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孔子之後,一儒八分!各執一詞,亂之伊始!

孔子之後,一儒八分!各執一詞,亂之伊始!

儒家

孔子之後,一儒八分

孔子之後,一儒八分!各執一詞,亂之伊始!

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可是,孔子死後其弟子門人對其言論和思想的記錄及理解不盡相同,難免出現分歧,眾多的弟子逐漸分化,遂各立門戶。在戰國中後期,儒學在成為「顯學」的同時,儒家內部逐漸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

儒家「八派」之說,最早出自於《韓非子 顯學》: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陶淵明《聖賢群輔錄》則進一步為這八派(八儒)分了工:居環堵之室,蓽門圭竇,瓮牖繩樞,并日而食,以道自居者,有道之儒,子思氏之所行也;衣冠中,動作順,大讓如慢,小讓如偽者,子張氏之所行也;顏氏傳詩為道,為諷諫之儒;孟氏傳書為道,為通致遠之儒;漆雕氏傳禮為道,為恭儉莊敬之儒;仲梁氏傳樂為道,以和陰陽,為移風易俗之儒;樂正氏傳《春秋》為道,為屬辭比事之儒;公孫氏傳易為道,為潔凈精微之儒。

孔子之後,一儒八分!各執一詞,亂之伊始!

1、子張派——即子張之儒。子張名顓孫師,為孔子得意門生之一。曾跟隨孔子周遊列國,以辦事勇武著稱,同時是孔門弟子中忠信的楷模。孔子死後,子張自立門戶,廣收門徒。《大戴禮記》稱子張之儒為儒家八派之首。據《論語 子張》記載,子張之儒在倫理道德方面,明確反對「執德不弘,信道不篤」(1),「言不忠信,行不篤敬」(2);提倡「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3),「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4)的理想人格。

子張派的主張在今天看來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2500年前的社會環境下,可以說是非常大膽的。試問,當時的世家大族之人,有幾人願意放下身段,屈尊降貴與貧民交朋友?這是在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下,所不允許的。是違背當時道德和思想底線的。

而且,子張派的言論也為其本身樹立了大量的仇敵。我們很容易發現,子張派的大多言論都非常的大膽和露骨,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嘴上沒有把門兒的。這樣的人,這樣的學說,子張派不得罪人誰得罪人?

最後,子張派親近墨家。墨家在主張親民,作為墨家之人,經常會赤腳行走在大道上,幫助百姓收割糧食,修整農具。這在當時尊崇禮法的儒家看來,這是大逆不道,是一群低賤的人。所以,一直以來儒墨之爭就從未停止過。而作為儒家學派之一的子張派公然與墨家為伍。在儒家其他派別看來,這是在作死。難怪《荀子 · 非十二子》中,曾經嚴厲批評子張之儒為 " 賤儒 " 。

(1)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自己擁有道德修養卻不把它發揚光大,信仰道義的心不堅定。

(2)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說話不忠誠守信,行為不敦厚恭敬。

(3)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在需要自己獻出生命的時候,他可以毫不猶豫,同樣,在有利可得的時候,他能考慮自己那樣是否合乎道義。

(4)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君子尊重賢人,也容納普通的人;嘉獎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2、子思派——即子思之儒。子思名孔伋,孔子之孫,曾受業於孔子得意門生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是由曾參傳於子思,子思再傳孟子,所以有後人把子思之學和孟氏之學合稱思孟學派,可見子思之儒在儒學中的重要地位。子思提倡「天人合一」,倡導「尊德性」和「道問學」,極力把人與外在社會的矛盾通過「反求諸己」,轉移為自身的「內省」和「慎獨」,為儒家的倫理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看得出來,子思派的言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學說的影響。這或許與當年孔子幾次問道於老子十分不開的。

孔子之後,一儒八分!各執一詞,亂之伊始!

3、顏回派——即顏氏之儒。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被孔子及後世列為「四科」中「德行」之首。由於早逝,未留下傳世之作。據《論語 述而》可知顏回及其學派素以德行著稱,其特點為安貧樂道,能夠踐行孔子的仁德思想。這種道德精神便成為後世宋明理學家所追求的「孔顏樂處」,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一致。由於後世認為顏回獨得孔學真傳,顏氏之儒自然成為孔子學說真正繼承者。

可以說,顏回是孔子最中意的一名學生,這不僅表現在曾經陪孔子周遊列國,最主要的一點就在於,顏回的細想理論最為符合孔子的言論。只不過顏回最終英年早逝,因此也沒有留下多少著作。

4、孟軻派——即孟氏之儒。以孟子為代表的孟氏之儒,發展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論,以及實施「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和「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等。孟子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學宗師。荀子《非十二子》:子思唱之,孟軻和之。並指出孟子的《五行說》正是對子思「誠」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孟氏之儒逐成為即繼承子思思想的學派,又成為孔子學說的集大成者。

孔子之後,一儒八分!各執一詞,亂之伊始!

5、漆雕派——即子開之儒。漆雕開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著稱,同時由於他剛正不阿,有勇者不懼的美譽。漆雕開發展了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學說,提出人性有善有惡,遂提出「天理」、「人慾」等觀念,形成 藝文志》中著錄有《漆雕子》、《宓子》、《世子》、《公孫尼子》,就是記錄漆雕氏之儒一派的成果。

6、荀況派——即孫氏之儒。荀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學的又一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孔子的治學傳統,批判性地總結了在他之前的各派學說。政治上發展了孔子的「禮學」,提倡禮法兼治,王霸並用;哲學觀上與孟子的「人性善」相對立,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性惡論;同時強調後天學習重要性的教育論。孫氏之儒除了傳承荀子儒學精神的弟子之外,還培養了大名鼎鼎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和李斯。

孔子之後,一儒八分!各執一詞,亂之伊始!

7、陳良派——即仲良氏之儒。仲良氏乃《孟子?滕文公上》中所講陳良一派。陳良為屈原老師,另有陳相、陳辛等弟子。後來陳良因慕農家許行的學說,受到孟子的斥責。據今有關學者推測,「仲良氏之儒」或許是《禮記?檀弓上》所記載的仲梁子一派,東漢鄭玄在《禮記》注釋中說其為魯人。同時《毛詩傳》中引有仲梁子語,而《毛詩》出自子夏之學,所以這一派可能兼有曾參、子夏兩家之學。

8、樂正派——即樂正氏之儒。樂正氏之儒為儒家八派中最不可考證的一派。根據歷史學家郭沫若研究考證,「樂正氏之儒」可能是孟子弟子樂正克所創,因此當屬「孟氏之儒」。又據學者陳奇猷於校注《韓非子集釋?顯學》中提到,「樂正氏之儒」或為曾子弟子樂正子春,固所傳應為曾子之學。但晉人陶淵明明確指出「樂正氏傳《春秋》為道,為屬辭比事之儒」,因而可以斷定為自成一家之儒。

以上儒家八派,主要是指戰國時期的儒家流派。其實後世的儒學流派數不勝數,有叫經學的,有叫理學的,也有叫心學的,還有叫氣學的,等等,五花八門。比較有影響的也有八大學派:董仲舒之儒、孔顏之儒、韓柳之儒、程朱之儒、王陽明之儒、黃顧王之儒、戴震之儒、康粱之儒。但是,這八大學派不是一個時期而是歷經無數朝代的學術思想派別,與戰國同一時期的儒家八派,不是同一概念,因而在此不一一詳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盤古是誰?盤古開天闢地的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
學佛又學儒,會不會有衝突?
「無友不如己者」,不和比自己差的人交往?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抗倭第一儒將:飛筆斃刺客,殺得倭寇喪膽,死後頭臂不翼而飛
古今第一儒將周瑜的短暫人生!
朱元璋勢如破竹,為何將一儒生9字策奉為圭臬?毛主席一語破玄機
他是國軍第一儒將,作戰勇猛,在成為戰犯後也保持自己的性格
太子病逝,朱元璋並非想立低心智皇孫,一儒臣兜售舊規矩打亂計劃
抗日第一儒將羅卓英
一儒生給太平天國提建議,如果李秀成採用,歷史將被改寫
三國第一儒將,俘獲萬千少女芳心,900多年後被宋徽宗列入72名將
越南為何成為東南亞唯一儒家社會,全靠明朝在當地大力普及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