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國30年里不斷挑釁中國,一人喊「打」,打到賠款求饒
歐洲雖然小國林立,但這些小國在歷史上能折騰的很,尤其是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更是乘著船滿世界亂竄,直到遇到了中國,被中國的富庶驚艷了一臉,於是死磕著要跟中國做生意。通過與中國做生意,葡萄牙和西班牙大發橫財,等海上馬車夫荷蘭來到這裡的時候,狠狠地被現實扇了一記耳光:對不起,你來晚了。
荷蘭今天面積僅僅一個重慶市一半大,但當年的馬車夫並非浪得虛名,也想佔個「攤位」與大明做生意,先跟葡萄牙搶澳門,失敗,又跟西班牙搶菲律賓,又失敗,既然黃金地段搶不到,退而求其次,瞄準澎湖。
1604年,7月的一天,澎湖守軍正是換防期,島上沒有一兵一卒,荷蘭就悄默聲地佔領了澎湖,接著跟大明談通商。這讓大明很沒有面子,立刻敦促「紅毛」先撤出澎湖。荷蘭揚言不做買賣就成敵人,就攻打福建。
明朝不像清朝那樣,動輒有「洋人不可戰勝」的想法,還是很強硬的,尤其是才在朝鮮打敗了日本人,正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立即派戰艦將荷蘭艦隊團團圍住。
荷蘭很不幸,碰上大明的沈有容,此人眼光毒辣,看出荷蘭的目的不僅僅是做買賣,而是盯上大明的國土,讓其撤退必先斷了他們通商的念頭,於是向荷蘭人講述了政府的商業政策,通商是不可能的,並要求他們退出澎湖。荷蘭人通商無望又受大批軍隊的威脅,不得已而撤退。
然而,不戰而退的屈辱一直縈繞在荷蘭心頭,18年後再次捲土重來,1622年荷蘭拿出壓箱底的本錢,再次掀起澎湖戰爭,此時的荷蘭已經不是上次的「吳下阿蒙」,艦隊總噸位相當於英西葡法四國的總和,可與中國打一場聲勢浩大的近代海戰。
又是7月換防期,荷蘭又一次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澎湖。這次明朝派出一個沒打過仗的老清流南居益,此人腦子很好用,打起仗來很靈活,很快明軍佔據優勢,荷蘭人不斷吃癟,最後南居益放狠話:再不滾蛋,我就用沙石把整個澎湖灣填平了。
這可嚇壞了荷蘭人,澎湖灣地勢低,水港窄,一旦填滿沙石,荷軍必死無疑。荷蘭人終於再次認栽,灰溜溜逃走。打了勝仗的明王朝犯了一次糊塗,打贏澎湖,卻丟失台灣。
荷蘭殘軍在撤退時經過台灣,為了避免與當地人起衝突,找了幾個演技好的人各種裝可憐,提出想租塊地歇歇腳,多大的地方呢?不大,不大,一塊牛皮大的地方就行。結果荷蘭人將牛皮剪成細條,結成繩,圈出一塊地,然後在上面建起了城堡。驚得台灣人不要不要的,這啞巴虧吃的。就這樣荷蘭人開啟了在台灣長達38年的殖民統治。
這個時候,明朝幹嘛呢?台灣的淪陷,更像是筆糊塗賬,沒有任何文字或文件,偌大一個島就在眼皮子底下丟了。從被佔有到明朝滅亡的20年間,大明基本是選擇性失明,歷屆地方官沒有一人籌划過跨海東征,收復台灣。
荷蘭屢敗屢戰,心也是真夠大的,1633年又來惹事,向大明提出一蠻橫要求: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貿易,只能與荷蘭人單獨貿易,否則戰場見。這徹底刺激了大明皇帝的尊嚴,崇禎果斷甩出一個字:打!
這次荷蘭被吊打的更慘,四千海兵被屠殺殆盡!這就是著名的料羅灣海戰,從此荷蘭商船不得進入中國東部沿海,每年須向大明上交12萬法郎的貢金。這對於有海上霸主之稱的荷蘭而言,無疑是種奇恥大辱,從此荷蘭在海上的威風掃地,1662年鄭成功徹底趕走荷蘭人,收復台灣。


※這個鄰國最可恨,勸一大國打中國,從此中國受盡屈辱
※日本投降,中國本可以佔領大片土地,太可惜!
※一小國只有幾十條步槍,敢向中國宣戰,因太美人均壽命最長
※此人讓行刑者丟了大人:怎麼還沒死,快用繩子勒死我
※日本打仗最怕一類人,被他們抓住「小辮子」,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TAG:歷史煙雲 |
※此國不要200億賠款,只要走了幾個人,隨後一舉成為世界強國!
※民國時期有一大國向中國賠款8400萬,你一定猜不到是誰
※世界上賠款最多的國家不是大清國,賠償一萬億,100年來還在賠!
※世界上賠款最多的國家不是大清國,賠償一萬億,100年來還在賠
※世界上賠款最多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它,賠一萬億,100多年還在賠
※世界上最狼狽的國家,比中國清朝賠款還多,賠了100年也沒賠完!
※世界上賠款最多的國家不是大清國,此國賠償一萬億,至今仍在賠
※日本戰敗後賠款別國20多億,中國卻只拿到這麼一點錢
※賠款數排第一的國家:中國賠20多億都算少的,此國現在還沒賠完
※世界上賠款最多的國家不是清朝!該國賠償一萬億,百年來還在賠!
※它是二戰強國:最終淪為賠款最多的國家,一百年過去了還是如此!
※世界上賠款最多的國家並非大清國,賠償一萬億,至今仍還在賠
※此國放棄德國200億賠款,只帶走幾個戰犯,多年後成為世界第一
※世界上賠款最多的國家,100年才賠完,卻讓中國人心生敬意
※大清賠款2億就一蹶不振,法國賠款50億怎麼很快就恢復了國力?
※二戰一小國,從未被侵略,靠這個手段獲得百億賠款
※此國只派出八十人,就讓中國蒙羞,還從中國獲得三千萬兩白銀賠款
※世界史上賠款最多的國家,賠了一百年,至今尚未賠完
※世界上賠款最多的國家,賠了一個世紀,至今依舊向他國賠款
※建國後唯一一次賠款,賠給英國36萬英鎊,還是國家領導親自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