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雷鋒網AI科技評論按:近日著名新興科技評論人周嵐(Adelyn Zhou)在AI領域知名科技媒體TOPBOTS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評選出了20位驅動中國AI革命的領頭人。 雷鋒網編輯將名單大概看了一下,發現其中將近一半現在或曾經都是百度人。為了方便大家把人物關係捋順,特將原名單中的人物進行了分類,排名不分先後。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人工智慧為大眾所熟知,與谷歌AlphaGo的橫空出世有巨大關係。它也讓世人真正認識到了人工智慧的威力。在此之前,中國和美國都在爭相布局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儼然成為中美競爭的下一個戰場。美國AI領域有Andrew Ng,Sebastian Thrun,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等被大眾所熟知, 那麼中國的人工智慧到底是哪些人在帶頭推動呢?

先來看看中國互聯網第一陣營,已擁有成熟互聯網產品的三家科技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百度在2012年就建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此後相繼建立了大數據實驗室和矽谷人工智慧實驗,而在今年1月,百度還挖了微軟的前高管陸奇,負責百度的人工智慧業務。

百 度 系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陸奇,受雇於百度的主要職責是領導百度在AI的戰略工作,推動公司內部的整合與協作。每個百度業務部門,包括自動駕駛的AI團隊都要向陸奇直接彙報。百度發言人表示:「在陸奇帶領下,我們有信心順利推進公司戰略實施,百度有信心成為世界一流的技術公司和人工智慧的領導者。

陸奇加入百度前,曾擔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是美國科技巨頭中職位最高的華人高管。他不僅擁有傑出的管理才能,同時還是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的技術權威。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王海峰,現任百度副總裁,人工智慧技術平台體系負責人。吳恩達在自己的推特上說:「中國的這些AI領軍者,有一半都有共事過」 。其中王海峰正是在吳恩達離開百度後,接過百度AI技術平台體系(AIG)的大旗。該平台整合了百度所有的核心技術,包括深度學習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室、矽谷AI實驗室、增強現實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部、人工智慧平台等部門。

王海峰1989年進入哈工大計算機系本科進行學習,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在畢業後,王海峰博士先後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東芝(中國)研究開發中心副所長、兼研究部部長、首席研究員等職務。他在2010年1月加入百度,2010-2013年期間,先後為百度創建了自然語言處理部、互聯網數據研發部(包括知識圖譜和互聯網數據挖掘)、推薦引擎和個性化部、多媒體部(包括語音和圖像技術)、圖片搜索部、語音技術部等。2013年上半年,王海峰博士作為執行負責人協助創建了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林元慶,現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是之前吳恩達還在百度擔任首席科學家時挖來的。在加入百度前,林元慶曾是NEC美國智能圖像研究院的負責人。擔任百度研究院院長後,主要負責旗下的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室、增強現實實驗室及深度學習研究所。

林元慶擁有清華大學光學工程碩士學位,之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師從於機器人與機器學習領域知名學者,NIPS 2016大會主席Daniel Lee,獲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林元慶博士的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2005年至今在頂級國際會議和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擁有11項美國專利,曾擔任NIPS大會領域主席、大規模視覺識別和檢索國際研討會聯合主席等,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等研究領域擁有多年的研究經驗和顯著的成果。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徐偉, 百度 「傑出科學家」。網上關於徐偉的介紹並不多,不過從百度授予徐偉「傑出科學家」這一稱號可知他非等閑之輩。要知道像百度這樣巨頭,高水平科學家並不稀缺,徐偉是唯一獲此稱號的科學家。

加盟百度前,徐偉作為Facebook資深科學家,擔任關鍵技術單元「大規模推薦平台」負責人。更早時期,他任職於NEC美國研究院(NEC Labs America),從事神經網路底層技術研究。他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成果被應用於美國火車、機場等監控系統,通過分析旅客行為來智能搜集跡證,判斷可疑人士。徐偉在研發百度PaddlePaddle時做出了卓越的科技貢獻,受到了公司高度評價。PaddlePaddle是一個全新的深度學習開源平台,已於2016年下半年對外開放。PaddlePaddle經歷了三年的研發,現可用於搜索排名、定向廣告、圖像識別、機器翻譯和無人駕駛汽車等多個方面。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Adam Coats,百度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Coats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計算機科學本科、碩士、博士學位,並致力在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計算機視覺、用於語言識別的深度學習及用於直升機特技的機器學習等方面進行研究。在百度,他開發了DeepSpeech和DeepVoice。DeepSpeech一個語音識別與轉換系統,可像一個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一樣說話。DeepVoice是一個文本到語音轉化系統,可以發出可類似人聲的音頻。

Coats對於能讓普通用戶使用體驗人工智慧一事非常興奮。曾被麻省理工學院評為全球35名35歲以下青年創新者第一名。他表示:「在像中國這樣的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中,有很多人將通過手機首次連接到互聯網,能夠與智能設備像聊天一樣互動並能解決問題,這對他們來說十分不可思議。我認為百度的用戶們對人工智慧的實際需求比他們自己認為的要大得多。」非常感謝Adam為中國AI革命作出這麼大的貢獻。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景鯤,百度度秘(Duer)事業部總經理。度秘是百度的對話式人工智慧秘書,類似於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這個AI會話平台為多種設備提供虛擬助手服務,包括被稱為「中國版Echo」的小魚在家、聲控智能電視等。

在加入百度前,景鯤擔任微軟研發總監,是微軟小冰的創造者。而當時陸奇是微軟的全球執行副總裁。不過當時陸奇在微軟的職位之高,並不是景鯤的直屬上級。這次他們相聚百度,景鯤負責的度秘業務則需要直接向首席運營官陸奇彙報。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王勁,前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任職百度時管理5000餘名工程師,涉及多個業務,包括他本人成立的移動、雲計算、大數據、網路安全,百度研究院和無人駕駛等業務。人們普遍認為他大大推動了百度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他在吳恩達離開不久後,也離開了百度,之後成立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

在加入百度前,王勁曾任谷歌上海工程研究院副院長,eBay(中國)CTO及研發部總經理。王勁本科及研究生均畢業於中國科學院。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吳華,百度自然語言處理部技術負責人。吳華在百度任職長達七年,在自然語言處理、對話系統、神經網路及其翻譯等領域取得了大量技術突破。之前還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地區「AI傑出女性」。紐約時報稱她在多任務學習方面的研究工作是「開創性」的。吳華還負責百度人工智慧對話系統「度秘」(Duer)背後的科技研發工作。

吳華獲中國科學院博士學位,同時還擔任國際計算機語言學協會和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等AI學術會議的聯合主席。

阿 里 系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閔萬里,阿里巴巴數字科學總監。閔萬里負責阿里雲人工智慧系統(又名小Ai)的研發。阿里巴巴部署阿里雲,意在支持公司旗艦電子商務業務的用戶服務及交通流量預測。此外,閔萬里還利用機器學習預測中國流行真人秀《我是歌手》的獲勝者,幫助廣東省城市規劃者實時優化紅綠燈,減輕交通擁堵。

閔萬里14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學位後,又在芝加哥大學獲統計學博士學位。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周靖人,阿里雲首席科學家兼副總裁。阿里雲於2009年成立,是目前阿里發展最快的業務。與亞馬遜雲計算服務類似,阿里雲運用其強大的計算能力處理數百萬次線上購物交易。周靖人帶領團隊在阿里巴巴雲數據科學技術研究所進行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研究,推動阿里巴巴在語言、自然語言、圖像與視頻處理及大規模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開發。

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周靖人在微軟擔任工程經理,負責開發大數據平台,為Windows、Office和Bing提供支持。他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騰 訊 系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張潼,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人才十分搶手。張潼去年從百度離職去往騰訊,負責騰訊新成立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此前他是百度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也曾在IBM和雅虎工作過,也是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統計系教授。

張潼領導管理超過50名科研人員和250多名工程師團隊,致力於拓展騰訊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能力,並將人工智慧新技術運用於微信等大眾產品。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俞棟,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副主任。俞棟受聘為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副主任,和張潼一起負責新實驗室,帶頭在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方面開展研究。在加入騰訊前,俞棟曾任微軟研究院語音和對話組首席研究員,兼任浙江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客座研究員。俞棟擁有浙江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愛達荷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俞棟說:」我很高興加入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在過去十多年裡,騰訊積累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海量數據、強大的計算能力和一流的科技人才,這些都是開展AI深度研究與應用的重要基礎。」

學 術 界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張鈸,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他研究的領域包括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圖案識別、知識工程和機器人。張鈸擁有卓越的學術成果,如機器人任務規劃,概率邏輯神經網路,用於圖像檢索與分類、網頁結構挖掘的機器學習演算法等。

除了百度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李未,清華大學也參與共建政府投資的深度學習技術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張鈸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並獲清華大學自動化控制學士學位。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李未,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前校長。除清華大學張鈸、百度高管外,李未也被選中共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他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未因其在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網路方面的科技貢獻,獲得多個獎項。

李未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系,之後又獲愛丁堡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查紅彬,北京大學機器學習教授,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員。查紅彬教授表示,中國希望利用對人工智慧產業大量、快速的投資,反超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査紅彬負責北京大學機器感知重點實驗室,與微軟亞洲研究所及全亞洲的人工智慧領先者均有合作。他的研究領域涉及計算機視覺理論、虛擬現實和機器人。

査紅彬擁有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學士學位,日本九州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陳雲霽,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2015年,和上面提到的Coats一樣,陳雲霽也是麻省理工學院評選的全球35名35歲以下傑出青年創新人物之一,MIT認為其打破了傳統。在工作中他被任命專門設計深度學習處理器,該處理器可大大降低大型機器規模學習成本。陳雲霽的夢想是讓所有的普通手機都變得和谷歌大腦一樣強大。

陳雲霽14歲進入大學,24歲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博士學位。他現在是龍芯3號的總設計師。龍芯3號是一種微處理晶元,可以較少計算機識別物體和語言翻譯時的耗能。他還正在開發Cambricon,一款腦啟發處理晶元,可模擬人類神經細胞和突觸,促進深入學習。研究小組由陳雲霽和他弟弟領導,他們兩位都是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教授。

後 起 之 秀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何曉飛,滴滴研究院院長。滴滴出行是中國的Uber,每天產生的實時數據多達50TB,駕駛路線超90億條。滴滴研究院被稱為滴滴出行的「大腦」,是由滴滴公司成立的機器學習研究所,用於預測用戶需求,減輕不良影響,同時也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何曉飛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後取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在加入滴滴研究院之前,他曾在雅虎搜索實驗室擔任研究科學家,後在浙江大學任教,專註於應用數學和數據分析,解決圖形識別、多媒體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重要問題。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朱頻頻,小i機器人總裁兼CTO。小i機器人是中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對話平台,為全國大部分機器人和虛擬助手提供支持。小i機器人於2001年在上海成立,為大中型企業、政府機構及5億用戶提供技術服務。

朱頻頻在空間領域擁有眾多專利——聊天機器人系統、SMS機器人系統,使得小i機器人在對話界面方面佔據技術優勢。除運營小i機器人外,朱頻頻也是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博士,任職於多個人機交互治理委員會,獲獎無數。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余凱,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CEO。余凱曾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所負責人,後離職百度,在北京創辦了地平線機器人公司。余凱的主要投資人為尤里·米爾納和紅杉資本,其目標是開發出「Android機器人」,一個支持所有智能設備的人工智慧系統。與中國雲計算領域的其他科技巨頭不同,地平線機器人旨在將人工智慧運用到物理世界的每一個硬體設備中去。迄今為止,地平線機器人已經推出了兩個平台:用於智能家居的Anderson和用於智能駕駛的Hugo。Anderson使得家用設備具備人臉識別自動下單的功能,而Hugo是一個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即使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也能對人和物進行檢測。

余凱擁有南京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德國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完成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最後一位是李開復老師,他屬於AI投資領域。他創辦的創新工場在過去兩三年內投資了20多家AI公司,大大推動了AI在中國的發展。像上面介紹的「地平線機器人」就是其中一家。

外媒眼中的20位中國AI領袖是如何被BAT瓜分的?

李開復,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谷歌中國前總裁。李開復曾就職於蘋果、微軟和谷歌,是全球公認的科技領導者。他擁有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2009年9月從谷歌離職後他創辦了創新工場,積極投資中美科技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公司。

李開復在中國社交網站上有五千多萬粉絲,他已經成為中國科技發展趨勢的標誌性「預言家」。李開復近日表示,人工智慧是「比電力、工業革命、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所有人類科技革命加起來都更偉大的奇蹟」。

以上這些人物是外媒評選出的20位中國AI革命推動者和領導者,其中,百度目前擁有其中七名為其效力,六人為華人。騰訊和阿里則分別擁有兩位。其他的領軍人物則分布在學術界,初創公司或投資界。可見,在外媒眼中,百度擁有更多的AI人才資源。

不管是身處BAT也好,還是創業公司也好,他們都必將會帶領身後無數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默默助力中國AI革命的發展。雷鋒網之前報道過,中國在AI領域出版的論文數量已排名世界第一。相信在這些鏗鏘的帶領下,中國藉助AI革命實現技術強國之夢將指日可待!

以上名單來源:Topbots;雷鋒網整理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京東集團副總裁翁志:人工智慧技術在京東實際業務中的落地應用
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機器人的詩與遠方 | CCF-GAIR 2017
Valve公布新手柄Knuckles更多詳情:按鍵處布滿感測器,可追蹤五指
雙面卡蘭尼克:威風凜凜 黯然狼狽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GAITC大會:AI領袖、應用指南、窺見風口,還能從中獲得更多
資訊:變形金剛官方 TAKARATOMY 領袖之力 PP-18 黑雲
EXO和BTS東家入選美媒國際音樂領袖榜
2018中國IT領袖峰會開幕 IT大佬共話「數字中國」
李秀滿憑EXO和方時赫憑BTS被美國Variety評為「國際音樂領袖」!
「無法超越的比例」…BLACKPINK LISA,卡里斯馬時尚領袖【畫報】
萬字長文,14位產學研領袖,帶你看懂「智慧城市」新風向 | CCF-GAIR 2019
蘋果App Store清理侵權應用;大中華區11人入選「全球青年領袖」
2018中國IT領袖峰會
區塊鏈領袖NEO創始人達鴻飛出席2018TOKENSKY區塊鏈大會
區塊鏈領袖NEO創始人達鴻飛出席2018TOKENSKY區塊鏈大會
德國AI教皇盛讚中國人工智慧,25位AI領袖強勢打造中國新智極
BeatBox | 華人BeatBox領袖張澤與美國冠軍和聲力作,聽覺饕餮!
剛剛!NBA官方記者宣布一重大消息!場均20+10球隊領袖加盟CBA
NBA五大巨星單場奇葩數據,哪個更瘋狂?火箭領袖9投2中爆砍27分
谷歌痛失34歲AI新生代領袖,蘋果挖走「GAN之父」Ian Goodfellow
在IBC2018領袖論壇期間了解未來趨勢
方時赫憑藉BTS當選Billboard「國際影響力的音樂商業領袖」打敗YG
HCL Technologies在2019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彰人道主義領袖
來了!5G和AI的未來 這10位行業領袖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