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27期品讀感悟∣如何看待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

第27期品讀感悟∣如何看待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

品讀感悟之27

如何看待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

夢想 知識 能力

耶魯大學今後可能不再招收中國學生,原因之一是從美國前30金融系畢業的中國學生幾乎沒有被前10或前15金融系招聘,這個結果令人失望,學校投入的資源和教授經歷那麼多,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看到這條消息,我覺得十分困惑,中國的孩子,不都以勤奮刻苦著稱?他們憑藉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荊斬棘,如願考入國外理想的大學,應該不會就此墮落吧。其實,中國的學生確實天賦好,又聰明勤奮,在這些優秀的大學裡也是佼佼者,成績還是十分突出。但是,公司招聘員工不只看單方面的技能。

中國的父母,太關心孩子的教育。

說的好聽點叫父母參與孩子教育,難聽點變成了父母操縱孩子教育。從小父母邊讓孩子報名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補習班,長大後父母又讓孩子去學光鮮體面的或者實用的專業。很多孩子從小到大都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我一直都認為,孩子之所以不夠出類拔萃,是因為他沒興趣。所以孩子不會變通,硬知識豐富多彩,軟知識寥寥無幾。當他對某科有了興趣,他便會安心下來鑽研,真正用心在學,這樣能學不好嗎?把每個人的興趣和天賦跟其專業盡量配置的一致,是決定一個國家整體資源配置效率的最關鍵因素。

因為父母的包辦,我們的孩子有了追求夢想的資本和能力,卻沒有夢想,沒有長遠的追求,只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用我們超強的技能為其他有眼光的老闆打工,這是得不償失的。

我們不應該一味的汲取知識,吸收硬知識,還要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這些軟知識。不只是要強調數理化,也要強調人文社會科學。有時候硬知識未必比軟知識管用。至少在做人這方面,我們不能只做個充滿硬知識的行屍走肉,應該做一個有自己思想,有意義,有能力的人。(薛子亮)

孩子不是拿來「光宗耀祖」的工具

孩子不是拿來「光宗耀祖」的工具

孩子不是拿來「光宗耀祖」的工具

最近,耶魯大學的教授坦誠表示不會再招收中國學生。原因大致可以理解為:「中國學生總是不能在所學的專業上獲得很好的成就」。其實我們都明白,美國人已經對中國人將孩子送往海外留學鍍金的行為開始說「不」。

這是對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的挑戰,中國人在和名校的挑戰中敗下來。顯而易見,中國傳統的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我們的家長把孩子當成了「光宗耀祖」的工具。

很多中國家長漠視夢想對孩子的重要性。他們始終認為學歷就是一張通行證,不管在大學裡學到什麼,只要拿到了畢業證,就是得到了一切。在這裡,其實也指出了為什麼很多中國的大學生上了大學後荒廢學業,以逃課打遊戲為樂。家長也很少對孩子的生活不聞不問。其實這些逃課的孩子並不是不喜歡學習,突破了高考重圍的他們都是學習的精英,最終讓他們墮落的就是對家長的屈服。他們從小沿著家長畫好的道路一步一步走著,中間有什麼引起他們好奇心的東西都不能碰一下。他們甚至失去了高考這個幾乎是最後一次能選擇他們人生的機會。這些孩子大多數都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他們已經成為了父母的光宗耀祖的工具。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少數孩子會在苦海中繼續掙扎。而更多的人則選擇混吃混喝,等拿到畢業證的那一天。

其實這一現象在早年已經有所顯現,大批的中國學生在國外的名牌大學裡「掛科」。就是他們以為進入了大學就可以享受。但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家長更不知道,大學才是真正學習知識的開始。未來人生的道路需要大學作為堅實的鋪墊。現在,這些學得好的孩子們離開學校後就各奔東西,用他們所謂的「通行證」去尋找各自的前程了,而真正的精英這時已經開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積極創業,或是做研究。幾年之後,這些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已經成為了500強企業的高管,而中國學生還在用靠關係得來的一點點財富受到周圍人的崇拜。到底哪一種行為才算光宗耀祖?我想誰都知道。只可惜美國人已經先行一步,抓住了中國人的漏洞,把最後的機會給堵死了。可惜這些處心積慮的家長們。

這樣的社會風氣,不僅有辱中國學生在世界的形象,更培養了一批沒文化的低能兒。若讓他們成功,就必定會帶著這病態的思想傳承下去。那中國人將註定永遠做一個平庸的民族!

光宗耀祖自然是好的傳統文化,但不要為了那一點的臉面抹殺了一代代人寶貴的前程。這樣的急功近利,不僅沒能真正光宗耀祖,還讓別人看不起。(陳慶瑄)

去選擇自己的夢想

耶魯,甚至其他一些國外高校陸續有了少收,乃至於不收中國學生的想法。原因是中國學生或許學業成績很好,但無法在專業對口的崗位上找到好的工作。令老師教授感到沮喪。簡單點說,是因為中國學生許多都不是因為喜歡而學某一門專業,而是將其作為一種生存手段。

大部分的中國學生所走的路都是父母費盡心思早已鋪好的,從一開始就被灌輸一種「不用費勁思考喜歡與不喜歡,父母的願望就是自己的夢想」的思想。父母說,我們做就可以了。導致我們缺少了一種獨立的主觀思考與判斷。

我們與別人的差別就好像機器與人。沒了電源我們就不會動,也不知道怎麼動了。我們學會了很多知識,但我們失去了擁有知識的意義。

我們絕不能一味的將責任推到父母乃至中國傳統文化上,因為硬本事絕對是必要的。只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只有軟本事才能讓人脫穎而出,才能在工作生活中帶來幸福感。我們身為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各種思想的碰撞感應該是最強烈的,我們應該有獨立的主觀思考,去接觸多元化的領域,去判斷夢想所在,去做自己的選擇。如果你跟隨自己的心,選擇了自己的夢想,對你的專業充滿熱情,那別人有什麼理由不選擇你?(麻華佳)

為何中國學生正在失去外國大學的青睞

近日,一則耶魯等世界名牌大學開始少招或不招中國學生的新聞引發了關注,在這則新聞中,耶魯大學的老師們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並不是針對中國的種族歧視,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背後的原因正是因為一直困擾著中國學生「聽話」的理念思想和儒家文化。

公平公正的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中國的學生在智力與勤奮兩方面都不輸於外國學生,但是時至今日中國學生卻仍被冠以「聽話的機器」這樣的名號,和儒家文化以及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是分不開的,傳統觀念認為讀書育人,先讀書再育人,強調的更多的是格式化規範化的書,而不是個性化差異化的人,而像這樣的教育理念無疑導致的後果也是可以預見的,例如明朝的八股取士,而外國學生在這一點上就比中國學生強得多,除了正常的課堂時間以外,更多的課外時間是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自我,這時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會是中國的學生學習成績好,但是外國的學生愛問問題愛思考,懂得如何表現自我,這樣孰優孰劣就不言自明了。

其實中國學生的這樣那樣的局限性正是由於一些家長以及傳統社會觀念的強迫,所謂的優劣是對於被評價者自身來說的,真正的好壞還是要當事人自己來決定,也許自己本來的興趣和天賦都不是這個方面的,但是卻由於未來的經濟收入就業預期等等因素而放棄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轉向了自己身邊人給自己定好的人生軌跡,那我們這樣得到的結果無疑是相似的而又乏味的。

要改變這一現象只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風氣與思想,做人首先要做一個自我的人,而不是一開始就是為了做一個與眾相同的人而活著。(練平天)

真正的成功

成功這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已出現過無數次,但是對於什麼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仍舊是眾說紛紜。

就拿一個人的事業來說,我認為在自己喜愛的行業上擁有了一定的地位與權威,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成功。

文章中一再指明在美國金融和矽谷高科技行業中,印度裔高管遠超華裔。雖然這只是經濟金融行業的統計數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教育模式的一些問題。而文中所舉的兩個中國學生的例子,都表明在很多中國人的思想深處,都想找一份表面光鮮亮麗、經濟收益高的工作,這就無形中影響了自己的選擇。或許他們早已對某個行業十分喜愛,可是礙於與自己認為的體面的工作不相符合,就放棄了從事喜愛行業的念頭,還有可能迫於父母的想法,選擇了一個自己一點興趣與激情也沒有的行業。久而久之,正是這種「趕鴨子上架」的做法,難以使中國人做出有創造性的業績,就造成了世界知名金融行業中國高管的缺少。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直到如今我們還仍舊受這種擇業觀影響,畢竟在儒家文化和傳統教育的長期熏陶之下,這是必然的結果。那麼,如果我們想要擁有真正的成功,就要想辦法跳出這種擇業模式,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儘早的發現自己的興趣職業,先大概明確一個發展的方向,並且能與父母溝通,向父母提出自己對職業選擇的看法。不過,即使投入了自己喜愛的行業中,也不一定能夠擁有成功。而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中國人勤奮刻苦的品質,提升自己的硬實力;同時,也要鍛煉自己為人處世、與人溝通的技巧,提升自己的軟實力,才不會像文中所說「中國人繼續以苦力活、以低利潤活為主,把高利潤、高收入的工作繼續由美國人、印度人控制」。只有做到軟硬實力的兼備,才能擁有真正的成功。

路漫漫其修遠兮,追尋成功的路是漫長的,需要我們堅定去探索……(田俊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摩爾鼴鼠 的精彩文章:

TAG:一摩爾鼴鼠 |

您可能感興趣

兩財一貿的學生如何看待985大學?
不要悲觀看待中國的科學精神
2018留美實習季,美國大公司原來這樣看待中國留學生,你中招了嗎?
經典!戰國時期各國是如何看待其他六國的
美國僱主如何看待國際留學生?
接觸了這麼多中國移民,如何看待「愛不愛國」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世界地位?當不了老大,但可穩居亞洲第一
留學青年:「學會如何看待失敗」
你知道世界級心理學家 如何看待人生嗎
世界各國是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的?這一國做法令國人感動
家有留學生的上海家長,是如何看待留學這件事
如何看待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一位在中國教英語的外國女教師,這樣看待中國女學生與外教談戀愛
世界頂級的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莫悲觀看待中國的科學精神 陳經
世界各國如何看待中國殲20?美國專家一句話點明,真相令國人自豪
世界文化有差異,看看外國人是怎樣看待中國文玩的
不會再以「學生」的角色看待世俗
世界各國都是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的?此國做法感動億萬國人!
你是如何看待學習這件事兒的?新時代大學生應樹立什麼樣的學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