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EFT創始人Sue Johnson:「愛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死亡也不能讓它中止」

EFT創始人Sue Johnson:「愛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死亡也不能讓它中止」

很多時候,情侶間的爭吵,實際是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在悲傷下隱藏的是我們深深的憂慮:你會永遠陪伴我,永遠保護我嗎?

我的父母在英國有一間酒吧,我就在這家酒吧里長大。

酒吧中總不免凡塵俗事,爭吵、調情、淚水、怒火,都有著同樣的主題——愛。

我也看到我的父母互相愛著、也互相傷害著。

從那時起,我便開始尋找愛的真諦

有人說,愛是感情和性的混合物,也有人說,愛是迷戀加上陪伴。

經過35年的研究、為1000對伴侶做過夫妻治療後,我終於真正地知道了「愛是什麼"了。

是我們努力和另一個人形成安全的依戀。通過愛的聯結,我們在情緒上互相依賴,通過對方獲得愛和保護。

· · ·

對情感聯結、期望重要客體的回應,是人類天生固有的需求。這是一種生存反應,驅使嬰兒與母親建立安全聯結。

——這是依戀理論的核心思想。大量研究證明,人對於安全依戀的需求從不會消失,當人成年後,這種需求就進化成和伴侶之間安全的情感聯結。

想想母親是如何充滿愛意地注視著她的孩子,情侶之間也是這樣對視的。

有時我們會認為「依賴」是個貶義詞,但其實並不是。

——依賴為我們提供了安全感。當你和愛人互相依賴,這意味著ta在呼喚你時你會回應、知道你們對彼此很重要、你也知道ta會回應你的情感需求。

Gloria Steinem說過一句話:「女人根本不需要男人,就像海里的一條魚不需要自行車。」

這完全是扯淡——在依戀理論的基本信念里,情感隔離是一種創傷,大腦會把情感隔離識別為危險信號。

· · ·

所以小時候,我每晚在酒吧見到的關於愛的爭吵,都源於對安全的情感聯結的需求。

——愛作為人生存的必要需求,從出生到生命終點都不會湮滅。

一旦和伴侶建立了安全的聯結,我們就能夠忍受和對方生活時,帶來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傷害。

當一段感情出現裂縫

「你會永遠陪伴我,永遠保護我嗎?」

在一段感情開始時總是熾熱的,然後隨著時間慢慢冷卻,情侶之間有時會感到失去了聯結。

——有時我們沒有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他感到沮喪,需要安慰;而她覺得他需要時間一個人靜靜。

在一段關係中,這些時刻是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和心愛的人失去聯結,會破壞一個人的安全感:我們會感受到驚慌,因為大腦中的杏仁核(恐懼中樞)激活。一旦杏仁核激活,我們會不加思考,魯莽行動。

——這種恐慌可能來自外部世界,也可能來自我們的內心。當我們在需要幫助時感到被拋棄,大腦就會自動進入恐慌模式。

而在聯結斷裂後,我們怎麼做才是關鍵。

你能重新恢復和伴侶之間的聯結嗎?

如果不行的話,你們就會進入一個清晰、固定的爭吵模式,我稱之為「惡魔對話」。

當「惡魔」獲得力量,它會掌控你們的關係、引起強烈的孤獨感,逐漸消磨你們在這段關係中的安全感,並最終導致分手。

——你開始懷疑你的伴侶是否願意陪伴你?是否重視你?是否將你放在心裡的第一位?

· · ·

剛剛生育的一對夫妻,可能會遭遇這種聯結的斷裂。

照顧一個嬰兒不僅是有壓力,還會剝奪睡眠,同時也會使一個人對依戀的需求和恐懼高漲。

丈夫可能會覺得「我知道這樣想不對,可我還是覺得寶寶奪走了我的妻子」。

而妻子會說,「照顧寶寶讓我覺得脆弱不堪,我需要更多的愛和安撫,他卻一直在工作。」

他們的目的都是好的,媽媽照顧嬰兒,爸爸為了家庭努力工作,但他們都忽視了對方真正的需要。

另一對夫妻的衝突可能是,丈夫的工作穩定,但妻子忙於事業。丈夫感到自己缺少了愛、關注和性生活。每天晚上等她回家、獨自入眠,他覺得自己像個傻瓜——如此需要她,又惱怒她忽視了自己。

· · ·

我們不打算在深層次的依戀需求層面討論這些衝突,我們會在基本情緒的層面討論憤怒、冷漠、互相責怪。

「他太凶了,我很受傷」、「她太冷漠了,我覺得她根本不在乎我」

兩人各自縮在角落,使得他們交流更加困難,也提前切斷了彼此恢複信心的渠道。

關係出現裂痕時,女性往往比男性更為敏感、更早意識到。她們經常表現出的反應,我稱之為「斷弦之舞」——責怪對方犯了很基本的錯誤,要求他給自己愛撫。但註定會失敗。

男性因為從小被教育要「壓抑情緒和需要」,通常傾向於避免衝突。

她的憤怒和他的迴避都掩蓋了同一件事:對聯結的需求是他們的潛在弱點,現在又混入了傷心、羞恥,大部分是恐懼。

大多數時候,情侶間的爭吵只是對情感聯結斷開的抗議。在巨大的悲痛下,伴侶們真正急切的問題是:你會隨時保護、幫助我嗎?你需要我嗎?你依賴我嗎?

情侶關係修復:

「爭吵下隱藏的核心,是情感距離的疏遠」

長久以來,治療師認為情侶間的「惡魔對話」是權力的鬥爭

治療師會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技術,希望能緩解爭吵。但這麼做的效果沒有解決本質的問題。

爭吵下隱藏的問題核心是依戀,是彼此情感距離的疏遠。

讓情侶們感到沮喪的,是不知道如何縮短情感上的距離。

在我的治療室,男性來訪者有時告訴我「為了表達我很在乎,我做了所有的事,我修剪了草坪,我賺足夠的錢,解決各種問題,也不出去玩。但為什麼到最後,這些事情都不重要了?為什麼我的妻子只在乎情緒和擁抱?」

我告訴他們:「因為我們天生如此,我們需要真正的關注是緊緊抱住我們。你是不是忘記了,這也是你需要的?」

當伴侶爭吵時,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你剛剛說的傷人的話」,而不是「我們真的想吵架嗎?」。突破「惡魔對話」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這是一場爭吵,而不是輸和贏的問題。

一旦你們意識到又進入了爭吵的模式,就可以宣布暫停了。

怎樣處理失望?

關係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失望,但你可以選擇如何應對,你會因為恐懼而消極應對?還是積極地理解?比如你的伴侶說「我今天沒有什麼性趣………」

你可以深呼吸,想想ta有多愛你,然後說「呃,我本來很期待呢。」或者你可以開啟嘲諷模式,「哦,我們永遠都不會再做愛了,是不是?」

當然,在你對關係感到恐慌、情緒即將爆發時,是很難做出理性的選擇。但是認識到自己的恐慌也可以幫助你冷靜下來,你可以想「現在是什麼情況?我正在咆哮,但我的內心卻感到如此渺小。」然後和你的伴侶溝通:「我真的很害怕……我覺得受傷了。」

接納自己的依戀需求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不要為它們感到羞恥。

有的單身的人可能會說:「我難過因為我好孤獨,可我不該感到孤獨,我要獨立。」

因為孤獨而難過是正常的,你卻因此責怪自己。當你感到羞恥時,你會避免和人交往,這樣就陷入了惡性循環,使你更加無法得到你需要的人際聯結。

觸摸,是與另一個人聯結的最基本方式

男性往往會說:「就算我知道她很害怕、非常需要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啊。」他可能會幫愛人泡一杯茶,雖然是好意,卻不是她需要的。但如果他勾住她的肩膀、將她擁入懷裡,那樣的修復聯結就更可能會成功。

男性常常說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但其實他們是知道的,因為他們當面對孩子時,他會幫孩子掖好被子、耐心細聲地說話。

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孩子的弱點,需要他們的照顧,可是當看到自己的妻子,他們只看見一個批評自己的人,卻沒有意識到她也有弱點,也需要自己的關愛。

觸摸是與另一個人聯結的最基本方式。在她緊張時握住她的手,在爭吵時摸他的肩膀,都可以瞬間降低焦慮或者憤怒的情緒。

多年來治療界沉迷於劃清和維持界限,我覺得問題恰恰相反,人與人之間過於隔絕了。

你看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他們常常會有肢體接觸。你看兩個人從「惡魔對話」中走出來,回歸相愛的狀態,他們會有更多的肢體接觸。觸摸真正反映了人聯結的慾望。

安全型的性行為

關於愛情的一大傳言,就是愛有保質期,激情只是一時的,總有消退的那一天。這種說法很可笑,沒有科學證據表明人不能擁有長期的浪漫關係。

而那些有外遇的人,也並非因為「性生活無聊乏味」而出軌,至少在我的治療室里,從未有人如此。

他們出軌是因為孤獨,因為他們無法和伴侶進行情感聯結。然後另一個人出現了,對ta微笑、讓ta覺得自己很特別、很有價值。一瞬間,他們就處於承諾和吸引的對象不同的尷尬境地了。

激情就像其他東西一樣,有潮起潮落,但膚淺的、沒有情感聯結的性行為永遠是無聊的。然而,性配上情感的捲入,就會變得五彩繽紛。

我將這種包含了情感的開放性、反應性,溫柔的觸碰和性慾的探索的安全型性行為稱為「同步性行為」。如果一對伴侶有安全的情感聯結,那麼肢體上的親密接觸就可以維持關係最初的熱情和創造力,這樣的情侶可以時而溫柔嬉戲,時而熱火朝天。安全型依戀的情侶更能開放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愛好,也更願意嘗試新的性愛姿勢。

在一段安全型的關係中,激情並不來源於拯救過往的迷戀時刻,而是在此時此刻當下的肢體與情感聯結,保持開放的態度,每一次性行為都是新的探險。

保持在情感上互相的響應:

「我們怎麼維持長久的愛?」

一旦你和伴侶重新聯結,你們的依戀需求得到滿足,接下來要做的是保持在情感上互相的響應性。你們可以通過在爭吵中常常出現的問題,來互相識別對方的依戀情結。

比如說,你的女朋友喜歡登山,而你覺得這太危險,每次都會引起爭吵——你應該告訴她你的憤怒是來源於失去她的恐懼,然後幫她做更多的安全措施;或者,你因為照顧孩子焦頭爛額,常常感到被丈夫拋棄——你應該和他商量如何更好的一起育兒,以免你累積的怨氣最終一起發泄出來。

在一起慶祝特殊的時刻,不論大小;在起床、出門、回家和睡前,都有意識地溫存、擁抱、親吻對方;用屬於你們的方式,記住特殊的日子、紀念日、生日……這些儀式可以幫你在混亂的世界中保護你們的關係。

和你的伴侶一起寫個故事吧。故事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生活的故事也會相應地改變我們。寫下未來5-10年,你們一起生活的願景。這會幫助你們保持堅韌的紐帶。

依戀是一種廣泛的需求,關於愛的依戀視角觀點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親子之間的衝突。有一天我和我十幾歲的兒子在咖啡廳里,我在責罵他,他很生氣。突然他說:「媽媽,我們正在那個狀態——我覺得你在批評我,而你覺得我不在意你說的話。」我們都笑了,怒氣瞬間消散。

現在,我們知道了愛的本質,也知道了如何維持它。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利用這些知識,來滋養我們的伴侶和家庭。

最終,在愛的加持下,我們還能帶著共情和勇氣,走向世界,改變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學糖 的精彩文章:

TAG:大學糖 |

您可能感興趣

擁有3D美少女不是夢 VRoid Studio滿足你的需求
你的時尚需求是「want」還是「need」?
三款新iPhone需求低迷 蘋果被迫恢復生產iPhone X
為什麼Mac OS X對內存的需求遠遠多於Windows?
微軟Surface Studio 2 滿足你的一切需求
iPhone X 需求未達理想或致 Samsung OLED 面臨銷售危機
Apple Watch Series 4需求超預期 蘋果不得不搬救兵
Flash如何應對不同的AIoT需求
GlobalFoundries叫停7nm晶元計劃 稱沒有需求
用戶買平板需求將低:iPad Pro/Surface Pro受益
BasicFinder CEO杜霖:AI新需求將不斷出現,數據標註訂單暴增
Apple TV Channels為你提供個性化影音需求,還將登陸Mac設備
《最終幻想XV Windows Edition》顯卡需求測試:這次要求是真高
Teradata Vantage滿足企業的一切分析需求
全面屏iPad Pro真要來了:大屏版iPhoneX 但果粉真有需求嗎?
Facebook WhatsApp開放「數據下載」;iPhone需求疲軟引發恐慌;今日頭條「更名」
譯文—滿足大象的需求 Meeting the Interests of Elephants
中國市場iPhone需求可能下滑,新版AirPods或今年出
iPhone X需求量再次下降 iPhone 8美滋滋
iPhone X都出來了,為什麼三年前的iPhone6S需求量還是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