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一級編劇董凌山揭示創作奧妙

國家一級編劇董凌山揭示創作奧妙

我從事藝術創作已經40多年了,寫了不少東西,有曲藝、戲劇、也有影視。經歷了成功的喜悅,也嘗到過失敗的煩惱,更體會到了創作之路的艱辛。中國有句俗話叫四十而不惑,是說人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會明白很多道理,遇事能明辨不疑了。走過40年創作之路,雖然不能說什麼都明白了,但是確實有很多的感悟,願藉此機會與大家交流幾個話題。

作者要有一份社會責任感

一個作者,要常常心中想著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常常掂量肩上的責任,多一份社會責任感;常常摸摸自己的良心,守住藝德底線。一個優秀的作者,一定是一個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

作家這種職業有其特殊性,作品進入市場就變成一種商品,但是這種商品同時還具有文化屬性,人們在購買消費的同時,會受到它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作品的教化功能。近年來,一些社會不良風氣中總能找到文化缺失、不良文化影響的影子。所以,作為一名作家、一名作者,要有一份社會責任感,要勇於擔當,要用自己的作品去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多寫具有正能量的優秀作品,去感化人、鼓舞人。

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創作環境非常寬鬆自由,作者的創作空間也非常廣泛,幾乎沒有什麼不可以寫的。但是,寫什麼和怎麼寫,仍然是一個負責任的作者應該嚴肅對待的問題。不能為了錢就讓寫什麼寫什麼,讓怎麼寫就怎麼寫,要守住自己的良心底線和道德底線,作者的良心底線和道德底線要比別人設置得高一些。

我比較願意關注社會問題,在我的作品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當然,這種反映不是直白的、簡單的,要經過精心組織,反覆琢磨,巧妙、藝術地表現出來。比如拉場戲《被撞之後》,是寫當下「老人倒了扶不扶的問題」,通過一個老人被撞之後,刻畫不同人物,表現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呼喚正義和善良,倡導助人為樂的社會風氣;評劇《遼河灣》,表面看是寫海選村幹部過程中發生的故事,但是,我要表現的主題,是為中國的民主政治進程腳步鼓勁、加油;海城喇叭戲《蹺中情》寫了兩對浪蹺人的愛情故事,它所表現的主題是:文化是一種力量、文化是一種財富、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丟掉它上對不起中華民族,下對不起子孫後代;還有我的電影「鄉村媳婦系列三部曲」,表現的主題是:百善孝為先——孝道,家和萬事興——和睦,鄰里和為貴——團結,夫妻情最重——緣分。

董凌山(左)與鞍山市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戚永哲(右)合影

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貧

有些作者經常向我討教編劇方法,問我有沒有學過編劇技巧、編劇法之類的,我說沒有。這是實話,我真沒有學過,也沒系統看過這方面的書。我搞創作這麼多年就是一個字:寫。多寫多練,時間長了就有經驗了。我不是否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創作確實有它的特殊性,編劇理論學得再好,不寫不練也沒有用,編劇這一行有個怪現象,那些有成就的劇作家,多半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勤奮。我主張要看書就多看看名家名著,看看人家是怎麼寫的?看得多了,寫得多了,方法自然就悟出來了。所以,我有一個觀點:編劇技巧是「悟」出來的,不是「學」出來的。

創作是個苦中有樂的差事,要幹這一行,首先要耐得住寂寞,身要沉下去,坐得住;心要靜下來,不浮躁。你可能半輩子或者一輩子都默默無聞,但是,你仍然要堅守。創作過程中的苦辣酸甜我都親身感受過。前些年生活條件差,夏天沒有空調,為了防暑,腳下一盆涼水,脖子上一條濕毛巾;冬天,在沒有暖氣的房子里,穿著棉衣棉鞋,一寫寫到半夜!

其次要耐得住清貧,靠創作發財的有,但是不多。你可能一輩子都過得很清貧。身邊的人,同學、親戚、朋友,物質上都比你富裕,生活上都比你過得好,但是,你仍然要堅持。守得住清貧還有一種含義,就是當你達到一定水平,有了一定知名度的時候,你更要堅守自己的原則,自覺摒棄銅臭之俗,不能給錢就寫,讓寫什麼寫什麼。我給自己定了個「三不寫」的原則:不是積極向上的東西不寫;低級庸俗的東西不寫;兒童不宜的東西不寫。相反,有些作品,不給錢也要寫,而且還要下功夫寫好。比如給孩子們寫作品,給老年人寫作品,我都不要錢,這也算是「扶老攜幼」嘛。

第三要經得起磨練,要有寫一部作品扒一層皮的心裡準備。自己辛辛苦苦寫的東西,就像自己的孩子,怎麼看怎麼好,但是,在別人眼裡卻不怎麼好看,他們有可能把你的作品說得一無是處。特別是面對某些外行領導或者專家,你花了幾個月寫的東西,他一句話就給「斃」了,這還算好的,給你個痛快。最怕提出一大堆意見,讓你回去修改,結果改來改去,最後,你自己養的「孩子」,連你自己都不認識了,沒準兒最後還是一槍「斃」了。那時,你的感覺只有四個字:欲哭無淚。這個時候,你必須要告誡自己,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因為,勝利可能真的離你不遠了。

作品要有生活接地氣

作品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卻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任何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一個縮影,任何一個作家都離不開生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作品要源於生活,要接地氣。但是照搬生活不是作品。我認識一個農民,酷愛寫作,他每天在農村幹活時,兜里總是揣著一支筆和一個小本,一有空就寫一段快板,春天播種,夏天除草,秋天收割,連在大棚里割韭菜也要寫一段,幾年下來寫了厚厚的幾本子。他來找我幫他發表,我一看,那就是押韻的生活日記,可我實在不忍心打擊他的積極性,就勉強幫他改了一段,幾乎是重寫的,發表之後他卻說我改得不對,生產過程沒寫全,讓我哭笑不得。生活經過提煉、加工,加進作者獨立的思考和創作技巧,最後呈現出來的才是作品。所以,作品還要高於生活,好的作品一定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

有一次,我去農村親戚家,遇到兩家鄰居為了蓋房子打了起來,原因是後蓋房這家比先蓋房這家地基墊得高而且往前搶了一點,先蓋房這家認為這是要壓他一頭,就不幹了,兩家為此打得頭破血流。親戚說,在農村為了一條壟、一道杖子、一條水溝,鄰居之間經常打架。這件事情深深地刺激了我,後來,我寫了一個小品《東西兩院》,同樣是寫鄰里打架,但寫的是兩家為了比誰辦的「文化大院」好產生矛盾衝突,最後,作為文化站長的丈夫,巧妙化解了矛盾,進而打消了妻子對自己的懷疑。這樣,既增加了喜劇性,又增強了時代感。

生活積累好比打柴,創作靈感就是火花。要寫出好的作品,需要認真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積累,而豐富的生活積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走捷徑,靠走捷徑是寫不出好東西的。

任何一種生活,對作者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所以,作者要用永遠保持一顆童真的「好奇心」去主動接觸生活、感悟生活。就好比打柴,要日積月累。除了天賦和技巧以外,作者最後比拼的一定是誰的「柴火」打得多。打完「柴火」還要分類,就像農民家裡把稻草、秫秸、樹枝、劈柴等分開堆放一樣,不同的柴火有不同的用途,熬粥、蒸饅頭、烀豬蹄……用途不同,柴火也不同。

有了創作積累,我們就可以隨時做好準備等待創作的火花。創作的火花我們通常稱為「靈感」,創作靈感有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來了靈感必須抓住。要用這來之不易的火花,去點燃最適合的「柴火」,把它燃燒到極致,以達到最佳效果。

我雖然生在城裡,但是我喜歡農村,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在我的作品中多半是寫農村題材的。我平時經常找機會去農村體驗生活,關注農村最新發生的故事,關注農民的現實生活,積累創作素材。為了準確把握不同的村長人物形象,我接觸過的村長就有幾十個,在一起吃過飯、嘮過嗑的不說,我至少和十個以上村長在一鋪炕上睡過覺,而且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前些年農村衛生條件差,有時候回來衣服上都生了虱子。

海城喇叭戲《蹺中情》劇照

作者要追求藝術品位和作品質量

作者要以「作品立身,創作為本」。要注重原創,寫自己對社會獨立的思考,寫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獨特的風格。要摒棄跟風模仿,千篇一律式的寫作。不要去追什麼東西「火」,什麼題材「熱」,更不能去趕所謂的「時髦」。我的作品中多半是表現農村生活的,因為我熱愛農村,熟悉農村,對農民有感情。我比較喜歡寫喜劇,在多年的寫作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所以,對於農村題材,特別是具有喜劇風格的農村題材,寫起來得心應手,自己也比較有自信。

近些年,有那麼一些作者,眼睛總是盯著別人,看人家寫什麼他寫什麼,人家怎麼寫他怎麼寫。寫東西之前像賣貨一樣,要先摸摸市場行情,看看什麼東西快、什麼東西「熱銷」,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互相模仿,互相抄襲,題材雷同,風格相近,最後走向共同退化。

藝術創作貴在創新,創新是藝術創作的本質要求,是藝術的生命。作者的每一次創作對自己都是一次新的挑戰,都是一次全新的過程,自己永遠不能重複自己,更不能重複別人。

作者要追求藝術品位和作品質量,要堅持藝術標準。每一次寫作都要像上台階一樣,像登山一樣,腳踏實地,抬頭向上,讓自己始終保持有更高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

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三性」的統一,即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只有「三性」統一的作品,才能算是精品。要寫出精品,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要有精品意識。要在創作開始就給自己制定一個較高的藝術標準,要有一種作品不精不出手的勁頭,要勇於難為自己。當然,這個標準要切合實際,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我在每次寫作時都要「為難」自己一下,常常為了一段唱詞、一個開頭結尾,或者是一個小情節,煞費苦心,反覆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比如拉場戲《趕哪說哪》,為了作品名稱就冥思苦想了好幾天,起了五六個名字來比較。最後,在討論劇本時,還是時任遼寧省曲協秘書長金芳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才最終決定下來。

第二,要苦練基本功。任何一門藝術都有它的特殊規律,比如曲藝的形式就多種多樣,相聲、小品、快板、快書、評書、大鼓、二人轉等等,曲種本身各有各的藝術規律和要求。作者要熟悉舞台,熟悉這些藝術品種的特殊規律和要求,最好要能唱上幾句,來上兩段。我從小愛好文藝,9歲小學二年級開始登台演出,除了評書和二人轉以外,北方主要的曲藝形式,像快板、快書、相聲、大鼓等我都表演過。從中學開始就自編自演曲藝節目,還有一些小戲、小品等,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這為我後來走上專業創作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要有創新意識。不能吃老本,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觀察新事物,運用新技術,與時俱進搞創作。

最後,我還想和一些年輕作者說幾句:創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特殊的勞動過程,有時可能需要走很漫長的一段路,可能要經過無數次失敗才能成功。回想我這40多年的創作之路,失敗的作品要比成功的作品多得多,但是我比較有韌勁,比較勤奮,機遇也就自然會多一些。我相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穫,特別是近20年寫出了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獲得過中國曲藝牡丹獎、中國戲劇節優秀編劇獎、中國評劇節優秀編劇獎、文化部群星獎等獎項。我本人被授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德藝雙馨藝術家等光榮稱號。但是,我從來沒有因為獲得獎勵和成就而沾沾自喜,相反卻把這些作為壓力和動力,作為下一部作品基礎標杆,爭取再上一個新台階。

(作者:國家一級編劇)

(責任編輯:袁瑛)

來源:《晚晴》2017年第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支部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支部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奧斯卡獲獎編劇薩金特去世,曾為兩代蜘蛛俠創作電影劇本
凱蒂貓首次挑戰歌舞伎 《航海王》編劇打造
科幻美劇《真實的人類》翻拍中國版 中英編劇跨國合作
《卧虎藏龍》編劇詹姆士·沙姆斯贊《封神三部曲》匠心之作
《復聯4》編劇揭秘創作幕後,解答鋼鐵俠是否會復活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科茨:我為何要為漫畫《美國隊長》編劇
真人版葫蘆娃正式立項 《畫皮2》編劇參與創作
助推華語編劇職業化:第一屆華語編劇黃金周大會隆重開幕
賈樟柯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編劇 「亞洲三傑」同台
編劇蘭曉龍攜新作歸來談創作:用最笨的辦法塑造人物
王朔任編劇新作《不老奇事》將拍 首試水科幻題材
韓國藝人宋仲基有望出演《樹大根深》編劇新作 《阿斯達》
《綉春刀》編劇陳舒剖析行業「秘辛」
中國紐西蘭聯手打造校園網劇 90後編劇崔楚涵轉型作
《復聯4》之後,鋼鐵俠是否會歸來?編劇揭秘創作幕後
傳《最終幻想15》編劇也參與了《王國之心3》劇本創作
《AI:夢境檔案》編劇訪談:大神劇本家打越鋼太郎的首次中國行
網文改編劇《鶴唳華亭》開機,羅晉李一桐合作引關注
岡田監督初長成 才華女編劇和她那些文藝范的動畫之作
編劇路東新作《老閨蜜》即將開機 五大影后聯手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