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駛向智能社會 華為能否成為照亮前方的那座燈塔?

駛向智能社會 華為能否成為照亮前方的那座燈塔?

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後,數字世界的大航海時代揚帆起航,有待新的重大創新與突破,特別是在基礎科學領域。攻入本行業「無人區」、站在時代前沿的華為,又將會怎麼做?「探索」,是它給出的答案。

在華為眼中,探索是一切創新的基礎,是牽引人類社會進步的源動力。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倫敦,2017華為歐洲創新日現場,講台背板上一座星空下高高聳立、照亮遠方的燈塔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華為也藉此表明了自己的決心——通過ICT產業的技術創新以及生態創新,用探索之光照亮人類前進的道路。

「正在到來的智能社會將是一次深刻的社會巨變,今天尚且無法全面認識它的深度和廣度。但有一點確定的是,ICT技術將是智能社會背後最重要的基石和關鍵的使能技術。我們將持續聚焦管道戰略,做智能社會的使能者。」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胡厚崑在創新日活動上的媒體採訪中表示。

面對歐洲數字化,他亦申明了華為的承諾,包括持續加大創新投資,與當地夥伴進行更密切合作;積极參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協助運營商及各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生態系統,立足歐洲、連接全球,將歐洲創新成果帶向全球。

探索,照亮前行之路

AlphaGo打敗了人類頂級棋手、無人駕駛汽車累計行駛了數百萬公里、無人機被快遞公司用來送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人類社會未來的演進形態將是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社會。

胡厚崑闡述道,在智能社會,感測器會無處不在,植入所有設備;5G和網路技術將提供無處不在的聯接;得益於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數字大腦」將應「雲」而生——正是基於這樣的洞察和假設,華為一直致力於打造智能社會的「端、管、雲」技術架構。

然而,在邁向智能社會的過程中,充斥著各種挑戰與不確定性,甚至「黑天鵝群飛」;按部就班式的創新、「煙囪式」的創新也已不適用於今時今日的ICT產業,因為新的架構標準乃至行業組織都尚未成型,行業正在呼喚新的燈塔。華為的哲學則是敢於擁抱顛覆,「讓黑天鵝在咖啡杯中飛翔」,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用規則約束髮展的邊界,而這需要在理論技術、工程方法、系統架構等方面堅持不懈地進行探索、研究。

企業是探索的主要載體之一;上世紀初,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提出「企業家的職能在於創新」,這一觀點至今仍然被廣泛認可。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曾在去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彙報發言中強調,如今的華為要以戰略耐性和巨大投入追求重大創新、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肩負起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

在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有8萬名,佔比員工總數的45%(2016年底數據);它很早開始就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用於研發創新,過去十年中累計投入了3130億元(450.7億美元),其中2016年達到763.91億元(110億美元),佔比14.6%;通過全球15個研究院/所、36個聯合創新中心,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創新合作,共同推動技術的進步。

同時,對基礎科學這一無法帶來直接收入的領域的投入,亦是這家公司探索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胡厚崑曾以「冰山隱藏在海面下那80-90%的依託」來形容。華為設立的「2012實驗室」已然名聲在外,其去年對基礎科學的投入也達到了驚人的20億美元左右——在其規劃中,未來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更將逐漸增至研發費用的20-30%。

探索中的華為也不再強調創新要圍繞商業需求,對所謂「失敗」更為包容:「唯有通過不斷的試錯才有可能在『無人區』一點點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比如走過一條路後發現此路不通,告訴你的同伴要換條路走,那也是成功、也照亮了前方。」

數字化歐洲的貢獻者與使能者

朝向智能社會,數字世界的大航海時代揚帆起航。數字化在個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發生,在帶來諸多新問題的同時也創造出廣袤增長空間、蘊含無限紅利,成為ICT界新的「風口」。全球創新與價值高地的歐洲同樣對數字化有著迫切訴求,各國已經充分認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2016年德國發布「數字戰略2025」,英國也在今年3月正式出台數字化戰略。

胡厚崑稱,歐洲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尤其是在汽車製造、能源、電力設備等方面,因而行業數字化轉型對歐洲的經濟發展非常關鍵,對全球也具有示範作用。歐洲還同時擁有悠久的創新歷史、豐富的專業人才以及紮實的科研能力——2017年全球聯接指數顯示,IT從業人員數量前十排行榜中,歐洲國家佔了5個。此外,2G、3G和4G等主流無線技術都發源於歐洲,歐洲也將在5G領域發揮主導作用;在高性能計算和雲技術方面,歐洲亦進行了遠景規劃。

但在同時,寬頻基礎設施不足、投資不足、數字化人才供應不足等問題阻礙了歐洲的數字化進程。譬如根據歐盟2017年進度報告,歐盟國家30Mbps寬頻的覆蓋率為76%,在農村地區這一數字僅為40%;而在韓國和日本,100Mbps的寬頻覆蓋率已達99%。

「我們看到歐洲在未來面臨巨大的轉型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想華為是可以作出積極貢獻的。」胡厚崑細數說,華為的貢獻反映在幾個層面,第一是依靠馬拉松一樣長期投資於技術創新和基礎研究,所獲得的有競爭力的技術與產品,包括相當完整的未來5G所需的網路技術和一部分終端技術;二是通過與各類行業夥伴緊密合作,為歐洲不同行業不同客戶提供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比如其與IBM、德國電信共同提供的解決方案,幫助DHL數字化倉儲調度與物流園區監測,令DHL物流園區效率提升了30%以上、成本降低了50%以上;三是開放的生態,這也是華為為客戶所提供價值中的重要一環。

華為亦將自身定位為歐洲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這一定位基於與客戶、與行業夥伴之間緊密的創新合作來實現:「數字化一定是ICT技術與各個行業運營的深入結合。我們非常自信華為有非常棒的技術,不管是在網路側還是在其他的領域,而要將這些技術轉化為行業數字化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驅動力,離不開產業界各方以及行業夥伴的共同努力。」

他還指出,要讓寬頻網路成為歐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使能器。一是要擴大寬頻網路覆蓋,尤其是邊遠地區寬頻覆蓋;二是要提升網路性能,實現寬頻網路發展以應用為驅動、以創新為驅動,滿足高清視頻、自動控制等應用場景;三是政府可出台有利政策,吸引私營部門長期投資,實現利益共享。

呼朋喚友砥礪同行

「獨行快、眾行遠」,探索的道路上需要呼朋喚友、砥礪同行。在採訪中,生態是胡厚崑提及次數最多的辭彙,在他的定義中這是產學政研各方在同一個願景下形成的共生、共贏的利益共同體,通過多種方式的合作來共同創造價值。

他以歐洲舉例說,華為進入歐洲市場17年來,秉承「在歐洲、為歐洲」的理念,在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助力歐洲數字化進程的同時,構築起了範圍極其廣泛的數字生態體系。

在歐洲,華為設有18個研發機構,研究領域包括5G、硬體工程、物聯網與車聯網、先進位造與測試等,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大投入;與運營商客戶建立了20多個聯合創新中心,聯合開發和深度驗證相關技術;參與歐盟「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項目,簽署了數百項技術合作協議。

同時,華為與產業界各方以及行業夥伴進行跨行業、跨區域的開放合作,比如2016年9月在德國慕尼黑攜手奧迪、寶馬、戴姆勒、愛立信、英特爾、諾基亞及高通成立了全球首個5G創新跨行業聯盟「5G汽車聯盟(5GAA)」,共同為車聯網及智能駕駛探索行業轉型之路。它亦致力於在歐洲推廣沃土計劃、Open Lab、X Labs等聚合各界力量共同創新的項目。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華為還提倡團結世界所有同方向的科學家,甚至嘗試人才「眾籌」。在歐洲,它已經充分融入了當地學術界,將歐洲的基礎科學研究和創新領域成果與華為的產業能力結合起來,形成立足歐洲、連接全球的宏大布局。包括通過發起創新研究計劃(HIRP),與超過150所高校、研究機構達成合作,累計投入10億美元贊助其研究項目。本屆創新日活動期間,華為與愛丁堡大學簽署了共建聯合實驗室的協議,以支持前沿領域的理論研究。

人才培育亦是華為關注的重點之一。歐洲的數字化人才儲備相對領先,但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歐盟仍有14%的人從來沒上過網、44%的人缺乏基本的數字化技能、19%的人不具備任何數字化技能。但到2020年,歐盟90%的工作崗位需要數字化技能,其間存在很大差距。華為2008年啟動了面向全球的「未來種子計劃(Seeds for the Future)」,2011年將之引入了歐洲,其核心即是儘早開始培育數字化人才。目前為止,已經在歐洲30多個國家啟動了這一計劃,培養了1600多名大學生。

從五屆歐洲創新日的變遷中,可以一定程度體會到這些生態方面舉措所產生的積極影響。華為西歐地區部總裁彭博介紹說,過去幾年中,創新日活動的商討議題已經由設備層面的創新,發展為解決方案領域和生態領域的創新;平台性質也由產業界的協同互動,演變為面向政府、面向管制、面向產業政策、面向標準的全方位對接溝通;其所發揮的影響力也早已超出了ICT業界,滲透到整個歐洲社會之中,本屆創新日活動即吸引了來自牛津大學、薩里大學、倫敦國王學院、IEEE、GSMA、滙豐銀行、徠卡相機等學術界、產業界的專家精英以及媒體人士雲集。

「華為在歐洲經營了17年,從供應商到Partner(合作夥伴),再到如今的Stakeholder(利益相關方),隨著幾種角色的轉換,我們的心態和理念也在變化。作為一家供應商、作為一個夥伴,更多是在承擔責任,要對你的技術、你的產品負責,做好你的解決方案和服務;但是當你作為一個利益相關方時,除了負責以外還有很多其他需要做的,你需要真正深度融入當地的生態環境、去作出貢獻,也即是『在歐洲,為歐洲』。華為對歐洲的投資、與當地領先企業建立夥伴關係、去發展生態聯盟,正基於這種理念。」胡厚崑在採訪的最後如是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114中國通信網 的精彩文章:

對話周躍峰:華為如何以網路創新成就客戶商業成功?
中國移動CEO李躍:慎對無限流量套餐 保護行業價值
專網通信發展現狀:寬窄融合成共識 設備商「洗牌」進行時

TAG:C114中國通信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恆豐的這記悶棍能否「敲醒」魯能?
可摺疊手機,華為能否趕在三星的前頭?
如果能復婚,你能帶給對方什麼?這是能否成功挽回婚姻的關鍵
如果蘋果在華禁售華為能否成最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奇瑞全新轎跑曝光,這次能否成為銷量黑馬?
什麼是智慧?智慧能否獲得?
張藝謀這次能否碰到黑澤明的影子?
揭秘守宮砂究竟是何方神聖?藝術常青樹,那它又能否準確辨別女性的處子身份?
鳩摩智也會逍遙派的小無相功,那麼他能否打得過李秋水?
塔羅占卜:你和前任能否複合,能否破鏡重圓?
如果大將藍玉沒有這麼早被殺,朱棣能否起兵攻下南京?明朝又會變成什麼樣?
火影里如果佐良娜真的是佐助和香磷的孩子,那麼佐良娜能否開啟輪迴眼呢?
《全職高手》路透照曝光,楊洋飾演的葉修能否成為肖奈那樣的大神,狠狠打臉黑粉呢?
戴眼鏡飛行員能否開飛機?各國情況是這樣的
《鎮魂街》穿越玩家?王國組織這能力,能否成曹焱兵救母的伏筆?
失去C羅,皇馬如何重整旗鼓?貝爾能否成為頭牌?
要方便還是要保障,自動駕駛與交通安全,魚與熊掌能否兼得?
趙雅芝就是白娘子,「畫中仙」鞠婧禕於朦朧能否再現經典?
「普特會」能否改善美俄關係? 可能會雪上加霜
喬峰能否打贏張無忌?正常對打興許能贏,可這種情況下,喬峰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