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借假修真

借假修真

我們的身體像一棵覺道之樹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神秀大師曾作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我們想成佛,要借假修真,在假的身體上也要用功夫。

為什麼說身體是假的?

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而成。四大是地水火風,身體內堅硬者如筋骨,屬於地大;津液、唾痰等屬於水大;體內的暖氣屬於火大;呼吸氣則屬於風大,身體就是由這四大假合而成的。

在我們身內,另外還有一個佛性,這個佛性,修得好則能成佛;若不懂得修,則會作鬼。人身就像一個化學工廠,且看你放進去什麼原料──假如放進去良好的材料,則有良好的產品;若放進去不良材料,則有不良產品。

佛性根本上能控制這個身體,但有時候身體不聽話,不守規矩,做不合法事。你教它不修行,它高興得不得了;你教它忍耐,它覺得很不容易;你教它發脾氣,它覺得很容易。

再講一個簡單的譬喻,一般青年男女,你若叫他修道出家,他很不願意,你若叫他快點找對象,他則高興得不得了。

佛性住在四大假合的身體內,像人在房子里住一樣。人所住的房子,也需要土、木、水、火等造成。房子有什麼作用?是為了住人的,若沒人住,房子丟空便壞了。

人到臨死時,佛性離開身體,這個身體便臭了、爛了,地水火風,各歸其所。當這個佛性來了就做人了,若去了,則四大各有所還。

可是,人慾修成佛,也須要借著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來幫助佛性,所以神秀大師偈云:「身是菩提樹」,菩提是「覺道」,我們的身體像一棵覺道之樹。

心如明鏡台,我們的真心是佛性;這個佛性本來看不見的,但現在勉強設一個譬喻,把它叫作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要時時將佛性收拾乾淨,莫使惹塵埃。

這首偈頌代表漸悟法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向前修,在未開悟之前,必要按部就班,不能躐等而進,說:「我一坐下來便開悟。」那叫野狐禪,才有古古怪怪的現象。真正用功的人,其心不散亂,如如不動,時刻不忘用功。

從前已講過,打坐時舌尖頂上顎,有津液便吞下去,這津液能把身體調和,能治百病,叫做甘露水,能滋養你的法身慧命。

前面說完神秀大師的偈頌,接下來講六祖惠能大師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因為六祖是頓悟人,他已真正明白本體,所以說這個覺道本來不是一棵樹,不能拘泥於形相上。明鏡亦非台,明鏡喻佛性光明,但這個佛性並非有個鏡台擺在那兒。本來無一物,佛性本來什麼也沒有,乾乾淨淨的,又何處惹塵埃?

這兩首偈,代表頓、漸兩個法門,但二者能相得益彰,並不抵觸;我們不要誤會,以為神秀說錯,六祖才說對了,其實這兩個階段皆是修行人必經之路。

我們打坐,正在抽絲剝繭,我們如蠶作繭,被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所困;這七情雖不能立刻斷盡,也得一點一點把它減輕。

(1)喜:

不要過分喜悅,一笑就笑到發狂。

(2)怒:

更不能發脾氣,所謂「星星之火,能燒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禪時心平氣和,坐得很平安,一旦發脾氣,則百病叢生,周身骨節疼痛,因為瞋火已把菩提樹燒光了。

(3)哀:

不能過分的悲哀不節。

(4)懼:

心有恐懼,則不得其正。

(5)愛:

見到美色生愛欲心,見到旁人有好東西便想佔為己有,這都是貪愛心。

(6)惡:

惡則與愛相反,愛到極點便厭惡了。

(7)欲:

這包括一切慾念,皆與道不相應。

這七情要一點一點減輕,故要時時勤拂拭。

七情減輕到極點便沒有了,這時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是參禪,都在用功。這時已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愛出者愛返 分享者福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七種無形的財富
自稱學佛人?先把這幾點做到!
不要讓你的錢財中帶著惡業
上火了一吃就好的素食!
佛在心中 不在路上

TAG:五台山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身體也是假的,要借假修真
虛雲老和尚:借假修真
修行仍要心繫人間,參悟大道須借假修真!
AI公司「借假修真」:有意為之?無奈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