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小實驗」牽手中美太空大合作

「小實驗」牽手中美太空大合作

本報訊(記者 柯進)北京時間6月2日5時45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製的「空間環境下在PCR(聚合酶鏈式反應)中DNA(脫氧核糖核酸)錯配規律研究的科學載荷」,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空間中心乘坐龍飛船送往國際空間站。

該載荷共有兩組、12塊晶元、60個通道,按計劃,其將在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下,在軌對20個基因開展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規律研究,實驗數據將傳回給北京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進行後續相關科研。

這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上國際空間站。此次搭載的載荷,是在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和國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專項支持下,由鄧玉林帶領的團隊自主創新研製的。該載荷從關注航天員生命健康切入,延展到空間環境影響微(分子)進化的探索。

這也是該團隊研製的載荷繼2011年「神舟八號」搭載、2016年「長征七號」首飛搭載以及2017年「天舟一號」搭載後的又一次「太空之旅」。團隊負責人鄧玉林說,在「神舟八號」載荷實驗研究中,我們發現在空間環境中DNA變異的一些新現象,從而推斷空間環境之於基因突變可能與生物分子進化有著重要聯繫。鑒於抗體具有良好穩定性的特點,我們大膽提出設想,將抗體編碼基因片段作為研究空間環境對分子進化影響的模型,開展此次空間實驗。

團隊主要成員、北理工生命學院副教授李曉瓊介紹說,此次載荷是採用微型微流控PCR儀,對抗體DNA片段進行在軌飛行狀態下的基因擴增,來模擬人類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在空間飛行結束後,分析基因突變規律,進而探討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下的基因誘變機理。

據悉,2011年,美國國會曾出台《沃爾夫法案》,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與NASA有合同關係的美國航天企業與中國航天領域進行接觸和合作,該法案成為中美太空合作的壁壘。2015年8月,鄧玉林團隊嘗試通過商業合作模式,與美國公司簽署協議,並順利通過各項審查,最終成功達成中美兩國30年來在空間領域的首次合作。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2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福建:將9種教科書納入循環使用
能記一輩子的「最後一課」
河北:規範幼教類專業辦學機構管理
寧波學子「六一」為西藏捐贈萬冊圖書
為禁用「100%就業率」點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太空合作中的中國角色
在太空中子彈會沿直線飛行嗎?美國做過實驗,結果大出所料
「太空旅行」並非想像中美好,機載燃料是最大障礙
如何在太空中進行動物實驗手術?
VR助大眾體驗太空旅行
科學家或飛天親手做實驗 中國太空實驗室接地氣
美國最新反導技術十分強大:在太空中直接發現洲際導彈的假彈頭
美國宣布建「太空軍」 中國手中有牌無懼太空戰
美國科技確實夠強大:巨型太空發射母艦都開始滑行測試了
維珍銀河聯手微軟推出VR體驗 利用VR乘坐太空船進行太空旅行
美媒稱中俄將加強太空合作:將聯合研發超級重型火箭
導彈試驗太空壯觀美照
美太空部隊對天宮一號實時監控 東風洲際導彈的最強對手
中美太空競爭:特朗普大幅放鬆商業太空監管
回應美國的「太空軍」?中俄合作建造火星登陸器,共同進軍太空
監視中俄衛星動向?日美欲強化太空軍事合作
中俄太空領域強強聯手,合作讓白宮擔心,美國想加入卻被拒之門外
欲實現「美國第一」?美政府推動太空軍事化
美組太空軍 與中俄角力延伸到外太空
中國推出新型貨運飛船,可進行太空加油,美日尋求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