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間傳說:漢高祖探嫂

民間傳說:漢高祖探嫂

講述者:鄧惠清(60歲 職員 初中文化)

搜集整理:高子亮

採錄時間和地點:1980年採錄於封邑 網路配圖

漢高祖劉邦率軍征討反叛,班師回京路過徐州時,便想回沛縣故里看望鄉親。劉邦先令隨從人員駐紮在沛縣城外,自己換了一身便衣,帶了一名貼身衛士,兩人化了裝,來到老家。他老家中還有大哥嫂、二哥嫂,已分居過生活,兩家的院子只隔一道矮矮的牆頭。他先敲大哥嫂的門,儘管大嫂待他一向不好,但依長次關係,他還是先來探望大嫂。誰知大嫂正在織布機上織布,因坐得高,牆頭矮,早瞧見劉邦身穿破衣爛衫,僅帶了一個小兵逃到家來,心中頓生怒火,沒下織布機,便提著兒子濞兒的名字訓斥道: 「又是死濞兒,你不死到外面,跑到家裡來幹什麼!」只是罵,就是不開門。

劉邦高聲說:「大嫂,是我!」大嫂又罵道: 「知道是你,你就死在外面吧!甭回家了!你是我哪八輩子罪孽,我該死在你手裡,這個家該毀到你手裡。」大嫂一邊飛梭織布,一邊高聲訓罵。劉邦見她誤會了,連忙大聲說:「大嫂,是我,你家老三,劉邦,我回來了。」連說數遍,大嫂無法再裝相,這才放下織布機,氣沖沖地開了門,瞪了劉邦和士兵一眼,但又不得不說句客氣話:「呀,是你呀!我當又是濞兒呢!」嘴裡雖這樣說,但不讓劉邦和衛士進來,兀自將身子堵著門。

劉邦哭喪著臉說:「大嫂!我又打了敗仗,差點丟命,好歹逃回了家來。」沒等劉邦說完,大嫂忍不住地說:「你不是當了皇帝嗎?我說老三,你既然硬充好漢,鬧到這樣,叫我說,你是沒臉進這個家門的……」大嫂的話沒說完,正好劉邦的二嫂從田裡幹活回來,一見這情況,也就明白了。她不抱怨劉邦鬧得全家不安,更不怕如今他打了敗仗回來,忙忙地走上來,向劉邦招呼道: 「喲,這不是三兄弟嗎?快到我家來!快!快!」說著就把劉邦和衛士讓進她家。只聽大嫂「砰」地一聲將門關上了。

劉邦到了他二嫂家。二嫂家是剛從大嫂家分出來的,沒有家底兒,窮得揭不開鍋,一時又無米又無面,而眼下把三弟劉邦和同來的這個人接到家裡來了,拿什麼做飯給人家吃呢?去借米借面吧,又礙著情面,人的臉到底比什麼都金貴,越是窮就越是怕露窮。二嫂正左右不是法兒,忽然聽到那隻老母雞「咯咯」地叫,找窩兒下蛋—這是二嫂從大嫂那裡分來的惟一家產,一天下一個蛋。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多年不進家門的小叔子來了,又是打了敗仗,準是又渴又餓,說啥也得弄點東西給他吃。於是她狠了狠心,便把那隻母雞殺了煮給劉邦吃。

在二嫂殺雞的時候,劉邦翻了翻二嫂屋裡的東西,除了一口土缸,啥也沒有,揭開缸蓋,裡面是空的。二嫂的家境,他全明白了。

當二嫂把燒好的母雞和幾隻雞蛋端上來,給劉邦吃時,劉邦掉淚了,他哭著說: 「二嫂,你真好!」

飯後,劉邦的二哥劉仲也回來了,他也心疼三弟劉邦,勸他愛護身體,多多保重!外面打了敗仗,先在家中躲一躲再說。劉邦又掉淚了,說:「二哥,你真好!不過我躲在家裡,你們拿什麼給我吃啊?」劉仲說:「我去借糧借錢,也要弄給你吃!」

劉邦擦擦淚,笑了笑說:「二哥嫂,您三弟劉邦沒打敗仗,打勝了。我之所以這樣化裝回家,是為了探探大嫂的心意,不想她還是老樣子。」說得二哥嫂都笑了。這時,二嫂說: 「三兄弟,你走南闖北,識多見廣,甭同大嫂計較。」

劉邦點頭稱是,又說:「二哥嫂,您這就跟我走吧,我的隊伍就駐在沛縣城南。跟我去取五百斤黃金,先用三百斤鑄一個金母雞。沒待劉邦說完,二嫂就不高興了,說:「三兄弟!你吃我一隻母雞,這原是應該的,我還讓你賠嗎?咱是一家人,你吃了,是自己吃自己的……」劉邦解釋說:「二哥嫂的心我已深知。這隻金雞,一定要鑄,取個紀念之意。要說二哥嫂的心,我用十隻金母雞也買不來的。這五百斤黃金,三百斤鑄金母雞,其餘二百斤留給你們置點田產房舍。」之後,他向二嫂告別,帶著衛士和二哥來到軍馬駐地。

後來,劉邦果然送了二百斤金子和一隻金母雞,買了匹高頭大馬,讓二哥牽馬馱回了家。誰知來到家中,那隻金母雞下了一個金蛋。以後,這隻金母雞天天下一個金蛋。幾天後,好心的二哥嫂見大哥嫂家沒金蛋,便送給大嫂兩個。大嫂歡喜異常,詢問金蛋的來由,不禁後悔不迭,說:「早知三兄弟當穩了皇帝,有這金雞,我就讓他家來,把我家中的十隻母雞,都殺了給他吃。」

又過了三五天,大嫂聽說劉邦在沛縣城裡大擺酒席,歡宴鄉親,吟詩作賦,高唱《大風歌》,還跳舞,便趕了來。她向劉邦道歉,要求也送她一隻金母雞。劉邦對她說: 「我送二嫂家的金母雞,本來不是活的,只是二哥嫂心眼兒好,那隻金母雞便有了靈性,能下金蛋。大嫂,你也要金雞,我也照送一隻,下蛋不下蛋,由不得我,倒要全看你的為人品性了。」當下便送了大嫂一隻金母雞,也是用匹高頭大馬馱回來。大嫂牽馬到家,取下那隻金母雞,歡喜異常,看了又看,等它下蛋。誰知忽然一股黑風吹來,飛沙揚石。待大黑風過後,大嫂再看,那隻金母雞變成了一堆黃爛泥,嚇得她心驚肉跳,也不敢對人言講。她急忙用鐵杴鏟去黃爛泥,鏟去一杴,還是那堆黃爛泥,再鏟一杴,回頭看,那堆黃爛泥還是那麼多。於是,便一杴杴鏟起來,日積月累那泥土終於築成一條長堤,好似一條龍,後人稱為「龍堌」,攔住了泛濫的黃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民間傳說 醫祖岐伯
民間傳說——高鳳流麥
民間傳說 王昭君
民間傳說:鬼報恩
民間傳說:鬼父回家
民間故事:龍母的傳說
民間故事:驪山老母的傳說
民間傳說·女真始祖函普的傳說
圖解:中國民間神鬼傳說,西王母!
民間傳說·柴胡的傳說
民間故事:聖泉傳說
民間傳說·夫妻樹的傳說
民間故事:駱駝山的傳說
大禹傳子的民間傳說
民間故事:東皇鐘的傳說
響堂山: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郎世寧潑墨救香妃
民間傳說——孟宗泣筍
民間傳說《村裡老光棍的艷遇》
民間傳說‖獅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