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高考真的決定你的未來?高分≠高智商≠天才≠創新能力強≠未來取得很大成就

高考真的決定你的未來?高分≠高智商≠天才≠創新能力強≠未來取得很大成就

高考已經結束了,隨之而來的將會是考生和家長們對分數的估算、各省的高考狀元,以及每年都在上演的各大高校搶奪生源之戰,高分的考生們頭上被帶著「天才」的光環。

「高分=高智商=天才=創新能力強=未來取得很大成就」這樣的等式下,雖然陸續都有不少曾經的狀元被爆出日後並未取得相應成就,但「天才更會創新」的神話,依然被津津樂道。

GIF/164K

GIF/165K

GIF/165K

事實真的如此嗎?

假如天才是創新的一個前提,那麼提前確認創新能力應該是可能的。這種實驗在歷史上已經做過很多次。

最著名的實驗版本是劉易斯·特曼在1921年發起的,而且現在仍在繼續。特曼出生於19世紀,是一名認知心理學家,還是一位認為人類可以通過選擇性繁殖達到品種優化的優生學家(可以選擇基因確保生出來的是個天才?)。

他最著名的分類系統是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這一測試將孩子們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從一端的『白痴』級到另一端的『天才』級」,中間還劃分了「亞白痴」、「深度智力孱弱」、「輕度智力孱弱」、「臨界正常智商」、「正常智商」、「高智商」、「超高智商」。

GIF/1.1M

特曼十分確信他的測試精準度,認為它的結果揭示了不可改變的命運。

他的實驗被稱為「天才的基因研究」。這是一個縱向研究,也就是說這個實驗會花很多年追蹤它的實驗對象。該實驗追蹤超過1500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兒童,所有人都被特曼的IQ測試或者一些類似的測試確定為「天才」。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是來自上層或中產階級家庭的白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男性:這1500名兒童是從168,000名兒童中選出的,入選者有著151的平均智商,他們自稱為「白蟻」。有關他們人生進展的數據每五年會被收集一次。1956年,特曼去世後,其他人繼續了他的研究,目的是想將這項工作進行到最後一名參與者退出或去世為止。

實驗的發展似乎驗證了特曼的結論。特曼曾自豪地列舉了「他的孩子們」的成功:「近2000篇的科技論文和文章,60多本在科學、文學、藝術和人文學科方面的書籍和專著。專利授予數達到至少230個。其他的作品包括33部小說,約375篇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戲劇,60篇或更多的散文、評論和小品文,還有265篇各種文章。新聞記者出版的幾百篇被分類為新聞、社論或報紙專欄的出版物。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無線電、電視或電影腳本。」

大部分「白蟻」的身份是保密的,大約有30人已經透露了他們的參與人身份。有些是有名的創作者。傑斯·奧本海默在電視台工作過,是收視排名靠前的艾美獎獲獎喜劇《我愛露西》的主要開發人員。愛德華·迪麥特雷克是一位電影導演,製作了50多部好萊塢電影,包括獲得了好幾項奧斯卡提名的《凱恩兵變》,是1954年票房排行第二的電影。

那麼,其他被確認身份的參與者呢?他們從事的工作更為普通,有警察、技師、卡車司機、秘書,有一位是個制陶工人,最終被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還有一位是游泳池清洗工;有幾個靠社會保障金生活。

在特曼在世期間,實驗一共持續了35年。但其實到1947年時(即實驗第26個年頭),特曼就被迫得出結論:「我們已經看到,智商和成就遠遠談不上緊密相關。」

而且,那些取得成就的人中,還有不少是獲得了特曼的積極幫助。比如,前面提到的電影導演迪麥特雷克,得益於他14歲那年特曼寫的一封信,寫於他逃離他那具有暴力傾向的父親之後。特曼在信中向洛杉磯的少年主管部門解釋說迪麥特雷克「很有天賦」,他的案件值得特別考慮。於是他得以從備受虐待的童年中逃脫,並被安置在一個不錯的寄養家庭。

而電視製作人奧本海默原本是個外套推銷員,直到特曼幫助他進入斯坦福大學。

一些「白蟻」在特曼的教育心理學領域找到工作,而很多人被送往斯坦福大學,他是那裡的知名教授。

這項研究的缺陷與偏見其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被特曼排除在外的孩子們發生了什麼。創造的天才理論預測的是那些孩子之中只有被特曼視為天才的才能夠成為創造者。任何一名被排除在外的孩子,都不可能做出任何有創意的事情:

畢竟,他們不是天才。

然而,特曼並沒有成立一個針對非天才兒童的控制小組來進行對比。我們知道很多關於那數百名被選中的兒童的事,卻只知道一點點餘下的數萬個非天才的事。

但是,我們所知道的,已經足以推翻這一天才理論。其中一個被特曼考慮並拒絕的男孩名叫威廉·肖克利,還有一個男孩名叫路易斯·阿爾瓦雷茨

圖:威廉·肖克利( Shockley,William Bradford)

日後,肖克利獲得了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並被稱為「晶體管之父」,他創辦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是矽谷最早的電子公司之一。肖克利的員工陸續創辦了快捷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公司和AMD公司。維基百科上說,他也創造了日後的「矽谷」。

而阿爾瓦雷茨呢?他獲得了196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提出一顆小行星造成了恐龍滅絕——即「阿爾瓦雷茨假說」——的第一人。

圖:路易斯·阿爾瓦雷茨(Luis Walter Alvarez)

但是天才的假說也並未消失。或許特曼對天才的定義不夠完善?或許肖克利和阿爾瓦雷茨的測試在執行時出現了錯誤?

我們因此是否也無法得出如下結論——天才的身份並非預示著具有創新能力,因為它不是創新能力的一個先決條件?

隨後的研究專門進行創新能力的測量,試圖去確認這一結論。

從1958年開始,心理學家艾利斯·保羅·托蘭斯對明尼蘇達州的小學生實施了一系列測試,後來被稱為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試。該測試的任務包括想出一塊磚的不同尋常的使用方式,想辦法改良一個玩具,以及基於給定的形狀(比如一個三角形)即興創作出一幅畫。(對於這些測試方法,我們多麼耳熟能詳!)

研究人員通過每個孩子產生了多少想法,這些想法有多麼異於他人、有多麼不尋常、包含有多少細節,來評估他們的創新能力。

實驗依然是縱向的,大概每5年進行一次後續測試。

50年後,參與者們都差不多結束了自己的事業,並已經表現出了他們擁有的所有創造能力。結果很簡單。60位參與者,曾經得分高的人,都沒有創造出什麼獲得公眾認可的東西。很多人做出了可以稱之為「個人成就」的創新的事,比如組成一個行動小組,蓋一座房子,或是追求一個富有創意的愛好。

實驗進行到這裡,這個測試似乎達到了預測「誰會擁有較為有創意的人生」這一適度的目標。

然而,無意中,托蘭斯的測試強化了特曼實驗的結果:天才與創新能力無關,即使是在創新能力被定義得很廣泛、被測量得極慷慨的時候。

托蘭斯記錄下了他的所有參與者的智商。

他的結果表明,創新能力和總體智商之間沒有聯繫。特曼所測量的東西和創新毫無關係,這就是為什麼他錯過了諾貝爾獎得主肖克利和阿爾瓦雷茨。

圖:電影《天才雷普利》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家 的精彩文章:

鄒市明:我要打倒的是每一次被打倒的自己,及每一個懷疑

TAG:商業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五大軍事天才,個個功高蓋主,不料僅一人能得善終
高分不是天才專利,高效學習助孩子成績再上層樓
智商超級高 努力就能成天才的四大星座
天才,也不過是不斷努力的結果
世界上最難得動作,能做出就是天才,全部可以的估計沒有
天才都不一定能想出來的超棒發明
可以通過改造基因提高智商?未來也許人人都是天才
今天才知道手機攝像頭還有這樣的功能,簡直強大到不可思議
天才未必可以複製,成功一定可以模仿
「高產」天才王興:不放棄就是走向成功
「天才遺傳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會成功,這兩項特質更重要
高曉松沒搶過姜文,天才有時候比的就是嗅覺,大師導演能否完美收官
做不成偶像就只能做科學家了 盤點韓娛高智商的超級天才
勇士不僅奪冠還發掘出兩大天才球員,即便未來四巨頭也不用怕了
腎氣充盈的寶寶,春天才能長得更快更高!
如果沒有後天的培養和本人的艱苦努力,任何天才都是不能成功的
成為一個天才的背後,可能是超越常人承受力的痛苦
你可能大賺,但我永遠不虧!上單天才毒紀終於開始打鑽石局了
全世界都是天才,還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火影緊身衣一族真的說明了努力就能超越天才嗎?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