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精進去做精神上的富翁

精進去做精神上的富翁

精進去做精神上的富翁

文/道時

《佛教的財富觀》分七個章節,講述了佛教徒應該怎樣看待財富、獲得財富、支配財富,以及何為人生的究竟財富等。結合本章法義的學習,我對自己的財富觀進行一番審視,發現了自己很多不如法的觀念和行為。

一、以前在我心裡,義和利是對立的。

我以為朋友間談錢就顯得生疏見外了,其實內心卻是很在意錢的,往往在事情過去後,才在心裡埋怨人家不夠朋友等等,當時卻表現出一付滿不在乎的樣子。這不是虛偽是什麼?

法義中講了「追求財富和道德並不是矛盾的。如果說道德是追求利益所應遵循的準則,那麼,利益就是道德行為帶來的果實和收穫。」我想,學佛了就應該心和行統一,心和口統一。心裡怎麼想的嘴上就應該怎麼說,追求財富和個人道德不矛盾,只要是正當的收益,對朋友有什麼不好意思說呢?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心行合一,修行增上。

二、自己對財富還是太貪著了。

就像法義上講的那樣,對財富的追求急功近利,不斷想要財富來得更快點,更多點。結果我就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力,學人家去放高利息,幾萬塊錢放給理財公司。最後,理財公司關門,老闆進了監獄,自己的那點錢就自然打了水漂。這就是我貪心的後果。

因果規律遍一切處,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擔不擔得起這個財」。我那時不信佛,不信因果,不修福田,不布施,自己還那麼貪,不知不覺中造了不善業,當然就擔不起這個財了,積蓄必然會不斷流失,沒有在那輪全民放貸的浪潮中傾家蕩產就算幸運的了。

現在我學佛了,懂得了這枚苦果的必然性以後,心裡就敞亮了。以前只罵那個老闆還詛咒人家,現在覺得還是從自身找原因才行。原因找到了,還不晚,就從當下做起,按法義中講的那樣,遵守十善業,杜絕十惡業,勤修善業,廣植福田,同時開源節流,多行布施。這樣財富一定會與日俱增的,相信佛菩薩也會保佑。

三、個人虛榮心嚴重,在消費中講排場講面子,還比較嚴重。愛攀比,比如聽到誰誰換手機了,誰誰換車了,誰誰去哪旅遊了等等,總是會觸動自己的那根虛榮的神經。懺悔!

通過本課學習,我覺得,財富是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生活要過好日子,財富能讓我們滿足很多的願望。但是僅僅這樣理解財富就太狹隘了。慾望是無限的,而財富是有限的。掙再多的錢也沒有滿足的那一天,反而會被它所控制。

如今,我發菩提心,因此要如法地掙錢,把掙錢當成修行,把錢當成是幫助別人的工具。從另一個意義上說,身價再高,要是沒有正確的信仰和追求,也只是個貧窮的有錢人。

佛法就是一座無窮無盡的精神寶庫,裡面的功德法財無數,就看我們有沒有因緣獲得。還好,我進入了導師施設的三級修學,已經踏上了進入寶庫的台階。我要精進,去做精神財富的富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佛學 的精彩文章:

禪修天地:猶有這個在
禪堂里的「尚方寶劍」
比家賊更難防的是心賊
看取蓮花凈1
嘎瑪仁波切:我們總是無法洒脫的辭舊迎新

TAG:新浪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明白「一心三藏」道理,精進也精進,不精進也是精進
明白「如來藏」道理,精進也精進,不精進也是精進!
精進,是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精進
師父心中的精進
什麼是精進?——《善說精髓》
真正的精進是什麼狀態
精進拜佛怎麼還著魔了?
學佛要懂得精進,但精進之前還要具備這個素質!
佛教所說的「精進」就是苦修嗎
精進 禪定 智慧
精進的念佛誦經消業障不好嗎?
這樣才叫真正精進
想要別樣的日本美食之旅?不如去高野山的寺廟體驗一下精進和食!
致宏遠,盡精進
精進不起來的真正原因
茶之六度精進
焦慮!精進!知識青年的狂飆突進!
莫把折騰當精進
佛法的精進不是打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