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酒業互聯網深度觀察,好社群必須得有合適的平台支撐

酒業互聯網深度觀察,好社群必須得有合適的平台支撐

說到中國酒業互聯網社群這個話題,有跟風之嫌,畢竟這個話題已經有太多人說了,但是對於中國酒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雖然大家都已經在各式各樣的酒業社群里,但總有些「雞肋」感,一方面由於互聯網大潮大家一擁而上,紛紛建立社群,又紛紛加入社群;另一方面,卻是大家在社群里往往找不到感覺,簡言之,就是感覺沒有什麼用,想要退出吧,又捨不得,擔心會失去什麼。

我們還是先來看一個酒商老王加入微信社群的經歷吧:

故事的主人公姓王,我們叫他老王吧。老王做酒生意已經快二十年了,2012年的時候,身邊很多年輕人開始用微信,老王覺得這個新事物沒有什麼用,也不想去學習,所以沒有理會。到2014年下半年的時候,好像一下子微信就火了,至少在老王的生意圈子裡,很多人開始關注不同的微信公眾號,常常發發朋友圈,更多的人開始建立並加入各種各樣的酒行業的微信群。老王懷著似懂非懂的心情,下載了微信,註冊了賬號,加入了一個微信群。一開始,老王是興奮的,從來沒有玩過啊,一下子認識這麼多酒行業的人在群里聊天,大家每天互相問候,沒事發個紅包大家一哄而上搶的不亦樂乎。可是,到2016年的時候,老王已經以各種方式加入幾十個酒業微信群了,還不包括非酒行業的群,老王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厭煩了,越來越不願意在群里說話,想要退出吧,想想又捨不得。為什麼會這樣?老王自己總結概括了幾點感受:

第一,大部分微信群越來越像個菜市場,亂鬨哄嘰嘰喳喳,根本沒有辦法聊天,都在刷屏,說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兩個字就可以概括「扯淡」;

第二,有時候老王對行業內的一些事情發點感想,很快就被無意義的刷屏淹沒掉了;

第三,還有一次老王發了一張自己的產品圖片,群主馬上跳出來,說他違規,說群里不允許發廣告,對此老王很困惑:我們本來就是做生意的,我加入社群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拓人脈和產品資源,如果不讓我發產品圖片,我來這裡幹什麼?

第四,加入的群太多了,所以都設置了消息免打擾,時間久了,絕大部分群不會再去看了,即使偶爾翻幾個群的歷史消息,也越來越覺得沒有意思。

以上,就是酒業老王的關於加入酒業社群的經歷,筆者堅信,老王的體會,也是所有酒業人士當前在互聯網社群中感同身受的體會。或許大家都想問問,酒業互聯網社群到底怎麼了?我們還有沒有參加的必要?

筆者的答案是:

在平台、玩法不改變的前提下,絕大部分中國酒業互聯網社群都將「死在正確的道路上」。

我們從兩個維度來分析這句話:

一、「正確的道路」

社群由來已久,人類社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上古時代的部落就是一個社群,這一社群的核心在於有共同的目標或者價值觀、有高效的協同工具及行動。從上古時代到互聯網時代,社群從1.0階段發展到5.0階段;社群形成的基礎從血緣關係的部落,到興趣一致的社區;社群從單一領袖發展成互聯網時代的去中心化,人人都可以成為社群領袖。從這樣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得知,建立社群,參與社群,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需要,這個是無比正確的選擇,所以是正確的道路。

二、「死在正確的道路上」

既然道路正確,為什麼會死?筆者加了一個前提「在平台、玩法不改變的前提下」,那就從「平台」和「玩法」兩個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看看「平台」。

在互聯網誕生之前,社群是沒有平台的,只要有一個靈魂中心人物,大家就會聚集在這個人周圍,形成一個社群,但在互聯網誕生後,社群其實就是基於互聯網社交平台聚合的社交群體,那麼這個互聯網社交平台就尤為重要。老王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酒行業的從業人員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社交平台,就是微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知道近十年來互聯網社交平台的發展,還有BBS、博客、豆瓣、QQ、微博、陌陌、脈脈、領英、等等。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自2011年微信誕生以來,已經擁有了超過十億的用戶,那麼對於很多人來說,連接社交群體的社交平台首選必然就是微信了,而基於微信的社群也迅速成為了主流社群。但是,為什麼在微信這個平台上玩酒業社群,會遇到老王所遇到的諸多問題?答案其實就一句話:微信是熟人社交平台,而酒業社群是商業社交,是基於陌生人的商務需求的社交,這兩者之間存在矛盾和衝突。正因為這個矛盾和衝突,我們今天每一個人在使用微信的時候,會發現三個現象:

第一,我們的朋友圈近兩年來充斥著大量的陌生人發的各種廣告、軟文,我們每個人已經越來越懶得去回復或者主動發有點「技術含量」的朋友圈信息了;第二,我們關注了大量的訂閱號,但現在當打開進入微信里「訂閱號」入口時,我們會發現百分之百的訂閱號文章我們都沒有去看,與此同時,還有很多機構在絞盡腦汁發文章,但從越來越低的閱讀數量就知道,微信訂閱號在走下坡路;第三,就是微信群了,由於微信群的群聊方式,像極了菜市場,你一言我一語,毫無規則,就很容易陷入無序的且無效的狀態,久而久之,大家就失去的說話的興緻。

從以上三個現象我們應該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老王在酒業微信社群里的經歷會引發他那樣的體會。

其次,我們來看看「玩法」。

「玩法」其實就是站在群主的角度來分析,對於很多酒業微信群的群主來說,他們一樣很無奈,很糾結,自己辛辛苦苦建的群,每天眼睛盯得牢牢的,為了活躍群里氣氛,光紅包也發了不少了,可顯而易見的是,微信群的熱度正在一點點的消退,筆者認為,除了微信這個平台自身的問題之外,還有群主們自身的原因,即:酒行業的很多群主雖然通過微信接觸了互聯網,卻沒有理解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開放、自由、公平、共享。我們來看看群主們是怎麼做的——制定了很多所謂群規,一旦發現違規,立即踢出群,比如:不允許別人發廣告,試問,本來大家都是做生意的,都不認識,難不成在這裡談人生談理想?甚至還有群主列了一個詳細的列表,規定在本群只能討論列表中的話題,凡是不按規定的,要麼強迫發紅包,要麼踢出群。這些群主的做法,還停留在傳統的「中央集權」的管理思維里,互聯網社群的核心精神,就是去中心化,就是從「利己」轉為「利他」——在互聯網時代,只有幫助他人成功,才能使自己成功。

綜上所述,筆者的觀點是:如果酒業社群還是在微信這個平台上玩,如果酒中國酒業的從業人員不改變「微信=互聯網」的錯誤認知,如果酒業社群的發起人不改變「唯我獨尊」的傳統思維,這樣的酒業社群即使是大家所需要的,也必然會死亡。

那麼,正如筆者反覆多次強調的,運營酒業社群,這是一條正確的路,那麼如何走對這條路呢?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所有酒業的從業人員,必須深刻認識到,微信不等於互聯網,互聯網只是一個信息技術,基於這個技術,微信只是其中一個APP產品,大家應該更多的去體驗不同的滿足我們生活需求的各種互聯網產品;

第二,微信這個熟人社交平台已經越來越滿足不了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來細分的各種社交需求,比如基於興趣愛好的社交、基於90後的社交、基於職場人士的社交、基於行業招商需求的社交、等等。事實上,近幾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垂直細分的社交平台湧現出來,比如辣媽幫、陌陌、領英、探探等等,在酒行業,也有一個垂直社交平台——酒圈——通過酒圈APP,用戶可以加入自己感興趣的圈子,也可以組建自己的圈子,用來發展維護自己的客戶,通過圈子,用戶可以輕鬆獲取海量的酒業人員的信息,包括他的產品信息,這樣的效率和效果,遠遠超過參加糖酒會的效率和效果。最重要的是,酒圈圈子交流採用的是貼吧模式,這是不同於微信群的交流方式,大家交流起來有序、有效,一點也不亂。

第三,通過構建酒業圈子社群實現商業價值轉化,這是必然的趨勢,但一定要用開放的思維去運營維護自己的酒業圈子社群,如果大家通過某個圈子社群發展了更多的客戶,找到了適銷對路的產品,那麼大家對這個社群的粘性就會很強。這就是用開放的心態先「利他」,最終實現「利己」,這才是互聯網社群的精神。

..............................................................................................

文/印鋒(酒圈CE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觀察者說 的精彩文章:

TAG:互聯網觀察者說 |

您可能感興趣

人民觀察:深刻認識和有效克服能力不足危險
有極強的觀察力,能夠洞悉一切,最適合做生意的星座!
九合創投智能互聯網2.0觀察:機器賦能走向機器獨立,效率經濟融合共識經濟
沒有觀察癖的舞台設計師不是好作家
美先進戰機能夠勝任重要角色?制空權依然重要,但作用有待觀察
職場中觀察力強,懂得察言觀色,內心機智卻深藏不露的星座!
大數據觀察:信用社會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據我觀察,能與半身裙搭配的衣服可真不少
寶寶睡得好不好 留心觀察便知
換個角度拍攝,其實跟技術無關,主要靠用心觀察,找到一個不尋常的視角
網路直播平台融資熱潮觀察:垂直化、多元化將進一步融合其他行業
亞太軍情觀察:即便有了美國幫助,台灣自主研製潛艇也是痴心妄想
谷歌暫停與華為部分合作,安卓系統還能用嗎?|半導體行業觀察
【觀察家】關「小黑屋」,就可以做身衣服了!不懂服裝業趨勢,你可能連好衣服都難買到
行善要仔細觀察、分析,不能簡單地用好心理解所有人
想成為美聯儲觀察員?有些事情必須知道
對初次發病的乙肝戰友們中肯建議,做好觀察,有可能會自愈!
行業觀察: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熟 未來要應用到更多實際場景中
產經觀察:工業經濟穩中有進
《觀察》評測:扮演人工智慧去進行一場難忘的太空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