白文)、「鰕 篇軒」(白文),「遙屬」(白文)、」禊堂」(白文)。本幅鑒藏印有「雪齋審定」(朱文)、「文心審定」(朱文)、「寶賢堂」(朱文)、 「暫得於己」(朱文)、「所寶惟賢」(朱文)、「荊門王氏珍藏」(白文)、「蒙泉書屋書畫審定印」(白文)。

丙子為康熙三十五年(1696),八大山人時年七十一歲。

八大山人 貓石花卉圖卷 紙本墨筆 1696年

八大山人 行書十三札冊 紙本

《行書十三札冊》為八大山人書札十三通合裝而成,皆以行書寫就,因是生活書信,所以書寫則更為放鬆,是八大山人最為自然的行書作品。札中字體大小錯落,結體不拘一格,筆法靈動,與他刻意創作的書法作品中,轉折方圓有度的結字風格,具有較大的區別,行筆縱橫之間,全無拘束,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八大山人 枯木寒鴉圖 紙本設色 178.5cmx91.5cm

《枯木寒鴉圖軸》是八大極為有名的作品,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營造了一種特有的結構,體現了八大山人對後世的巨大的影響。他用左右一高一低的兩塊石頭形成對角線構圖。4隻落寞的寒鴉在殘石敗枝上棲息,寒鴉的羽毛先以淡墨暈染,趁濕在淡墨上罩以濃墨,濃淡墨交融處顯現出羽毛柔軟、細密的質感。鳥的眼眶為一筆圈成的橢圓形,靠近上眼眶處以重墨點睛,一付「白眼向人」的神色頓現筆底。此圖雖無年款,但是依據其落款「八大山人」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寫法的特點,可推斷此幅是朱耷70歲以後的代表作。

八大山人 行書《蘭亭序》扇頁 紙本

八大山人至今留下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臨蘭亭序》,說明他對《蘭亭序》的喜愛。《蘭亭序》自古都是書法家臨摹的重點,但在過程中很容易走不出《蘭亭》秀美桎梏。八大山人的不俗在於把晉人的韻味表現了出來。他用圓潤的筆法,沒有一個字像《蘭亭序》,但實際上他寫的是王羲之的「韻」或者是天朗氣清那一天的心情。八大用他的筆法走出前人的典範畫成自己的,這是欣賞他的書法《蘭亭序》的一個宗旨。

八大山人《蘆雁圖》軸 紙本墨筆 221.5cmx114.2cm

《蘆雁圖》中,八大描繪了6隻蘆雁在水際岸邊飛、鳴、行、止的瞬間。蘆雁的造型準確嚴謹,動、靜的體態表現得出神入化。蘆雁背部的羽毛與《枯木寒鴉圖》異曲同工,顯現出羽毛柔軟細密的質感和厚重的量感。圖中描繪山石的筆墨老辣嫻熟,石上的青苔以卧筆橫鋒點染,縱橫隨意中不失章法,其苔點與蘆雁身上的墨點在筆法上形成呼應,令全幅深得酣暢淋漓之趣。

八大山人 雜畫圖冊 紙本墨筆 1684年

石濤

石濤(1642—1707)原名朱若極,廣西桂林人,明靖江王后裔。他出生不久即遭遇國變和家變,遂由家臣護送逃至全州避禍,後在當地湘山寺出家為僧,法名原濟(其款印中也有作「元濟」者),字石濤,別號濟山僧、小乘客、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大滌子等。從此,石濤開始雲遊四方,足跡遍布湖廣、蘇浙皖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交各方朋友,以禪宗悟畫理,以自然養畫境,於當時畫壇盛行的摹古風氣之外,獨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遂使藝名日隆。石濤曾因兩次迎駕康熙南巡,而於1690年受邀北上北京,以期拓展自己的藝術空間;但居京不到三年便南還,再次遊歷蘇、皖各地,並逐漸公開了自己明宗室的身份;晚年回到揚州定居,建大滌草堂,出佛入道,靠賣畫為生。

石濤《丹崖巨壑圖》軸

在石濤的山水立軸作品中,像《丹崖巨壑圖》這樣以巨幅橫軸形式表現,是不多見的。此畫沒有年款,從其筆墨風格及書法特點推斷,也應是其中年偏晚,離京南歸前後這段時期所畫。畫面構圖與常見的將人物置於整山整水中的形式不同,而是取山中岩壑林澗之一角,以淡色渲染遠山,以細緻筆觸描劃近景的溪水、怪石和樹木,而重點則是居於畫幅中間,穩坐船頭的長者。他衣飾簡單,神態恬然,舉目遠望,似乎身邊釣竿已不是他關注的重點,船篷中有書,船尾一小童正引火煮清茶,一派悠閑場景。畫中山水雖只是局部景色,但遠處崖石斜出,奇峰高聳,與近處蒼松雜樹,飛泉出澗相映,以長皴大點輔之淡赭石色調,磅礴氣勢,撼人心魄,與主體人物的悠然自得形成強烈反差。畫的上方有石濤自題古體長詩一首,文辭豪邁,書法蒼勁,詩書畫三者渾然一體,體現了石濤高懷遠蹈,目空古今的氣質和個性。

石濤是「四僧」中年齡最小,也是傳世作品數量最多,題材最豐富的一位畫家。他一生以詩畫立身,其作品風格多變,個性鮮明,故頗受當時及後世鑒藏者所欣賞喜愛,這其中既有前朝遺民,也有當朝貴胄;既有文人隱士,也有巨賈富商。而他所提出的畫學理論,更是對清代及近現代中國寫意畫產生了巨大影響。

石濤《墨醉雜畫圖》冊

石濤是一位繪畫題材全面的大師,他不僅擅長刻畫傳神的人物和磅礴的山水,也擅畫各種花鳥題材。《墨醉雜畫圖》冊是石濤55歲時為友人所作,畫中內容除兩開山水外,都是各種花卉果蔬小品,包括芙蓉、黃瓜豇豆、水仙竹枝、枇杷、芝蘭、扁豆、蓮藕、菊花蜻蜓、梨棗和茗壺瓶梅。畫中內容帶有濃郁的江南生活氣息,體現了石濤筆墨輕靈有趣的一面。從畫上他的自題可以知道,此冊是石濤在友人提供的宋代佳紙上作畫,為知已而作,加之處於酒醉筆酣、興緻高漲之際,是在「渺不自知」的狀態中完成的,故他以「墨醉」名此冊,以示自己此次創作乃非同一般的陶醉體驗。這在石濤的花鳥畫小品中也是難得的神來之筆。

石濤 山水人物卷(局部)

石濤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局部)

石濤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 紙本,墨筆 縱42.8cm,橫285.5cm

如果要從眾多石濤畫作中只選一件他的代表作,那麼一定是這件《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此畫對於石濤藝術成就而言,堪稱其繪畫的巔峰絕品,對於中國繪畫史而言,亦具有劃時代的標杆意義。

這幅作品是石濤50歲時為友人所畫,此時正值他北游京師之際。此畫的創作既涵蓋了宋元傳統山水之技法,又囊括了畫家遊歷各地山川之精粹,構圖奇絕,氣勢恢宏,酣暢淋漓,極富個性,展現了畫家以「眾法成我法」的藝術境界和筆墨功力,是石濤山水畫的集大成之作。

石濤更在卷後題語中,將「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山水畫創作理論作詳盡闡述,從言辭中可以看出,石濤對當時京城主流畫壇摹古之風已有深刻的認識,也知道自己以「無法之法」作畫被批評為不守規矩的「縱橫習氣」。因此,他在反駁摹古派不識自然真山水的同時,也強調自己學古人是「不舍一法」的,而且自信自己對古人山水創作的理解,高於那些只知盲目摹學某家某派者。

石濤的《山水圖冊》紙本、墨筆,創作年代從1667年持續至1681年,也就是橫跨了石濤從26歲到40歲十幾年的時間。

這組小冊頁體現的是標題中的「奇」,山石的組合,這組冊頁里能看到石濤對干墨、焦墨、濕墨的運用;也能看到石濤畫竹子的特點,他畫的竹子葉看似都是重複的,無數個「個」字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石濤畫竹子很柔潤。

石濤 雲山圖軸 紙本設色 縱45.1cm,橫30.8cm

此圖軸是石濤晚年之作,此時他的山水畫構圖新穎大膽,出奇制勝,極盡含蓄隱約之妙。圖中打破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的「三疊式」和北宋式的上留天、下留地、中間設景的構圖程式,而是用「截取法」直接截取景緻中最優美、最有代表性的一段。作者描繪半露的山體,樹木間以水墨漬出雲態,天空用淡墨渲染,以顯現出雲的白凈和飄浮的動感。

石濤 丹崖巨壑圖

畫中山水雖只是局部景色,但遠處崖石斜出,奇峰高聳,與近處蒼松雜樹,飛泉出澗相映,以長皴大點輔之淡赭石色調,磅礴氣勢,撼人心魄,與主體人物的悠然自得形成強烈反差。畫的上方有石濤自題古體長詩一首,文辭豪邁,書法蒼勁,詩書畫三者渾然一體,體現了石濤高懷遠蹈,目空古今的氣質和個性。

石濤 對牛彈琴圖軸(局部) 紙本墨筆

《對牛彈琴圖》構圖奇險,筆墨老到,意境突出,是石濤人物畫傑作。「對牛彈琴」一詞本是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但此圖通過作者自題「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等詩句,反映出作者難遇知音,而只能寄託於「牛聲一呼真妙解」的孤獨落寞心境。

石濤 《贈高翔刻印七古詩》軸 綾本 縱443cm,橫27.6cm

釋文:書畫圖章本一體,精雄老丑貴傳神。秦漢相形新出古,今人作意古從新。靈幻只教逼造化 ,急就草創留天真。非雲事迹代不精,收藏鑒賞誰其人。只有黃金不變色,磊盤珠玉生埃塵。鳳岡鳳岡向來鐵筆許何程,安得閩石千百換與君 ,鑿開混沌仍人嗔。

此書是石濤寫給鳳岡的一首七言古詩,以感謝贈印一事。鳳岡即高翔,工書畫,兼擅治印,為揚州八怪之一。

此書以隸書為框架,並參以行楷的筆法,變化豐富。結字並非刻意安排,卻能不求工而自工。行筆的筆畫雖非完全順暢,但筆畫之粗細,字之大小,形態各異,因此避免了平板單調之感。整幅書法奇宕勁逸,姿態橫生,顯示出石濤書法藝術的個性和新意。

從石濤在畫上對後兩位隱士的題語看,似別有深意。他在述及鐵腳道人登祝融峰竟飄然而去後,感嘆自己說「猶恨此身不能去」;而雪庵和尚,傳為建文帝時大臣,靖難之役後逃亡至重慶,在大竹縣善慶里觀音寺出家為僧,他引屈原為知已,借楚辭以抒懷,尤為特立獨行。石濤描繪此人,似有同命相憐之感。

石濤 清湘書畫稿

石濤是一位繪畫題材全面的大師,他不僅擅長刻畫傳神的人物和磅礴的山水,也擅畫各種花鳥題材。

此冊是石濤55歲時為友人所作,畫中內容除兩開山水外,都是各種花卉果蔬小品,包括芙蓉、黃瓜豇豆、水仙竹枝、枇杷、芝蘭、扁豆、蓮藕、菊花蜻蜓、梨棗和茗壺瓶梅。畫中內容帶有濃郁的江南生活氣息,體現了石濤筆墨輕靈有趣的一面。

石濤 墨醉雜畫圖冊

石濤 墨醉雜畫圖冊

從畫上他的自題可以知道,此冊是石濤在友人提供的宋代佳紙上作畫,為知已而作,加之處於酒醉筆酣、興緻高漲之際,是在「渺不自知」的狀態中完成的,故他以「墨醉」名此冊,以示自己此次創作乃非同一般的陶醉體驗。這在石濤的花鳥畫小品中也是難得的神來之筆。

石濤 山水扇頁

石濤 梅花圖扇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字畫 的精彩文章:

富一代是怎麼變成土豪的?
畫家成名之路,哪些書畫值得收藏?
來看看收藏大佬們的心頭肉
企業巨頭的辦公室都掛什麼字畫

TAG:名人字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故宮博物院館藏書畫 難得一見的石渠寶笈!
台北故宮博物院九件書畫珍品
書畫欣賞:故宮展出清初「四王」繪畫,一級文物過半!
「清初四僧」書畫展後,故宮文華殿又迎來「清初四王」繪畫特展
故宮故事: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開幕啦
故宮最近什麼值得看?皇室珠寶展太美&國寶書畫展有趣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國寶級書畫珍品!一幅《奉使圖》,讓人讚歎!
「一官歸去來 三絕詩書畫——鄭板橋專題展」在嘉興博物館揭幕
悠小魚說書 第七十九篇 上海博物館董其昌書畫展觀展記
書畫名家半年創作四幅書畫精品,無償捐贈給響堂山石窟藝術博物館!
古書畫精品四幀
這就是「鐵筆」吳昌碩!從「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說起
翰墨丹青——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展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書畫,令人心碎!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書畫精品
詠古百首詩書畫展在市博物館舉行
「書畫藝術收藏」的兩篇爆文 讓藝術深入人心吧!
他是民國富二代,捐給故宮博物院近一半的頂級書畫,讓人敬佩
萬世師表 書畫中的孔子 台北故宮博物院展作品
長汀·「雅樂書畫院」——書法到底怎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