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吐槽中國版《深夜食堂》,醫療圈的朋友在吐槽啥?
近日,朋友圈裡在集中吐槽兩件事,非醫療圈的朋友在吐槽中國版《深夜食堂》,醫療圈的朋友在吐槽專培,吐槽的點在哪呢?
那就是不顧中國的現實情況,一味模仿外國的成功案例,《深夜食堂》模仿日本,專培模仿美國,而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招來一片指責謾罵。
身為醫療圈的一員,筆者現在無暇顧及《深夜食堂》的好壞,只想談談專培這一政策,而在聊專培之前,我們必須先正視中國醫療現狀:
醫生水平差距明顯;
薪資待遇普遍低下;
工作強度巨大;
醫患關係緊張;
醫學教育差距明顯、學制混亂。
以上都是共識,無需贅述。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專培能夠帶來什麼影響。根據醫師協會對於制度的後續解讀,我們能夠從中獲得以下要點:
1.是否參加規培主要取決於個人意願,自願申請和基地選拔相結合;今年僅啟動3個專科基地作為試點,招收千人左右。2.專培、住培可分別在研究生和博士生階段同時進行。專博研究生在學期間按專培要求進行臨床培養,畢業後不需要額外專培。3.臨床培養期間執行研究生教育有關規定,培訓基地可發放適當生活補助。4.專培制度或讓更多醫學人才走向基層。
那麼問題隨之而來,專培能否保障其培訓的高質量?能否不讓醫學生成為廉價的勞動力?適當的生活補助是多少?能否養家糊口?如何確保專科醫學人才願意走向基層?
可以說,我們現在並沒有好的方法去解決以上問題。再看看我們模仿的美國,有著一套完整的醫生培養體系以及匹配的價值體現。首先,醫生是社會公認的高地位、高收入職業,能夠獲得足夠的尊重;其次,醫學院校教學水平相對均衡;再次,取得醫師執照需經過至少十年的學習以及通過一系列嚴苛的考試;最後,醫生收到法律的嚴密保護。而我們,只是在學習美國的醫生培養周期。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規培還是專培,對於醫學生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及作用,但是適合現在的中國嗎?不適合!或者說只有規培和專培制度,而沒有補償激勵、社會認知、平衡的醫學教育等一系列配套的輔助措施,規培和專培制度就是不合理的。
醫生作為一個高尚的群體,一直保有著他們的驕傲與追求,他們希望能夠成為挽救他人生命的「神」,希望能夠從患者眼中看到尊敬,希望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但是如果當醫生為自己的生活殫精竭慮、為自己的安全提心弔膽、對自己的健康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迫切需要做的,不是去提高他們的能力,而是去改變他們的環境。
一個職業如果連其本該擁有的尊嚴都沒有,誰還願意再為這個職業去付出?不要用虛無縹緲的諾言和不著邊際的醫德來敷衍、要求醫生,這樣只會讓他們更加寒心。
來源|醫伯樂作者|Alex
本文為投稿,版權歸屬醫伯樂


※醫生身體亮紅燈,感動了誰?
※有一個當醫生的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一眼國外醫院的宣傳畫,你就知道國內醫院缺什麼!
※醫生的「夜生活」
※一個醫二代對所有人的忠告!值得全會社深思……
TAG:醫伯樂 |
※把脈民營醫療,國內外醫療圈大咖論道中原
※還沒好好報答爸媽我就嫁人了:一個醫務人員的婚禮,感動了整個醫療圈
※把矽谷醫療圈騙得團團轉 「女喬布斯」有何能耐?
※這次發布會,「蘋果」終於擠進醫療圈了……
※從此,我不再是莆田系醫療圈的人了
※醫療圈裡的潛規則,看看你知道幾個?
※又見殺醫?醫療圈有壞人:精神病人行兇事件,非要賴到醫患關係
※醫療圈的提案你都get了嗎?最後一個提案很驚喜哦!
※醫療圈裡最深的無奈,請原諒我沒法全部告訴你
※2018年決定了醫療行業的未來?醫療圈需要知道的五大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