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不生病,遠離40個育兒誤區,然而9成寶媽還在犯!
誤區1
嬰兒白天睡覺也拉窗帘
很多家長從月子里開始白天也會拉上卧室的窗帘,來保證孩子有一個完全黑暗環境來提高睡眠質量,但在新生兒階段,這樣做反而可能不利於建立寶寶晝夜周期。
正解
對於半歲以內的小寶寶,我們建議在白天盡量不要拉上窗帘,晚上則盡量保持黑暗和安靜。
誤區2
把尿比紙尿褲好
嬰幼兒自助排尿功能要隨著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
在此之前把尿,並不能幫孩子建立自助排尿功能。而且太早把尿,還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
正解
嬰兒可以穿紙尿褲,一歲以前不要把尿,大一點可以進行坐便訓練
誤區3
靠手溫判斷冷不冷,怕孩子著涼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手腳體溫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因為孩子本身心臟力量弱,血壓低所導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沒有直接關係。捂得太厲害,反而使孩子煩躁,睡得不安穩,還可能悟出痱子、濕疹。
正解
了解孩子的冷熱情況,應該摸孩子的後背或者前胸這些軀幹部位:
溫熱但沒出汗,就是最恰當的。
誤區4
動不動就補鈣
出汗多——缺鈣,枕禿——缺鈣,頭型不好看——缺鈣,半夜哭——缺鈣,走路晚——缺鈣,不愛吃飯——缺鈣……其實,出汗多最大可能就是給孩子捂太多了;枕禿大部分孩子都會有,如果過早使用枕頭或者床品選擇不好更明顯;頭型問題更可能因為睡覺姿勢不對,俯卧時間過少導致……
正解
0-6個月無論是母乳、配方奶還是混合餵養的寶寶,只要奶量夠喝,鈣都是充足的。6個月後,如果寶寶飲食平衡,就沒可能缺鈣。
誤區5
總認為孩子吃不飽,一哭就餵奶
孩子的哭是由很多種原因的,可能是冷了,熱了、拉大便了、困了、不舒服了、不一定是餓了。長期如此,寶寶的胃很容易被撐大,為以後的肥胖症埋下了隱患。
正解
根據寶寶月份大小和日常食量,形成有規律的餵奶時間。
誤區6
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母乳再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母乳會根據寶寶的生長情況,自動調節每一次的分泌,滿足寶寶的需求。
正解
2015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嬰幼兒餵養指南》中建議6個月齡內純母乳餵養。順應餵養,儘可能延長母乳餵養的時間。
誤區7
經常搖晃著哄睡
其實嬰兒困時會自己入睡,只是大人為了控制孩子的入睡和睡覺時間而人為干預,造成有些孩子依賴大人的干預睡覺方式。搖晃睡覺確實對嬰兒沒有好處。
正解
逐漸減少哄睡時搖晃的幅度,到非搖晃摟抱哄睡,再到摟抱入睡,大人手摸著入睡,最後到孩子自行入睡。逐漸過度,養成自主入睡習慣。
誤區8
給母乳寶寶喂水
母乳中80%以上是水,只要觀察嬰兒在非吃藥狀況下的排尿為無色透明或微黃,就說明體內水分充足。給母乳寶寶喝水,不僅會增加其腎臟負擔,還會影響其吃奶量。
正解
母乳中含有水分,不建議家長每天刻意給孩子喂水。除非寶寶有缺水的現象,例如尿液偏黃等。
誤區9
眉毛刮掉重新長,讓眉毛更加濃黑
孩子細皮嫩肉的,萬一把眉毛根部刮傷可能會改變眉毛的位置與形狀;如果不小心刮破了皮膚導致感染而潰爛、結疤,可能就再也不會長眉毛了!!!
正解
其實孩子的眉毛要到兩歲左右才會有型,SO,父母不必太著急。
誤區10
捏鼻子能使鼻子變挺
這也是毫無科學依據的,我小時候奶奶就經常捏我鼻樑骨,但我依然是個塌鼻子!而且孩子鼻腔粘膜嬌嫩,如果沒把握好力度,還會對他的鼻粘膜造成損傷。
正解
五官多與遺傳有關,順其自然就好啦~
誤區11
剪睫毛能使睫毛變長
睫毛主要是遮擋灰塵和過強光線用的,剪掉的話,寶貝的眼睛可是很容易受傷的。
正解
讓孩子的睫毛自由生長吧!睫毛的長短、濃密與否,主要還是和遺傳跟營養有關。
誤區12
捋耳朵耳廓更圓潤
寶寶的耳朵多處於沒長開的狀態,但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耳朵會越長越有型,不過這個和遺傳有關係。有些人不想讓孩子變成招風耳,就把孩子的耳朵往後壓,其實並沒有什麼鬼用。
正解
平時輕輕的為孩子捋耳朵,能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如果孩子的耳朵真的有畸形的話,建議還是儘快去醫院檢查。
誤區13
母乳抹臉能使孩子皮膚嫩白
乳汁變質後會產生細菌,容易導致孩子臉上產生紅暈,甚至變成小包,繼而化膿。
正解
嬰兒臉不幹燥的話不用塗抹任何東西,如果要用,就用嬰兒專用的潤膚霜吧~
誤區14
拔乳牙使恆牙長齊
大多數孩子換牙的過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
正解
當乳牙沒掉,恆牙卻已經長出的時候,為了以後恆牙能更整齊,可以考慮將乳牙拔掉。
誤區15
睡硬枕頭讓頭型更圓
長期用質地較硬的枕頭,容易使新生兒頭顱變形或形成大小臉。而且,真正影響孩子頭型的因素是遺傳和睡姿,並不是枕頭啊!
正解
想要睡出好頭型,就請經常有意地為孩子調整睡姿吧。
誤區16
剃胎髮使頭髮更多
新生兒的胎髮到了三四個月時會自然脫落,並且孩子的毛髮狀況是跟遺傳、營養狀況相關。可以給孩子把頭髮剪短,但切記不要剃光啊!!!
正解
最好別給太小的嬰兒刮光頭,因為很容易損傷毛囊,然後就會出現頭髮暫時不生長的現象。
誤區17
孩子吃粥好消化
不給寶寶的腸胃適應硬一點的食物,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的發展。而且由於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咽練習,可能影響寶寶口腔發育和面部肌肉發育。
正解
給孩子添加輔食時,可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可逐步添加米粉、蔬果、魚類、肉類讓營養更均衡,也讓寶寶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鍛煉。
誤區18
用酒精給孩子擦身降溫、捂汗能退燒
孩子皮膚非常幼嫩,很容易吸收甲醇,而這種物質對腦部神經系統的危害可以說是致命的。而且即使是醫用酒精或白酒擦浴,依然可能導致孩子酒精中毒;多穿捂汗的方法極易造成「捂熱綜合征」,還可能導致高熱驚厥。
正解
孩子發燒應少穿蓋不要捂,可以洗溫水澡、多喝水,體溫達到38.5°以上建議就可以喂退燒藥啦。
誤區19
絕對不給寶寶開空調
夏天氣候炎熱,兒童的身體對於溫度的適應性較差,高溫很容易造成中暑、脫水甚至猝死。還可能刺激兒童呼吸道,引發哮喘,或導致痱子、濕疹這些皮膚炎症。
正解
孩子可以適當使用空調。但使用前,一定要清洗空調濾網。可以將空調的溫度維持在26℃左右,但排風口不要直接對著孩子吹喲。
誤區20
奶水太稀寶寶吃不飽
我們看到清淡的奶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是給寶寶解渴的,寶寶越吃,母乳越濃,到最後,會分泌奶油一樣的「後奶」,是給寶寶解餓的。
正解
母乳餵養,只要媽媽奶水充足,是不用擔心寶寶吃不飽的。
誤區21
吃奶粉的寶寶長得快
吃奶粉的孩子的確更容易胖,因為奶粉中有數倍於母乳的脂肪和蛋白質,是寶寶不需要的,而且會造成體重過量,給將來的健康埋下隱患。
正解
母乳能夠滿足寶寶每一階段生長發育的需求,所以母乳餵養更健康哦。
誤區22
過早添加輔食
母乳能夠在六個月以內滿足嬰兒的全部需求(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只需要每
天額外添加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即可)。提前添加輔食,不但無助於事
,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過重的腎負荷,並且破壞孩子對母乳的吸收,適得其
反。
正解
寶寶六個月之前母乳餵養完全能滿足寶寶的營養,所以是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的喲。
誤區23
堅決不給用安撫奶嘴
如果寶寶頻繁吃手,建議給用安撫奶嘴,因為:吸吮安撫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後牙齒變形,因為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有效抵抗並緩解吸吮帶來的向內的吸力;吸吮手指會比吸吮安撫奶嘴更難戒。
正解
偶們建議儘可能讓頻繁吸吮手指的嬰兒接受安撫奶嘴。
誤區24
只有冬天出生的母乳寶寶才需要補充維生素D
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並不高。
因此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如果沒有適度的陽光照射,很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正解
嬰兒出生後不久我們就建議該開始補充維生素D咯。
誤區25
過早讓寶寶學坐
寶寶天生頭大身子小,每個寶寶必須經過足夠的俯趴和爬行,頸部和背部肌肉和骨骼才能支撐他那顆大腦袋。因為早學坐而導致彎腰駝背、脊椎變形的寶寶數不勝數。
正解
從小鼓勵孩子醒著多趴,鍛煉其頸部和背部肌肉,抬頭、爬、坐、站、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誤區26
過早學走路、用學步車
給孩子過早學走路,用學步車等,會造成孩子骨骺發育異常,形成O型腿。學步車會阻礙臀肌的發展,加上多數小孩使用學步車時,是以墊腳尖方式行走、站立,小孩子自然無法學習將腳放平,以支撐身體。
正解
要讓孩子在順其自然的環境中學會走路。
誤區27
打呼嚕說明寶寶睡得香
寶寶偶爾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但如果寶寶經常打鼾,可能是由於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或其他原因,影響了鼻咽部通氣造成的。
正解
如果寶寶經常有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的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誤區28
喝葡萄糖水去黃疸
對於嬰兒黃疸,需通過增加餵養量,致使排便量增加,進而達到降低黃疸的效果。而葡萄糖的吸收過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體內的能量供給維持在一定範圍,排便量不會增加,因此不利於新生兒退黃。
正解
多餵奶,多曬太陽,讓黃疸自行代謝。如果還是很嚴重的話請及時去醫院就診。
誤區29
嘴對嘴餵食
家長通過嘴對嘴給寶寶餵食,容易使寶寶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寶寶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甚至會導致寶寶生長發育遲緩。
正解
給寶寶喂的食物,建議親愛的家長們一定不要用唾液接觸哦。
誤區30
隨意喂寶寶吃東西
異物卡喉:幼兒吞咽反射發育還不完善,一旦發生異物卡喉窒息,可在幾分鐘內造成大腦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
引起過敏:花生、核桃等堅果和水產品等是常見的過敏原。
正解
給小寶寶餵食要選容易咀嚼吞咽、不容易致敏的食物。
誤區31
吃東西時逗孩子
進食時逗孩子,孩子大叫或大笑,隨後一次深吸氣,飯粒等食物就會隨氣流而被吸入氣管內,引起呼吸道梗阻,甚至呼吸困難、窒息。
正解
給孩子餵食應該讓其保持平靜、專註。
誤區32
過分逗寶寶笑
寶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逗得笑聲不絕,會造成瞬間窒息、缺氧,引起暫時性腦缺血,有損腦功能,還可能引起口吃。
正解
逗笑要適可而止哦。
誤區33
嬉戲時搖晃和高拋寶寶
寶寶的頭部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重較大,但頸部肌肉對頭部的支撐力很弱,劇烈搖晃和高拋很容易引起幼兒腦震蕩,更甚者會使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導致視網膜脫落。
正解
輕輕搖晃並沒有問題,但一定要用手掌托住孩子的頸部。
誤區34
一出生就喝糖水、四個月就加橙汁、一歲內加鹽
新生兒的味蕾異常敏感,糖水、橙汁和鹽都屬於強烈刺激物,可能嚴重損壞寶寶的味蕾,導致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吃飯挑食重口味。
正解
不要給嬰兒吃刺激性的食物。
誤區35
逗孩子喝酒
兒童肝臟發育和代謝功能還不完善,即使是度數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積在體內引起中毒。一旦過量,可能出現昏迷等重症,嚴重會影響腦部發育。
正解
讓嬰幼兒遠離酒精。
誤區36
隨便親吻寶寶
傳染疾病:感冒、患口腔疾病或肝炎、結核等傳染疾病的人親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得病;
造成皮炎:成人臉上的化妝品、口紅大部分含香料和各種化學物質,直接與孩子接觸,會傷害孩子稚嫩的皮膚。
正解
與寶寶親密接觸時請確保大人的衛生和健康。
誤區37
抱著孩子坐汽車
汽車時速在50公里時發生碰撞,一名體重10公斤的小孩瞬間產生300公斤左右的衝擊力。這種情況下,一般沒有人能抱住孩子,孩子的頭部發生碰撞,後果不堪設想。
正解
給孩子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誤區38
晚上叫醒寶寶餵奶、把便
許多爸爸媽媽擔心寶寶餓,經常在夜裡把寶寶叫醒餵奶。還有家長怕孩子尿床,半夜叫醒小便。頻繁半夜叫醒寶寶,很容易打亂寶寶的睡眠規律,大人也睡不好覺。
正解
讓寶寶睡到自然醒,晚上使用紙尿褲入睡。
誤區39
用純凈水、礦泉水沖奶粉更健康
純凈水除去了各種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營養素攝入量不足;礦泉水中含有的營養素又過多,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某種元素攝入過多。
正解
使用自來水燒開冷卻到合適溫度沖奶
誤區40
給新生兒綁腿
有的地方認為綁過腿的寶寶長大後腿才會又直又長。其實,綁腿阻礙了寶寶腿部的血液循環,不但不利於骨骼發育,而且肢體活動受到人為限制會讓寶寶覺得沒安全感,因而更容易情緒煩躁、哭鬧。
正解
給寶寶穿寬鬆的衣服,讓四肢活動不受任何限制。


※伊萬卡亮相國會山,探討育兒和帶薪休假問題
※育兒:好不容易三胎生下兒子,出手術室看到女兒我後悔了!
※育兒趣事,20個童言無忌的答案讓你笑的肚子疼!
※微育兒:實拍,幼兒園孩子吃飯,個個狼吞虎咽,都是表情帝
TAG:育兒 |
※想要寶寶不生病,避免15個育兒誤區,然而9成寶媽都在犯錯
※想要寶寶不生病,這10條育兒誤區千萬別沾,不然受罪的可是寶寶
※16個常犯的育兒誤區!不想寶寶生病請收好!
※想要孩子不生病,這4點千萬別沾,不然寶寶受罪媽媽後悔!
※育兒專家呼籲:想要寶寶不生病,這幾條育兒誤區千萬別沾,不然受罪的就是寶寶了!
※6月的寶寶為什麼總生病?做好這3點,讓寶寶遠離疾病
※這幾個階段的寶寶免疫力最差,不想寶寶生病,就要照顧好他
※冬天給寶寶洗澡,千萬別犯這3種錯誤,讓寶寶生病不說,還很危險
※不想寶寶生病的話,春季給寶寶洗澡時要遠離這幾個誤區
※想要寶寶不生病,這10條育兒誤區千萬別沾
※4個寶媽常犯的錯誤,讓多少寶寶生病了!以後別再犯了!
※想讓新生兒不生病?寶媽需要做好這3點,不然「受罪」的還是寶寶
※又降溫了!捂好寶寶這5個部位,寶寶才會不生病!
※寶寶睡眠有三大誤區,但寶媽還照做不誤,難怪孩子總是生病!
※寶寶止咳的3個方法,切忌盲目吃藥,再做好這6點,寶寶來年不生病
※6個月後的寶寶免疫力下降,寶媽正是做不到這幾點,寶寶才易生病
※這42個育兒誤區總有一條坑過你!不想寶寶生病請收好!
※寶寶在睡覺時有這3個動作,很可能是生病了,別以為寶寶在賣萌!
※想要寶寶不生病,這幾條育兒誤區千萬別碰,媽媽要牢記
※寶寶有這4種表現,不是積食就是生病了,很多寶媽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