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理性到感性去學習攝影——景深是怎樣來

從理性到感性去學習攝影——景深是怎樣來

筆者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科生。自小學開始已經對科學有很大的興趣,到中學時期也是理科課程較為出色。經歷會考高考,成績最好的都是數學和物理。

到學習攝影初期,筆者也是從一個學習一門科學的角度去學習攝影。以致在了解快門、光圈、感光等項目上花了不少時間去明白背後的原理。而當中筆者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就是——景深是怎樣來?

大家都知道,影響景深有幾個因素:

片幅大小

光圈大小

焦距

對焦距離

想景深變淺,可以以較大光圈拍攝、可以以較長焦段拍攝、可以離主體較近,對焦在比較近的地方,都可以得到理想效果。當然以全畫幅或更大畫幅相機拍攝就是一個先天優勢去獲得更淺景深。

以上知識在各大攝影討論區或教學文章都一定有提及,更是每位攝影初學者必學必背的口訣。筆者也不例外,但作為一個理科學生,知道實驗結果後,很難不去問:為什麼?對景深的形成,結果也花了一段時間去了解背後原因。雖然不是本篇的重點,但在此還是想向各位分享一下。

此為一個簡化模型,鏡頭變成一塊鏡片。左邊向上箭頭為主體及我們對焦的地方。箭頭反射的光線應該向四方八面行走,而我只取兩條會按特別規矩行走的光線:

1.垂直於鏡片的光線穿過鏡片後會向焦點方向走

2.穿過鏡片中心的光線不受影響直走

於是它們會再次交疊於感測器而形成影像。大家可以看到影像是倒轉了的。那麼主體前後有東西的話會怎樣?下面考慮主體後面的情況。

紅色箭頭的光線根據上面規則(1)(2),也會落在感測器上。可是跟主體不一樣的是,光線並沒有交疊在同一點上,所以主體後方的東西必定比主體模糊。主體前方的東西也是一樣。但這不是解釋的全部,還會牽涉到另一個概念。

模糊圈(Circle of confusion)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指人眼會多大範圍的點為模糊。上面見到,光線只交疊在一個絕對的面上,換言之影像最清晰的也只有一個面。可是大家都知道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影像由模糊到清晰到模糊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而非突變的情況,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可以參考下圖。

黑色線為光圈葉,它限制了哪些範圍的光線能進入鏡頭。藍色主體前後的東西,即紅點和橙點的光線已知是不會交疊於感測器上。有趣的是人腦會有一個補完的機制,會視模糊圈內的光線為清晰。所以如圖所示,橙點對大腦來說依然為清晰,但紅點就不是了。總括而言,所有落在模糊圈範圍內光線所形成的像,大腦都會視為清晰。而收小光圈就是限制光線落在感測器的範圍。

收小光圈後,來自紅點又能進入鏡頭的光線變少 (所以我們知道ISO不變的話,必須延長曝光時間令影像正常曝光),落在感測器上的光線角度也改變了,來自紅點的光線只落在模糊圈內,所以這次紅點對大腦來說是清晰的。紅點由本來模糊變得清晰,換言之景深變長了。

以上只是很粗略的去說明光圈變小景深會變長的原因,一來這不是本篇的重點 (對不起,真的不是重點),二來筆者後來沒有再執著背後原理上,很多以前理解過的內容已經忘記了。

其餘幾個影響景深的因素也能以類似的圖解釋。

筆者後來沒有再執著原理上的東西是因為,攝影並不是一門光了解原理後就能懂的技術。說句老掉牙的話,有好的器材不代表能拍的出好照片。只顧了解器材的特性,如鏡頭銳利度,機身對焦系統、感測器感光表現等,對拍出好照片的幫助不大。筆者所指的不只於此,如果連構圖法則、調色方法、用光方法等,只是以背誦方式去呈現於畫面上,公式化的照片將缺乏靈魂。可能是拍出一張漂亮的照片,但不是一張美的照片。

筆者後來非常鍾情於一些台灣的攝影師,他們的照片都帶有一種特別的氣氛。背景不一定是很宏偉壯觀,可能只是很簡單的地方,可是拍出來就是很耐看。了解更多之後明白,很多拍攝時的決定都來自直覺,例如怎樣分配位置會好看,人物做什麼動作會好看等。

最重要的是,決定按下快門的那一刻,都來自情感的觸動。

這種直覺就是每個人心中對美的追求,而美的準則則是每個人從小到大所接觸的東西所培養出來。

以上就是筆者學習攝影的一個心路歷程,由理性地學習到感受為主的轉變。每個人學習的方法也不同,學習構圖、用光方法都是培養美感的必經階段。筆者想帶出,規則、道理在學習攝影的過程是必然存在,它們都是很好的助手。但可惜的是我們有時會太執著於這些規則道理上面,甚至視它們為攝影之全部,結果限制了自己的創意,抑制了自己的想法。其實不妨多點把拍攝交給直覺,理性分析之餘也要用心感受。以後有機會都想跟大家分享筆者對構圖、用光的一些想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壇 的精彩文章:

教你拍出迷霧夜色的幾個好辦法
簡單的幾步調整 讓水下照片恢復漂亮的狀態
手機攝影作品欣賞-51
夜景人像拍攝有哪些小技巧
兩種構圖技巧拍「路」

TAG:攝壇 |

您可能感興趣

感性+理性才是最好的我們
婚姻到底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
測你是理性還是感性的人
大多數時候我很理性,可有時又會感情用事 | 研究:感性好還是理性好?
什麼是感性和理性
心理學:憑感覺選一枝最嬌艷的梅花,測你性格偏感性還是偏理性
愛情,究竟是該感性,還是理性
對待愛情,你是理性還是感性?
感性與理性
心理學:盤個古裝頭,你喜歡哪款流蘇簪?測你性格是偏理性還是感性
心理學:你第一眼看見什麼字?測你性格偏感性還是理性!
測試 I 你是感性還是理性的人?
你覺得米芾的書法是感性多一些,還是理性多一些?
理性的藝術、感性的科技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第一眼看到企鵝還是火焰?測出你的思維是理性還是感性
敏感性皮膚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心理學:你最喜歡哪款刺繡?測你性格中偏向於理性還是感性
明媚又憂傷,理性又感性,這就是讓人心疼的巨蟹座
感性是天性,理性是後生
怎樣判斷自己是否為敏感性肌膚?這些食物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