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習生們:請轉換你的思維,像專業人士一樣思考

實習生們:請轉換你的思維,像專業人士一樣思考

進入6月以來,似乎身邊的所有人都在談論一個詞,那就是「實習」。

朋友圈裡的大學生們,一水兒地在發「找實習」、「求實習機會」;已經工作了的朋友們則隔三差五就會發「招實習」、「求靠譜實習生推薦」的海報或者文案。

雖然不是HR,但今年我自己也招了實習生,為朋友推薦了幾位實習生,還幫幾位求實習的小朋友對接成功了實習機會。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乾貨,算是寫給實習生們的肺腑之言。

一到暑假,各大公司就在積極地尋找實習生(截圖來自「實習僧」)

請把實習當作真刀真槍的職場鍛煉,而不只是為了「混個證明」

當初還在媒體工作時,有一年暑假我同時招了兩位實習生,一位是內蒙古某普通本科中文系大二學生,學校普通到我都完全忘記具體名字了;另一位是我的嫡系師妹,北大新聞學院研究生一年級。我們姑且稱她們為小A和小B。

小A是個非常其貌不揚的姑娘,黑黑瘦瘦的,又沒有驕人的學歷背景加持,剛到辦公室的時候就像台里的「小透明」,並沒有多少人關注她。小B則是自帶院校優勢,當時我們台里好幾位同事都是她的師兄師姐,加上長得白凈高挑,一來就很受歡迎。

出身名校工作能力就一定強嗎?

不到兩個星期,大夥對小A和小B的印象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按照台里規定,新來的實習生都要從熱線部門做起。熱線部門是全台最苦最累的部門,處理的經常是突發新聞或者聽眾投訴。比如什麼地方突發特大交通事故啊、自然災害啊;哪個地方路燈常年不亮影響居民出行啊等等。熱線記者一經接手選題,就要奔赴現場進行實地調研。這些新聞大多屬於調查性新聞,沒有具體的對接部門可以接待,主要依靠記者自身的現場觀察和實地走訪,並積極致電有關部門討個說法或給個回復,常常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那年夏天北京天氣特別熱,一連好幾周都是氣溫高達38℃以上。熱線記者的工作大部分場景是在戶外,這個路口啊、那個居民區啊、這個園林啊、那個停車場啊……小A非常吃苦耐勞,跟著帶她的記者一次不落地出現場,上手也很快,三四次之後就可以獨立外出採訪並且獨立剪片子了。

有時候我陪她一起剪錄音,聽她獨立採回來的素材,提問的對象、重點、邏輯、順序都完全在點兒,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後期加工,就可以成為一條達到播出標準的新聞。總而言之就是她的表現非常讓人省心,完全可以當做熟手來用。

小B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是出勤率很難保證。有時候我們約好第二天上午在某某地方碰面一起採訪某新聞,臨出發前早上接到她的微信:「師姐今天外面有點熱我擔心中暑,就不去了」、「師姐我們導師臨時找我,我得先回學校」;即使是能夠出現場的採訪,她也往往無所事事地站在一邊,既不參與提問,也不專心聆聽採訪對象發言,不是玩手機,就是不知道在出神想什麼,好幾次採訪完我示意她跟採訪對象道別時,她才猛然晃過神來:「就,結束了呀?哦哦謝謝再見!」

為了鍛煉小B,我特意派她獨立去進行了一次採訪。那次採訪的主題是:天通苑居民反映小區某個路口設計不合理,下班晚高峰人多車多,排隊經過那裡往往要堵上半個小時。我想這個新聞事實簡單清楚,責任主體明確,也不愁找不到採訪對象(小區居民肯定紛紛踴躍吐槽),交給小B應該沒什麼難度。

第二天,小B如期帶回了採訪素材,我問小B:「到底是什麼原因,是交通部門設計不合理,還是小區後續發展過快導致的?」小B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我又換個簡單的問題問:「居民現在的主要訴求是什麼?」小B竟然吐吐舌頭:「那個,要不,聽素材吧,素材里都有!」

我把採訪素材導入音軌,一點一點地播放,卻聽到錄音中出現了一個陌生的女聲:「您好,請問您對這個路口設計有什麼意見嗎?」「這種現象存在多久了?」提問倒是有板有眼,可是——這個聲音分明不是小B的。

我訝異:「這是誰在提問?」

「我媽媽」,小B輕鬆地回答,「我覺得晚上去天通苑太危險了哎,我一個女大學生,所以我就叫媽媽陪我了!」

所謂的「媽媽陪我採訪」的音頻素材里,自始至終只有小B媽媽一個人在提問,其實,這應該叫「媽媽替我採訪」吧!而且,我派小B抵達天通苑的時間是北京時間下午的5點半,採訪結束是6點半。7月的北京,下午5點半到6點半是什麼樣的天光不必贅述,我想不出為什麼小B會得出「太危險了」的結論。

我們招的是實習生,不是大爺!

後來的結果是,小B在我們台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地混了一個半月,拿到了一紙實習證明。講真,實習證明上面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話,對小B的評價也總體不錯。然而一年後的夏天,我親耳聽到一家知名媒體機構打電話給我們台里同事諮詢小B的實習情況,那位同事給出了很低的評價。後來,小B當然沒能進入那家全國大多數新聞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大平台。

而小A,結束了暑期實習後,並沒急著索要什麼實習鑒定,轉年又在我們台里實習了一個寒假。到了大四沒課的時候,她又在我們台里長期實習起來。大學畢業後,她順利通過校園招聘進入了我們台里,聽說在工作的第二個年頭就拿到了很高級別的新聞獎項。

每個人實習的目的可能不盡相同:低年級的學生是為了攢經驗,高年級的學生則還需要一份實習鑒定,準備求職的畢業生大多希望能夠通過實習鋪好路未來正式進入實習單位工作。但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我都建議實習生們把這份實習當作真刀真槍的職場鍛煉,按照正式員工的標準要求自己,而不要只是想著混份文字材料證明。

要知道城市雖大,可圈子其實也很小,實習不僅是積累經驗的過程,更是積攢口碑的好機會。一次表現出色的實習,也許無意中就打開了職場生涯的一扇窗,把一個絕好的機會帶到你面前。前幾天我和人民日報新媒體主編交流,他提到今年「兩會」期間有位傳媒大學的男生在他的部門實習,積极參与製作了一系列「兩會」特別報道。結果最近那男生已經順利通過了人民日報的校園招聘考試,即將入職成為人民日報的一份子。

所以啊,有時候你真的不知道機會在什麼地方等著自己,無論是哪個階段的實習,都要拿出盡職盡責的態度和積极參与的精神,也許一兩個月的實習,未來回頭看就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啊。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真不是蓋的!

轉換你的思維,像專業人士一樣思考

實習意味著從校園到社會的轉變,這個「轉變」,很大程度上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哪怕實習生只是半隻腳踏入職場,都意味著你要學著像專業人士一樣去思考,而不能再固守著大學生或者小白用戶的思維方式去看問題。

我所在的投資機構今年就招來了一位實習生林林,林林還是大二學生,平時做事很踏實,實習表現一直不錯。

上周日我接到一個消費升級的項目邀請,是一個專做輕奢女鞋的團隊,在國貿辦了一場線下活動,創始人邀請我到現場看一看,感受一下他們的用戶群體和產品實物。不湊巧的是就在活動前一天我突然蕁麻疹發作整個人腫得出不了門,就拜託林林代替我參加那個活動。

第二天來到公司,我問林林:「昨天那個活動怎麼樣啊?」她笑笑回答:「挺好的,很高大上。」

我見這答案太籠統,便問:「他們的女鞋大致價位是什麼樣啊?」

林林搖搖頭:「我沒問哎。」

我有點吃驚——這應該是最直白淺顯的一個問題,沒想到林林竟然沒在現場拿到數據。就追問:「為什麼沒問呢?」

林林皺皺眉頭:「因為他家的鞋子……看起來都好貴的樣子……」

GIF/513K

我理解林林的潛台詞:「他家的鞋子看起來都好貴,反正我也買不起,所以跟我沒多大關係」。如果是普通的在校大學生,這樣想當然沒錯,量力而行理性消費嘛。

可是作為一名投資人就不是這樣,對一個項目要永葆好奇,始終敏感於數據。特別是消費類的項目,平均客單價多少、用戶畫像怎樣、復購率、連單率如何,開店的坪效、動銷率如何、賬期多久,都是需要了解的基礎數據。我們平時工作中會看很多客單價極高的項目,車子、房子都有,不能說因為自己「不會買」就不去關注數據。林林在活動現場呆了三個小時,只直觀地覺得活動「高大上」,卻對產品缺乏最基礎的觀察,這顯然不是專業人士的思維方式。

我很直接地向林林指出了這個問題,林林也意識到了之前的失誤。幾個小時後,她就給我補充了一個材料,是關於項目一個詳細的數據整理。

又過了一天,我和林林到公司對面的商場吃飯時,路過一家屈臣氏,林林主動對我說:「現在再看屈臣氏,感覺視角都不一樣了呢!(我們最近正好投資了一個化妝品優選平台,林林也參與了一部分的調研工作)」我聽完笑了——這種「不一樣的視角」,正是通過實習應該獲得的東西。

基礎瑣碎的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從基礎工作中學到東西。

前陣子我介紹了一位朋友的女兒到一家PE實習,過了陣子她約我吃飯,這頓飯的中心思想就是抱怨現在的實習「總是讓我做些瑣碎零散的基礎工作,太無聊」。

我問:「怎麼個瑣碎無聊法呢?」

雅迪說,本以為PE工作很光鮮,可以天天看很多投資項目,沒想到去了公司一個月,每天都是讓她收集報告和做PPT。

我聽完心中暗想:「這不正是一位初入投資領域的分析師最應該做的事兒嗎?」就要了一份雅迪做的PPT來看。

那份PPT是一份關於短視頻行業的研究報告,已經是審定的版本,我一邊翻看一邊暗自感慨做得不錯,很專業也很細緻,其中的許多數據對自己都頗有啟發。看完後我隨口問了雅迪幾個問題:「目前短視頻原生廣告的情況怎麼樣?幾大短視頻平台的差異何在?所謂的MCN有何典型案例?」沒想到雅迪一個都答不上來。

我不禁搖頭:「這都是你這份PPT里寫得清清楚楚並且用專門章節論述的東西呀!」

雅迪不解地說:「我們上司交給我這份報告的時候,只說讓我把第3頁的數據做出對應的餅狀圖;第15頁找幾個配圖;還有就是統一一下字體、顏色和版式……」

這就聽出問題所在了——雅迪手裡拿的,其實是一份很有分量的報告,她卻只把自己限定在了最基礎的「排版工」層面,忽視了報告中數據和結論的價值。

知乎上也有很多學生對於實習工作的繁瑣無聊不知所措

如果是一位smart的實習生會怎麼做呢?首先他會精讀這份報告,找出自己不甚理解或者特別有感悟的地方,主動和上司就這份報告展開交流,並積極申請以後參與到類似報告的創作中,貢獻更大更深度的價值。而現在,拿著現成的報告都不去消化和思考,如果我是雅迪的上司,也很難把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交給她來執行。

我曾帶過一位新媒體運營的實習生,最初也是只參與最簡單的排版編輯工作,後來進入到獨立原創階段,再後來可以代替我去橫店探班,如今她已是「麻范兒」的主編,甚至親手編訂了「麻范兒」的內容運營守則。實習從簡單基礎的工作做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法從這些工作中學到東西,獲得成長,也就無法take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GIF/402K

女實習生謹記:如果遇到職場性騷擾,要勇敢說「不」!

接下來這條是要寫給女性讀者看的——如果你在實習中遇到了性騷擾,不要害羞,不要害怕,要勇敢對騷擾者說「不」,甚至敢於公開揭發他!

上個月,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銀行分析師黃潔意圖潛規則女實習生未遂的新聞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在這起事件里,我很欣賞被騷擾實習生的勇氣,斷然拒絕,然後堅決曝光。

黃潔和女實習生的部分聊天截圖

回想起去年此時上過熱搜的一則新聞——廣州某高校女大學生小卉在南方日報實習期間被帶自己的男老師成某強姦,事後小卉竟然說自己「沒有意識到是強姦」,若非好友鼓勵,也根本不敢站出來報警。小卉的顧慮是——「成某有廣泛的人脈關係,舉報他可能只會招致報復,而不會得到公正處理。」

當時看到對小卉的採訪時,我肺都要氣炸了:醒醒吧姑娘,有廣泛的人脈就可以為所欲為強姦實習生?就算他手握一點招人的機會,就值得你這樣畏懼於他?相關新聞顯示,這個成某是慣犯,以前就曾騙取多名女實習生身份證開房,若非這個新聞爆出來,不知道有多少姑娘還要繼續遭他荼毒。

南方日報針對此事在微博上發表了聲明

相比之下,中金的這位姑娘就勇敢理智得多。這年頭,靠著一個工作機會軟硬兼施威逼利誘姑娘上床,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拿不到檯面上的。既然是拿不到檯面上的事,這種所謂的「老師」想隻手遮天影響別人的前途?Who cares?!多行不義最終恐怕影響的是自己的前途吧!工作雖然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事,但靠忍氣吞聲接受性騷擾獲得的工作機會,姑娘們,咱不稀罕!世界這麼大,離了這個公司,還會有更好的公司等著你呢!

GIF/452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范兒 的精彩文章:

當徐熙娣成為「上官娣娣」:我想證明諧星也可以演主角
邱于庭、龔雪、趙明明——那些眉目如畫的女明星,你還記得她們的名字嗎?

TAG:麻范兒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男女隨機轉換的世界,是厄休拉·勒古恩的思想實驗
哈士奇身份的轉換,不到關鍵時候二哈怎會體現它的重要性!
修佛學佛,就是要把你的意識轉換成智慧
有時候轉換一下思想
宇宙的結局是什麼?科學家感到很無奈:它一直在轉換自己的形態
新奧特曼真容已曝光,網友:形態轉換就是換顏色,要不要這麼省錢
是男還是女?這些動物竟能性別轉換,還當成了生存技能!
練習瑜伽,體式轉換很重要,那麼需要注意什麼呢?
靈魂可以實現轉換?人類什麼時候能實現死而復生
男生變女生,喜歡性轉換算不算同性戀,重點在於肉體還是心靈呢?
高手如何轉換思維吸引精準客戶,任何行業都適用的頂尖思維分享!
從徒手健身,轉換到健身房訓練,這些身體轉變你知道嗎?
最難理解的宇宙奧秘是物質和它們的轉換原理
主教練的博弈,拿掉攻守轉換,凱爾特人還剩幾成功力?
讀心術:將思想轉換成語言
身上有這些變化,這是轉換好運的徵兆
如何把夢想和野心轉換成現實的賺錢途徑?
但是國家之間講究的是利益,仇敵和朋友都是可以轉換的
就怕腐女會畫畫:獸娘動物園性轉換,突然感覺這樣的人設也不錯呢
如果地球磁極真的發生轉換,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