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美「一帶一路」合作,或可從中國幫紐約修路開始

中美「一帶一路」合作,或可從中國幫紐約修路開始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與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於2017年6月20日至21日,在紐約、費城分別與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彭博社、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及賓州大學舉行了四場關於「一帶一路」的座談與研討會,百餘名紐約學界、政界與商界精英人士參加活動,20多家中外媒體同時參與採訪報道與交流互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是系列活動的四位中方專家之一,在交流活動中數次主旨發言與重點介紹「一帶一路」的進展,受到諸多關注。現根據錄音將其發言內容翻譯梳理成篇。】

王文院長在美中關係委員會宣講會現場

在許多人看來,紐約是全球商業之都,因為紐約在過去一百多年總是能發現世界的投資、貿易與金融機會,並從中得利,進而創造了一個國際大都市的輝煌,甚至是奇蹟。

對於中國,過去40年,紐約——尤其是華爾街的風險投資家們——很恰當地發現了改革開放的機遇,通過幫助中國公司融資、上市、併購、再投資等各種方式,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同時也幫助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共贏共生的局面。那麼,下一個40年的中國機遇在哪裡?在「一帶一路」!紐約只有像發現改革開放那樣發現「一帶一路」的機遇,才能在21世紀續寫20世紀的輝煌。

不過,有一些可惜,在紐約及美國許多媒體與公眾輿論中,我明顯看到美國輿論高估了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戰略野心,揣測中國企圖創造一個新的全球秩序,取代美國二戰以來的國際自由秩序。我想,這種看法明顯是過慮了,也是錯誤的。

另一方面,美國輿論也低估了中美在「一帶一路」上的合作潛力。中國能為「一帶一路」提供資金、勞動力、基建技術等,美國也能為「一帶一路」提供區域安全、國際管理經驗和軟實力等,中美雙方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互助性非常強,美國理應成為「一帶一路」的利益攸關方(stakeholder),與中國合作,共同獲利,也幫助他國獲利,進而出現「多贏」的多邊主義局面。

當然,美國有複雜聲音是正常的。美國一些人對「一帶一路」持懷疑態度是能想到的。他們不一定很了解「一帶一路」,對其他國家如何評價「一帶一路」的真實進展也不太知情。過去三四年,我與同事們去了約50個國家調研,看到了世界對中國貢獻的期待,也真實感受到世界願與中國合作的意願。現在,有120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紛紛表態支持「一帶一路」,4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備忘錄。在5月份閉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來了29個國家的元首,130多個國家的代表,可謂是二戰以來除了聯合國大會以外最盛大的國際會議。這些都表明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參與熱情。

特朗普政府也派了高級代表參加此次論壇。雖然級別不算很高,但特朗普對「一帶一路」的態度明顯比奧巴馬更積極、更主動。兩周前,加州州長傑里·布朗訪華,受到了習近平主席的接見。布朗表達了積极參加共建「一帶一路」的意願。習主席表示歡迎。這些都表明美國方面的積極變化。

剛才有朋友講到對「一帶一路」地緣政治意圖的疑惑及一些像人權、環保和經營透明、法律標準的擔心。我承認,「一帶一路」進展中當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要知道,中國有3萬多家企業在海外,且絕大多數是私營機構,持中國護照在海外的中國人估計超過了300多萬,這麼大的一個群體,不可能沒有被人詬病的缺點。但是,如果我們只盯著缺點看,或許我們將不可能發現世界上的美。

在我看來,美國方面尤其是紐約的投資家、研究者、社會精英能否看到「一帶一路」的機遇,關鍵在於能否完全接受一個擁有全球戰略倡議、視野與政策的崛起中國。中國崛起是真實的,作為第二大全球經濟體,可能在未來成為全球第一大,必然會有全球式的行動與倡議。

但相比歷史上的任何崛起大國,中國的倡議與行動都顯得更加和平、包容與富有建設性。中國沒輸出災難、沒輸出戰爭、沒輸出難民、沒輸出衝突,而只是出口了商品、基礎設施、貿易、投資,還有上億的旅遊者。這樣的大國「溫和」崛起,根本不是革命性(revolutionary)崛起,而是維持現狀的崛起。在美國,絕大多數學者恐怕都不得不承認,中國是維持二戰以來國際秩序的最重要大國力量,如果不是之一的話。

王文院長在彭博社與20多家中外媒體交流

剛才還有一些美國朋友提到中國在「一帶一路」表態上的模糊與搖擺,也問到拉美地區是否屬於「一帶一路」。的確,過去四年,中國對「一帶一路」的理解也在變化中,不斷根據推進進程做出調整。比如,開始時,「一帶一路」主要是專註亞歐大陸,中國政府的對外表述中常講「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後來,隨著全球對「一帶一路」歡迎程度越來越高,像拉美、澳大利亞、紐西蘭、非洲都很希望加入,於是「一帶一路」逐漸變成了一個全球倡議。

這正是中國人對全球互動的學習進程,體現了一種「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精神。我前段時間寫了一篇長文,講述「中國的世界觀不再像過去那樣只盯著西方」,而是開始轉向全球。歷史地看中國,中國從清朝閉關鎖國、自以為是全球中心,到新中國剛建立時、「一邊倒」地在社會主義陣營,再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聚焦與西方合作,最後到現在「一帶一路」的提出與推進,這實際上代表著中國人世界觀的成長進程。不用歷史的眼光看中國,許多時候無法看懂中國。

基於此,有美國朋友也問起,五年以後「一帶一路」會怎麼樣?讓我設想一下,我覺得這真的很難。正如40年前,誰都想像不到改革開放會讓中國產生如此大的變化,4年前,「一帶一路」剛提出時,連習主席自己恐怕都沒有想到現在的進展。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講過,「進展超過預期」。從這個角度看,或許5年後「一帶一路」進展也會超過我們現在的預期。

不過,中國人善於五年規劃。根據中國政府的公開承諾與規劃,有一些數據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今年以來,中國多次對外闡述,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將向全球投資7500億美元,預計出國旅遊的中國人年均達1.3億。紐約的朋友們不妨設想一下,這裡有多少商業機遇、投資機遇、盈利機遇?

有美國朋友也提到「風險」,很想知道中國如何駕馭風險?說實在的,這不應該是擁有華爾街的紐約人提出的問題。因為,在華爾街看來,風險不就意味著利潤嗎?風險越大,利潤可能就越大。紐約怎能過於擔心風險呢?這可能是句玩笑話,但邏輯是嚴肅的。

話說回來,中國目前的金融耐心與投資能力許多時候要美國更大、更強。中國企業許多時候不指望一兩年能盈利,而是立足於長遠。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有時需要一二十年的盈利。但基建的提升,帶動周邊地價的上漲與老百姓福祉的改善,這個「綜合利潤」是很值得關注的。

在這方面,中國通常在海外採用「工業園」的模式支撐長期運營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十年來都保持在1%以下,這本身就意味著這一運營模式的成功。現在,中國有一個新詞,叫「耐心資本(patience capital)」,講得就是這個意思。

再說回紐約,我今天往返多個機構交流,顛壞了。紐約的道路沆沆窪窪,我的胃都顛疼了。多少年來都這樣,為什麼不請中國公司來好好地修一個紐約道路呢?在這方面,中國還是有「道路自信」的。或許,紐約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就應從改善紐約的道路開始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聯合國報告: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恐襲相繼發生,已抵達摧毀歐洲的「戰役臨界點」
菲律賓為反恐轟炸馬拉維 杜特爾特向民眾道歉:會重建你們的家園
沙烏地阿拉伯同卡達全面斷交 連駱駝也不放過
特朗普對延遲部署薩德大發雷霆後 發推「感謝中國」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該國自稱天下第一,和中國打了一仗後開始認慫,掛中國旗,求庇護
轟炸機翅膀揮動了!飛往美國海岸,普京復仇開始!給中國上了一課
二戰中,日本最後悔的一場戰役,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一年中最美好的開始
中國錢即將開始新一輪試劍,正加速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平地風雷
美國在中東越來越尷尬,反美勢力已開始聯合,隨時行動!
獲幾十萬中國贊後,開始走「好媽媽」路線,帶甜馨遊玩和他相約日本?
美國又想在中國周圍挑事?這一次,維護航行自由,開始要挾東盟買武器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宮女起義,雖然失敗,但從此明朝開始走下坡路
中國海軍開始走向遠海,美軍不淡定了,使出一戰法,盟友卻不買賬
立春,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一方中藥,腰突患者新的希望
小哥在路上偶然撿了兩隻奶汪,一場穿越整個美國的旅行開始了……
兩隻可愛的小貓咪,高興時喜歡一塊玩,一言不合就開始打架
四百多年前,西方最喜歡山寨中國的產品,一旦不成功就開始使壞
旅行青蛙有了中文版,一開始就是無限道具
印度開始放大話,要打造新一代航母,沒想到第一個跳出來的是美國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兩軍交戰一開始小兵不用,要大將單挑呢?
推桿一點訣:讓每一記推球都在正確路線上開始滾動
愛上韓城,從一碗臘八飯開始
收養一隻有貓癬和耳蟎的美短貓,帶回家餵養一周後,噩夢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