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時節又逢君
小笠原流煎茶道
正客定:芝蘭富貴
花材:靈芝、蘭、芍藥
五月底,正值芍藥落英時節,《紅樓夢》第六十二回里寫寶玉的生日恰在小滿與芒種之間,喝醉酒的湘雲醉眠芍藥裀的一幕,「果見湘雲卧于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穰穰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
在這樣的時節中,為幾位社中(日本煎茶道稱弟子為「社中」,李白有「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之句。日文漢字的「社中」隱約留存著中國古典結社文化的遺風,學習煎茶,常有這種與古典奇特相應的美好光景)做了茶會,名為「餞花」。
歷史上最美麗的餞花會,被曹雪芹寫在作為中國古典虛構文學作品頂峰的《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里「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系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綉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獲得教授煎茶的資格後,可以擁用一塊寫著流派與茶名的「門標」古人餞花更愛飲酒,《紅樓夢》里喝茶的主場,是妙玉的櫳翠庵,說不清的雨水梅花雪,道不盡犀角杯碧玉盞,茶也不是主角。但在《紅樓夢》故事創作的年代,日本人在大洋彼岸,也開始由明末清初赴日的中國僧人的因緣,開始品嘗芳香的沖泡茶,並且最終形成了為文人、藝術家所喜愛與推崇的煎茶一道。精研中國書畫的日本茶人,不僅通過傳去日本的明代茶書與文人繪畫作品,考究出茶具形態,製作茶具,使日本煎茶器逐漸定型,同時發展了文人花與點香的藝術,把他們所能理解的中國文士的生活藝術都精當地用在了煎茶席上。
煎茶道雖然不能簡單說成在「日本流傳下來的明代文士茶」,而只是有心人能在裡面不停觀照到傳統生活美學的日本茶道形式的一種。
煎茶席結界 煤竹製成 配以青藤
一位點茶人的煎茶席客人在五人以內的做法,在中國明代茶書中可以探到究竟,張源《茶錄》里飲茶一則記「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寫好給客人的邀請信,開始悉心準備茶會諸道具。到了那一天,掛上掛軸,布置好點茶的茶道具,插上花,在庭前洒水,燒上水,便可在水屋靜候客人的到來了。
煎茶會,考慮到客人都是遠道而來,一路奔波的口渴,所以,正式入席前,會準備「香煎茶」一杯給客人飲用,解渴,定心。日本的香煎茶不同的季節,有梅香煎、蘭香煎、櫻香煎、紫蘇香煎等等,喝到香煎茶,才知道《影梅庵憶語》中董小宛所制花露「釀飴為露,和以鹽梅,凡有色香花蕊,皆於初放時采漬之。經年香味、顏色不變,紅鮮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噴鼻,奇香異艷,非復恆有。最嬌者為秋海棠露。海棠無香,此獨露凝香發。又俗名斷腸草,以為不食,而味美獨冠諸花。次則梅英、野薔該、玫瑰、丹桂、甘菊之屬。」日本香煎中最重要的配方為鹽梅之鹵,喝一口,有鹽味、花香,生津解渴。
小笠原流煎茶道茶會,最有禮儀,強調一場茶會「以禮開始,以禮結束」,客人們會根據事先講解的禮儀,進入茶室,主客先進去,拜見雅趣或禪意的掛軸,欣賞暗藏了主人祝福的文人插花,欣賞特別為此次茶會布置的茶席,然後,入座,欣賞位子前所擺放的另一盆小型的文人插花(這裡面依然隱藏了對這位主客特別的祝福)
掛軸 「何事も誠を込めて盡くしなば、楽しき事の數多きかな。」
(凡事竭誠儘力 其樂超乎所望)
小笠原流煎茶道初代家元諸泉祐道所書
茶果子 菖蒲 翠釧制
等所有客人入席坐定後,主客與其餘的客人簡單的寒暄,別的人客人表達出對主客的敬仰之意,而眾望所歸的主客,則表示出足以匹配他的德行的謙遜之意——將原本擺在他的正面的插花,移到右手邊,把花的正面朝向其餘的客人,將主人對他特別的敬意與所有人一起分享。
點茶開始,點茶人從水屋中出來,行禮,入座,再行禮,展開膝敷紗,移動建水,開始點茶。在這個過程中,客人們只是靜靜的欣賞與等待,清洗茶碗的水聲間或傳來,涼爐中水汽氤氳,如果恰逢月明之夜,會選擇有點香儀流的點茶法,客人在若有若無的香氣中,靜心凝神。
拭盞、置茶葉、淹茶、分茶,都由點茶人一心完成;另有二位童子侍茶。許次紓的《茶疏》中記「煎茶燒香,總是清事,不妨躬自執勞。然對客談諧,豈能親蒞,宜教兩童司之。」在此之前,送上會記,茶果子,然後幫助點茶人運茶至客人席前,奉茶,行禮,客人回禮。
等全部客人面前都有了茶湯,便由主客帶領,大家取過茶碗放在左手,行禮致意,童子代為回禮。
啜一口茶湯,對所品味到的茶味,無論鮮、香、爽都報以由衷的讚美之聲。煎茶有二泡,在一泡茶品飲畢,可以品嘗甘美的茶果子,作為茶席的點晴之味,與季節的相應的茶果或者風景都是茶果子可以呈現的主題。
吃完果子,第二道茶已經奉上,第二泡的煎茶,與口中殘餘的一絲甘甜相融,即使是第一來喝煎茶,也能分明的體會到其中的韻味。
煎茶席欣賞茶具之美,亦有儀軌
煎茶有禮,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就是最基本的一種茶席禮儀,茗主點茶,童子奉茶,另有童子收拾喝過的茶碗,客人要把吃不完的果子,吃果子所用的楊枝與懷紙帶走。點茶人也在最後,把茶碗一一清洗,再次向客人行禮告別之時,茶席已經一如茶會開始前一樣配列整齊。
這就是整套日本煎茶道儀軌,能夠坐到結界後為客人點茶,說明這位茶人至少已經進行了數月的學習,一遍遍的練習,掌握流程,熟悉水溫與投茶量,童子也要了解出現與退場的時機,有條不紊的進行配合,進退有度,行禮有儀。儘管每次都會有初次接觸煎茶道的客人說道:這個茶道表演如何如何——每次都會認真的解釋:用最恰如其分的方式請客人喝一杯好喝的茶,不是「表演」。
今天的我們,與三百年前,在風花雪月時節,遙想彼岸的中華大陸,人們正如何風雅的喝下一杯既浪漫又包含禮儀的茶湯的日本人,並沒有太多區別。只是恍然中,參雜著「落花時節又逢君」的喜悅與惆悵。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下載閱讀IPAD電子雜誌
請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聯生活節氣」
點擊展開全文


※那些年,那座城
※端午的吃食
※讀者來稿 常常在夏夜裡
※黃庭堅:自成一家始逼真
※揚州的夏日
TAG:三聯生活節氣 |
※開到荼蘼花事了,落花時節又逢君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詩歌:落花時節又逢君 外二首
※歲月里靜待花開時節,又要歷經落花的悲傷
※冰清和你聊聊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卻逢雨
※多啦a夢無水印壁紙來襲:落花時節又逢君,十里春風不如你!
※詩歌:落花時節又逢君(外二首)
※落花為茶,落葉為秋
※憶之落花!
※菩提落花 為時間繁花
※小窗紅葉時飛下,誤作春風送落花
※春去秋來季更變,花開花落花有語。 (彼岸花篇)
※石榴落花落果,記住幾點,秋天的果結得又大又多!
※花落花開自有時
※落花隨春去,余香伴夏來
※此生,落花的心事,朵朵落滿眉間,瓣瓣散落天涯
※流水落花春去也
※劍三純陽X七秀:彼岸花花開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落花開永不見
※8月,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落花時節又逢君的星座
※最美的晚春,在詩詞里:落花流水春去也,亂紅飛過鞦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