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受盡凌辱,忍氣吞聲最終爆發成就霸業的五位改變歷史的人物

歷史上受盡凌辱,忍氣吞聲最終爆發成就霸業的五位改變歷史的人物

歷史上受盡凌辱,忍氣吞聲最終爆發成就霸業的五位改變歷史的人物,下面我們進行詳細的介紹。

歷史上受盡凌辱,忍氣吞聲最終爆發成就霸業的五位改變歷史的人物


第一個,勾踐

越王勾踐非常能忍。被吳國擊敗,立即放下身段,對吳王夫差點頭哈腰,做奴做仆,有求必應。取得信任,回到家鄉後,還送西施給吳王玩,但他在「卧薪嘗膽」,最終掀翻吳國,擊殺夫差。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年)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卧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國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由於其「卧薪嘗膽」的故事,勾踐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不懼怕失敗與恥辱,敢於拼搏的勵志楷模的形象。

忍,堅忍著,忍常人不能所忍.在那當時的時代,士可殺,不可辱成了人們的共識.但勾踐改變了它.

儘管勾踐受盡了侮辱,但也不能使勾踐放棄生命,放棄自己的臣民,放棄越國.只不過使勾踐變得憔悴,獲取了一分體驗.

其中我看到了勾踐的智慧和忍辱負重.勾踐是越國的恩人,他所開闢的卧薪嘗膽的精神將永遠影響著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

先知恥,然後後勇.會稽之恥在勾踐的心中難以抹去,而在吳國為奴的三年更是讓勾踐難以忘記.所以回國後的他弄了一塊膽,使自己勿忘國恥,不要忘記自己在吳國所受的屈辱.真是苦心人天不負呀,他洗刷了恥辱.為自己親近的人報了仇.

歷史上受盡凌辱,忍氣吞聲最終爆發成就霸業的五位改變歷史的人物


第二個,劉備

劉先生很有心計很能忍,除了一頂「大漢宗室」的帽子,沒背景沒實力沒顏值沒霸氣,於是只能忍。先後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最終卻坑了投靠的人,完成了蜀國大業。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赤壁之戰時,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劉備,亂世之梟雄也!世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太深,認為劉備是只會做哭和「軍師如何如何」無能之輩。其實不然,試想只會啼哭無主見的劉備能讓無人敵的關張傾心相隨嗎?能讓智慧過人的諸葛亮「鞠躬盡粹,死而後已」嗎?能得到這半壁江山嗎?的確,我們該重新審視歷史中的劉備了!首先,劉備有異志。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理解他為何如此反覆。他不願作人下人,他要的是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這樣就決定他是不可能久居人下。其次,劉備善養士卒。這真是關張、諸葛願為之效死命的原因。再次,劉備能爭尚站。多年的羈旅生涯,讓劉備成了不折不扣的將才。這也是他白手起家的最後資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劉備一死,南中就作亂,直至蜀亡亦未休。這也間接說明了劉備的能力,南中人就怕劉備。總之,劉備並非無能之輩,他有異志,尚養士卒,有能力,有他自己獨特的能讓關張諸葛著迷的人格魅力!

歷史上受盡凌辱,忍氣吞聲最終爆發成就霸業的五位改變歷史的人物


第三個,司馬懿

司馬懿可謂是史上「隱忍之王」,隱忍的成果是:「三國歸晉」。司馬懿早年被曹操壓制,不敢有絲毫異心,但卻先後輔佐曹魏四代君主,晚年又被曹叡臨終託孤,隱忍50多年,最終70多歲奪取大權。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人們對推動三國統一的司馬懿還是相當推崇。乃至司馬遹被傳像司馬懿,而能在當時「譽流於天下」 。

司馬懿的名聲毀敗,是從永嘉之禍以後開始。其不肖子孫自相殘殺帶來諸多浩劫,南方的東晉,又長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漸下降。晉室南渡,情況與當年蜀漢類似,以蜀漢為正統的呼聲日高;東晉滅亡後,情況更加明顯,到隋唐時代,民間說書戲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晉書》,以帝王的立場更不鼓勵效法。到明代《三國演義》之後,「空城計、火熄上方谷、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不實的司馬懿形象就被演義廣傳於民間了。

大智慧的司馬懿,面對著曹操父子,小心求全,他知道該說話的時候,自己一定要振臂高呼。當曹操想要做魏公,甚至想當魏王的時候,司馬懿不是迂腐的荀彧,而是旗幟鮮明的表示擁護。甚至孫權寫信要讓曹操稱皇帝的時候,司馬懿還在一個勁的為曹操叫好,對於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來說,糊弄好曹操,就保證了今後的飛黃騰達。就這樣,和曹操的斗勇鬥智,司馬懿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才能在和諸葛亮的交戰中,氣定神閑。如果三國時期比誰的智商最高,誰是最喜歡耍陰謀的人,我覺得不是曹操,不是諸葛亮,司馬懿堪稱三國第一人。

歷史上受盡凌辱,忍氣吞聲最終爆發成就霸業的五位改變歷史的人物


第四個,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鑒於元末的混亂,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在元末的諸多起義軍中,只要誰稱王,元軍就打誰。但是朱元璋嚴格執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一直隱忍。直到實力足夠了,才虎軀一震,蒙元一看傻眼了,已經壓制不了了。

公元1355年,朱元璋準備渡過長江尋求發展。這時,老儒陶安來見朱元璋。朱元璋便向他請教過江後的方略。陶安稱讚朱元璋胸懷濟世安民大志,不像其他擁兵割據的人胸無大志,只知搶掠些婦女、財物,預言朱元璋一定能平定天下。他建議大軍渡過長江,佔領太平(今安徽當塗)後,應該迅速奪取龍蟠虎踞的金陵,作為平定天下的根據地。朱元璋很同意陶安的意見。

朱元璋迅速渡過長江,攻取了和州對岸的太平,接著,他揮軍向集慶(今江蘇南京),也就是陶安說的金陵發動進攻。

這時,郭子興已病死。他的小兒子郭天敘被小明王封為都元帥,朱元璋被封為副元帥,但實權全操在朱元璋手裡。打集慶時,郭天敘戰死。郭部的所有人馬便都都集中到朱元璋手裡,他的軍力得到增強。

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軍在采石磯被朱元璋殲滅,集慶城裡元軍投降,朱元璋勝利進入集慶。他將集慶改名應天府,從此有了一塊比較穩定的有發展前途的根據地。

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還不夠強大,所以儘管此時佔據浙江、四川、湖廣的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已紛紛稱王稱帝,朱元璋還只默默地壯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僅設立太平興國翼元帥府,在金陵,僅僅稱吳國公而已。

他還非常清楚糧食等物資對支持他的政權與軍事活動的重要性。儘管軍務繁忙,他每到一地,總要關心當地農業生產,鼓勵種田養蠶。他安排軍隊耕種糧食,稱為屯田。任命專管官員,負責修築堤防,興修水利,保證軍糧的供應。

在徽州,朱元璋徵求學士朱升對他今後戰略方針的意見,朱升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實際總結了朱元璋一貫實行的方針,他非常地高興。朱元璋正是在這一方針下,一步步完成統一中國的帝業的。

歷史上受盡凌辱,忍氣吞聲最終爆發成就霸業的五位改變歷史的人物

第五個,努爾哈赤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別以為努爾哈赤是一介莽夫,其實這個人很壞。李成梁在的時候,作為家奴的努爾哈赤,怎麼不說有「七大恨」?因為他不敢,只要他敢造反,李成梁會拍死他。等李成梁死後,努爾哈赤才咋呼起來。

①一代梟雄努爾哈赤死了,對於這個人的評價,眾多紛紜,有些人說他代表了先進的,進步的勢力,衝擊了腐敗的明朝,為歷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云云。我才疏學淺,不敢說通曉古今,但基本道理還是懂的,遍覽他的一生,我沒有看到進步、發展、只看到了搶掠、殺戮和破壞。我不清楚什麼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只明白,他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先進生產力,沒有國民生產指數,沒有經濟貿易,只有屍橫遍野、殘屋破瓦,農田變成荒地,平民成為奴隸。我不知道什麼必定取代的新興霸業,我只知道,說這種話的人,應該自己到後金軍的馬刀下面親身體驗。馬刀下的冤魂和馬鞍上的得意,沒有絲毫區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剝奪的權力。②努爾哈赤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至少我是這樣認為。作為一名沒有進過私塾,沒有上過軍校,沒有受過系統軍事訓練的游牧民族首領,努爾哈赤懂得什麼是戰爭,也懂得如何贏得戰爭。他的戰役指揮水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關於努爾哈赤的死因,史學界一直眾說紛紜,而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煥的炮火所傷,鬱憤而死,還是因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病死說

病死說出自《清史稿》,據記載,在天命十一年七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

重傷致死

而重傷致死出自朝鮮人李星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據該書記載,朝鮮譯官韓瑗隨使團來明時,碰巧與袁崇煥相見,袁很喜歡他,寧遠之戰時曾把他帶在身邊,於是韓瑗得以親眼目擊這次戰役的全過程。寧遠戰事結束後,袁崇煥曾經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前往後金營寨向努爾哈赤「致歉」(實為冷言譏諷),說「老將(按:指努爾哈赤)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按:指袁崇煥),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這時備好禮物和名馬回謝,請求約定再戰的日期,最後終於「因懣恚而斃」。這條史料明確記載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中受了「重傷」,並由於寧遠兵敗,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體和精神受到雙重創傷的情況下,這位沙場老將終於鬱鬱而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腦子進水的人,馬屁無痕,誰說道士是方外之人!
花木蘭征戰沙場12年,真的沒被發現是女人?她的丈夫及晚年如何
歷史也瘋狂,古代就有爹只有一個,老公誰都可以是,哪位女士說的
兩千年來被誤解的長城,其實是防守最薄弱外敵長驅直入的重要途徑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一生家國夢幾代赤子心,真實至名歸嗎

TAG:觀天下知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人類的歷史,彷彿就是一段不斷創造,不斷毀滅的歷史
除了韓信、司馬遷,忍受奇恥大辱,最終創造奇蹟的歷史人物還有誰
歷史上真實的洪秀全:屢次落榜惱羞成怒,用造反為自己遮羞
歷史上最令人惋惜的幾位亡國之君,雖然很有能力,奈何王朝氣數已盡
歷史上活的最憋屈的皇帝,娶個老婆自己都不能做主,最後卻中毒而死
不寒而慄!歷史上被詛咒的七件物品,碰之斃命!
史上最令人惋惜的破壞歷史文化古迹事件
歷史上最能忍的人最後不是大將就是皇上
歷史上死的最慘的皇帝,被大臣做成了臘肉!
他是歷史上最不一樣的造反者,竟然還成功了
黑客泄露了歷史上最奇怪的考古視頻,發現人類的歷史並不簡單
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風水師,最後一位最厲害,卻鮮為人知
準備好紙巾再看: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動容的五大悲壯瞬間,感人肺腑
歷史上這個皇帝很悲催,死後被盜墓,還弄得人盡皆知!
半條魚引發的命案,還引發了歷史上慘烈的人殉事件
這幾位歷史人物,名氣雖大,但實史上從未存在
盤點歷史上那些力能扛鼎的帝王,威武霸氣,卻沒有一個能獲得善終
歷史上唯一女狀元,可惜滿腹經綸,卻終成掌權者的玩物
這一次,漫威創造的歷史不止是全黑陣容,還是文化革命!
冷得發抖的歷史又來了,大多數都不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