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從未探測到引力波?
LIGO的成功讓人歡欣鼓舞,人類史無前例地連續三次檢測到黑洞合并產生的引力波。愛因斯坦的理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但是最近一個丹麥科研團隊在經過了仔細的分析後認為,不能排除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只是噪音的可能。
LIGO引力波天文台由兩個檢測站組成,一個位於利弗斯頓,另一個位於漢弗德。它們各自擁有一對長達數公里的干涉臂。引力波十分微弱,即便對於這些極端靈敏的探測裝置而言,也是極難探測到的。但問題不在於引力波的微弱,而在於干涉儀會受干擾。最具挑戰性的一點是要如何把引力波信號從一大堆噪音中區分出來。
引力波信號的確認需要兩個檢測站的合作。信號到達兩個檢測站的時間是有先後的。雖然引力波以光速傳遞,但是兩個檢測站相隔幾千公里,它們在三維空間中處在不同的位置。雖然信號的到達時間會有差異,但信號之間存在著關聯性,因此這種差異可以被有效地消除。然而噪音則不然,它們之間不存在這種關聯性。而這就是科學家在數據中辨別出引力波信號的基本原理。
但這個丹麥科研小組發現,兩個檢測站獲得的噪音信號之間也會存在這種關聯性。更加糟糕的是,它們和三次引力波信號中存在的關聯性非常相似。
假如信號和噪音的關聯性相同,那麼我們就無法確認哪些是信號,哪些是噪音了。
噪音的關聯性對信號本身不產生影響。但是假如信號的關聯性不可靠,那麼萬一受到噪音污染,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就會降低。換句話說,作為檢測結果的信號可能只是一些數據的波動。不過,這種可靠性究竟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影響,學者們並未作出量化的分析。
一些物理學家對此成果感到相當困擾,他們之中的一些人表示,希望LIGO團隊能夠聽取這些意見。除非LIGO團隊能夠給出明確的科學解釋,以證明這一擔憂是不必要的,否則他們只能認為LIGO的引力波探測結果中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無效性。
但LIGO團隊指出,他們不同意得出這一結論所採用的研究方式,因此對結論也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該小組所採用的分析方法來自於LIGO網站上的指導手冊,而如果使用這些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會達不到應有的精度標準。
而丹麥科研團隊表示,即使他們的擔憂被證明是不必要,他們也樂見這樣的結果。他們表示他們的意圖是為了提升數據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並讓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LIGO的引力波探測成果。
LIGO作為當前全球最先進的引力波天文台,無人對其數據的質量提出過質疑,但其對數據分析過程本身的水準如何無疑也是關鍵性的。
雖然最終結果很可能是丹麥團隊的擔憂會被證明是錯誤的,但對於一個有能力奪諾貝爾獎的大發現來說,即便是極小的爭論也是應當避免的。


※生前和死後並存,這也許是宇宙間最令人沮喪的星體組合
※曾經是雙星的太陽為何落了單?亦或它自來如此?
※宏大的銀河系造星運動,成就了這7000光年外的宇宙美景
※「特拉皮斯特-1」周圍的七顆行星上可能都有生命
※TRAPPIST-1周圍的七顆行星上可能都有生命
TAG:星空天文 |
※再次探測到引力波,你想知道的在這裡!
※又一次探測到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探測到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據稱引力波再度現身,可我們能探測到它的波粒二象性嗎?
※引力波探測器么?我們需要更大的
※據稱引力波再度現身,可我們能探測它波粒二象性嗎?
※人類外星探測器遭遇未知力量,它到底探測到了什麼?
※我國將發射「天琴一號」來探測引力波,引力波為何如此受關注?
※土星是氣態行星,可人類卻不讓探測器飛進去看看,答案很直接
※如何理解引力波,怎樣具體探測?
※張冰:引力波探測意義非凡 引力波通訊目前遙不可及
※可以向黑洞發射探測器嗎?如果可以,會看到什麼?
※有可能有其他的宇宙?只是太遙遠而無法被探測到嗎?
※難以探測的宇宙射線,為何宇航員在太空憑肉眼就可以看到?
※射電望遠鏡可以探測到什麼?
※美國引力波探測器將重大升級 每天都能看見引力波事件
※一次短暫的引力波探測
※小行星本努看到人類探測器就立馬「後退」了!引起無數討論!
※人類對引力波的探測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常看到新聞說某些宜居星球可能存在水,具體是怎樣探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