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故宮秘色瓷頂級大展 高清大圖全集

故宮秘色瓷頂級大展 高清大圖全集

九秋風露越窯開,

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嵇中散斗遺懷。

——(唐)陸龜蒙

187件秘色瓷,靜待知音

5月23日,「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發現與再進宮」展覽在故宮博物院開幕。從上林湖後司嶴窯址出土的秘色瓷器標本,到遼聖宗貴妃墓出土的秘色瓷珍品,本次展出的187件(組)展品將為觀眾進一步揭開秘色瓷的神秘面紗。

本次展覽共展出後司嶴窯址出土文物120件組,除少部分越窯普通青瓷外,多數為秘色瓷器,既包括八棱凈瓶、花口碗、花口盤、罐等已知器形,還包括長方形枕、穿帶壺等新器形,以及匣缽、墊餅、支具等大量專業窯具。

故宮「秘色重光」的展覽有兩大看點:第一,展覽規模特別大,集合了秘色瓷明確身份後幾十年的考古發掘成果;第二,秘色瓷作為瓷器界的「網紅」,只聞其名,少見其形。這種一直存在於文獻記錄中,頗受推崇,檔次極高的瓷器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看見的。

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發現與再進宮

故宮齋宮入口處

展廳分前廳、後廳,兩廳間的地板內,則散陳大量上林湖越窯遺址的青瓷碎片。前廳中,主要展示故宮、省博、法門寺博物館等省內外文博機構提供的珍貴秘色瓷展品。後廳,則以上林湖後司嶴窯址出土文物120件(組)為主,完整呈現了秘色瓷的燒造全過程。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本次展覽由故宮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的秘色瓷器為主要內容,展品包括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後司嶴窯址出土的秘色瓷器標本,以及法門寺地宮等佛教遺址、吳越國康陵和遼聖宗貴妃墓等皇家陵寢出土的秘色瓷珍品等。以「判斷秘色瓷的標準」、「皇帝的瓷器」和「秘色瓷的生產」三個單元為脈絡展現了目前國內對秘色瓷認識、發掘、保護的多個方面的最高水準。

部分展品欣賞

判斷秘色瓷的標準:捩翠融青瑞色新

秘色瓷中的「秘色」是什麼?

《坦齋筆衡》記載:末俗尚靡,不貴銅磁,遂有秘色窯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不得臣庶用,故曰秘色。」

秘色瓷的釉色純正,以青綠色及湖綠色為上,但包括青黃釉在內,釉質晶瑩潤澈。

「秘色重光」的第一部分展示了豐富的器型

法門寺地宮出土越窯秘色瓷葵口碗

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塔基地宮出土有明確記載的13件秘色瓷之一——越窯秘色瓷葵口盤,也是目前秘色瓷的標準器。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兩件秘色瓷八棱凈瓶(左一、左二),與上林湖後司嶴窯址出土的八棱凈瓶同台展出,彰顯出秘色瓷獨特的魅力。

浙江省博物館所藏的唐代秘色瓷八棱瓶與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唐代秘色瓷凈瓶對比呈現

唐秘色瓷八棱瓶,後司嶴窯址出土

法門寺地宮的越窯青釉八棱凈瓶

(唐)秘色瓷八棱瓶,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960-1127)越窯青釉刻花盒和(五代-北宋,907-1127)越窯青釉刻花罐

(北宋)越窯青釉蓮花瓣紋缸,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907-960)越窯青釉雙系執壺,故宮博物院藏

皇帝的瓷器:陶成先得貢吾君

大量王室陵寢墓葬中的發現明確表達著秘色瓷的特殊地位,結合文獻記載,可知秘色瓷確實是進貢給皇帝使用的瓷器。唐、五代時期中央政府實行土貢制度,各州將本地物進貢給皇帝。《新唐書·地理志》載,進貢瓷器的州府有邢州、越州和河南府等三處。文學家柳宗元等著文《代人進瓷器狀》,寫的就是他替友人饒州刺史向皇帝進貢瓷器一事。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

秘色瓷蓮花碗

值得關注的是,蘇州博物館的國寶級藏品——秘色瓷蓮花碗也在展覽中展出,這件碗於1956年在蘇州虎丘雲岩寺塔發現,後入藏蘇州博物館,自此從未離開過蘇州。秘色瓷蓮花碗是蘇州博物館三件國寶文物之一。蓮花碗由碗和盞托兩部分組成。

後司嶴窯址出土(唐)越窯青釉鳥形塤(前排)、越窯青釉執壺式硯滴(左上)、越窯青釉葫蘆(右上)

除了日用器,越窯中還有用於娛樂的樂器。

晚唐乾寧年間(894—989年)人段安節在《樂府雜錄》內記敘:「唐大中初,有調音律官,大興縣丞郭道源善擊甌。用越甌、邢甌十二,旋加減水以箸擊之,其聲妙於方響中。」

後司嶴窯址出土:(唐)越窯青釉瓜棱執壺

秘色瓷的生產時間從晚唐直到宋初,唐、遼、宋皇家均使用,五代時期除吳越國外,文獻記載前蜀曾向中央進貢秘色瓷,考古發現廣州、長沙均出土有五代時期的秘色瓷器,說明當時前蜀、楚、南漢均曾得到並使用秘色瓷。毫不誇張地說,秘色瓷器在九至十一世紀是一種「國際性」的高品質瓷器。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發掘於2015年的聖遼宗貴妃墓,出土了大量越窯青瓷,足邊多包金屬飾(稱為「釦」),且加有金、銀蓋,是遼代釦器出土最集中的一次。

聖宗貴妃墓出土的(遼,916-1125年)越窯秘色瓷銀釦執壺,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聖宗貴妃墓出土的(遼,916-1125年)越窯秘色瓷銀釦盞托,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1977年在上林湖吳家溪出土的(唐)青釉墓誌罐,其上有「光啟三年(887年)歲在丁未二月五日,殯於當保貢窯之北山」,說明上林湖地區存在貢窯。

浙江省杭州市錢元瓘墓出土(五代)越窯秘色瓷浮雕盤龍紋罌,浙江省博物館

錢元瓘墓出土(五代)越窯秘色瓷方形罍

河南省鞏義市元德李後陵出土的一組刻紋器

河南省鞏義市元德李後陵出土(北宋)越窯秘色瓷刻雲鶴紋器

後司嶴窯址:(唐)越窯秘色瓷罐蓋和盒蓋

秘色瓷的生產: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隨著越來越多參照系的明確,秘色瓷的特點和生產工藝也逐漸浮現而出,尤其是從裝燒工藝上解釋了秘色瓷特殊地位原因。秘色瓷的裝燒工藝極為講究,從與秘色瓷器同出的大量瓷質匣缽可以看出,這些匣缽與瓷器的胎體基本一致,燒成時匣缽之間用釉封口,且在地層中瓷質匣缽與秘色瓷器的數量同步消長。因此可以推斷秘色瓷器的燒成與瓷質匣缽的使用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釉封瓷質匣缽的使用才燒出了秘色瓷器。如此嚴苛的裝燒工藝,也體現出了秘色瓷燒制的高昂成本。

「秘色重光」的第三部分展出了後司嶴窯址出土器物所呈現秘色瓷生產流程

後司嶴窯址出土(晚唐五代,836-960年)越窯瓷質缽形匣缽和匣缽蓋,呈現了秘色瓷封釉技巧。

後司嶴窯址出土的(五代)越窯秘色瓷執壺

天青色為主要追求的秘色瓷中,還混入了一些色彩偏黃的秘色瓷,如這件葵口盤。燒制瓷器的時候,匣缽內部原本應該是密封的,但是因為各種情況,有時會漏氣進去,一進去空氣,釉色就會氧化,會變成黃色。

後司嶴窯址出土的(唐)越窯秘色瓷花口盤

「咸通」銘瓷質匣缽,秘色瓷的出現與匣缽的使用密切相關,瓷質匣缽的胎與瓷胎基本一致,匣缽之間用釉封口,在燒成冷卻過程中匣缽內形成強還原氣氛,從而使瓷器呈現青翠之色。

後司嶴窯址出土(晚唐五代)刻字越窯瓷質缽形匣缽

後司嶴窯址出土(晚唐五代)「周」字款越窯瓷質直筒形匣缽

秘色瓷窯具變化示意圖

後司嶴窯址出土(唐)越窯秘色瓷海棠式杯

後司嶴窯址出土(唐)越窯秘色瓷盞托

後司嶴窯址出土(唐)秘色瓷獸頭狀足

後司嶴窯址出土的(唐)越窯秘色瓷罐蓋和盒蓋

展覽

故宮博物院秘色瓷大展

主題

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發現與再進宮

時間

2017年5月23日——7月2日

地點

故宮博物院齋宮

主辦

故宮博物院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慈溪市人民政府

協辦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法門寺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

臨安市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郵品錢幣圓滿收官
保利廈門2017春拍預展華麗亮相
郭彤:用21.388億見證一次多年不遇的「痛快淋漓」!
《慈眸望眾生》 —古代佛造像專場
驚世名作今日璀璨亮相!

TAG:藝狐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第五屆「紅色老區 靈秀大悟」全國攝影大展
首屆「紅古田」龍岩風情全國攝影大展
「大美桂林」全國攝影大展
「世界梨都 大美碭山」全國攝影大展
濟南桃花源藝術空間——唐代高古瓷藝術品大展
「大美青海·夢幻察爾汗」全國攝影大展
「神奇神木 燃情高原」全國攝影大展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鮮甜三門·醉美花橋」全國攝影大展
「陶源三寶 醉美珠山」三寶國際瓷谷杯全國攝影大展
佟大為《大叔小館》大展燒烤技能 佟氏紅燒肉成招牌
頂級私藏單色釉大展:中國官窯瓷器的極簡美學《2》
「森林眉山」全國攝影大展
「全球水墨畫大展──教育篇」在香港開幕
「山水畫廊?秀美巴中」光霧山全國攝影大展
「崑崙聖殿格爾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全國攝影大展
「醉美金華」第三屆全國攝影大展
枕山卧雲—北海中國山水畫精品大展
「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全國攝影大展
「五彩玉林 田園都市」全國攝影大展