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徑中徑又徑:彌陀大願,度盡眾生

徑中徑又徑:彌陀大願,度盡眾生

凈土多方。又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凈土。尤為易行。

念其名號者。現世必消除災難。禳卻冤鬼。安靜形神。增延福壽。西方七寶池中則生蓮華一朵。他日於其中托生。直脫輪迴之外。

盡大藏中八萬四千法門。無如此之要捷者。而人或不知。可痛惜哉。知而不行。尤可痛惜也。

經雲。大醫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盡之人。佛能度一切眾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盡者。可謂極矣。

01

已識迷途。欲求出世。當知入道多門。惟念佛往生淨土為易行道。淨土多方。又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淨土。尤為易行。蓋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度盡眾生。與此世界之緣徧重。威力又極大。故攝取無遺。人能信向。至心持名。未有不蒙接引。所謂仗他之法。與專持自力者。難易逈殊也。輯易行門。

已識迷途。欲求出世。當知入道多門。惟念佛往生凈土為易行道。凈土多方。又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凈土。尤為易行。蓋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度盡眾生。與此世界之緣徧重。威力又極大。故攝取無遺。人能信向。至心持名。未有不蒙接引。所謂仗他之法。與專持自力者。難易逈殊也。輯易行門。

02

龍舒淨土文曰。統言大藏。不止有十餘經言西方淨土事。其大略謂彼處以七寶莊嚴。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蜎飛蝡動之類。常清淨自然。無一切穢雜。故名淨土。其人皆蓮華中生。長生不老。衣食宅宇。隨意化成。其景序長春。無復寒暑。大受快樂。無一切苦惱。故名極樂世界。其佛名阿彌陀者。梵語也。此雲無量。以此佛光明。照見十方世界。無有限量。凡念佛眾生。無不知之。故又名無量光佛。此佛壽命。與其國中人民壽命。皆無有限量。雖恆河沙劫。亦無有盡。故又名無量壽佛。此佛有大誓願度人。其威神不可思議。故至心信向。念其名號者。現世必消除災難。禳卻冤鬼。安靜形神。增延福壽。西方七寶池中則生蓮華一朵。他日於其中託生。直脫輪迴之外。若此者。皆有事跡。非虗言也。其說甚易行。盡大藏中八萬四千法門。無如此之要捷者。而人或不知。可痛惜哉。知而不行。尤可痛惜也。

龍舒凈土文曰。統言大藏。不止有十餘經言西方凈土事。其大略謂彼處以七寶莊嚴。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蜎飛蝡動之類。常清凈自然。無一切穢雜。故名凈土。

其人皆蓮華中生。長生不老。衣食宅宇。隨意化成。其景序長春。無復寒暑。大受快樂。無一切苦惱。故名極樂世界。其佛名阿彌陀者。梵語也。此雲無量。以此佛光明。照見十方世界。無有限量。凡念佛眾生。無不知之。故又名無量光佛。此佛壽命。與其國中人民壽命。皆無有限量。雖恆河沙劫。亦無有盡。故又名無量壽佛。

此佛有大誓願度人。其威神不可思議。故至心信向。念其名號者。現世必消除災難。禳卻冤鬼。安靜形神。增延福壽。西方七寶池中則生蓮華一朵。他日於其中托生。直脫輪迴之外。若此者。皆有事迹。非虛言也。其說甚易行。盡大藏中八萬四千法門。無如此之要捷者。而人或不知。可痛惜哉。知而不行。尤可痛惜也。

03

又曰。經又雲。無量無數劫以前。有世自在王佛出。化度眾生。是時有大國王。往聽說法。遂有覺悟。乃捨國王之位。而往修行。號曰法藏比邱。即阿彌陀佛也。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大願。願願皆為濟度眾生。發此願已。乃精進以了生死。次入菩薩地。了生死者。乃生死自如也。入菩薩地者。內則修慧。外則修福也。修慧者。使慧性曰廣於一日。至成佛時。則慧性含虗空世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也。修福者。乃託生於一切眾生中。同其形體。通其語言。以設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微細蟲蟻。皆託生於其中。如此無量無數劫來。設化眾生。夫設化眾生者。無非得福也。得福而不受用。故其福愈積而愈大。久則徧於虗空世界矣。福大則威神大。譬如世人官大則勢力大。是以威神無所不可。方得成就所願而入佛位。是初發願以至成佛。無非為眾生者。故人至心信向。念其名號。現世必蒙福祐。身後必徑生極樂世界。若能精心想其形相。現世必見佛之真身。以佛之威靈無所不在。而人心念與佛純熟。則自然交通。故佛現其身也。

又曰。經又雲。無量無數劫以前。有世自在王佛出。化度眾生。是時有大國王。往聽說法。遂有覺悟。乃舍國王之位。而往修行。號曰法藏比丘。即阿彌陀佛也。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大願。願願皆為濟度眾生。發此願已。乃精進以了生死。次入菩薩地。

了生死者。乃生死自如也。入菩薩地者。內則修慧。外則修福也。修慧者。使慧性曰廣於一日。至成佛時。則慧性含虛空世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也。修福者。乃托生於一切眾生中。同其形體。通其語言。以設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微細蟲蟻。皆托生於其中。如此無量無數劫來。設化眾生。夫設化眾生者。無非得福也。得福而不受用。故其福愈積而愈大。久則徧於虛空世界矣。福大則威神大。譬如世人官大則勢力大。是以威神無所不可。方得成就所願而入佛位。

是初發願以至成佛。無非為眾生者。故人至心信向。念其名號。現世必蒙福佑。身後必徑生極樂世界。若能精心想其形相。現世必見佛之真身。以佛之威靈無所不在。而人心念與佛純熟。則自然交通。故佛現其身也。

04

又曰。淨土傳雲。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眾生。上大願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無不得生也。觀此則是佛與菩薩。憫念眾生。沉淪苦海。無由得出。故自以誓願威力。招誘人生淨土。如舟人招誘行人登舟。送至彼岸也。人唯恐不信耳。若信心肯往。雖有罪惡。亦無不得生。蓋佛不可以凡人比。凡人不為勢利。不與人交。非有益於己。不與人交。此所以為凡人也。賢人君子。已不如此。況佛乎。蓋不慈悲不足為佛。不濟度眾生不足為佛。不有大威力不足為佛。為其慈悲故。見眾生沉於苦海。而欲濟度。為其有大威力故。能遂濟度之心。成濟度之功。此所以為佛也。經雲。大醫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盡之人。佛能度一切眾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盡者。可謂極矣。蓋信者一念也。若人在生時。心念要去。身則隨去。心念欲住。身則隨住。是身常隨念。然猶有念欲去而身被牽繫者。身壞時。唯一念而已。一念到處則無不到。是以一念在淨土。則必生淨土。況佛與菩薩。又招引人往生乎。

又曰。凈土傳雲。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眾生。上大願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無不得生也。

觀此則是佛與菩薩。憫念眾生。沉淪苦海。無由得出。故自以誓願威力。招誘人生凈土。如舟人招誘行人登舟。送至彼岸也。人唯恐不信耳。若信心肯往。雖有罪惡。亦無不得生。

蓋佛不可以凡人比。凡人不為勢利。不與人交。非有益於己。不與人交。此所以為凡人也。賢人君子。已不如此。況佛乎。蓋不慈悲不足為佛。不濟度眾生不足為佛。不有大威力不足為佛。為其慈悲故。見眾生沉於苦海。而欲濟度。為其有大威力故。能遂濟度之心。成濟度之功。此所以為佛也。

經雲。大醫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盡之人。佛能度一切眾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盡者。可謂極矣。蓋信者一念也。若人在生時。心念要去。身則隨去。心念欲住。身則隨住。是身常隨念。然猶有念欲去而身被牽繫者。身壞時。唯一念而已。一念到處則無不到。是以一念在凈土。則必生凈土。況佛與菩薩。又招引人往生乎。

徑中徑又徑征義白話譯註

已知身在迷途,必定想求出離。當知入道有多個門徑,只有念佛求生凈土是易行道。而凈土的路途也很多,又只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凈土,最為易行。因為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願度盡一切眾生。阿彌陀佛與我們這個世界特別有緣,威神力又極大,所以攝取無遺。人若能信向,至心持名,無不蒙佛接引。所謂仗佛力加持的修行方法,與那些專靠自力的人,其難易,豈止天地之別! 因此我輯錄了這篇《易行門》。

《龍舒凈土文》講,《凈土傳》說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二位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在這個娑婆世界,呼喚接引眾生上大願船,送往西方。如果肯去,沒有不得往生的。由此可見,佛與菩薩,憫念眾生,沉淪苦海,沒有能力出離,所以自以大誓願威神之力,招引眾生往生凈土。好比駕船人招引行人登船,送到對岸一樣。人只怕沒有真信切願,若真心想去,雖有罪惡,也沒有不得往生的。因為信願,就在於一念呀!比如人活著的時候,心想去哪裡,身體就隨著去哪裡,心念想停住,身也隨即停止,這個身體常隨著念轉。然而也有心念想去,而身被牽掛的。身體敗壞時,就只剩一念而已,一念到處,則無不到。如果這一念在凈土,則必定生凈土。更何況還有佛與菩薩,接引行者往生呢!

《往生傳》中記載,張抗是翰林學士,規定自己念《大悲咒》十萬遍,發願求生凈土。一天生病卧床,至心稱念佛號。他忽然對家人說:「西方凈土,就在堂屋西邊。阿彌陀佛坐在蓮花上,翁兒在花地金沙上禮拜、玩耍。」過了很久,念佛而逝。翁兒是張抗的孫子,先已亡故。因為極樂世界,是我心中的凈土,若以里程計算,有十萬億佛土,而心則沒有遠近。所以《楞嚴經》說,臨命終時,身體的餘溫尚未散盡,而一生的善業惡業,頓現眼前。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兼修福修慧,及與凈土信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凈土,隨願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願往西方 的精彩文章:

每天早晚課發願求生,養成習慣。二十四小時當中,求生凈土這個念頭,念念不舍,念念不曾丟失,這個人必定生凈土
有一些同修常來問我:法師,我的家庭有問題,身體有問題,不健康。有沒有辦法?
觀世音菩薩靈感錄:放光救難
只要認真學習,三寶加持非常明顯,依教修行你真得受用,你真得幸福,真得快樂
《凈修捷要報恩談》是一部好書,確確實實是末法修行的捷徑

TAG:同願往西方 |

您可能感興趣

遮天:最仁慈大帝,生前不殺生,博仙卻欲殺眾生,堪比當年帝尊!
佛菩薩為什麼不示現神通,讓大家親見,而度化更多的眾生?
眾生皆有靈,放生是成佛最大的助緣!
眾生有感,彌陀即應!
願眾生入真實慧,願眾生得空寂!
大珠:眾生自度,佛不能度(圖)
希捷不惑之年的生存之道: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
念佛回家:一切六道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的救度範圍
夢參老和尚:願眾生入真實慧,願眾生得空寂!
《金剛經》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為何佛還要度眾生?
佛菩薩是否在普度眾生中得到某種滿足?
眾生能否度盡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佛為了救度一個眾生,生生世世追隨不舍
眾生皆苦,而你是甜的
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願眾生都能悟道精進
四大菩薩中,為何只有地藏王才能度盡地獄眾生
眾生皆苦,願你也有貓糧味兒
眾生皆苦,你是甜的
佛看眾生都是佛,佛又怎麼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