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用藥有心得,聽聽專家如何用藥?(105句,句句是精華)

中醫用藥有心得,聽聽專家如何用藥?(105句,句句是精華)

總論:中醫中藥運用於精神系統治療,已經有很好的臨床效果,近年來,對於中醫中藥用於臨床戒癮治療,取得不錯的療效,深受患者及家屬的歡迎,今天由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醫學脫癮機構--江蘇省無錫市渤海醫院藥物依賴康復中心的中醫專家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醫用藥的心得總結,供大家參考:

中醫專家形象

開的葯要盡量好喝,才療效更好。先要自己吃藥,明白葯之性,調理好自己之身體。

秋宜下藥多用,溫燥葯少用,但因人而異。

秋天霜降後應下氣,補藥(芪)參之類少用,否則肛氣不利。

葯其味偏盛,入臟腑攻病。糧谷平和,併入五臟以養人。

用藥分量十分大,且很少用補藥,且方中多有發散之葯,因其理論「汗法即是興陽」。

方中多用風葯。(如東垣昇陽益胃,不復其陽氣,胃就不好)

葯中常加發散葯(興陽之義)。用昇陽益胃:參、術、芪、連、夏、草、陳皮、苓、瀉、防風、羌活、獨活(三味發散)、柴胡、白芍、姜棗。

其作用:(1)引經,可使諸葯入經。防、升麻;(2)振奮陽氣,有一兩味就可以。

補藥無有過於金石者。

2、

單葯

天花粉(栝蔞根)清熱排膿。

阿膠補心陰長血脈,用黑驢皮,用東阿水煮。一切肉皮皆有滋陰補心之功。

麥冬清肺胃之火,天冬補肺之陰。

麥冬涼滋肺陰,天冬補肺。

參三七與人蔘同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都可治三焦之疾。

知母去腎火-倒陽葯,男可陽痿,女可避孕。老人禁用,用麥冬代之。黃柏清膀胱火兼腎火。

知母抑制腎上腺,節慾。

感冒初起慎用地黃,易使陽證變陰證。血里熱重者可用。

白芍苦平收斂。

元參之應用應知:腫瘤、虛弱之患者慎用,易使陽證轉陰證。或元參加桂枝,元參加生薑。

川連敗心火,入心經,外感初起不宜。

收斂葯:脾經-龍骨;腎-牡蠣;肝經-珍珠母、石決明。

珍珠母-肝火,龍骨-脾火,牡蠣-腎火。

珍珠母可使心腎之力收斂一些,面色會好,新陳代謝下降,生陰氣才能生長。陰虛之火燒人十分厲害,「雷龍之火」如肝經火旺頭痛(當歸、龍牡、桂枝、附子)。

珍珠母類龍牡,但收斂力弱,配丹參、沙參。

代赭石-赭石入手少陰、足厥陰經,怯則氣浮,重以鎮之。以鎮虛逆,故仲景治傷寒、吐下後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生石膏用不傷胃,其性微寒,不必煅用。不是大寒品。

羚羊角粉6包煎煮20分鐘,治癃閉。

萬年青強心去火。

黃連、焦梔子也是去心火的。

血見愁:草藥,對胃腸炎症、便血、腹瀉、痢疾,有奇效。

血見愁(草藥)治淋病、性病,治泌尿系統特效。

蔓荊子,疏散頭面之風,或用於外感(蔓荊子、菊花、石膏),治少白頭。

蔓荊子用外感初起兼咳嗽者。

浙貝母:開竅,調氣,恢復肌纖維彈性(止咳反弱)。

附子辛溫通十二經,麻黃、細辛有興奮作用。

香附子-溫小腹(微溫,偏涼,辛溫可代麝香)

當歸炭治月經不來。當歸先煮一陣有活血之用,長時間煮當歸,揮髮油完了,形成於鹼,有破血作用。

川芎煮水可墮胎。

法羅海,黃酒、水酒各半煮-治胃痛。

桑葉熄肝火明目。

白豆蔻作用平散,肉豆蔻作用溫中。

僵蟲補之人蛋白酶,軟堅化結。

蟅蟲3-10,破血逐淤,續筋接骨。急腰扭傷,研末吞服甚效。

厚朴:當煙吸可促進腸之蠕動。

當歸炭-破血(用於月經不來),含當歸鹼。當歸少煮止血,久煮破血。

吳萸子熱而走竄,寒證用,麝香也走竄,但無熱,寒證不用。

乾薑興脾陽,守中。

冰片、薄荷降低血白血球。

史書記:周文王無嗣,食苡米飯而有子。

夏季須用人蔘補氣。

夏枯草-協調人身之鈉、鉀平衡。鉀多人瘦,鈉多人腫。

淋病單用生甘草泡水飲用見效。

麻黃可用芝麻桿代之,發表亦可。

麻黃走表,但伍細辛則補人,類睾丸素。

麻黃鹼,先作用於中樞,再作用於氣管平滑肌。麻黃加石膏則發汗力差。

獨活引入少陽;羌活引入太陽;葛根引入陽明;柴胡引入少陽;足少陰-細辛-可直往督沖。

丹參-清血熱,可代蒼朮白虎湯、四物湯,但擴張血管,去濕熱。

柏子仁-甘平,養心、安神,潤腸、通便。便溏、多痰者慎用。

眼科內障凡屬陰證者,宜大量用附子。註:周潛川用藥分量十分大,且很少用補藥,且方中多有發散之葯,因其理論「汗法即是興陽」。

青葙子(益母草子)即充蔚子,降肺氣入腎。

牙齒痛用地骨皮,牙縫出血用茅根。

旋覆花降氣。菊花清上。

密陀僧殼治瘰癘。

霍香2,治脾胃吐逆最要之葯。胃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好,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葯。一惟舌有濁垢面漾漾欲反者最佳。

藿香: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葯。

單用党參、黃芪虛人不受。

穿山甲、王不留行,婦人服了乳長流。

血壓高之人也眼壓高,病主在肝。眼壓高的兵刃,用草決明煮水用。

玄胡調血,調氣。浙貝解痙,使肌肉有彈性。白芷止血。甘松調氣。全蠍解痙,使胃管收縮。

丹參二兩治倒天柱。氣不通(陽明)-藕節20、敗醬20

草決明有緩下作用,降眼壓。不用白朮類,因其燥,車前子利水下行,麻細附益陽氣,補腎,治目。

草決明:治高血壓,大便不通。

枳椇子,強心解酒,泡酒好喝。與金櫻子、大棗、党參、人蔘、枸杞、臾肉,共泡酒好喝,十分甜。青梅、竹葉、菟絲子藤可配綠色酒。若加地黃則為黑酒。

附子、乾薑純陰證可用。

絲瓜藤近根之汁-主中耳炎。尿鹼主治發頤。黑目仁有白點者腎水枯。

血壓高可用元明粉。加姜附溫陽。

月經過去或將完,柴胡可多用點10g。

馬錢子製法:49天(冬)以尿浸之,二天一換;去殼(殼傷人)炒至焦黃,研細末。

金鉤梨(西南曰:拐椒),當水果吃可戒酒。

西瓜食用過量,反而不利尿,同時瓜毒產生高價鐵Fe3+

茯苓治周身水,豬苓治大腸水(配石膏),亦用防己藶黃湯(防己、川椒、葶藶、大黃),澤瀉治膀胱水,白朮治脾水。

焦白朮、桂枝利尿,炒白朮健脾。

鐵鏽60重墜(鎮),降氣血,周先生治高血壓方中,腸與生牡蠣15、紫石英30為伍。(鐵鏽外科治牛皮癬)。

中藥調配中

3、

葯組

信石(砒霜)以牛黃之寒防其過熱。信石、硫磺起命門火。

金銀花,何首烏用於血脂高。

生苡仁、澤瀉利水分但傷陰,外感初起少用,否則不易退燒。夏日高燒加霍香、薄荷、法夏、茯苓、生薑兩片用以發散。

丹參與桂枝可代用四物湯。

芩連-桂枝-熟地、元參(配伍)

陳皮(燥濕)、法夏(祛痰)加黃芩調胰、胃。加蒼朮治寒痰。(陰陽相應,寒熱互用)

蟬蛻-降壓;胃陰不足-舌裂;石決明-斂肝;龍骨-斂脾;牡蠣-斂腎。

周潛川瀉藥-芒硝、石膏。入慢咽(似痛不痛,似癢非癢)於石膏中用芒硝好。

麻、桂:中國西南治疾不離之。

沙參-如恐人蔘太熱可以代之。如白血病者發熱(胃陰虧、肺陰虧),小柴胡湯中加沙參代人蔘。

葯對:茵陳、竹茹(調膽汁);陳皮、法夏;丹皮、酒軍(苦寒涼血)。

葯對:蒼朮、茅根

桂枝強心利尿,加木通又是利尿之品。

法夏與生龍牡,破積軟堅。

柴胡無芩、栝蔞不消炎、清熱;柴無芍藥不寬胸。薄荷治少陰頭痛。柴無桂不消痞(寒凝或陽虧)。柴胡加法夏才降胃氣。

諸子皆降:蘇子治咽癢,下肺氣。萊菔子治腹脹,下胃氣。蘇子、萊菔子、白芥子(三子養親)變為祛痰劑,治乳癰、結核之類。

夏枯草:破積,軟堅(如脛骨腫)。聰明益氣用蔓荊子。

當歸、熟地、蔓荊子、生芪治少白頭。

桑寄生、桑枝、桑皮:手腳麻木,其性質差不多。獨活是下行的葯(但本草講獨活上行,羌活下行)。桑枝入手太陽。桑寄生入足太陽,五加皮去濕痹、治腰腿痛;真五加皮香味較濃。

沉香燥,一般配石膏同用。霍香、赭石去穢,(赭石與旋覆花同用),胃潰瘍,口中有菌。潰瘍病為腎虧,用麻細附、八珍,補腎、補氣血。

頭頂燒用龍牡,下氣養陰。

清涼強心-甘草、赤小豆、萬年青。溫熱強心-姜、桂、附。

肉桂、川連、紫石英,可用於心臟病。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關於中醫中藥戒毒戒酒的科學知識,不妨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

無錫渤海醫院藥物依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焦樹德 丨30種常見中藥的用藥心得
18條高級私教總結的健身心得,句句都是精華!
鱉甲藥用心得
痛風喝藥酒,到底是對還是錯?老中醫20年研究心得,它最管用!
用藥心得淺談
孔子: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論語心得69集
中藥雖多,常用的要記牢,中藥店常用藥心得
18條減脂心得,都很實用!
olay和科顏氏美白精華哪個好用 測評和心得告訴你
孔子:《論語》精華50句,只讀一遍,獲益終生!論語心得第23集
小蟹眾測:漫步者W820BT使用心得
孔子:君子九思,句句經典,不可不知論語心得第25集
10 條收納心得乾貨,能頂 100 個阿姨,照做就行!
很難得的380條太極拳語錄心得,小編補齊缺失的20條!收藏吧快點!
針灸大師:艾灸心得23條,收藏了
一位佛友分享的4個禪修心得,太受用了!
當歸藥用心得
孔子:慎言,是一種難得的修養論語心得第35集
90歲老人抗癌心得:多吃2種菜,做好1件事,癌細胞不敢造次
10瓶網紅眼霜的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