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熙:來,瞧瞧朕的美瓷

康熙:來,瞧瞧朕的美瓷

眾所周知,明清瓷器一直是

瓷器收藏的主力軍

各個藏家對於明清瓷器的喜好

遠遠超過其他朝代

其中,清康熙年間的瓷器尤其討人喜歡

歸其原因,也是當時大環境下的政治開明

經濟大發展,從而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制瓷環境

康熙時代非常注重瓷器的燒制

不論是工藝還是花色都有著很大的提高,尤其以青花瓷取得的成就最為突出。

康熙年間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態,仿古創新。既有陳設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銷瓷等。

主要品種有:盤、碗、碟,杯、盒、瓶、尊、壺、罐、爐、缽缸、香熏、筆筒、掛鐘等。

大件器物

多是民窯燒制,儘管體積較大,但極少變形,風格挺拔向上,粗獷豪放,絲毫沒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獨創性,嚴謹大方。

下面,就來鑒賞下康熙年間流行的精美瓷器造型吧。

瓶類瓷器是康熙青花造型中最為豐富的,多用為陳設觀賞

清康熙青花洞石花鳥小筒瓶

高:22cm 口徑:5cm 底徑:6.5cm

此瓶是清初號稱天下一統的「一統瓶」,也叫象腿瓶,備受現今藏家的喜愛,然而市場上仿品很多,有的幾乎以假亂真。

但只要仔細辨認,就能看出其破綻,仿品沒有真品肩部漸收的美感,畫工筆道生硬,線條拘謹,沒有真品胎體糯米狀的胎質,底面跳刀痕明顯,更沒有真品的一線紅露出。這件瓶口沿有棕色醬釉口,可見此器是順治晚期康熙早期作品。

說明:

微觀圖上可見大個的死亡氣泡色深,與清晚期的器物上的死亡氣泡相比不一樣,區別明顯。此微觀圖有明末清初時期釉表氣泡微觀圖特徵。

可作為斷代判別器物新老的一個參考。

清康熙青花鳳紋長頸瓶

高:19cm口徑:4cm底徑:6.2cm

康熙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也有閒情逸緻置辦室內的陳設器,使這類插花用的瓶類,不僅宮廷的御用瓷有燒制,民窯瓷也有燒制。

此長頸瓶畫有康熙朝風格的鳳紋、蕉葉和點片狀雲朵做邊飾紋,亮清釉面,淺圈足,底面有釉。器型小巧秀美,頸部有獨特的環狀凸起,整體似小葫蘆瓶,「葫蘆」也有「福祿」吉祥之意。此瓶是康熙時期的民窯製品。

清康熙青花五彩洞石花卉紋梅瓶

高:18cm 口徑:5.7cm 足徑:7.6cm

此件梅瓶以釉下青花釉上彩繪製的洞石、蜜蜂、牡丹布滿梅瓶腹面,紅彩深似棗皮,綠彩沉穩,黃彩淡黃,花間的蜜蜂翩翩起舞,整個畫面亮麗耀眼,奪人眼目。

梅瓶短頸,口外翻,豐肩,圓腹,腹下斂,砂底,底中心有釉臍,有旋削痕,砂底與釉的銜接處有一線紅露出,一線紅人們習慣叫它火石紅,實際這一線紅並非火石紅。口沿塗一層淡淡的醬黃釉。梅瓶整體豐滿,是明末清初多見的器型之一。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紋膽瓶

高:20.6cm口徑:5.8cm足徑:6cm

人們常說松象徵長青不老,竹象徵君子之道,梅象徵冰清玉潔,而這三種植物又都以不畏嚴寒著稱,故稱歲寒三友。

此件以松、竹、梅為主體紋飾的青花膽瓶,器型秀美,所畫松、竹、梅圖案構圖疏朗,筆畫流暢。

清康熙青花五彩人物故事梅瓶

高:18cm 口徑:5.6cm 底徑:7.5cm

入標題 bcdef

此件青花五彩人物梅瓶上畫的是一幅傳統人物故事「加官進爵」圖。

瓶上的繪畫人物神形兼備,人物神態各異。瓶直口外撇,短頸豐肩,下收到底足。青花發色深藍,用平塗法繪製山石。此件梅瓶彩面保存完好,雖然流傳人間幾百年,仍不減當年的艷麗色彩。

清代各朝燒造的瓷器人物故事中當官的都穿戴明代官服,極少有滿人服飾,只有出口瓷應外國人要求才繪滿人裝束。內銷瓷極少見。

說明:

微觀圖上可見多有棕褐色死亡

氣泡生成,氣泡表面光滑,有立體感,邊緣清晰,白色氣泡周邊有小氣泡生成,有破碎。

符合老器物的微觀特徵

清康熙青花四季花卉方棒槌瓶

高:29.5cm 口徑:7cm 底徑:8.5×8.5cm

行里人把這種器型稱作天圓地方瓶。四個主畫面畫了四種花卉:菊花、梅花、荷蓮、牡丹花。

除了荷花的一面都有洞石相佐,不難看出有清早期的繪畫風格特徵。青花料用的是浙青,色澤深藍。我們知道,康熙時期的青花發色有四種:黑藍、淡藍、正藍、翠藍。這件的藍色正是黑藍的一種。有「熙朝古制」青花款。

底面有點狀火石紅,在方框形底面上點狀火石紅呈赤紅色。此方棒槌瓶是一件康熙中期的民窯細路精品瓷。

說明:

微觀圖上可見氣泡密集有破碎,有棕褐色死亡氣泡,死亡氣泡邊緣清晰不像白色氣泡破碎或有小氣泡布列其周邊。

死亡氣泡表面,顏色深淺過渡自然柔和,有立體感。

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燒造。

清康熙青花四魚圖盤

高:5.2cm 口徑:28.8cm 底徑:12.5cm

盤敞口,唇邊,兜腹,底面不施釉,糯米胎,圈足,足的內牆高,外牆低。盤內心繪魚藻紋,鯖、鰣、鯉、桂四條魚以鯉為中心,其餘三條魚呈三角形各就其位,有水草充滿其間。青花發色藍中泛紫,沉穩鮮亮,釉面青白。盤的外壁繪兩組竹葉紋略加點綴。

這種魚紋盤備受當今古瓷界民窯器藏家的追捧和青睞。當今市場上這種四魚盤仿品很多,而且仿製比較到位,青花色澤、器型、魚紋的畫法、釉面及胎質都與真品極其相似,使初學者很容易打眼。但只要仔細觀察,還是能找到與真品的不同之處。

清康熙青花錦地開光花卉菱口大盤

高:5.5cm 口徑:38.3cm 足徑:21.8cm

這件青花大盤有外國的風格,是件外銷瓷。其整體布局是外國的風格,但其中的錦地與花卉確是中國瓷器紋飾的傳統畫法。有佛手、石榴、壽桃三多紋,牡丹、菊花、茶花、雞冠花都是中國瓷器上多有的花卉品種與形態。

青花發色艷麗高雅,繪畫精巧細膩,多種花卉不拘一格,繪畫技法嫻熟隨意,用筆自然流暢。是用上等浙青料繪製。釉麵粉白,是清康熙中期製品,因為唯有康熙中期是粉白釉,清早、晚期都是亮青釉。圈足是呈泥鰍背狀,胎質硬朗細密,已有微微泛黃的火石紅。

圈足內有樹葉飄帶花押款,這都符合清康熙時期青花瓷的特徵。綜上所述,此物為康熙時期民窯細路製品,屬外銷瓷。

清康熙黃地綠紫龍紋盤(官)

高:2.8cm 口徑:10.8cm 足徑:7cm

此盤黃地與綠紫龍紋都是釉上彩,是在溫度700-800℃條件下二次燒成的。五爪龍的使用明清時期都被朝廷壟斷。五爪龍代表帝王,民間不準用。此盤的龍紋是五爪。

盤底圈足內還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繪畫細膩器型規整,且整體釉面有古舊感,是一件老的器物,是康熙官窯。(官窯器龍紋並非全是五爪,三爪,四爪也有官窯器)

鳳尾尊為當時的流行式樣,因其口、足外撇形似鳳尾,故名。它是從花觚演變而來的,線條優美,舒展流暢。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紋鳳尾尊

高:43.3cm 口徑:21.6cm 底徑:14.2cm

這件青花鳳尾尊是康熙時期的佳作,讓我們能看到古人的寄情山水、潛心丹青、默默耕耘之情懷。

在這件瓷器上,康熙青花瓷的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如用斧劈皴繪畫的山石,遠山近景,用線描繪畫地面、水面,有時代特徵的錦帶祥雲,空中掛著小太陽。器型秀美,紋飾布滿全身,也就是行里人常說的「滿篇」,融壯美與秀美於一身,是康熙時期民窯細路精品瓷。

圖中氣泡,白色的邊沿有破碎或生成密集的小氣泡,死亡氣泡邊沿清楚,是老舊器物微觀圖特徵。

將軍罐,始見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續順治式樣,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窯均有,但民窯所佔數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

清康熙青花五彩獅穿牡丹將軍罐

高:49.5cm 口徑:20.5cm 底徑:20.5cm

這件獅穿牡丹青花五彩大罐是清康熙早期的作品。在明末清初時期用獅穿牡丹在瓷器上作畫的多為小罐、小瓶一類,大器上用獅球紋的比較少。而與牡丹相配的多是鳳凰。

這件身高近半米的大彩罐卻一破常規,畫的是獅穿牡丹。仔細觀察此罐在高溫燒制青花時也是畫的鳳紋,在釉上作彩畫時才改畫獅紋的,此罐的獅紋上仍留有鳳紋青花輪廓。

此罐曾經入過土,綠彩已嚴重褪色,成了淺綠色。由於出土多年,罐上使用後的自然劃痕明顯。

清康熙青花鳳穿纏枝牡丹小將軍罐

高:23.8cm 口徑:11.3cm 足徑:14.2cm

將軍罐是因其寶珠頂鈕蓋,形狀似將軍盔帽而得名,這種器型最早見於明嘉萬年間,定型於清順治時期,康熙時期大量燒造。

將軍罐被認為是清代的瓷器器型,有青花紋飾的,也有青花五彩、五彩、粉彩的,像這件青花鳳穿牡丹紋將軍罐為多見品種。保存到如今的青花五彩、五彩器確實不多,特別是人物圖案的就更少。

筆筒

清康熙五彩共舞人物筆筒

高:13.3cm 口徑:9.5cm 底徑:9.5cm

此筆筒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旁若無人雙雙共舞,有情有景。

此筆筒呈圓筒狀,口徑足徑相當,玉璧底,卧足處有釉。畫工精細,人的臉廓、衣飾輪廓線都是筆道纖細、填色準確。

釉麵粉白,釉上彩色艷麗,有年久沉積的舊光澤,蛤蜊光暈明顯。在筆筒的另一面畫的是紅色樹葉款和紅色小方章款,是康熙五彩器的時代特徵。

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

慢拂弦,歲月浮華,一夢千年

可參造化天地妙,無極由來太極添

太極添,業火凝鍊,玲瓏驚艷

《憶秦娥 青花瓷》

北京電視台拍寶欄目特約嘉賓力作

創新採用科學手段辨別瓷器真偽

《明清瓷器識真》

學苑出版社 出版

李臣著

本書系瓷器鑒賞圖書,收錄明清瓷器280餘件,涵蓋明代六個時期及清代四個時期全部瓷器的三大類,即釉下彩瓷、釉上彩瓷,顏色釉瓷,既有民窯瓷器,也有官窯器;既有傳世品,也有窖藏或出水的實物

書中對瓷器的整體形狀、表現內容、用料差異、不同特徵,以及不同瓷器品種的歷史淵源等都有所闡述。與一般純粹靠經驗和手感鑒定瓷器真偽好壞不同,作者使用瓷器切片的微觀圖來輔助判定瓷器的真偽,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李臣,在泰斗級瓷器專家故宮博物院耿寶昌老先生的指點下,從民間陶瓷愛好者成長為古瓷研究鑒賞家。編著圖書有《瓷道》《明末清初瓷筆筒辨偽識真》《明末清初民窯瓷識真》《民間尋瓷記錄》等。同時,在各大報刊發表瓷器收藏及鑒賞研究文章40餘篇。

1

2011年受聘於北大資源學院任特聘教授至今,講授「明清瓷器」課程。

2

2011年起受聘於北京電視台《拍寶》欄目,做專家組專家至今。期間,做過百餘場古瓷鑒賞節目,深受觀眾好評。在電視台組織下接待藏友幾千人,鑒定瓷器萬餘件;講課十餘場,聽課人數千餘。

3

2014年起受聘為中拍國際網拍專家組專家。

作者李臣與耿寶昌先生鑒賞瓷器

作者在北京電視台參與《拍寶》節目,製片人陳笑(左),畫家王衛東(右)

作者在北京電視台《拍寶》節目中點評瓷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苑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致「虛假廣告表演藝術家們」:人丑就要多讀書

TAG:學苑出版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精美瓷器欣賞,國家之瑰寶!
這世界從不缺少天價瓷器:佳士得和蘇富比拍出的六大美瓷
釣魚台又出新菜!秀美煙雨淮揚菜,精美瓷器,享受一場江南雅緻美食之旅
零距離帶你欣賞 故宮洪武、永樂、宣德精美瓷器
杭州博物館,珍藏的南宋精美瓷器一覽!色澤雅緻,氣質高貴!
乾隆皇帝年間最養眼的精美瓷器
鑒賞|乾隆皇帝年間最養眼的精美瓷器
專家打開江西千年古墓,出土兩件精美瓷器,一看底盤氣得立馬摔碎
美瓷集珍 清·康熙時期瓷器欣賞 06
實拍景德鎮古窯生產線,老匠人手藝精湛,窮盡一生,做出精美瓷器
國家博物館裡的精美瓷器,大開眼界!
精美瓷器:鑒賞
美瓷膠會成下一個家裝市場黑馬嗎?
湛江博物館,館藏精美瓷器一覽!件件珍品,不可多得!
精美瓷器欣賞
80元不到告別脫妝!浮粉!卡紋!打造完美瓷肌,油皮也能hold住!
盤點武漢博物館的絕美瓷器!竟有保存極為完整的元青花梅瓶!
難得一見——絕美瓷雕欣賞
中國精美瓷器欣賞
古代名揚世界的精美瓷器,其實是兩種體制製作的,一種代表藝術成就,一種只能簡單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