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好擔心,這麼大的雨,那些木頭房子受得住嘛?

好擔心,這麼大的雨,那些木頭房子受得住嘛?

近來全國多地倏然進入陰雨模式

與此前持續多天的高溫天氣氣質嚴重不符

這讓我想到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

建築代表著社會最高的科技水準

那些土木建築是如何面對大雨天氣的?

怎麼擋

秘密武器之一:屋檐

首先,為了防雨水堆積,我們的屋頂是坡面的。在更為講究的建築上,靠近中間屋脊部分是陡坡,可以讓雨水迅速下流。而越往屋檐處則漸漸平緩,這樣可以讓雨水順著緩坡往外沖得離屋子和迴廊更遠。

《中華遺產》2009年7月 攝影/趙剛 等

亭台樓閣伸展出來寬大的屋檐我們都是習以為常了。

雨天凝立屋檐下,微涼帶濕氣的小風吹著,雨聲淅淅瀝瀝傳入耳中,看著從屋檐垂下的無數雨簾,吟一首小詩,氣氛不能更美。

然而,不要忘了,這可是咱們獨有的一份詩情畫意,西方的房子長得是這個樣子的。

中國國家地理官方客戶端《行天下》雜誌 2013年08月 攝影/劉石軍

發現了嗎?他們沒有大大的,可以賞雨的屋檐,而是用陽台、門庭等出挑空間和建築內部的廊道代替。屋頂如果想要伸出牆面太長,沒有支撐,磚頭會掉下來。

秘密武器之二:斗拱

《中華遺產》2011年11月 攝影/王牧

看見屋檐之下,那些呈十字交接,密密麻麻的木頭構件了嗎?

那就是我們的大發明,斗拱。

完全依靠榫卯連接,不用一根釘子,這些斗拱從承重的柱子開始,層層疊加,屋檐有多寬多高,就取決於堆上多少層多大的斗拱。

通過這個精妙的結構,我們的古典房屋能夠像大鵬展翅一樣,伸出遮陽避雨的巨大屋檐。

所以詩人才能憑欄低嘆,山雨欲來風滿樓。

秘密武器之三: 瓦

《中華遺產》2011年11月 攝影/陸崗

這些木構建築雖然經過防腐、防水等多項處理,但也經受不住多年風吹雨打,

「瓦」就在這時應運而生。

用板瓦凹面朝上一個搭一個蓋住屋面,在兩行板瓦接縫的地方鋪上筒瓦,既可以固定住左右兩塊板瓦,同時又在屋面形成了一條條排水溝槽。

下雨時,雨水打在筒瓦上就自然流到板瓦組成的水槽里,順著板瓦流到末端的滴水,變成一條線的雨簾,有詩意的落下。

這就是所謂的陰陽二瓦仰覆鋪瓦方式。

《中華遺產》2016年11期 繪圖/張雲霏

秘密武器之四:青灰背

跟我們現在造房子要刷防水塗層一樣,古人在瓦下面上的是青灰背。

類似於現在的水泥,由石灰膏和細黏土加水攪拌而成,越細膩越防水,將其鋪平在屋頂,一遍遍拍打,越緊實越防水。有的建築一遍遍拍打出的青灰背防水層可以厚達10厘米。

細數下來,一個防雨的屋子造價似乎一定挺高昂,難怪貧窮的杜甫,沒錢住不漏雨的好房子,茅草屋被秋風吹壞,秋雨澆透,只能寫詩做夢:「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古往今來,人們的願望都差不多,住個擋風遮雨的好房子。

怎麼排

屋子上的水流到了地上

城池的排水工程更是重要

標題秘訣一:熊背

一個天才的排水工程就是咱們無比熟悉的故宮。

《中華遺產》2010年07期 圖/李少白

故宮的幹道斷面大部分都是中間高,兩邊低,兩邊設排水溝,被稱作「熊背」。

兩邊排水溝如果遇到台階或建築,則需要打穿石料,或者向下直接匯入暗溝。

所有的排水明溝暗渠最終匯入金水河。

秘訣二:先地下後地上

元大都的設計遵照《周禮·考工記》,先設計地下,依地形的傾斜鋪設下水道,安裝排水閘井,再依據下水走勢建地上建築。

上世紀60年代,北京西四新華書店地底發掘出一段元大都排水渠。

水渠寬1米、深1.65米用石條砌成,石壁上刻有建造時間和負責工匠,可以看出當時責任到人的嚴格工程管理。

秘訣三:靠地形

《中華遺產》2010年07期 圖片編輯/湯劍華

北京北依燕山,東臨渤海,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所以如果設排水渠,水的自然流向是向東南。

而紫禁城的設計與地形完全協調,北門神武門比南門午門高出約2米。這讓水渠中和地面的雨水自然而然地從高處向低處流,而無需任何其他手段來驅動。

怎麼用

雨多了會淹,少了會旱

天乾物燥,木建築要著火

滅火還得靠水

降水恰是存儲利用雨水的大好時機

千古不變好方法:大水缸

中國國家地理 2012年04月 攝影/宗同昌 徐健 等

排水的明溝和護城河是皇宮滅火的主要水源,但是燒起來的一般都是遠離水源的建築,等太監宮女們終於從花半小時從護城河背水過來,小主都已經不在了。

失火的時候當然最好就地取材。從井裡打水來滅太慢,第一時間滅火主要靠消防水缸,它們被叫做「太平缸」,由鐵或銅鑄成,通常放在殿門口,又被叫做 「門海」。

紫禁城裡的門海能裝2噸水,比一輛普通消防車的儲水量還多。每當下雨,各種排水設施努力工作,此時則是門海吸收自然饋贈的最好時機。

因地制宜

為了應對降水給生活造成的不便

歷史上我們竟做了如此多的考量

聚居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先民們

在不同的資源背景與自然環境中又該如何建築?

草屋

中國國家地理 2011年06月 攝影/陳海汶

古老的黎族村寨多隱映於蔥蘢的熱帶雨林中,村寨里的主要房屋是長形居室,牆體為土木結構,由木樁加木杆或竹竿固定框架,然後將和好的泥巴抹糊於框架上,乾燥即成。

茅草是黎族民居的主要材料,因此黎族有「養茅草山」的習俗。許多黎族人有自己的茅草山,其「養」法很獨特:第一、二年的茅草長出來時,均用火燒掉,第三年長出的第三茬茅草品質優良,才是蓋屋頂的最好材料。這是黎族杞支系的金字形屋。

黎族還有一種更為古老的房屋——船形屋,其外形像船篷,呈拱形。用野藤扎架的干欄式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飼養家畜。既可抵禦颱風的侵襲,還能防水、防潮,是新石器時代南方民族的典型民居,也是黎族族源悠久綿長的象徵。

如今的黎族聚落,大都已經搬離處於深山的茅草屋,下山住進了政府蓋的磚石房。隨著社會的變遷和自然環境的改變,蓋茅草房的原料已不再易得。

土樓

《中華遺產》2012年04月 攝影/何清和

高大堅實的土樓可以聚眾、囤糧,有自備水井而不虞缺水,能夠長期禦敵自保。現在土樓內部有自來水管道,主要用來洗漱,冼衣服,而原住民喝的一般還是井水。土樓用鵝卵石堆砌起來的牆角,可以抵禦短期的洪水和雨水的侵泡。

由於土樓的主要建築材料是夯土,院區雨水如果不及時排出會影響穩定的性能,嚴重的話還會引起坍塌,土樓內外設置有專門用來排水的排水明溝或者說是排水槽,雨水排水根據地形或者流水方向設置有雨水排出口,院區內部沿大門方向設置主排水管道及檢查井,根據風水要求,主排水管道極少直線布置,主要怕泄了業主的財運。

此外,每座樓的院子里都有水井,還飼養著家畜,備有足夠的柴草。因此,這裡可以形成嚴密的防衛體系。

海草房

圖片來自網路

在原始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牆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質感蓬鬆、綳著漁網的奇妙屋頂,用特有的海帶草苫成,堆尖如垛,淺褐色中帶著灰白色調,古樸中透著深沉的氣質,在膠東半島近海邊緣,曾經存在著大量這樣的民居村落,這便是當地漁民叫慣了的「海草房」。

以石為牆,海草為頂,冬暖夏涼,百年不腐,這樣的海草房,被認為是最具膠東民居特色的威海老房子。據考證,從宋代開始這裡的漁村就開始用海草做房頂,至今(2008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海草房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

由於該地區沿海,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寒冷,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海草房反映了當地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寒冷的氣候特點。隨著居民修葺屋頂以防漏雨,海邊隨處可取的海草就這樣積年累月地在屋頂堆積起來,先民的智慧可見一斑。

騎樓

中國國家地理 2014年03月 攝影/楊俊坡

與「原汁原味」的很多鄉土建築不同,騎樓其實是一種「舶來品」。騎樓之花能在中國東南沿海遍地盛開,也得益於它與當地氣候的協調。在炎熱多雨的南方,人們需要躲避烈日和頻繁的降雨,騎樓底層通暢的人行廊道符合了這一需求。此外沿海颱風多,易造成樓上物件墜落,而騎樓可保護行人免受傷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找尋大地景觀中的那一抹紅
雅安,多重角色的美麗城市
它就是那條只有頭、沒長尾巴的翻車魚
怎麼哪裡都有石蛋?

TAG:中國國家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木頭也太好看了!
乾草和木頭燒完的灰燼用來養花種菜有這麼多好處,你還捨得扔掉?
一直以為這些農民扛的是木頭,結果卻是鬼子最害怕的東西!
別人不要的木頭被她撿回家,竟然這麼好用好看
這樣的木頭椅子,一把五千塊不懂能不能買得到?
為啥裝子彈的箱子都是木頭的,而不是鐵的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被這髒兮兮木頭,嚇尿了!
蕭山這位姑娘的愛好有點酷!木頭竟然可以這麼玩?
這些都是木頭做的!絕對看不出來
一根木頭,每天砍下它的一半,那麼這跟木頭會被砍完嗎?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
亞馬遜的盜木賊,很可憐,抓住被用木頭插腰,十分可憐。但也是活該啊!
長得像木頭一樣的調料,卻是日本人的最愛!想吃還得用刨子刨……
為什麼步槍的槍托都是用木頭做的?都是什麼木頭?原來還有這講究
看著不起眼的小木頭,竟然搖身一變成了那麼有作用的東西
買老木新做的傢具,大可不必擔心木頭髮脾氣
啥?這是木頭!
陳志朋又作妖,木頭鞋硌腳也要穿,可這次竟意外的有些好看
那些好木頭邊角料千萬不要丟看看大神們怎麼做的
枯木頭上還能長出來的野味,小伙摘了好多,到底是什麼好吃的?
坦克履帶上為何要綁木頭呢?作用比你想像的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